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母语天地中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记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情达意的技巧。下面,笔者将从情境为线,古文为珠,趣谈导入;立足于“言”,玩味吟咏,趣读成诵;挖掘“趣点”,品味探究,趣说趣悟;学以致用,引发想像,趣味拓展等角度,浅谈趣教趣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关键词:趣教趣学;文言文;趣谈导入;趣读成诵
由于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我们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文言文教学便成了语文教学中一道难题。特别是小学阶段,教材只在高年段编排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四篇文言文。那么我们如何抛砖引玉,以这些经典小古文为例,让文言文教学鲜活起来,引领孩子们兴趣盎然走进经典的文言文殿堂?
一、情境为线,古文为珠,趣谈导入
“用情趣召唤小学古文课的归来”。“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核心成员朱文君老师认为,小学的文言文教学,第一是情趣,第二还是情趣。
《杨氏之子》一文,是小学阶段首篇文言文,为引领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殿堂,课前互动之时,我便通过幻灯片作如下的自我介绍,让学生猜测文意。
吾乃余氏之女,广东汕头人氏,爱喝功夫茶,好阅读,喜摄影。自为人师,已二十五载有余,此乃吾生之乐事也。膝下一子,年方二十,帅气非常,礼仪有加,有此一子,吾生之福也。今日能与尔等共聚一堂,实乃吾生之幸也。
结果此文一呈现,一下子便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根据以上内容说出对我的了解。紧随其后,我又让学生仿说,这一下,学生更是兴趣盎然:吾乃梁氏之女,湖南衡阳人。喜舞蹈,乐画画;吾乃李氏之子,广东中山东升人氏。年方十一,好围棋,喜助人也;吾乃张家之女,中山人氏,善吹笛,喜画菊也……就这样,在范文的巧妙指引下,在师生的互动趣谈中,孩子们轻松自如地走进了古色古香的文言文天地。
二、立足于“言”,玩味吟咏,趣读成诵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又远离古代的语言环境,因此对文言文的理解相对比较困难。而吟咏诵读恰恰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进而感悟理解。由此,“吟咏诵读”既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又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走途径,特别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顺,更要指导学生趣读成诵,读出情趣,诵出韵味。
《伯牙绝弦》是高年段学生所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千古传颂的俞伯牙与钟子期奉为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扣人心弦。课中,我先通过初读,自由读,让学生读通,读顺,明大意,识知音;再读,听录音范读,划分节奏读,拍打节拍读,读出古文味;紧接着聚焦难懂词句读,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哉”、“兮”,并通过语音的长短、快慢,高低,通过角色的对读,在抑扬顿挫中品情味,明知音;最后品味联想,让学生想像画面,趣读成诵,在趣读趣诵中深切体会钟子期对俞伯牙高超琴艺的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感悟子期死,伯牙天涯无处觅知音之伤心欲绝,感悟高山的默默,感悟流水的无语,与俞伯牙一起沉痛祭知音,怀知音,让“高山流水”这一荡气回肠的千载佳话久久萦绕于学生们心田中。
三、挖掘“趣点”,品味探究,趣说趣悟
“重情趣”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艺术。我们知道,文言文隽永深刻,字词精练,我们除了可以欣赏它的自然美、人格美、艺术美之外,还可以欣赏它的言趣、情趣、意趣。在《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中,课堂上通过教师范读、音频领读等一系列形式正字音、明节奏后,再让学生伴着古典音乐配乐读,并加手势表演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特别是读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时,我更是抓住“夫子”这一趣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巧妙机智地扫除文中这一理解的障碍。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是夫子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男的才能称得上是“夫子。
师:(指着一男同学)噢,那你是男的,你是夫子的了。
生:(微笑,摇摇头)我还是未成年人,我哪称得上是夫子?
师:你真厉害!连这也懂了。
生:见笑见笑了!
师:这么说来,成年的男子都是夫子呀!
生:非也,非也。还得有学问、博学多才才行呢!
师:原来如此!这么说来,“夫子”是指——
生:有学问、有学识、受人尊敬的成年男子也。
这样,通过引而无声,导而无痕的教学机智,通过挖掘文中“趣点”,深入赏析,既使学生学到了古文知识,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四、学以致用,引发想像,趣味拓展
选择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进行趣味拓展,由课内向课外进行迁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文言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好文言文。
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学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句式时,我让孩子们进行拓展,练习仿说,没想到孩子们文思泉涌,一下子说出了“善哉,汩汩兮若清泉!”“善哉,滚滚兮若波涛!”“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善哉,瑟瑟兮若秋风!”“善哉,徐徐兮若和风!”“善哉,茫茫兮若白雪!”“善哉,裊袅兮若炊烟”等诸多句式来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蕴含着自然之美、人格之美、艺术之美等丰富内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多在“趣”上作文章,多在“趣”上想办法,多在“趣”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亲近经典,走进经典,让学生浸润于经典文化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文言“读”字诀》2012.12
【2】《小学语文教师》—《“知音文化”的知音》2011.01
关键词:趣教趣学;文言文;趣谈导入;趣读成诵
由于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我们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文言文教学便成了语文教学中一道难题。特别是小学阶段,教材只在高年段编排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四篇文言文。那么我们如何抛砖引玉,以这些经典小古文为例,让文言文教学鲜活起来,引领孩子们兴趣盎然走进经典的文言文殿堂?
一、情境为线,古文为珠,趣谈导入
“用情趣召唤小学古文课的归来”。“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核心成员朱文君老师认为,小学的文言文教学,第一是情趣,第二还是情趣。
《杨氏之子》一文,是小学阶段首篇文言文,为引领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殿堂,课前互动之时,我便通过幻灯片作如下的自我介绍,让学生猜测文意。
吾乃余氏之女,广东汕头人氏,爱喝功夫茶,好阅读,喜摄影。自为人师,已二十五载有余,此乃吾生之乐事也。膝下一子,年方二十,帅气非常,礼仪有加,有此一子,吾生之福也。今日能与尔等共聚一堂,实乃吾生之幸也。
结果此文一呈现,一下子便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根据以上内容说出对我的了解。紧随其后,我又让学生仿说,这一下,学生更是兴趣盎然:吾乃梁氏之女,湖南衡阳人。喜舞蹈,乐画画;吾乃李氏之子,广东中山东升人氏。年方十一,好围棋,喜助人也;吾乃张家之女,中山人氏,善吹笛,喜画菊也……就这样,在范文的巧妙指引下,在师生的互动趣谈中,孩子们轻松自如地走进了古色古香的文言文天地。
二、立足于“言”,玩味吟咏,趣读成诵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又远离古代的语言环境,因此对文言文的理解相对比较困难。而吟咏诵读恰恰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进而感悟理解。由此,“吟咏诵读”既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又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走途径,特别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顺,更要指导学生趣读成诵,读出情趣,诵出韵味。
《伯牙绝弦》是高年段学生所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千古传颂的俞伯牙与钟子期奉为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扣人心弦。课中,我先通过初读,自由读,让学生读通,读顺,明大意,识知音;再读,听录音范读,划分节奏读,拍打节拍读,读出古文味;紧接着聚焦难懂词句读,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哉”、“兮”,并通过语音的长短、快慢,高低,通过角色的对读,在抑扬顿挫中品情味,明知音;最后品味联想,让学生想像画面,趣读成诵,在趣读趣诵中深切体会钟子期对俞伯牙高超琴艺的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感悟子期死,伯牙天涯无处觅知音之伤心欲绝,感悟高山的默默,感悟流水的无语,与俞伯牙一起沉痛祭知音,怀知音,让“高山流水”这一荡气回肠的千载佳话久久萦绕于学生们心田中。
三、挖掘“趣点”,品味探究,趣说趣悟
“重情趣”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艺术。我们知道,文言文隽永深刻,字词精练,我们除了可以欣赏它的自然美、人格美、艺术美之外,还可以欣赏它的言趣、情趣、意趣。在《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中,课堂上通过教师范读、音频领读等一系列形式正字音、明节奏后,再让学生伴着古典音乐配乐读,并加手势表演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特别是读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时,我更是抓住“夫子”这一趣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巧妙机智地扫除文中这一理解的障碍。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是夫子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男的才能称得上是“夫子。
师:(指着一男同学)噢,那你是男的,你是夫子的了。
生:(微笑,摇摇头)我还是未成年人,我哪称得上是夫子?
师:你真厉害!连这也懂了。
生:见笑见笑了!
师:这么说来,成年的男子都是夫子呀!
生:非也,非也。还得有学问、博学多才才行呢!
师:原来如此!这么说来,“夫子”是指——
生:有学问、有学识、受人尊敬的成年男子也。
这样,通过引而无声,导而无痕的教学机智,通过挖掘文中“趣点”,深入赏析,既使学生学到了古文知识,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四、学以致用,引发想像,趣味拓展
选择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进行趣味拓展,由课内向课外进行迁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文言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好文言文。
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学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句式时,我让孩子们进行拓展,练习仿说,没想到孩子们文思泉涌,一下子说出了“善哉,汩汩兮若清泉!”“善哉,滚滚兮若波涛!”“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善哉,瑟瑟兮若秋风!”“善哉,徐徐兮若和风!”“善哉,茫茫兮若白雪!”“善哉,裊袅兮若炊烟”等诸多句式来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蕴含着自然之美、人格之美、艺术之美等丰富内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多在“趣”上作文章,多在“趣”上想办法,多在“趣”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亲近经典,走进经典,让学生浸润于经典文化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文言“读”字诀》2012.12
【2】《小学语文教师》—《“知音文化”的知音》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