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写作变为兴趣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作文教学,张志公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小学生完成的作文可以分为两类,即训练性作文和生活作文。训练性作文是学生在课堂中为学习某一作文技法,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作文,多以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为主。生活作文是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主动选择与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依据自身生活积累,把周围世界中有印象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加工整理而成的作文,多以随意、随情、随感作文为主。但无论哪种作文,学生的厌写情绪都很严重,于是我便做了一次依托网络写作培养写作兴趣的尝试。
  一、网络作文带来了美丽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一目标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
  案例1:在上完课文《鲸》后,学生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的了解并不满足于教材内容,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我布置了这么一个课外作业,填写一张表格:
  我要求学生针对习题,通过网络查阅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在作文课上,学生首先交流有关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我要求他们针对“鲸”的不同话题,如体型、吃食(捕食)、睡眠、生长等,有目的地在网上寻找自己想了解的资料,并做好记录,在课上进行交流,同时说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最后针对一个主题进行网上写作。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写作时切入点小,又有材料可写,有的说明鲸某一方面的知识,写出了生动活泼的知识小品;有的探究鲸的自杀之谜,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就滥捕杀鲸的报道发表感想,表达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愿望。同时写作时我允许他们图文并茂(网络提供了这个可能性),学生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互动形式改变了评改方式
  我们又建成班级网站,这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案例2: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布置了网上写作日记的特殊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日记发表在班级网页的“留言簿”上。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评改,教师也经常上网及时地阅读批改。网络写作批改的一个好处是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写得不够好的地方,经教师指出来后,可以直接移动光标插入。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修改,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阅读了师生或小网友的评改意见后,再重新修改编辑自己的日记。这样,学生的暑假日记就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评改,做到了及时反馈。
  这种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广泛的师生、生生间乃至超越学校范围的作文交流是传统作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它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讲评的时间,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师评改方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案例3:组织作文竞赛,让学生将习作发表在班级网站上供同学阅读,阅读后给优秀作文打分,评出每月的作文大王。具体做法为整班性网上写作,发布在一个专题栏里,然后让学生网上阅读文章,我对每篇文章提出几个建设性问题来辅助学生评析,然后进行修改。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理解写在回复栏内,部分学生如果对文章点评、理解有偏差,我便提示再思考,再阅读,再评价、再修改,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在这个专题栏里,他们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可以学习、评价其他人的写作,也会被其他人评价,彼此之间还能进行辩论交流,这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种互动的阅读、写作特点不同于以往的独立写作及独立思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个性发挥。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向题,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素材,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在讨论中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种写作还能延伸至课外,不会因为一节课的结束而结束,许多学生回到家后继续讨论有关写作方法,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总之,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网络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创作出一篇篇与众不同、蕴藏着各自智慧和创造潜能的作文来。当然,进行网络写作还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要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让独特的观察自然还原;引导学生以活泼、开朗、热情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让多元的情思自然流淌。当学生在情趣与语言的长期积累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习得一定的表达方式之后,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就会自然流露,就一定能热爱写作,将写作当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阐明了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发展语言,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对小学低年段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授课时,我采用
中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细化管理”是汪中求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管理理念,首先运用于企业,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模式。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我们
摘 要:根据上海新侨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素质状况,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原因分析;对策  1.前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进行组织推广,在试行中取得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是当前语文课堂的一种走向。王崧舟老师的观点精辟而独到,他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案例】  前几天,在学校里上了一节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整节课,我努力体现着语文味。学生主要进行两个活动:(1)根据课文内容品味“了不起”。(2)习得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根据
摘 要:教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其特点是直观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美术课程的改革,教师的示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示范,而是将单一的老师讲解示范变为多元、有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拿起手中的画笔,灵活有效地运用示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科学示范;多元有效  一、教学示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由繁入简才能够清晰明确,“大道至简”正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分析了简约设计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小学语文简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简约;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课堂教学模式已趋于成熟,教师也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课堂构建。但是,有些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使得语文课堂设计越来越复杂,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迷失在眼花缭乱的语文教
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由于缺少亲情呵护,他们往往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对此,教育者负有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的责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方法  作为一名农村老师,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不少留守儿童。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关注,现就这方面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缺少呵护的“花儿”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
摘 要: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又一次自我挑战,教师应以怎样的状态进入这个领域呢?对高效课堂的点滴感受进行了分享。  关键词:课堂;高效;实践;收获  同本人一样扎根在山村小学的教师已经历过多次教育教学改革。综观新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虽然初见成效,先进理念与好方法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结合,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浪潮:国内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高效课堂。这种改革事关千万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事关千万个孩子的前途
摘 要:自从江苏高考英语考查任务型阅读以来,已经五年过去了。其中,任务型阅读的考查特别重视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和课标教材采用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剖析这五年来任务型阅读的考查特点、考点类型、考查方法,在牛津英语课文教学和练习设计方面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与创新。 
摘 要: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分级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如何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树”——《分级阅读》指导幼儿进行阅读?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来设计、组织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