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教育背景下,怎样让特殊学生真正融入常态环境下的班集体,跟正常的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实现确切的身份认同.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从“在意识形态上,找准位置,帮助特殊儿童形成身份认同;在日常活动中,让特殊儿童融入集体,切实加强身份认同;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实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巩固身份认同”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因其内容有着自有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目标达成与否极其重要,“锚基”意识有别于目标意识,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预判与展望.教学时教师心中有“锚”,围绕“锚”,引领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索,便是有“锚基”意识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有了“锚基”意识,探索就会有的放矢,思维就会扎土生根,课堂也会呈现一番新的景象.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统编版教材除了以能力训练为体系外,同时也散发出浓郁的育人价值和意蕴,是彰显语文课程立德树人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维度,探寻其中所蕴藏的育人资源,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实现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融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立足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对数学知识点理解及掌握,而且能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深度挖掘,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新特点,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2017年科学课开始被列为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必修课,说明小学科学启蒙对于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有大量专业的科学教师补充到这个队伍中来,而一般学校局限于专业科学教师的不足,往往选择其他学科教师或者代课教师转岗和兼任,导致教学水平质量不高.如果能够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结构教学”在教师培养和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互补,则能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如何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教学偏知识技能的情况,对于本次课程改革至关重要.而课改实施至今,这方面仍不理想.本文就基于全面关注课程目标的教学试做诠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日益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主要根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基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解决问题、反省与迁移这五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提出一些实例与参考.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文根据标签理论启示,分析了“越轨”现象的成因及由此形成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承认与接纳班级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对这类群体成员要抱有积极的正面期盼,要慎重下结论,不轻易贴标签,创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立体地评价学生.同时,还要瓦解班级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使他们融入班集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根据学生已具备的认识适时调整教学路径,寻找新的探究点,顺应“学”的需要;要了解学生存在的疑惑,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从而使他们的认知上升到思维层面;要保持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升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应用程序库乐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同时,通过分享音乐来创新课堂,体现了音乐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
学生群体必然存在各种差异性,在小学数学认知上也是如此.要让学生由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向高阶思维转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辨别能力以及总结反思能力,缩小学生间的认知差异,教师可以适当考虑采用思维互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