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读书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bomu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教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一类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我认为它不同于语文课上的一般阅读课,班级读书会上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宽松的、自由的阅读,班级读书会应该成为学生张扬个性、驰骋想象、释放心灵的舞台。
  关键词:阅读;班级读书会
  寒假让孩子们读曹文轩的作品《我的儿子皮卡》,在班级读书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近曹文轩,走进他的作品《我的儿子皮卡》,体味成长的乐趣。下面以《我的儿子皮卡》为例,谈谈班级读书会开展的策略。
  一、话题:来自孩子们
  儿童阅读读很重要,但引导孩子读什么书呢?在寒假来临前,“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中开展阅读量统计,借此契机,我对喜欢阅读的同学进行大肆表扬,并借机进行“好书推荐”,以了解孩子们除教师推荐外还看了什么好书。其中玥含小朋友推荐的《我的儿子皮卡》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课后我自已向她借了第一本《尖叫》先进行阅读,一捧上书,就舍不得放下,一口气读完,马上购买了其他三本。书中淘气的小皮卡也深深吸引了我,而调皮幽默的语言也很适合二年级的小朋友读,于是通过家长群的推荐,家长们反应热烈,很快就给孩子买来书,他们还反馈,孩子们很喜欢看,看完还急着给他们讲其中的精彩情节。
  一股“皮卡热”在我们班悄然掀起,课余,午休、课后常见孩子们手里捧着书,或独自静读,边读边痴笑;或三五成群边走边说,激动地讲着皮卡的趣事儿……我悄悄地享受着,暗地时偷着乐,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原来常布置孩子阅读,可他们并不领情,你叫一次,他们动一动,现在可好,孩子们走近了书,走进了皮卡,孩子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多重要啊!选书过程能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让读书活动自觉而持久地进行下去。班级读书会的开展,选择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是一个重要前提。
  二、导读:引发阅读期待
  学生的年纪小,对阅读的指向性较差,集中精力阅读的时间也较短。学生看一本书,虽然一行一行在看,但是却不知道作者在写些什么,我想主要源于没有阅读期待。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是否深入,是否有收获。因此在阅读中,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的兴趣和实效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在《尖叫》读书会上,课始,出示书中插图,我配乐深情演讲这段话:“爸爸抱着刚满半岁的皮卡离开北京,先坐火车,然后坐船,目的地是爸爸的老家油麻地。他的两个包里装满了尿布和奶瓶——都是皮卡在路上要用的东西。他抱皮卡的姿势很得当、很熟练,没人会想到他是一个大学教师,甚至没有人会想到他是一个男人。父子俩混在人流中,听着火车的喘息声,再看一眼将黑的天空,一股悲凉从爸爸心里悄然升起……”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走入书中,走近皮卡,感受他的故事,教师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朗读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如水般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激起孩子的阅读热情。
  三、分享:形式活泼多样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了前面的积淀,但若只是独自学习,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会渐渐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精心设计分享会。在《我的儿子皮卡1.尖叫》分享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尖叫,一起享受皮卡尖叫带来的痛快感。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课始谈话——未成曲调先激情。”然后开展“认识作家——与曹文轩“见面会”,让孩子们认识作家,了解他的其他一些作品,让孩子们和作家“曹文轩”交上朋友,爱屋及乌地迁移读他的其他书。并在这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看一本书,要先看书的封面、内页,了解作者,这样看起书来就更有眉目。不出所料,看完皮卡,很多孩子继续做“曹文轩”小粉丝,爱上了《草房子》等。有了前面的铺垫,进入“好书快读——精彩片段发布会”, 让孩子们回顾自己读书的体验,快速浏览这本书,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来和大家交流。在课尾,润物无声地渗透“书——原来可以这样读”,教给孩子们读书的方法。除了开分享会,班级读书会分享的形式还很多,可以是念、演、画、唱等方式,进行精彩片段诵读式、创编故事会、制作书签、知识问答式、辩论式、课本剧表演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交流中感受分享的快樂。
  四、延伸: 内容精彩纷呈
  班级读书会只是一个引子,是一种引导孩子阅读的方式。读书更需要孩子自我认识,自我升华。因此,阅读延伸就成了开启学生阅读的又一把金钥匙。在阅读延伸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连环画展示故事内容与人物,为作品中的场景、人物等设计造型,设计台词表演片段等;也可以由作品阅读引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可以做访问调查,可以做比较分析;而读写结合,进行续写,仿写等也是其中的形式。在《尖叫》阅读后,我引导孩子们继续阅读其他书,并让孩子设计:“我是个有想法的读者”,通过画、写、记等形式写出自己读《尖叫》的感受。
  阅读是件美妙的事,因为阅读,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因为阅读,我们有了崭新的想法;因为阅读,我们与其他人的生活接轨。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预测学生的阅读困难,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向前走一步,让孩子们爱上读书!
  参考文献:
  [1]张月芳.班级读书会对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积极意义与操作[J].作文教学研究,2010(5).
  (责编
其他文献
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水果販子,跟城里一个大画家交往的故事。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画家对叶三说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叶三说了这样一句话: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
如果所有的采风都是走马观花,写作难免轻佻浮夸。如果一辈子也没吃过一粒自己种出的粮食,人生也许缺少某种精神养分。这两个念头像一对相亲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孕育了一个文学体验项目—“稻田写诗”:一伙文友合种一亩田,亲历插秧、收割等过程,年终在星火文学年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暮春时节在驿长村发布创意时,一些没种过田的驿长率先接龙报名。考虑到要有星火驿站的人全程参与管理,地点选在星火资溪驿所在的上傅村。
一、活动背景  我园是一所乡镇公办同,在大力发展硬件设施的同时狠抓软件建设,特别重视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我园先后独立承担苏州市“十五”“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2010年我园参与了“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课题研究。2011年,张家港市教科室提出“课题网络化管理”,我们仔细揣摩“课题网络化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有计划地构建课题管理网络,我们发现,课题网络化管理能让课题研究资料更真实、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诗》里的这句话掷地有声,穿越历史的时空如今依然回荡在诗意的天空。公安三袁的“性灵说”强调文学创作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追求个性风格。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作诗不可无我”,也就是说,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据此,笔者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性灵写作”,即初中生写作要有真情,凸显自己的
据报道,年近五十的徐广红,是浙江省东阳市人。3月13日,一位施女士找到她,见面就塞给她一万元,还连声道歉:“徐姐,这一万元钱,你一定要收下。40多年来,我一直为当年的过错,心里折磨着。”原来,40多年前,两人是小学同学,那时施女士家里穷,父母没给自己零花钱。有一天,施女士肚子很饿,想买个饼吃,看见徐广红的铅笔盒里放着两张一角纸币,就趁徐广红不注意,拿了一张一角钱去买了两个烤饼吃。近些年来,施女士时
課堂上很多老师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深挖、探究。其实,这倒是同学们去探究知识从而获得科研能力的好机会。本文就是笔者一次认真的探究过程,与读者共享。  一、老师留下了一个问题  在坐标几何中,如何求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的话题是个很重要的话题。笔者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一问题只针对一般情况下的求法做了详细的解答。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中学高三(1)班
【模拟金题】  请以“劳动,其实很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这里的“劳动”不包含脑力劳动;②要有细腻的心理描写,能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思路导引】  1.“劳动”指向素材。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要求中已排除了“脑力劳动”。家里,从小时候开始,父母总会交代一些家务让我们
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以及怎样把握反思的深度等,是教师在反思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尝试运用了“五边形思考法”,试图让教师的反思“看得见”“摸得着”。所谓“五边形思考法”,是指教师面对真实的教育情境,从“经验收获”“反思问题”“良好建议”“遗留疑惑”“观点感受”五个角度开展反思性对话,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群体反思,从而提高反思的质量。    一、收获经验:让教师的智慧“最大化的艺术”    “收获
冬天来了,又到了堆雪人、打雪仗的季节。你是不是很期待和小伙伴们在冰天雪地里畅玩一番呢?赶快穿上防寒衣,一起到北極的冰雪世界好好玩乐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方面,并做了概括的解释。为了使解释一目了然,下表用几个主题词来使这四个方面的内涵更为具体化。   分解开来解释是为了方便理解,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既然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它必然是凝聚在完整的人格中,不能分开的。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