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对炼油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实施具有特色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炼油技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9-0139-02
一、背景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我国生产企业中大量短缺,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种类型的社会人才在很多大型企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不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难以应付的麻烦,还能够融会贯通地处理一些现场难题。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这样的人才不但能够推动企业快速生产,还能够将科学技术成果快速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的模式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命,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1~2]。然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炼油技术专业人才配备与高速发展的炼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在石油和炼油行业员工过剩;另一方面,真正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却十分匮乏。为了提升本专业在西部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西部发展及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提出了适应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实施炼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结合实际炼油技术专业岗位定位分析及生源素质,修订了炼油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因原有炼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是简单的学科式教育模式,即大学教育的压缩版;而理论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训教学过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办学过程相对封闭。针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及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讨论,重新确定了以石油、天然气及煤为原料生产燃料油、润滑油及燃料油、润滑油精制与调合等装置的操作技术等就业岗位目标和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内容
以实际炼油技术一线操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以燃料油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分析、提炼炼油技术岗位所需素质和能力,确定本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做到知识够用、实用、会用,注重能力,尤其是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双导向+四模块+多学制(多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紧扣石油炼制行业,突出炼油技术专业特色,采用较宽的专业基础理论加专业技能取证“双导向”设置“四模块”(人文社科及公共基础教学模块、专业理论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体系,增加工学结合课程数量,更新专业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针对企业要求灵活设置“多学制(多段式)”(“2校+1企”“2.5校+0.5企”及“2校+0.5企+0.5校”几种多段式设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主要以“2.5校+0.5企”模式为主。
(四)坚持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针对炼油技术专业特点,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走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建设教学资源,增加工学结合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直观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为用,用中学”。
(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
以实际生产岗位能力需求、工艺技术发展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不断地整合和开发课程内容。以实际生产场景为课程建设的研发源,让专业教师深入现场,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广泛接触,现场体验实际生产过程,获取课程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中寻求课程改革的灵感,提出课程建设策略和方案,再将建设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与此同时,结合课程建设,寻找教研科研的新突破口,将产学研真正融为一体。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内容
通过对炼油化工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成立炼油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炼炼油技术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构架炼油技术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说明。改革、修订、完善炼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主要内容为:(1)压缩总学时,增加学生自学、自修时间;(2)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比例,使实习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达到1∶1;(3)加大燃料油岗位技能取证培训;(4)加大工学结合课程力度,使工学结合课程比例达到45%;(5)增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力度及管理模式加强,顶岗实习管理采用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除此之外,还对课程进行建设,主要是通过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工学结合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分四批完成对所有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且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为主,根据炼油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新课程体系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讲义和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灵活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激励与鼓励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和真实生产设备、多媒体综合设备、局域网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且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如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及校外紧密合作企业,使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锻炼,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达到1∶1;并开发燃料油、化工单元与操作、安全教育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多门。在实践教学中对所有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子项目标准和运行卡。完善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注重项目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与引导。做到理论课程中加强实践应用,实践课程中注重理论分析。安排最后一学期全部进行有目的的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本专业实际岗位操作能力,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 五、实践效果
本项目的研究,通过和校企交流、制定、修改和完善炼油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解决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解决了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所教和所学知识的“不足”“过剩”“无用”及“无趣”等问题,实训教学过程存在的能被动操作不会主动操作、会操作但不知为什么操作、会单点操作不会系统操作、能单独操作但不会配合操作等问题;通过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用与专一相结合,解决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与教材不配套的问题。
本项目启动和实施以来,学生职业技能明显提高,近三年一次就业率达97.5%,且就业质量大幅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教师教学能力、实际生产装置操作能力、科研能力明显提高;项目成果受得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好评。本项目团队编写的专业理论和实训教材广泛应用于相关院校及专业,形成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六、结语
我们在分析实际炼油技术专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的基础上,修订了炼油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采用“双导向+四模块+多学制(多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按照炼油技术岗位需求整合和精简教学内容,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采用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华湘,莫敏.云培养—— 一种创新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梧州学院学报,2013,(1):34-39.
[2] 韦萍,倪芳,周华,等.改革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7,(5):47-49.
Abstra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form of cutivation mode on technical skills and creative talents for refining technology speciality,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s,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were explored,and which was combined with fact of our school to form a novel mode of technical skills and creative talents and thereby a fractional harvest was obtained.
Key words:refining technology;technical skills and creative talents;cutivation mode
[责任编辑 吴 迪]
关键词:炼油技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9-0139-02
一、背景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我国生产企业中大量短缺,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种类型的社会人才在很多大型企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不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难以应付的麻烦,还能够融会贯通地处理一些现场难题。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这样的人才不但能够推动企业快速生产,还能够将科学技术成果快速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的模式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命,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1~2]。然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炼油技术专业人才配备与高速发展的炼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在石油和炼油行业员工过剩;另一方面,真正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却十分匮乏。为了提升本专业在西部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西部发展及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提出了适应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实施炼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结合实际炼油技术专业岗位定位分析及生源素质,修订了炼油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因原有炼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是简单的学科式教育模式,即大学教育的压缩版;而理论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训教学过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办学过程相对封闭。针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及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讨论,重新确定了以石油、天然气及煤为原料生产燃料油、润滑油及燃料油、润滑油精制与调合等装置的操作技术等就业岗位目标和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内容
以实际炼油技术一线操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以燃料油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分析、提炼炼油技术岗位所需素质和能力,确定本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做到知识够用、实用、会用,注重能力,尤其是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双导向+四模块+多学制(多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紧扣石油炼制行业,突出炼油技术专业特色,采用较宽的专业基础理论加专业技能取证“双导向”设置“四模块”(人文社科及公共基础教学模块、专业理论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体系,增加工学结合课程数量,更新专业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针对企业要求灵活设置“多学制(多段式)”(“2校+1企”“2.5校+0.5企”及“2校+0.5企+0.5校”几种多段式设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主要以“2.5校+0.5企”模式为主。
(四)坚持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针对炼油技术专业特点,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走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建设教学资源,增加工学结合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直观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为用,用中学”。
(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
以实际生产岗位能力需求、工艺技术发展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不断地整合和开发课程内容。以实际生产场景为课程建设的研发源,让专业教师深入现场,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广泛接触,现场体验实际生产过程,获取课程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中寻求课程改革的灵感,提出课程建设策略和方案,再将建设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与此同时,结合课程建设,寻找教研科研的新突破口,将产学研真正融为一体。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内容
通过对炼油化工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成立炼油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炼炼油技术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构架炼油技术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说明。改革、修订、完善炼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主要内容为:(1)压缩总学时,增加学生自学、自修时间;(2)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比例,使实习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达到1∶1;(3)加大燃料油岗位技能取证培训;(4)加大工学结合课程力度,使工学结合课程比例达到45%;(5)增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力度及管理模式加强,顶岗实习管理采用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除此之外,还对课程进行建设,主要是通过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工学结合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分四批完成对所有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且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为主,根据炼油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新课程体系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讲义和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灵活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激励与鼓励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和真实生产设备、多媒体综合设备、局域网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且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如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及校外紧密合作企业,使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锻炼,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达到1∶1;并开发燃料油、化工单元与操作、安全教育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多门。在实践教学中对所有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子项目标准和运行卡。完善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注重项目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与引导。做到理论课程中加强实践应用,实践课程中注重理论分析。安排最后一学期全部进行有目的的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本专业实际岗位操作能力,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 五、实践效果
本项目的研究,通过和校企交流、制定、修改和完善炼油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解决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解决了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所教和所学知识的“不足”“过剩”“无用”及“无趣”等问题,实训教学过程存在的能被动操作不会主动操作、会操作但不知为什么操作、会单点操作不会系统操作、能单独操作但不会配合操作等问题;通过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用与专一相结合,解决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与教材不配套的问题。
本项目启动和实施以来,学生职业技能明显提高,近三年一次就业率达97.5%,且就业质量大幅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教师教学能力、实际生产装置操作能力、科研能力明显提高;项目成果受得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好评。本项目团队编写的专业理论和实训教材广泛应用于相关院校及专业,形成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六、结语
我们在分析实际炼油技术专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的基础上,修订了炼油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采用“双导向+四模块+多学制(多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按照炼油技术岗位需求整合和精简教学内容,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采用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华湘,莫敏.云培养—— 一种创新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梧州学院学报,2013,(1):34-39.
[2] 韦萍,倪芳,周华,等.改革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7,(5):47-49.
Abstra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form of cutivation mode on technical skills and creative talents for refining technology speciality,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s,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were explored,and which was combined with fact of our school to form a novel mode of technical skills and creative talents and thereby a fractional harvest was obtained.
Key words:refining technology;technical skills and creative talents;cutivation mode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