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作文教学,张志公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小学生完成的作文可以分为两类,即训练性作文和生活作文。训练性作文是学生在课堂中为学习某一作文技法,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作文,多以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为主。生活作文是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主动选择与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依据自身生活积累,把周围世界中有印象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加工整理而成的作文,多以随意、随情、随感作文为主。但无论哪种作文,学生的厌写情绪都很严重,于是我便做了一次依托网络写作培养写作兴趣的尝试。
一、网络作文带来了美丽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一目标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
案例1:在上完课文《鲸》后,学生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的了解并不满足于教材内容,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我布置了这么一个课外作业,填写一张表格:
我要求学生针对习题,通过网络查阅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在作文课上,学生首先交流有关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我要求他们针对“鲸”的不同话题,如体型、吃食(捕食)、睡眠、生长等,有目的地在网上寻找自己想了解的资料,并做好记录,在课上进行交流,同时说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最后针对一个主题进行网上写作。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写作时切入点小,又有材料可写,有的说明鲸某一方面的知识,写出了生动活泼的知识小品;有的探究鲸的自杀之谜,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就滥捕杀鲸的报道发表感想,表达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愿望。同时写作时我允许他们图文并茂(网络提供了这个可能性),学生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互动形式改变了评改方式
我们又建成班级网站,这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案例2: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布置了网上写作日记的特殊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日记发表在班级网页的“留言簿”上。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评改,教师也经常上网及时地阅读批改。网络写作批改的一个好处是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写得不够好的地方,经教师指出来后,可以直接移动光标插入。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修改,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阅读了师生或小网友的评改意见后,再重新修改编辑自己的日记。这样,学生的暑假日记就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评改,做到了及时反馈。
这种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广泛的师生、生生间乃至超越学校范围的作文交流是传统作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它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讲评的时间,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师评改方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案例3:组织作文竞赛,让学生将习作发表在班级网站上供同学阅读,阅读后给优秀作文打分,评出每月的作文大王。具体做法为整班性网上写作,发布在一个专题栏里,然后让学生网上阅读文章,我对每篇文章提出几个建设性问题来辅助学生评析,然后进行修改。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理解写在回复栏内,部分学生如果对文章点评、理解有偏差,我便提示再思考,再阅读,再评价、再修改,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在这个专题栏里,他们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可以学习、评价其他人的写作,也会被其他人评价,彼此之间还能进行辩论交流,这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种互动的阅读、写作特点不同于以往的独立写作及独立思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个性发挥。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向题,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素材,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在讨论中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种写作还能延伸至课外,不会因为一节课的结束而结束,许多学生回到家后继续讨论有关写作方法,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总之,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网络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创作出一篇篇与众不同、蕴藏着各自智慧和创造潜能的作文来。当然,进行网络写作还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要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让独特的观察自然还原;引导学生以活泼、开朗、热情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让多元的情思自然流淌。当学生在情趣与语言的长期积累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习得一定的表达方式之后,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就会自然流露,就一定能热爱写作,将写作当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一、网络作文带来了美丽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一目标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
案例1:在上完课文《鲸》后,学生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的了解并不满足于教材内容,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我布置了这么一个课外作业,填写一张表格:
我要求学生针对习题,通过网络查阅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在作文课上,学生首先交流有关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我要求他们针对“鲸”的不同话题,如体型、吃食(捕食)、睡眠、生长等,有目的地在网上寻找自己想了解的资料,并做好记录,在课上进行交流,同时说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最后针对一个主题进行网上写作。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写作时切入点小,又有材料可写,有的说明鲸某一方面的知识,写出了生动活泼的知识小品;有的探究鲸的自杀之谜,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就滥捕杀鲸的报道发表感想,表达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愿望。同时写作时我允许他们图文并茂(网络提供了这个可能性),学生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互动形式改变了评改方式
我们又建成班级网站,这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案例2: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布置了网上写作日记的特殊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日记发表在班级网页的“留言簿”上。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评改,教师也经常上网及时地阅读批改。网络写作批改的一个好处是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写得不够好的地方,经教师指出来后,可以直接移动光标插入。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修改,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阅读了师生或小网友的评改意见后,再重新修改编辑自己的日记。这样,学生的暑假日记就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评改,做到了及时反馈。
这种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广泛的师生、生生间乃至超越学校范围的作文交流是传统作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它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讲评的时间,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师评改方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案例3:组织作文竞赛,让学生将习作发表在班级网站上供同学阅读,阅读后给优秀作文打分,评出每月的作文大王。具体做法为整班性网上写作,发布在一个专题栏里,然后让学生网上阅读文章,我对每篇文章提出几个建设性问题来辅助学生评析,然后进行修改。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理解写在回复栏内,部分学生如果对文章点评、理解有偏差,我便提示再思考,再阅读,再评价、再修改,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在这个专题栏里,他们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可以学习、评价其他人的写作,也会被其他人评价,彼此之间还能进行辩论交流,这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种互动的阅读、写作特点不同于以往的独立写作及独立思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个性发挥。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向题,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素材,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在讨论中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种写作还能延伸至课外,不会因为一节课的结束而结束,许多学生回到家后继续讨论有关写作方法,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总之,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网络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创作出一篇篇与众不同、蕴藏着各自智慧和创造潜能的作文来。当然,进行网络写作还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要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让独特的观察自然还原;引导学生以活泼、开朗、热情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让多元的情思自然流淌。当学生在情趣与语言的长期积累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习得一定的表达方式之后,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就会自然流露,就一定能热爱写作,将写作当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