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哈维·韦恩斯坦带着自己的弟弟鲍勃·韦恩斯坦在纽约成立一家电影公司,以他们父亲的名字米拉(Mira)加上母亲的名字麦克斯(Max)命名。彼时,美国电影市场是几家传统巨头的天下。
韦恩斯坦兄弟如食底泥鱼般在圈里捡漏,希望抓住那些被巨头们错过的小成本影片,尤其是那些略带深度、有时还夹带着软色情的欧洲文艺片(一般来说都拍得不怎么样),他们更是情有独钟。
当然,观众们对这样的影片也是喜闻乐见,有时很多男影迷在电影院里坐了一个多小时,等的就是那么几十秒的色情镜头。米拉麦克斯影业因为准确地迎合了当时不少美国观众的低级趣味,在好莱坞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1987年,丹麦知名导演比利·奥古斯都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丁·尼索的作品改編拍摄了同名电影《征服者佩尔》,并于次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斩获了金棕榈奖,闻风而至的哈维·韦恩斯坦当即买下了《征服者佩尔》的北美发行权。哈维在预告片中用了一个近乎全裸的农家女的镜头,而她在电影中只不过出现了几秒钟;同时他还把正片中为数不多的恢弘场景都揉进了预告片里,给人一种“征服者佩尔很能打”的错觉,实际上,这只是一部非常抑郁的“闷片”。
最终这部 “闷片”帮助米拉麦克斯第一次接近了奥斯卡,他们赢得了一个最佳外语片、一个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意外收获让哈维更加相信自己对电影的“直觉”。
1988年,哈维担任《丑闻》制片人,为了制造噱头,他不断怂恿导演让女主角琼妮·威利拍摄裸露镜头,但琼妮·威利一直拒绝。后来哈维雇了一个“裸替”来完成裸戏的拍摄,在一旁观摩的琼妮·威利看不过眼,“天哪,那女孩的屁股太大了”,头脑一热便宽衣解带亲自上阵。
哈维不断对外宣传《丑闻》是一部限制级大片,琼妮·威利的裸体出现在《丑闻》所有版本的海报上。美国电影协会在要求删掉正片中两秒最为放纵的镜头后,准许《丑闻》以R级片在北美发行,米拉麦克斯影业凭借此片大赚880万美元。
1989年1月,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性、谎言和录像带》在美国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奖,那时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当哈维决定以10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索德伯格的这部处女作时,所有竞争对手们都觉得哈维这次是当定冤大头了。哈维的员工也表示《性、谎言和录像带》这个名字很不好,哈维一听便怒不可遏:“你疯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片名,光凭这个就能大卖。”
4个月后,《性、谎言和录像带》参加戛纳电影节时,哈维为了省钱,自己带着传真机去法国,准备第一时间把影片获奖的消息传回美国,结果传真机一接上电源便爆炸了,因为法国的电压标准和美国不一样。但没关系,影片拿下了金棕榈奖,一夜成名的索德伯格兴奋而茫然,离开时把奖杯遗忘在颁奖现场的座位上。但哈维对接下来的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他花了250万美元为《性、谎言和录像带》做广告,最终这部小制作在全球一共拿下了5470万美元票房收入,是成本的50多倍。
许多人在评价《性、谎言和录像带》时认为它是独立影片打入主流社会的典范,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但对哈维而言,这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选片的独到眼光以及重新包装影片的能力。所谓“重新包装”,在哈维看来便是“剪辑”——他对欧洲电影肆无忌惮的删减让他赢得了“剪刀手哈维”的绰号——米拉麦克斯第一个十年里制作、发行的所有作品,几乎都被哈维动过“刀”。比如那部限制级大片《丑闻》,两位剧作者惠勒和卡顿-琼斯看完哈维剪辑的版本后直言“感觉就像被迫吞下一颗毒药”。
同样是1989年,躺在米拉麦克斯的跑道上等着起飞的还有后来三获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我的左脚》,以及当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无人问津的《天堂电影院》。这两部电影是哈维在“奥斯卡竞赛”中打过的第一场大仗。
当时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在奥斯卡评奖活动中处于绝对的垄断位置,渴望通过一个奥斯卡奖来扩大影响力的哈维认为“与其坐着等挨揍,不如打游击进行到底。”他说服《我的左脚》导演和制片人直接从爱尔兰搬到洛杉矶居住,带他们去参加各种好莱坞聚会,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电影。
另一方面,哈维派人盯紧了每一个奥斯卡评委,不顾一切地要让评委们看到他们的电影。哈维让人在电影养老院(Motion Picture Retirement Home)里竖起了银幕,因为许多奥斯卡评委就在那里养老,即便其中有些人已经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们手中仍握着宝贵的一票。哈维甚至在阿斯本的滑雪场和夏威夷的海滩边上都设了银幕,因为圣诞和新年期间会有很多奥斯卡评委在那些地方度假,哈维的说客们始终与评委们如影随形。
最终,米拉麦克斯的电影在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7项提名,《我的左脚》让丹尼尔·戴-刘易斯斩获影帝,被“剪刀手哈维”一下子剪掉50多分钟的《天堂电影院》也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奖。
1990年,是韦恩斯坦兄弟扬眉吐气、时来运转的一年。那一年米拉麦克斯影业发行了40多部电影,是当时传统大制片厂的两倍。那一年,志得意满的哈维在纽约性骚扰了一位年轻的女助理,最后以数万美元的赔偿让对方沉默,这事在2017年10月才被《纽约时报》披露。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步子迈得太大的韦恩斯坦兄弟没在电影发行上捞到什么钱,也没在奥斯卡上捞到什么有价值的奖,但他们收获了独立电影史上最天才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在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中,哈维艰难地作出妥协,让昆汀保留了片头血腥的虐待戏,同时保住了昆汀最具才华和特色的灵魂,让他能在首次亮相时便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低俗小说》,哈维在飞机上只看了一半的剧本便决定买下电影的版权。昆汀的天才使他成为文艺青年们永恒的信仰,哈维的营销手段则让昆汀的“信众”们找到了为信仰充值的通道——1994年10月,他让独立电影《低俗小说》以主流大片的规格在1100家电影院同时上映,最终票房进账超过2亿美元。 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米拉麦克斯令人震惊地获得22项提名,其中《低俗小说》以一己之力收获7项提名,但最终不敌强势的《阿甘正传》,只拿到一个最佳原创编剧奖。昆汀难免有点失望,但哈维并不真的感到难过,有奖拿奖,没奖拿钱,《低俗小说》给他带来的暴利和声望足以让之前还处于低迷之中的米拉麦克斯恢复元气,再度成为好莱坞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哈维也因此成为后来人口口相传的“独立电影的救世主”。
那一年,昆汀称颂哈维是“宇宙之王”,哈维则认为米拉麦克斯是“昆汀建造的大厦”。
此后,哈维成了名正言顺的“奥斯卡操盘手”,1996,米拉麦克斯发行的《英国病人》在第69届奥斯卡上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哈维用超过500万美元的公关费让《莎翁情史》在奥斯卡上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击败《拯救大兵瑞恩》,制造了“奥斯卡史上最大的冤案”;哈维让眼看就要过气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时隔29年后再度成为影后(2012年,《铁娘子》),还让一部黑白默片(《艺术家》)在201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他甚至秘密雇用了奥巴马的竞选副经理,帮助年轻的詹妮弗·勞伦斯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90后奥斯卡影后(2013年,《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哈维·韦恩斯坦参与制作和发行的电影已经拿过累计超过300项奥斯卡提名,捧走70多座小金人。
在那段属于哈维的峥嵘岁月里,只要他针对中意的电影展开宣传攻势,大家基本都能预测接下来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谁该准备感谢致辞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感谢哈维,哪怕你只有一分钟不到的发言时间。梅丽尔·斯特里普说“哈维是我的神”,“谦虚”的詹妮弗·劳伦斯则直言“感谢哈维帮我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所有人都知道,在好莱坞“感谢上帝不如感谢哈维”。
在感谢哈维这件事上,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女人,朱迪·丹奇和格温妮丝·帕尔特罗,她们因为同一部电影在奥斯卡捧得小金人。“007”系列的“M夫人”朱迪·丹奇凭借《莎翁情史》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她感谢哈维的方式是在自己的臀部纹上“JD loves HW(朱迪·丹奇爱哈维)”,而且至少两次在公开场合向众人展示她这个位于隐私部位的纹身,好莱坞的恶趣味在这样的关系中可见一斑。
更低俗的事情发生在“小辣椒”格温妮丝·帕尔特罗身上,1998年她因主演《莎翁情史》获封影后。当年她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感谢过哈维,但现在看起来她当时的感谢大概是有点言不由衷的。
时间再往回翻3年,年仅22岁的“小辣椒”获得哈维制片的电影《艾玛》中的女主一角,这在当年也算是一部大制作,具备“冲奥”的潜质,后来成为帕尔特罗的成名作。
那时凭借《低俗小说》的风头膨胀得有点目中无人的哈维几乎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让人敢怒不敢言的“暴君”——本来他的人品就饱受诟病。他对员工刻薄,差不多每个女员工都被骂哭过,而对待男员工的态度就跟对待一条狗一样;他骄横跋扈,为了获得电影发行权,哈维曾把制片人锁在酒店房间里,直到对方同意才放人;他肆意妄为,“剪刀手哈维”将中国知名导演陈凯歌戛纳获奖影片《霸王别姬》剪去10分钟,引发业内声讨;他信用极差,导演博比·纽迈耶把《异性》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哈维,赔了一年时间和几万块律师费最后只讨回了470万美元……
只不过那时哈维对待女性的不当行为并没有被公开,又或者他那种自以为可以通过权力操纵女性的想法是当时好莱坞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毕竟一代女神玛丽莲·梦露也谈过这个问题:“我跟制片人上床,大家都那样,你不照做,门外就有另一个女孩等着。”
所以,星二代“小辣椒”在《艾玛》开拍前应哈维的邀请去开会时,完全没想到一脸油腻、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哈维正穿着浴袍在房间里等她,还打算邀请她去卧室“按摩”。惊魂未定的“小辣椒”逃回家后把此事透露给当时的男友布拉德·皮特,后者随后找到哈维讨说法。最后,哈维不仅没有解除和“小辣椒”的合约,还在3年后亲手送给她一个奥斯卡(最水)影后。
而来自意大利的女演员艾莎-阿基多就没“小辣椒”那么幸运了。她在21岁时(1996年前后)被米拉麦克斯公司的一名监制(通常这些人也兼职哈维的“皮条客”)带到哈维的客房,最终遭到哈维的强暴。随后5年她多次“为艺术献身”,自愿与哈维上床,因为对方当时完全操控着她的事业,“我根本没有选择,我被他强暴后,他赢了!”
2000年,阿基多自导自演《大卫的情人》,片中讲述女主角被电影监制性侵的片段,就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同的是女主角最后成功逃脱了。当她告诉哈维,片中淫魔角色是以他为蓝本时,对方哈哈大笑。
认真算起来,如今站出来实名控诉哈维性骚扰(包括性侵)的女性已经超过30位,这些罪行的时间跨度超过30年(最早的受害者可以追溯到1984年20岁的托米-安·罗伯茨),但30多年来,“蹂躏”了好莱坞半壁江山的哈维仍然安然无恙。
一些女星遭到哈维的性骚扰后,经纪人多数会劝她们息事宁人:“算了吧,让它过去吧,那可是哈维。”地位高如名利双收的影后安吉丽娜·朱莉,在1998年拍摄《随心所欲》时遭遇哈维的骚扰后也只能忍气吞声,“决定再也不跟他合作,且警告与他有合作的其他人。这种对女性的举动在任何领域、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容忍的。”
事实上,能让这么多颇具身份的受害者忍气吞声,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哈维的权势绝不仅仅局限于好莱坞。
早在2004年,拍摄了一系列英国题材电影的哈维被英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这是仅次于骑士勋章的一个荣誉头衔。2012年,因为《艺术家》的成功,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授予哈维·韦恩斯坦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此外,他还是民主党多年来的金主,捐款超过200万美元,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是“拥有奥巴马黑莓手机的邮箱地址”,同时他还把奥巴马的女儿安排进他的韦恩斯坦影业公司实习。
哈维与克林顿夫妇以好友相称,去年大选期间,他在曼哈顿的家中为希拉里·克林顿举办了一场筹款活动,而哈维的韦恩斯坦影业公司也多次为希拉里竞选总统组织义演活动。
此外,哈维还通过自己的权势操纵媒体,让自己远离负面报道。2011年《纽约》(New York)杂志的一篇人物报道提到:“作为造星机器的拥有者,哈维重塑了媒体的流程,如此一来他便能远离负面新闻。”最早在2004年,《纽约时报》前记者沙龙·沃克斯便在调查哈维的肮脏事迹了,结果在最后关头,好莱坞知名演员马特·达蒙的一通电话找到记者把报道压了下去,马特·达蒙的成名作《心灵捕手》(1998年)曾得到哈维倾力提携。2015年《纽约时报》也有记者曾挖掘过哈维的“黑历史”,最后由于受害人临阵退缩而作罢。
2015年3月,已经连续两年在奥斯卡颗粒无收的哈维被女演员安布拉·巴蒂拉娜指控性骚扰,纽约市警察局受理了此案。在媒体向外界曝光的当时调查取证的音频中,可以听到哈维在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希望女演员留下来,完全不像当年他可以在好莱坞只手遮天时那种粗暴的威胁。
所以2017年的这个10月,当《纽约时报》第三次准备揭发哈维过往的罪行时,即便他提前收到风声也没能力把报道悄无声息压下来了。紧接着,半个好莱坞的名流和一些大名鼎鼎的政客都站出来和他撇清关系,这些人大多受过他的恩惠,比如“女权主义者”艾玛·沃特森、“三届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新晋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M夫人”朱迪·丹奇、哈维的心头肉昆汀·塔伦蒂诺、前总统奥巴马一家、前总统克林顿夫妇……
“毫不知情”,“强烈谴责”成了大家发表声明的标准模板。还有“倒戈相向”成为受害者的,比如格温妮丝·帕尔特罗,又比如哈维的第二任妻子乔治娜·查普曼,她的时装品牌几乎成了奥斯卡颁奖礼上女星们的御用品牌。当然,也有一些置身事外的人抛出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哈维的所作所为,在好莱坞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
最后,还是耿直的特朗普总统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我)跟哈维认识很久了,(对这些事)不意外……”
韦恩斯坦兄弟如食底泥鱼般在圈里捡漏,希望抓住那些被巨头们错过的小成本影片,尤其是那些略带深度、有时还夹带着软色情的欧洲文艺片(一般来说都拍得不怎么样),他们更是情有独钟。
当然,观众们对这样的影片也是喜闻乐见,有时很多男影迷在电影院里坐了一个多小时,等的就是那么几十秒的色情镜头。米拉麦克斯影业因为准确地迎合了当时不少美国观众的低级趣味,在好莱坞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贩卖低俗发家
1987年,丹麦知名导演比利·奥古斯都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丁·尼索的作品改編拍摄了同名电影《征服者佩尔》,并于次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斩获了金棕榈奖,闻风而至的哈维·韦恩斯坦当即买下了《征服者佩尔》的北美发行权。哈维在预告片中用了一个近乎全裸的农家女的镜头,而她在电影中只不过出现了几秒钟;同时他还把正片中为数不多的恢弘场景都揉进了预告片里,给人一种“征服者佩尔很能打”的错觉,实际上,这只是一部非常抑郁的“闷片”。
最终这部 “闷片”帮助米拉麦克斯第一次接近了奥斯卡,他们赢得了一个最佳外语片、一个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意外收获让哈维更加相信自己对电影的“直觉”。
1988年,哈维担任《丑闻》制片人,为了制造噱头,他不断怂恿导演让女主角琼妮·威利拍摄裸露镜头,但琼妮·威利一直拒绝。后来哈维雇了一个“裸替”来完成裸戏的拍摄,在一旁观摩的琼妮·威利看不过眼,“天哪,那女孩的屁股太大了”,头脑一热便宽衣解带亲自上阵。
哈维不断对外宣传《丑闻》是一部限制级大片,琼妮·威利的裸体出现在《丑闻》所有版本的海报上。美国电影协会在要求删掉正片中两秒最为放纵的镜头后,准许《丑闻》以R级片在北美发行,米拉麦克斯影业凭借此片大赚880万美元。
1989年1月,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性、谎言和录像带》在美国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奖,那时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当哈维决定以10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索德伯格的这部处女作时,所有竞争对手们都觉得哈维这次是当定冤大头了。哈维的员工也表示《性、谎言和录像带》这个名字很不好,哈维一听便怒不可遏:“你疯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片名,光凭这个就能大卖。”
4个月后,《性、谎言和录像带》参加戛纳电影节时,哈维为了省钱,自己带着传真机去法国,准备第一时间把影片获奖的消息传回美国,结果传真机一接上电源便爆炸了,因为法国的电压标准和美国不一样。但没关系,影片拿下了金棕榈奖,一夜成名的索德伯格兴奋而茫然,离开时把奖杯遗忘在颁奖现场的座位上。但哈维对接下来的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他花了250万美元为《性、谎言和录像带》做广告,最终这部小制作在全球一共拿下了5470万美元票房收入,是成本的50多倍。
许多人在评价《性、谎言和录像带》时认为它是独立影片打入主流社会的典范,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但对哈维而言,这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选片的独到眼光以及重新包装影片的能力。所谓“重新包装”,在哈维看来便是“剪辑”——他对欧洲电影肆无忌惮的删减让他赢得了“剪刀手哈维”的绰号——米拉麦克斯第一个十年里制作、发行的所有作品,几乎都被哈维动过“刀”。比如那部限制级大片《丑闻》,两位剧作者惠勒和卡顿-琼斯看完哈维剪辑的版本后直言“感觉就像被迫吞下一颗毒药”。
让奥斯卡改姓“哈维”
同样是1989年,躺在米拉麦克斯的跑道上等着起飞的还有后来三获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我的左脚》,以及当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无人问津的《天堂电影院》。这两部电影是哈维在“奥斯卡竞赛”中打过的第一场大仗。
当时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在奥斯卡评奖活动中处于绝对的垄断位置,渴望通过一个奥斯卡奖来扩大影响力的哈维认为“与其坐着等挨揍,不如打游击进行到底。”他说服《我的左脚》导演和制片人直接从爱尔兰搬到洛杉矶居住,带他们去参加各种好莱坞聚会,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电影。
另一方面,哈维派人盯紧了每一个奥斯卡评委,不顾一切地要让评委们看到他们的电影。哈维让人在电影养老院(Motion Picture Retirement Home)里竖起了银幕,因为许多奥斯卡评委就在那里养老,即便其中有些人已经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们手中仍握着宝贵的一票。哈维甚至在阿斯本的滑雪场和夏威夷的海滩边上都设了银幕,因为圣诞和新年期间会有很多奥斯卡评委在那些地方度假,哈维的说客们始终与评委们如影随形。
最终,米拉麦克斯的电影在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7项提名,《我的左脚》让丹尼尔·戴-刘易斯斩获影帝,被“剪刀手哈维”一下子剪掉50多分钟的《天堂电影院》也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奖。
1990年,是韦恩斯坦兄弟扬眉吐气、时来运转的一年。那一年米拉麦克斯影业发行了40多部电影,是当时传统大制片厂的两倍。那一年,志得意满的哈维在纽约性骚扰了一位年轻的女助理,最后以数万美元的赔偿让对方沉默,这事在2017年10月才被《纽约时报》披露。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步子迈得太大的韦恩斯坦兄弟没在电影发行上捞到什么钱,也没在奥斯卡上捞到什么有价值的奖,但他们收获了独立电影史上最天才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在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中,哈维艰难地作出妥协,让昆汀保留了片头血腥的虐待戏,同时保住了昆汀最具才华和特色的灵魂,让他能在首次亮相时便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低俗小说》,哈维在飞机上只看了一半的剧本便决定买下电影的版权。昆汀的天才使他成为文艺青年们永恒的信仰,哈维的营销手段则让昆汀的“信众”们找到了为信仰充值的通道——1994年10月,他让独立电影《低俗小说》以主流大片的规格在1100家电影院同时上映,最终票房进账超过2亿美元。 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米拉麦克斯令人震惊地获得22项提名,其中《低俗小说》以一己之力收获7项提名,但最终不敌强势的《阿甘正传》,只拿到一个最佳原创编剧奖。昆汀难免有点失望,但哈维并不真的感到难过,有奖拿奖,没奖拿钱,《低俗小说》给他带来的暴利和声望足以让之前还处于低迷之中的米拉麦克斯恢复元气,再度成为好莱坞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哈维也因此成为后来人口口相传的“独立电影的救世主”。
那一年,昆汀称颂哈维是“宇宙之王”,哈维则认为米拉麦克斯是“昆汀建造的大厦”。
此后,哈维成了名正言顺的“奥斯卡操盘手”,1996,米拉麦克斯发行的《英国病人》在第69届奥斯卡上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哈维用超过500万美元的公关费让《莎翁情史》在奥斯卡上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击败《拯救大兵瑞恩》,制造了“奥斯卡史上最大的冤案”;哈维让眼看就要过气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时隔29年后再度成为影后(2012年,《铁娘子》),还让一部黑白默片(《艺术家》)在201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他甚至秘密雇用了奥巴马的竞选副经理,帮助年轻的詹妮弗·勞伦斯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90后奥斯卡影后(2013年,《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哈维·韦恩斯坦参与制作和发行的电影已经拿过累计超过300项奥斯卡提名,捧走70多座小金人。
在那段属于哈维的峥嵘岁月里,只要他针对中意的电影展开宣传攻势,大家基本都能预测接下来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谁该准备感谢致辞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感谢哈维,哪怕你只有一分钟不到的发言时间。梅丽尔·斯特里普说“哈维是我的神”,“谦虚”的詹妮弗·劳伦斯则直言“感谢哈维帮我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所有人都知道,在好莱坞“感谢上帝不如感谢哈维”。
光环背后的阴暗面
在感谢哈维这件事上,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女人,朱迪·丹奇和格温妮丝·帕尔特罗,她们因为同一部电影在奥斯卡捧得小金人。“007”系列的“M夫人”朱迪·丹奇凭借《莎翁情史》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她感谢哈维的方式是在自己的臀部纹上“JD loves HW(朱迪·丹奇爱哈维)”,而且至少两次在公开场合向众人展示她这个位于隐私部位的纹身,好莱坞的恶趣味在这样的关系中可见一斑。
更低俗的事情发生在“小辣椒”格温妮丝·帕尔特罗身上,1998年她因主演《莎翁情史》获封影后。当年她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感谢过哈维,但现在看起来她当时的感谢大概是有点言不由衷的。
时间再往回翻3年,年仅22岁的“小辣椒”获得哈维制片的电影《艾玛》中的女主一角,这在当年也算是一部大制作,具备“冲奥”的潜质,后来成为帕尔特罗的成名作。
那时凭借《低俗小说》的风头膨胀得有点目中无人的哈维几乎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让人敢怒不敢言的“暴君”——本来他的人品就饱受诟病。他对员工刻薄,差不多每个女员工都被骂哭过,而对待男员工的态度就跟对待一条狗一样;他骄横跋扈,为了获得电影发行权,哈维曾把制片人锁在酒店房间里,直到对方同意才放人;他肆意妄为,“剪刀手哈维”将中国知名导演陈凯歌戛纳获奖影片《霸王别姬》剪去10分钟,引发业内声讨;他信用极差,导演博比·纽迈耶把《异性》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哈维,赔了一年时间和几万块律师费最后只讨回了470万美元……
只不过那时哈维对待女性的不当行为并没有被公开,又或者他那种自以为可以通过权力操纵女性的想法是当时好莱坞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毕竟一代女神玛丽莲·梦露也谈过这个问题:“我跟制片人上床,大家都那样,你不照做,门外就有另一个女孩等着。”
所以,星二代“小辣椒”在《艾玛》开拍前应哈维的邀请去开会时,完全没想到一脸油腻、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哈维正穿着浴袍在房间里等她,还打算邀请她去卧室“按摩”。惊魂未定的“小辣椒”逃回家后把此事透露给当时的男友布拉德·皮特,后者随后找到哈维讨说法。最后,哈维不仅没有解除和“小辣椒”的合约,还在3年后亲手送给她一个奥斯卡(最水)影后。
而来自意大利的女演员艾莎-阿基多就没“小辣椒”那么幸运了。她在21岁时(1996年前后)被米拉麦克斯公司的一名监制(通常这些人也兼职哈维的“皮条客”)带到哈维的客房,最终遭到哈维的强暴。随后5年她多次“为艺术献身”,自愿与哈维上床,因为对方当时完全操控着她的事业,“我根本没有选择,我被他强暴后,他赢了!”
2000年,阿基多自导自演《大卫的情人》,片中讲述女主角被电影监制性侵的片段,就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同的是女主角最后成功逃脱了。当她告诉哈维,片中淫魔角色是以他为蓝本时,对方哈哈大笑。
揭开“皇帝的新衣”
认真算起来,如今站出来实名控诉哈维性骚扰(包括性侵)的女性已经超过30位,这些罪行的时间跨度超过30年(最早的受害者可以追溯到1984年20岁的托米-安·罗伯茨),但30多年来,“蹂躏”了好莱坞半壁江山的哈维仍然安然无恙。
一些女星遭到哈维的性骚扰后,经纪人多数会劝她们息事宁人:“算了吧,让它过去吧,那可是哈维。”地位高如名利双收的影后安吉丽娜·朱莉,在1998年拍摄《随心所欲》时遭遇哈维的骚扰后也只能忍气吞声,“决定再也不跟他合作,且警告与他有合作的其他人。这种对女性的举动在任何领域、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容忍的。”
事实上,能让这么多颇具身份的受害者忍气吞声,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哈维的权势绝不仅仅局限于好莱坞。
早在2004年,拍摄了一系列英国题材电影的哈维被英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这是仅次于骑士勋章的一个荣誉头衔。2012年,因为《艺术家》的成功,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授予哈维·韦恩斯坦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此外,他还是民主党多年来的金主,捐款超过200万美元,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是“拥有奥巴马黑莓手机的邮箱地址”,同时他还把奥巴马的女儿安排进他的韦恩斯坦影业公司实习。
哈维与克林顿夫妇以好友相称,去年大选期间,他在曼哈顿的家中为希拉里·克林顿举办了一场筹款活动,而哈维的韦恩斯坦影业公司也多次为希拉里竞选总统组织义演活动。
此外,哈维还通过自己的权势操纵媒体,让自己远离负面报道。2011年《纽约》(New York)杂志的一篇人物报道提到:“作为造星机器的拥有者,哈维重塑了媒体的流程,如此一来他便能远离负面新闻。”最早在2004年,《纽约时报》前记者沙龙·沃克斯便在调查哈维的肮脏事迹了,结果在最后关头,好莱坞知名演员马特·达蒙的一通电话找到记者把报道压了下去,马特·达蒙的成名作《心灵捕手》(1998年)曾得到哈维倾力提携。2015年《纽约时报》也有记者曾挖掘过哈维的“黑历史”,最后由于受害人临阵退缩而作罢。
2015年3月,已经连续两年在奥斯卡颗粒无收的哈维被女演员安布拉·巴蒂拉娜指控性骚扰,纽约市警察局受理了此案。在媒体向外界曝光的当时调查取证的音频中,可以听到哈维在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希望女演员留下来,完全不像当年他可以在好莱坞只手遮天时那种粗暴的威胁。
所以2017年的这个10月,当《纽约时报》第三次准备揭发哈维过往的罪行时,即便他提前收到风声也没能力把报道悄无声息压下来了。紧接着,半个好莱坞的名流和一些大名鼎鼎的政客都站出来和他撇清关系,这些人大多受过他的恩惠,比如“女权主义者”艾玛·沃特森、“三届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新晋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M夫人”朱迪·丹奇、哈维的心头肉昆汀·塔伦蒂诺、前总统奥巴马一家、前总统克林顿夫妇……
“毫不知情”,“强烈谴责”成了大家发表声明的标准模板。还有“倒戈相向”成为受害者的,比如格温妮丝·帕尔特罗,又比如哈维的第二任妻子乔治娜·查普曼,她的时装品牌几乎成了奥斯卡颁奖礼上女星们的御用品牌。当然,也有一些置身事外的人抛出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哈维的所作所为,在好莱坞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
最后,还是耿直的特朗普总统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我)跟哈维认识很久了,(对这些事)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