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的美学风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出现的两部热门IP古装宫廷剧《如懿传》《延禧攻略》引发评论热潮。两部影视剧其实各自具有不同美学风格,文章从服装、美学设计理念两个方面对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剧进行分析,并对清宫剧的一般设计风格进行探讨。
  关键词:宫廷剧;服装;美学;《如懿传》;《延禧攻略》
  注: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对比粤文化和内陆文化在宫廷影视剧的应用研究”(2018WQNCX296)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清宫剧一直被影视剧市场所钟爱,2018年出现的两部清宫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清宫剧一般以引人入胜的剧情、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精致的服装造型夺人眼球。在自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清宫剧的故事情节和服装造型也经常出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中。影视剧拍摄,从创作理念到人物造型都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两部剧也分别以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获得了业内以及受众的认可,甚至代表着中国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画面之美
  《延禧攻略》这部剧处处体现着对称的构图,细节清晰又不失恢弘的画面体现了中国美学的传统韵味。除了对称式的构图设计,影片运用了墨绿色视觉风格,引领了新的宫廷剧审美之风,这样不仅显得高级,还一下子与之前的宫廷剧作出了区别。冷色调的处理把后宫诸人的不同命运联系在一起,加强了神秘感。《延禧攻略》多用古典雅致的素色做搭配,再配以墨绿色的主色调,使得整个画面彰显出属于宫廷的古韵风格。除了画面的颜色之外,这部剧还注重画面的纵深感,把皇宫中悠长的街道和宫殿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色彩和構图,使得整部剧的画面处处体现着一种浓浓的中国水墨画的画风,赢得了大家的欢迎和认可。除此之外,这部剧还采用了简约的建筑风格。康熙所建的西苑丰泽园,“园内殿宇制度惟朴,不尚华丽”,祖父辈造园艺术中提倡的简朴自然的造园法则体现出“勤恤为先,政在养民”的治国思想,这深深地影响着少年弘历[1]。
  《如懿传》则是依据写意的手法来展现乾隆盛世,它的画面更接近电影镜头。这部剧舍弃了很多的特效镜头,比如木兰秋狝和坝上草原的戏都是实景拍摄的,视听效果会更佳。《如懿传》的灯光也是很特别的,它是戏剧化的光,是随着戏走的。《如懿传》美学指导韩忠一直在追求属于这部剧的独特的美学观,就是写意的乾隆盛世的一个美学体现。比如翊坤宫的设计,翊坤宫是主角如懿的栖居之所,里面的瓷器没有选择清代的,都是宋代的五大名窑。除此之外还放置了很多竹器,处处体现着古典雅致的氛围。最特别的是翊坤宫的孔雀:首先孔雀是白色的,象征主角如懿纯洁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渴求;二是把孔雀做成了一对,象征如懿渴望的一夫一妻的生活;三是孔雀代表着凡鸟,逃脱不了世俗的枷锁。再比如如懿早期居住的延禧宫,是比较普通的一个宫殿,但是在韩忠老师这里,普通不代表平庸,是一种含蓄。同时延禧宫的美术设计抓住了“双生”这个主题,就是孪生,也是暗含了如懿和海兰的人物关系,色彩多用灰色和青色,还用到了过去非常珍贵的缂丝。除了主角如懿的宫殿外,孝贤纯皇后富察·琅嬅居住的长春宫的美学设计也比较特别,按汪俊导演说的,就是做到了写实和写意的结合。布景多用深蓝、深绿和深咖,加以金丝,并且到处都用凤的图案,也表示出琅嬅这个人物比较看重别人对她的看法这一性格。除了这些以外,封后大典、养心殿等场景都处处体现着《如懿传》的独特美学。
  二、服装造型之美
  (一)服装道具的精致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所出现的服装都是由人手工缝制制作,可见制作的用心。据于正所说,为了如实还原妃子和宫女的衣服,还特意找来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的绣娘来完成剧组的服装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所以《延禧攻略》中的服饰很具有中国传统韵味,古朴雅致,低调有内涵。《如懿传》的服装设计则是由陈同勋和张叔平共同完成,张叔平主要负责周迅的妆造,陈同勋则承担了其他大部分的任务量。陈同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懿传》对清文化不仅是一个还原,更是一种创造。他最初的理念是把清朝近三百年的服装集中表现在《如懿传》中,并做出二次创造。比如在设计乾隆皇帝服装的时候,朝服绝对不能出错,但是在便服上加入了很多小巧思,完成对角色生活的一种塑造。又如如懿是喜欢紫色的,服装多紫色,但是原著中没有明确表现海兰喜爱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了表达这对姐妹亲密的关系,就选用了蓝色,让两人在同一画面时服装色彩搭配更加和谐。《如懿传》中对吉服和朝服做了精确的还原,它们全部都是由人工缝制而成的,比如富察皇后的朝服上的珠子都是由两个工人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的。而且剧中用了很多的满绣,都是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
  (二)妆发造型的别具一格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虽然取材于同一时期的历史,不过在妆发造型设计上相差较多。首先在整体颜色的选择上,前者摒弃了清宫剧中常见的大旗头,选择了小旗头作为主要的发型,后者则依旧运用了大旗头作为主要发型。在汪俊导演之前的《苍穹之昴》这部作品中,就是大旗头造型。不过相关清朝服饰文化研究人员认为,大旗头是在慈禧时期多为出现,所以《延禧攻略》的发型设计相对来说更符合当时的历史。其次是眉形和唇妆的设计。《延禧攻略》虽然摒弃了影视剧中常见的“一字眉”,根据角色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不过还是更偏向于当下现代感的眉形设计。在《如懿传》里,如懿的眉形则采用了与传统“柳叶眉”相似的眉形,使得人物更加具有古典气质,清新脱俗。在唇妆的设计上,二者皆有创新。前者采用了“绛唇妆”,这种唇妆是从嘴唇的中间区域内部向外晕染开,在视觉上营造“樱桃嘴”的视觉效果,更具古韵。后者则是根据古人的生活习惯,不使用化妆刷而用手指在嘴唇上均匀点开,力求自然真实的效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两部剧中都运用的不少服装、饰品的制作工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两部剧都蕴含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懿传》中使用点翠工艺饰品的量是许多宫廷剧的3倍之多,周迅饰演的如懿后期所佩戴的旗头基本都是点翠饰品,其他妃子旗头也带有点翠饰品。这些点翠饰品在剧中随着灯光的流动,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感。除了点翠之外,《如懿传》中服装还多用满绣,这种绣法也早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中高晞月、琅嬅、纯贵妃等,她们冬日的服装和外面的坎肩都是以满绣为主,足见剧组的用心。《延禧攻略》则是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剧中所用的绒花头饰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剧中女子的温婉气质,是这部剧服装造型的点睛之笔。剧中各位妃子人手一把的扇子也蕴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扇子都是由缂丝制作而成,而且剧中出现的宫女的织机都是货真价实的缂丝机。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皇后和高贵妃手中的缂丝扇子都是按照故宫博物院中的藏品还原的。2006 年,苏州的缂丝织造技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2009 年,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延禧攻略》还将昆曲等国粹加入到剧情里,古韵悠扬,提升了整部剧的艺术层次。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这两部电视剧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将其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带到世人眼前,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彩,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结语
  2018年《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的出现把宫廷剧的审美和美学设计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两部剧都以严谨的态度对历史环境进行了还原与艺术创新,所以它们的成功也不无道理。两部剧的美学风格各具特色,影响着宫廷剧的制作与发展,值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淑娴.从清宫建筑内檐装修看乾隆帝的艺术品位[J].故宫学刊,2016(2):251-270.
  [2]刘晔原,郑璇玉.“宫斗剧”的文化视点反思[J].当代电影,2012(7):136-138.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诗歌继承了“风”“骚”的传统,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中以乐府诗歌为主,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反映出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有效掌握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能够多角度了解当时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对汉魏六朝乐府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从汉魏六朝女性缩影入手,进而从“内外”兼修两个角度出发,对汉魏六朝女性形
期刊
摘 要:海子是一位性格孤僻、极具幻想力的诗人。他的诗歌拥有一个独立的意象群,其中,部分诗歌的意象来源于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物,并且这些意象被海子赋予了存在(being)的意义——死亡与重生。文章结合海子的生平,将其诗歌意象与西方哲学思想相联系,以探賾海子诗歌意象的隐喻性。  关键词:海子;意象;诗歌  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北大三诗人”之一,在其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对弘扬中国民歌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先探讨“互联网+”音乐文化产业特点,分析“互联网+”为我国民歌发展创造的机遇,然后,以山西音乐文化节目《歌从黄河来》为例,探讨了当地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国民歌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文化;中国民歌;“互联网+”  注:本文系2019年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互联网+’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2019A63)阶段
期刊
摘 要: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逐渐提升,学习艺术的人员数量也与日俱增,进而促使艺术教育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声乐演唱课程教学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其迅猛发展,也是有效提升声乐演唱质量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以声乐演唱课程教学为重要研究视角,分别从教育教学师资力量、声乐演唱的内容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分析声乐演唱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学科教育不再单一强调知识内容的传输,更倡导通过運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掌握学科知识的应用技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力度,找寻适合于学科教学、满足学生需求的新方法。国外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可提供一些借鉴,明确其教学方法的优势,并加以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音乐;
期刊
摘 要:蔡文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才女,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其所作《悲愤诗》更是详细描绘了一代才女悲惨的一生。《悲愤诗》可以说对蔡文姬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总结,同时反映出东汉末年时期女性的悲惨遭遇,有助于对汉末史实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蔡文姬;《悲愤诗》;悲情主题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辞赋家蔡邕。蔡文姬自幼受到其父亲熏陶和影响,聪慧超群,在《后汉书》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各类相关院校对音乐专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就室内乐的教学来说,本身室内乐就属于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室内乐的教学改革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并且,室内乐包括多种乐器、曲目以及演奏模式,其教学对学生后续的音乐素养提高也有所帮助。但是,当前我国室内乐的教学有很多不能忽视的问题,最终
期刊
摘 要:音乐已成为影视作品制作和宣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空间造型的另一种手段,如何与视觉画面相互配合,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是音乐存在的意义。影视江湖里,每场音乐化成的雨,都是众生相。  关键词:剧情渲染;音画结合;升华主旨  1926年,华納兄弟工作室推出“维他风”唱片伴音系统,电影《唐璜》利用该系统以留声机发出的声音为同步音乐背景,成为世界上第一部配乐电影。声音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
期刊
摘 要: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的当下,《中国好声音》因其广泛的影响力受到观众的喜爱,这不只是因为歌手会唱和歌曲好听这么简单。节目制作方和表演的学员所传达出来的流行音乐创新的思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关键词:流行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  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首播,该节目自开播以来大受欢迎,击败了众多地方电视节目,收视率居播出时段全国第一,再次掀起了一股电视选秀的浪潮。在
期刊
摘 要:舞蹈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美学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当下,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目标模糊、课程设置失范、人文素养融合不够、舞蹈艺术实践机会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舞蹈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在高校素质教育中需进一步明确舞蹈教育的定位及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观,丰富舞蹈艺术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并强化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