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研农村贫困大学生劣势地位形成的社会原因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转型引发的社会分层,使得农民阶层在经济、社会资源上都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教育机会获得、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发展机会上均存在着不平等。笔者指出,提高认识水平、警惕“新读书无用论”的回归、打破户籍壁垒和加大特困生的帮扶力度是消除农村特困生劣势地位的关键。政府和教育界应该认识到资助高校贫困生不单单只是解决经济资源的匮乏,而且更应从社会平等的角度出发,在各个阶段采取措施保障他们各阶段的教育平等。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地位;社会原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和人数也在快速增加,伴之而来的就是农村贫困生的交费难、就业难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此也多有研究和论述,但他们主要是从经济资源匮乏所引发的物质、心理和精神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却很少考虑到农村贫困生社会资源匮乏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特困生的难题,离不开对农村贫困生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深层剖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匮乏除了导致农村贫困生产生物质、心理和精神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的匮乏还会影响到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相对前者来说,后者从当前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研究教育不平等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涵义和作用
  
  (一)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把社会成员按某种标准进行区分,并通过这种区分来观察社会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社会分层的实质,是指社会资源即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分配不均等等,而特定的社会分层状况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
  
  (二)法国学术院的院士皮埃尔·布迪厄的消费理论,是目前社会分层理论颇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
  布迪厄对社会流动作了很强的假设,这个假设认为,社会是一个再生产的机器,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的再生产,父亲原来是哪个阶层,到了儿子,甚至孙子辈,大多还在哪个阶层。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后,社会结构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社会再生产的功能是很强的。表面上,大家是通过教育之类的东西进行自由竞争,但布迪厄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再生产机器,你是什么阶层,就决定了你进什么样的大学。上层家庭的子女比较容易受到好的教育,而好的教育又能使人获得比较好的地位。社会学研究社会分层,就是要掌握分层的规律。
  
  (三)社会分层理论的作用。
  社会分层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推动改革的发展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高流动率促进了公平的竞争,在全社会提高了效率。中国在古代搞科举制度,是把教育作为流动渠道,这是很优秀的制度,因而中国当时能超过其它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科教兴国,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级政府也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因此整个社会应该确立以教育作为流动的主渠道。教育的普及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
  
  二、农村贫困生劣势地位形成的原因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转型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社会阶层,逐步形成新的社会分层体制。农民阶层在这个社会大变迁中得到的实惠并不多。无疑,这个阶层和处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强势阶层相比,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资源相当匮乏,而这种匮乏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下一代子女的成长。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他们所在的社会阶层提供资源的限制,在获取高等教育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以及将来择业和后续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平等。
  
  (一)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布迪厄认为,教育获得与其父亲的社会阶层特征和教育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影响到个人的教育获得。在这里体现的就是他们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升学机会上的不平等。具体如下:
  1、高考前,他们所获得的教育投资是不平等的。从小学到高中,他们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师资还是环境都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这意味着农村大学生必须以较少的教育投资获得与城市大学生同等的智力产出(高考成绩)。
  2、社会资源的匮乏导致信息资源的封闭,影响考生获取丰富的信息。报考志愿需要参考各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家长、老师的建议。但他们的父母是农民,知识文化观念的局限对信息灵敏度反映慢,不可能给子女提供好的建议。农村贫困生在社会关系网中也没有更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获取劣势导致他们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经济资源匮乏导致农村大学生高考志愿的选择缺乏余地。热门专业、名牌院校的分数和学费往往高于一般学校和专业。有研究指出,录取到同一高校农村考生的平均分要高出城市考生20分。原因就在于农村贫困考生受到经济资源上的制约,即使有比较高的分数也往往倾向于报考一所考取机会大的学校。所谓的院校、专业选择反而是其次的。总而言之,嵌入在农民阶层的家庭,在经济、社会资源上的缺乏势必影响到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二)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为了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在中学阶段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学习上,丢掉了锻炼能力的机会。进入大学后,以前能力的缺乏所引发的问题开始显现。表现如下:
  1、进入高校后,大多数农村大学生在必修课学习都非常刻苦,因为他们需要理想的成绩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和父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花钱辅修双学位,考资格证书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经济资源上的匮乏使他们在拓宽知识面方面望而却步。事实上,这些以外的学习课程往往可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所获得的学历证明同样有助于将来的就业竞争。
  2、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像社团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而且还可以拓展自己的人际交际圈。这些对于将来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很必要的。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为了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努力学习却牺牲了培养这方面的机会。
  3、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不足。人际交往不仅有助于锻炼个人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可以扩大个人的社会交际圈,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但是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还有个人价值观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经济资源的缺乏,社会资源的匮乏、受性格原因和人际交往技巧的影响,使他们在培养自己的社会关系上存在诸多困难。
  无论是从学业成绩、社会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来说,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由于起点的不同和整体素质的差异,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中都存在诸多的不平等。面对这些不平等,他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赢得与别的同学同样的机会。
  
  (三)择业竞争中的不平等。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和社会资本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农村贫困生显然都不占优势。
  1、人力资本的不足。个人能力是对人力资本的表述,包括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才干、技能和资历等。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唯一可以证明他们能力的便是“学历资本”,而人际交往、组织、策划管理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并且“学历资本”也多是他们的主修课程(及所学专业),相对于那些有辅修双学位和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的学生来说,他们并无优势可言。他们所处的这个农民阶层由于在前面两个阶段无法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使得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和其他阶层的大学生相比,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如果说在校内的差异还不是很明显的话,那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平等则清晰起来。
  2、社会资本的欠缺。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网络关系以及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而资源可分为“信息”和“影响”。即个人从社会关系中获得资源的能力。进入大学的农村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强势大学生相比,由于父辈和制度的原因使他们缺乏一种纵向的“社会资本”,在校期间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也并没有使他们获得更广泛的人际圈子;横向“社会资本”的缺乏使得信息资源的获取显得很匮乏。总之,纵向和横向资本的缺乏必然影响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前三个环节的不平等无疑会导致农村大学生择业生涯发展的不平等。
  1、首先由于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未能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个人的性格和爱好等因素。致使进入工作岗位后,很难用自己的优势能力参与职场竞争和事业的开拓。
  2、由于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未能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也在客观上影响到未来事业的发展。
  3、农村大学生大多数是要依靠家庭举债或助学贷款的帮助才能完成学业。因此,毕业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地还清债务和助学贷款。为了还债,他们很难有魄力涉足那些风险大但收益高的领域,比如:自主创业或出国深造。
  4、家庭负担的不平等。众所周知,城里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工作后的城市毕业生不仅无需用自己的工资资助父母,而且还享有父母更多的经济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而农村大学生不仅很难得到父母的帮助而且还需用本已不高的工资来赡养父母。如果能结合我国养老保险现状来分析,这种不平等就更加明显了。目前我国是用在职人员交纳的养老金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工资。也就是说,农村大学毕业生要和城市毕业生一起交纳保险金,而这笔保险金最终是要用来支付给城市学生的父母的。而他们自己的父母却还要用自己本已不高的工资来赡养。
  由此可见,教育不平等贯穿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发展机会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又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一个阶段的顺利发展关系到下一个阶段。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过程的不平等,而过程的不平等又直接影响到就业的不平等。教育结果上的不平等关系到个人社会流动的方向和将来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分层体系的形成间接影响到他们后代的教育不平等。
  
  三、思考和对策
  
  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帮助政府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解决改革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笔者运用社会分层理论对农村特困生的劣势地位做了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要从根本上揭示出农村特困生劣势地位形成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提高认知水平
  过去,人们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工作的表面,却忽视了社会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产生的社会分层,体现的是不同经济体制转轨所引发的权力转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流动。基于职业基础划分的社会分层越来越强调职业对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而职业的基础来源于个人所受的教育。在中国,受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影响,高等教育是一个潜在的社会地位。于是,对来自农村贫困大学生来说,保障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并享有和非贫困大学生同等的参与社会竞争能力,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
  
  (二)警惕“新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回归
  农民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有强烈的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期望,这种期望就转移到自己子女身上。所以,在农村有很多的家长不辞辛苦积攒钱,就是为了子女的教育消费。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已经打破了以前的“铁饭碗”。大学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使得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这里面不仅包含个人的原因,而且还有社会的原因。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困难,实质上是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在当前社会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农村中的“新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回归。这其实是农民对就业制度改革的沮丧反映。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农村贫困生的就业。
  
  (三)打破户籍壁垒
  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归根结底是社会的不平等。从制度设置来看,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分离使得城乡户口在就业、教育、福利保障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别往往使得农村学生要付出比城市学生更大的努力。因此,应尽快打破户籍壁垒。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此已有表述,只不过,笔者希望力度更大一点、速度更快一点。
  
  (四)加大特困生的帮扶力度
  农村大学生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发展机会方面已经承受了很多的不平等。这种状况作为社会深层次的症结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但众多农村特困生所面临的困难却容不得半点的耽误,这就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关注,特困生的帮扶力度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助学贷款是国家用来帮扶特困生的主要措施,但目前依然有很多省份和高校的特困生还没有机会申请到助学贷款。助学贷款面临的尴尬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特困生帮扶过程中还有不少误区急需纠正。如:将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助学金的发放普遍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将那些成绩平平,家庭条件又很差的学生完全排除在帮扶之外,而且这类学生的比例又不是少数,这样做合适吗?对农村特困生的帮扶急需政府扶持、专家参与、学校重视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以职业分类作为划分社会分层的依据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个人择业需要同时考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受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因此,保障高等教育的平等就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和教育界应该认识到资助高校贫困生不单单只是解决经济资源的匮乏,而且更应从社会平等的角度出发,在各个阶段采取措施保障他们各阶段的教育平等。
  
  参考文献:
  [1]李强.变迁中的社会分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2]郑杭生.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3]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素材匮乏的问题和写作时离题跑题、思维混乱的问题,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作文;素材;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124-052    作文历来是令师生头痛的一个问题,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搜肠刮肚也凑不够字数,而有的同学却可以洋洋洒洒、
期刊
摘要: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找到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文章通过对VB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了如何有效地把实例教学运用于vB设计教学当中,从而促进教学《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程序设计;实例教学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
期刊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学中一定要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运用能力,明确阅读目的,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概括力和思维品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技能训练,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概括力;阅读技能;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英语长难句的结构人手,对比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在忠实各自文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综合法等方法,准确理解,巧妙翻译长难句。  关键词:分析结构;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103-041    英语长难句可以是两个,或几个简单句合并一起的长句,可以是带有修饰性语言的复杂句子。这些长句由于其修饰性语言应
期刊
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教学教育技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134-05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不少学校建设了校园
期刊
摘要:探讨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素质的现状和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做好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素质;现状;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88-035    一、科技素质的含义    科技素质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在科技事业上取得成就并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所必须具备的科研能力、科学知识和热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加强和改进市场管理和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主要是要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确立文化市场稽查权的独立执法地位,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稽查队伍,规范文化市场执法文书,严格按文化市场的执法程序执法,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探索新的监管方式。  关键词:文化市场;市场环境    文化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形态,一经出现就给文化管理部门提出了如何“管”的问题,文化市场
期刊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采用教学案例,把它放在整体性思维训练的层面上,主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主要方法有标志设计、利用教材运用阅读的方法、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培养。  关键词:整体;标志;《六君子》;建筑;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81-032    高中美术欣赏既难上,又好上。难是因为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和美术的“多余”,从上到下没人重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120-050    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要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完成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  在此重点谈谈研究性阅读,
期刊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片面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而忽视其中的审美教育,从而使作文教学带上了某种功利色彩。本文试着从几个方面说明如何做到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其意义。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教育;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115-047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