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研究的音乐教育人类学意蕴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借用音乐人类学的一些核心观点对《平民音乐教育家费承铿释传》进行解读,认为该书是一本尝试运用音乐教育人类学研究思路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类学;音乐教育家
  笔者近日拜读《平民音乐教育家费承铿释传》(以下简称《释传》),觉得这是一本尝试运用音乐教育人类学研究思路的研究成果。因此前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案例可参考比较与判断,因此,笔者试着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理论来做一解读。
  一、正如美国音乐(教育)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说,音乐人类学家本质上都是平等主义者
  《释传》传主费承铿是一位被学界权威称为“平民音乐教育家”的德艺双馨之人,作为国家级中小学音乐教材(人教社)主编,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始人,在音乐创作、表演、理论、教学等各个领域均有建树的专家,《释传》并没有像常规的传记那样去渲染其“高大上”,相反,作者一再表示要把传主当成一个人而不是“圣”去神化,确实,《释传》正是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把传主从一个顽皮少年怎样发展到音乐教育家的整个过程给予详细的,如其所是的进行解释。就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用平等的姿态来坦言,作者说道:“我写这本书可不是想让大家都变成费老!但成不了费老,或不想成为费老,不代表我写这本书没有用……. 特别是当我们心灵困顿时拿出来看一看,也许不能为你永葆‘青春’,但一定能帮你‘洗’ 净一些心灵上的‘尘埃’。”显然,作者并没有像以往传记研究类书籍做出“庄重”的倡导读者。
  二、音乐(教育)人类学等理论基本上都是西方的,至今话语权也都在西方
  但作者在书中坦言:本书虽说是以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但又不是严格按照解释学原理进行的演绎性技术操作,至多是信仰一些解释学的看法而做出的个人理解。我如果说本书的写作框架与构思主要是我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恐怕人耻笑我“狂妄”,但不说清楚吧又怕懂解释学内涵的人笑我“无知”。索性细交待之。我在想,仅仅就费老的理论贡献提炼几个观点显然无法彰显费老的广阔人生的意义;仅仅就费老的人生经验进行叙事又达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所以两相结合,以“传”为纵线,叙说费老人生“故事” ,展示费老丰富的人生画卷;以“释”为横线,关注“故事”细节,“解”其意义并适当加以评论,以达“理解”并借鉴费老人生意义的目的。可见,该书的创新意义是非常显著的。据笔者文献调查,自20世纪以来,为中国音乐教育家立传极少,除了李叔同等人有传记外,建国后成长起来的音乐教育家还没有。作者选择这样本土成长起来的音乐教育家进行研究,并没有像音乐界总是盯着一些外国音乐家进行研究,这本身也是符合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主张的。
  三、音乐学家克里山德尔曾说过,音乐研究的研究目标唯一能做的事是为自己在科学的阳光下找到立锥之地
  此话虽说的太绝对了,但也不无道理。我们现在常议论当代是否有教育家,是否很难产生让大家都认可的教育家。其实,一个时代肯定有一个时代的教育家,没有也得要造出来,因为她们是人类时代精神的凝聚。但我们以往“造”的方法都是用所谓的科学方法,如调查统计方法,对一些有成就的人设计个问卷调查,抽象出一个所谓的规律(或揭示必然性),然后进行预测,或者通过哲学推论,用一些宏大的概念来分析某个作为教育家的“候选人”进行分析。《释传》是对传主的一个个案研究,也没法科学起来,《释传》显然也没有用一个“大词”对传主进行预设性解读,而是按照传主成长的个体事实进行如其所是的解释。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对研究对象进行价值判断。从《释传》的书名的解释似乎符合这个原则,但从书的内容来说,也很难说没有一点价值判断。从作者的解释思路来看,作者似乎意在强调用传主所在的文化环境结合传主本人的主管意志进行解读的。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成长一定有他自己的一套习惯和行为,这个习惯和行为规则一定是他在既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不是所有成功人士都遵循一个逻辑规则的发展结果。我们在研究时应尊重个人成长的独特规律,在具体时空情景下给予解读,从多方面考察传主,而不是仅从几个传主的理论观点去解读传主,应尊重他者,切记用我们自己的一套概念对研究对象进行“套”,这是《释传》给笔者留下的鲜明的印象。
  四、音乐(教育)人类学反对仅仅坐在书斋中通过文献搞研究,人类学研究的显著特色是田野调查
  《释传》一书在这方面可谓鲜明,书中引用各种田野资料很多,就引用的田野调查资料都有数百人。通过书的末尾介绍可以看出,这些田野资料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博客空间、邮箱、实地调查、开座谈会、QQ等可能想到的途径征集的,通过作者的亲自采访,或传主学生写的回忆录,提供任何学生本人自己与传主的照片、来往物品、信函、片段记忆、课堂笔记、有关录音、录像、听说、传闻等等来收集资料。书中对田野调查的原则也给予阐述是这样的:第一,许多人可能擔心接受采访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或者说怕说的不好,不全面,反而影响费老。请大家放心,检验你说的好不好的标准是“你是否遵从了你的内心”,也就是你不用多想,绞尽脑汁去提炼,当我采访你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无所顾忌的去随便侃,就像平时拉家常,想到哪说到哪。只要你说出内心或者脑海中的记忆哪怕是模糊的,诗意想象的,听说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记忆碎片都可以。理论的提升是我的事,你不用多虑。一句话,所谓“你是否遵从了你的内心”也就是,你说出你自己脑海中不需要思考的记忆就行。费老虽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你“遵从内心”的回忆就是费老精神存在的一种方式。第二,是否一定要说好话?请大家要明白,我们这是搞研究,不是吹牛、拍马屁。我去调研不是为了找几个“托”来帮村,谁不帮村谁就是费老的“坏学生”。要知道,这研究不光是宣传费老,更是为了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是在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点事。仅仅为了费老,那跟拉帮结派有多大差别啊?费老一生淡泊名利!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反而影响了费老的声誉。费老身上伟大的一面根本无需我们去吹捧!他一定会自己显现出来的。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所以,即使你说的一些事很平淡,甚至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满意、怨言都没有关系。   我们首先是要把费老当成“人”去研究,而不是当成“神”去……第三, 本研究倡导为生命而写作……书中还描写了一个很值得同行了解的调查故事:如在调查费老在徐州青年路小学任教一年的事时,当我辛苦地获得该班以前学生的电话后,我跟这个班每个人的家庭联系,很遗憾,由于这些学生都在上大学,最先没能找到一个学生本人,接电话的都是家长。更遗憾的是这些电话基本都不是原来主人了。有的搬了家,有的电话变更、有的直接停机。好不容易有一个家长愿意聊聊,在我说明来意后,学生家长就像警察盘问小偷一样:“你叫什么名字?哪里的?想干什么?你怎么知道我家电话的?为什么来我这调查?你为什么不在你们学校调查?……..”最后,家长果断的挂断电话说:“我们不接受调查”!--显然,这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当今诚信确实已经无处不在,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们在以后的调查研究时,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范例。
  五、音乐人类学家博厄斯提出的文化价值相对论一直是音乐人类学的灵魂,对音乐教师研究其实也需要这样
  人与人是不同的,音乐教师也各有其价值。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普通音乐教育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各方面都像音乐学院看齐,拿音乐学院的标准来审视所有教师及其贡献,这是不公平的。普通音乐教育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应该有区别于专业音乐学院的评价体系。特别是一直站在一线的实践型音乐教师更应该如此。书中对以传主为代表的被辱为“小儿科”现象进行了精彩的回应批评。值得所有高师音乐教师好好看看。当然,书中摒除了博厄斯式的那种反历史主义、反权威式的犯普遍性的那种叙事,对传主做出“天人合一”式的教育境界的定位定人信服。这也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尤其书中没有用一些很抽象的语言来表达,却经常用“我”来叙说,这是早期人类学的书写表达方式。
  六、人类学提倡“同情之理解”
  其实我们国家陈寅恪就有“同情之了解”一说,认为这是“真了解”古人学说的不二法门。《释传》一书也秉承这一主旨,对传主进行研究,《释传》并没有回避傳主在解放前的一些表现,相反运用“同情之理解”法则深刻描述了传主由被改造阶级怎样转变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党员的详细过程,同时也表述了一个并不是很喜欢音乐、教育的人怎样成长为音乐教育家的过程,这个案例真是值得当下音乐教师包括一些琴童家长好好看看的故事,我们许多音乐教师常常抱怨处境的不易,我们的琴童家长常常担心孩子的音乐细胞是不是少了,看完传主的人生故事,这些一定能得到有力的解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学者的学术活动道德层面的难度往往大于实际操作的难度。他们往往会放弃习惯如意的生活到被研究对象困难的境遇中共同体验。他们不是靠研究他人来换取自己的荣誉、职称等[1]。《释传》作者抱着癌症病痛的身体坚持三年进行研究,且并没有靠什么课题经费来支撑,作者还甚至在书中声明“不在参与评职称”,目的就是让研究单纯一点。这种精神非常符合人类学来的理论倡导。更是值得当下稀罕的现象。
  七、音乐人类学家梅利亚姆对音乐的文化解释是从“概念、行为、声音”三个维度进行解释
  但对音乐教育人类学对文化中的音乐教师研究英爱怎样研究我们并不清楚,如果参照梅利亚姆的模式来审视《释传》的话,我们发现作者的解释似乎也暗含这样的逻辑。从书的前面部分可以看出,传主的人格特征正如他的名字“承铿”的谐音是“诚恳”一样,传主是个诚实厚道之人,形于外的行为特征是该书中部的解释,即传主的“实干作风”,传主是个“干一行爱一行”式的音乐教师,因此,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位从幼儿园教到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一生从不请病假的挚爱音乐教育事业的地地道道的音乐教师,这样一个爱岗敬业的音乐教师很难找,这真是当下缺少的,尽管传主医生坎坷,但作者是以转播生能量的方式来解读坎坷,这一点是符合传主乐观人生的人格特征的。这也更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学习。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职业?![2]
  音乐人类学是研究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人类学也应该研究时研究音乐教育文化的,然而文化是人创造的,研究音乐教育文化中的人,特别是音乐教师、音乐教育家应该是重中之重。遗憾的是,自第29 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中国召开以来,尽管音乐教育人类学引起音乐教育界的注意,但至今还没有提出系统研究的方法论理论成果,因此,笔者本人的评论也只是借用一些音乐人类学的核心观点对该书进行的个人理解性判断,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铭道.西方民族音乐学十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44.
  [2]吴跃华.平民音乐教育家费承铿释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5.
其他文献
【摘要】恩兴是韦伯歌剧《自由射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其个性活泼、热情、善良,对剧情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给歌剧增添了喜剧色彩。本文从恩兴的角色形象入手,以其咏叹调《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走过来》为例,从声音的运用、歌词的发音吐字、舞台的表演等方面对恩兴这个角色的演绎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自由射手》恩兴;《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走过来》  韦伯(Weber,Carl Maria),德国作曲家、指挥
期刊
【摘要】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是一部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这不仅得益于普契尼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中西方文化(民歌《茉莉花》、风俗礼仪等)的交融更为这部作品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公主图兰朵的谜题设计仅仅是剧情的需要,还是说另有它意,还需进一步考究。  【关键词】普契尼;《图兰朵》;谜题寓意;创作特色  一、作者简介  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
期刊
【摘要】随着影视、动画等多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音效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对于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的高职学生,如何能够通过行而有效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使其掌握音效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基于《音效设计》课程授课过程中所积累的众多经验与感受,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成功融入对声音的想象与设计。  【关键词】音效设计;音频; 声音素材  前言  《音效设计》是培养录音技术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整合音乐课程的独特价值,结合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专业的问题,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策略,具有一定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课程;学前教育;整合  幼儿阶段对于人类发展的基础作用十分明显,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性格塑造及全面发展十分关键。而且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方面的理念
期刊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童声教学日益被需要及重视,然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照搬成人声乐的错误训练方法,以响亮为标准的审美误区,逼迫我们重视童声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童声教学;气息;语言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小便开始接触艺术类课程,童声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上的艺术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起来,对声乐教师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给视唱练耳班级课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都期待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其中针对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增加课堂外的实践是一个重要方向。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能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而没有实践出口的问题;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除技能训练外缺乏多学科联系的问题;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各专业一定程度上对立的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作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探索,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学前教育  一、追求有效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基础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给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就目前學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主要技能课程——
期刊
【摘要】佛教,蒙古人称之为喇嘛教。晨钟暮鼓的余音曾缭绕于蒙古地区的上空几百年之久。几百年来,广大的蒙古族群众习惯了倾听从神庙中传出的或為嘹亮或为深沉的诵经之声和使人心平气和的佛教音乐。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的民歌在创作与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形成了曼妙之音与天籁之声的有机结合,对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杜尔伯特蒙古族;佛教;民歌;促进作用  晨钟暮鼓
期刊
【摘要】二度创作是将原创的音乐作品赋予鲜活生命的一种创作行为,没有它,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永远无法演变成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并以此来感染与打动听(观)众;没有二度创作,所有的音乐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二度创作;音乐;真实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大众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音乐文化生活,已成了人们生
期刊
【摘要】本文详细解读了赵维平在2003年发表在中国音乐学上的论文《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同时,对文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思考,试图参透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今后的论文写作,提供理性的逻辑和思维。  【关键词】丝绸之路;琵琶;历史;分析  一、文章的结构与思路  从引言、主部再到结语,全文的中心始终是琵琶的起源问题,将这一目的放置于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后,作者以阮咸、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作为文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