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瓦山,牧羊人和采玉人相濡以沫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驮队不知疲倦地绕行在群山之间,方向:东南,海拔:3335米。
  


  岚岫云雾渐渐散去,眼前呈现出草书“之”字形的山道,虚实相联,遒劲俊健;其上宛如一顶玄白色的岩盖,坡上遍生着马蔺草,长椭圆形的蒴果簇立在草丛中,给九月的山野草地带来几分怡人的秋韵。
  这是喀瓦山,一座被采玉人遗忘的山。耸立绿野间的它,宛如一条完整延长的阿羌玉矿带,沿着这条矿带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矿体。受地质第三纪冰川作用,巨大块状的矿体被磨蚀成光洁平滑的玉床;留在一块块矿体平面上的泐纹,像是人工雕琢的棋坪;出露地表矿体上的椭圆形浅臼,积满一汪清水,浑似未曾濡墨的砚池。
  从山坡跑向河床,库尔班毫不费力地从河水中捞起几块椭圆形的石头,举在我的面前说:“这些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都变成了‘喀瓦’,是没有人要的。”
  我仔细端详着库尔班手中的喀瓦,其中的一块晶体结构致密,有蜡状光泽,呈雾状透明度,如果不是手感略轻,几乎与灰白色的和田玉相差无几。虽然在清代末期,有玉石商贾将其称作“昆仑玉”,以示与和田玉相区别,但所有的采玉人途经于此均一瞟而过,至今,人们仍将这个地方称为“牧羊人的喀瓦山”。
  在一处矿体的下方,有一围垒砌的玉墙。早年间,这一带曾是雪豹、狼群出没的地方,牧羊人为防止羊群受袭惊散逃逸,构筑了这道世上最昂贵的围墙。如今,山里的野兽日渐稀少,羊群随处栖息,这处围墙也就成为牧羊人唯一的象征性建筑。
  


  距围墙不远的岔路口,有一座三角形的玉垒,那是牧羊人的路标,牧羊人的去处随季节而改变,路标的指向也因时而变化,年复一年,路标已有齐腰之高。
  牧羊人和采玉人入山的季节相同,五月间将羊群赶入山中,沿着河谷从春牧场转场到夏牧场。海拔2700米至3800米的山谷地段水草丰美,但其中的一段较为阴湿的谷地却不适宜放牧,为此,在高处的秋牧场放牧时间最长。牧羊人与采玉人关系情同一家。牧羊人所需的食品都是靠驮队运送的,而玉山上的采玉人食物匮乏时,都会在山间就近求助于牧羊人,这种相濡以沫的生存关系从古延续至今。
  因是秋暮时节,山中只剩下一户牧羊人家,这户人家父子两人,正分别在两面山坡将羊群驱赶到谷地。那儿子同所有的牧羊人一样,手中握着一条抛掷石子的革带,不停地将石子甩在落伍的羊只身上,并不时地打着呼哨召唤走散的羊只。
  十六岁的他名叫雅勒昆,意思是“火焰”。雅勒昆与所有的牧羊人成长经历一样,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会了放牧羊群,不同的是,雅勒昆在阿羌乡中学完成了九年学业,如今接替了年老的爷爷,随父亲入山。
  


  隔河对岸的山腰间有一排牧羊人秋牧时寄居的洞穴,距洞穴不远的山道上徘徊着八九只山羊,也许不知道主人已经下山,迟迟不肯离去。有一只小羊试图从岩顶跳回山道,不料竟垂直跌落到下面突露出的岩台上,陷入进退不得的绝境!骚动不安的羊只排列在岩顶之上,山谷中小羊“咩咩”的凄叫声,让人听了揪心。雅勒昆蹙紧眉头望着自己的羊,神色忧郁而又无可奈何,任何一个牧羊人都无法将小羊从绝壁断崖中拯救出来,这种场面比野兽猎杀羊只更为惨烈,而这一幕情景山中几乎年年发生。
  一只大胆的母羊向断崖下移动,雅勒昆说,它打算去营救它的孩子。母羊先是在距离岩台两米的地方观望小羊,最终纵身一跃跳进了突露的岩台……我们都为这只羊的奋然一跳而动情,可雅勒昆却很清楚:他损失的羊从一只变成了两只。
  雅勒昆告诉我,等到岩台上的小羊不再叫,其余的羊便会离去。他曾目睹过坠落断崖上的两只羊,饥饿时相互吞噬对方身上的毛,直到冻馁而死,最后变成和岩石一样的颜色。雅勒昆自责没有学会吹奏牧笛,他的爷爷有一支用阿羌玉琢制而成的三孔玉笛,每当爷爷吹奏玉笛,羊群就会围拢在他的身边,也许就不会发生今天这种情景。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李宁    在2008年9月号的《旅游界》上,我们刊发了《更美不在巴黎,在萨尔拉》一文,引发了众多读者对于法兰西乡村人文历史美景的关注。  提起法国,很多人只知道巴黎、里昂、普罗旺斯,对于像萨尔拉、佩鲁日、布列塔尼、佩里格等法国乡村,大多数人闻所未闻。  殊不知,法兰西深入骨髓之大美,恰恰存于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小乡村里。
期刊
于田县城以南登昆仑山的路径有两条,西面通往山村普鲁,东边通向阿羌村。阿羌乡政府设在阿羌村,辖流水村、普鲁村、皮什盖村等十一个山区自然村。    在昆仑山,运输玉石出山的驮工被认为是踏着生死线过日子的人。其中流水村因为守着群玉之山,每个男性村民一生中都曾亲历过驮工生涯,这种情形在昆仑山地区极为少见。  我们的驮队由七名驮工组成,考虑到路线较长以及后续给养困难等一些不确定因素,配置了十头驴,用来驮运食
期刊
从里昂去佩鲁日(Pérouges)本来有非常便捷的公路,沿罗讷河左岸D1084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40分钟后到达世界上第一个万能遥控器的诞生地小镇莫克斯密欧(Meximieux,简称“莫镇”)。进入莫镇前,有一条左转的D4公路,佩鲁日距此不足一公里,在路口就能看到村子的轮廓。但我去的这天正赶上D1084修路,全线封闭,只能改乘火车。这是一趟由里昂开往日内瓦的火车,我坐在二等车厢里翻读Frommer
期刊
2008年奥运会上,昆仑玉因为金镶玉奖牌再次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来镶嵌奖牌的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但人们也许不知道,因价格昂贵未被选用的、同样产于昆仑山的新疆和田玉,虽然采集更难、产量不高,但其品质却是青海昆仑玉所远远不及——在漫长的人类玉文化史上,和田玉以其优良的质地、绚丽的色彩和美妙的玉音,素来受到人们的珍爱。    和田地区于田县境内,山区峰峦
期刊
8月5日 朗伊尔宾小镇     辗转15000公里,横跨七个国家,穿山过海近十天,25名参与北极破冰之旅的广东探险者,终于在挪威当地时间下午2时(北京时间晚8时)到达北极大本营——挪威朗伊尔宾小镇。朗伊尔宾位于北纬78度14分,远离挪威大陆,距地球北极点只有1300公里,被誉为地球最北端城市,距离中国北极科考地黄河站所在岛屿只有20多分钟飞行距离,自然条件和气候与黄河站非常接近。  尽管当地是夏天
期刊
阿拉玛斯玉矿的悠久开采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为采集裸露于矿源地表上的“戈壁玉”及河道中的子玉;进入铁器时代,则是以简陋的工具开采、剥离裸露地表上的玉石;这种采玉方式一直延续到清代,才开始有了以开凿平硐为主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并在之后采取打眼、放炮手段开采玉石。  在一处近于垂直地面的岩顶部,我发现一条20厘米宽的纵深裂隙,岩面上有燃烧遗留下的炱痕,按常理,孤立的岩顶不可能为采玉人的宿址,裂隙
期刊
北京很多人都去过了,然而在奥运会之后,以奥运场馆和城建游为主的新北京游,正在让北京走进后奥运时代。  因为奥运不仅仅为北京带来了宛如三朵盛放“莲花”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网球场、犹如一把张开的中国折扇的国家体育馆、仿若用树枝编织成的“鸟巢”——国家体育场以及如一滴晶莹水珠依偎在“鸟巢”旁边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包括你之前可能去过的首都博物馆、798艺术区、世界天阶中心和前门大街等等,都有了全新的视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过后,我踏上开往布列塔尼的TGV,我的终点是距圣马洛30公里外的古村迪浓(Dinan)。    与法兰西其他地区相比,布列塔尼民风淳朴,古迹众多,历史上的原始高卢人、来自英国的凯尔特人和威尔士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性情迥异的布列塔尼民族。如今,随着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布列塔尼的原始风情已很难寻觅,想看看女人的白色蕾丝帽和男人的黑色宽边帽,或者想听听不英不法的布列塔尼方言,只能到
期刊
走进被称为“珠海大宅门”的梅溪牌坊,林荫道旁一排六扇宅门赫然在目。  别小看这些门,它们可是珠海近百年文化的缩影。这些门的主人,有官宦人家、有富贵人家,也有通常的小户百姓和家族祠堂。第一扇门来自珠海夏美村的杨府,建于清嘉庆年间,二级台阶,门楣高大,显然是个有钱人家。隔壁白石村的陈氏府第,建于咸丰年间,台阶也是二级,但花岗岩的门框比杨氏宽大,雕刻精细,且多了几重。木门上贴着“文丞武尉”,门上的铜扣雕
期刊
冲过最后一道湍急的溪流,抬头看见岩峭上铺展一片的红景天,峭壁阴影下黪灰色的山道像一根废弃的绷带缠绕在山间。这条昆仑山中人与野兽共走的山道被采玉人称为“狼道”。  在昆仑山中,狼并不是兽中之王,无论棕熊还是野牦牛,狼都会退避三舍,但狼仍是这山中嗜杀成性的凶猛动物,在上个世纪雪豹消失踪迹后,狼就成了山中的主宰者。    狼道的终端有一处孤零零的岩石,岩台上有一具动物的骸骨,据说,在二十世纪初期,每到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