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将体验式教育模式引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来,提出了EESA-S模型,探索了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验式教育;创新创业教育;EESA-S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2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号召下,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政策和资金项目扶持,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高校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并给有创业意向和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关服务,直接参与社会创新创业活动。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立足不够长远
雖然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很多高校还将其列为必修课并提高学分以彰显其重要性,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目标定位为创新创业大赛拿名次、夺第一、出成绩,而不是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长期性、实用性、协同化的项目来抓。课题项目、创新创业比赛作为创新创业的终极目标并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能抓住学生的价值倾向和内生动力。
2.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出现错位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经验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激发和培养,但遗憾的是,很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量的理论灌输直接导致了实践应用环节的严重缺失,“教学”仅仅停留在“教”与“学”的浅层位面,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方式对学生毫无吸引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滞后,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
很多高校的“双创”课程的授课教师都由专职教师担任,这类教师很少有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体系不熟悉,缺乏创新创业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经验,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更不能提供有价值的针对性服务。
4.大赛模式较普遍,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中,很多高校采取“以赛促学”和“学以致赛”的模式。从比赛的结果上来看,效果明显,但这种模式有精英化教育的倾向,广大普通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不能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效果。
二、体验式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体验式教育概况
体验式教育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培训和教育形式,它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科学合理地创造实际的或者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体验式教育包含“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五个环节。它以约翰·杜威的经验学习思想和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为理论基础。
(二)体验式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注重“实践参与”和“经验领悟”,其培训及教育模式对于改善高校目前重灌输轻感悟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就业创业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1.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增强了趣味性,提升了吸引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从“做中领悟真理”,因此,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范围、知识储备情况将相关内容层层分解,化整为零,然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授课形式淡化了传统的讲授方式,主要以互动式情景体验、交流分享为主,同时辅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理念。授课地点可以在室内,必要时也可以选在室外,甚至可以选在专业的素质拓展基地授课。学生在趣味性极强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消化、领悟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必定会极大地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效果
将体验式教育引入课堂后,教育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本。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教师作为“导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深入实践,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真心分享。充分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多样性、差异化得到充分展示,潜能被最大化激发,个体的积极主动性也会由此提高。最终,教师和学生之间由单纯的“授—受”关系转变为“我—你—他—我们”的关系。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经验技巧、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面对挫折、失败的意志品质。由于高校在社会性方面存在的局限,后者在传统的课堂上很难实现,而体验式教育的引入则可以有力地弥补这方面的短板。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等若干模块,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可以是典型工作场景、典型案例分析,也可以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意志品质而设计的纯粹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景体验中全方位打造自身的综合素质,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三、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EESA-S模型
(一)EESA-S模型概述
将体验式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出EESA-S模型(见图1),实现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EESA-S模型包括5个核心要素:实践(Experimentation)、经验(Experience)、交流分享(Share)、抽象化(Abstract)、螺旋式运动(Spiral)。教学运行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度参与教师创设的实践(E)活动,获得直观经验(E),作为知识和感官层面的积累。不同于一般教育模式,EESA-S模式下,教育并不止步于此,通过教师引导,团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分享(S),通过思维碰撞,不断修正完善个体思路和知识架构,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总结分析,形成抽象的概念或理念(A),至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某个知识点,学生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另外,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点交叉融合,通过不断循环指导新的实践活动,实现循环式体验学习和知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S)。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由原来的“知识源”的角色,转变为“离心力”的角色,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升华性点播,使学生的能力圈逐渐扩大,能力层次水平不断提升。
在课堂的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按照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变化和各自扮演的角色及任务分工,EESA-S模型可以进一步分解,转变成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应用模式框图(见图2)。在图中,教师向学生说明实践活动的规则要求是信息单向传输过程,师生间的对应框图用单箭头连接。在学生参与实践、自我感悟获得直接经验、学习团队之间交流分享三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视学生活动情况在适当的节点进行必要的辅助引导,以确保整个实践体验流程朝着最初设计的方向发展,师生间的对应框图用双向箭头连接。小组成员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将自身获得的直观经验进一步凝练、抽象并达成团队共识的这个环节,传统的体验式培训主张由学员自己完成,但笔者认为,限于我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确保知识抽象、凝练的高度、深度和准确度,教师在此环节的引导应该占主要比重,因此,师生间的对应框图用单箭头来连接。
(二)EESA-S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1.课前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体验式教育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提前科学合理地创设身临其境的体验情景。这是体验式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后续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体验情景创设的科学性,影响着学生对体验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和体验过程的投入程度,也就进一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创设体验情景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教学设计的理念应该以满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为起点,以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创设的体验情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要吻合相关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场景,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同时还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情况。可以说,本环节是对授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第三,尊重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也是活动之后的分享者,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和主角,因此,教师在创设体验活动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戏份”。
2.课堂实施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实施步骤及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它是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实施过程的质量高低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及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严格执行角色范围内的相关任务,不得越俎代庖。
教师角色及任务: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即从演员变成导演。教师大部分时间只需要对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在某些关键节点上顺势引导。如果学生的实践体验基本向着设计的路径和方向顺畅推进的话,则教师尽量不要中途打断。
学生角色及任务: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即从观众变成演员,根据教师的要求全心投入。分享交流要真实,反思感悟要深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教师制定的规则和要求,不允许超越规则和边界,更不能私自更改规则,因为实践活动或体验情景都来自于相关岗位典型工作场景,或者由职场中的若干真实案例加工而成,只有严格遵守,才能收获预期效果。
3.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可以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时间阶段来进行。
近期阶段主要包括满意度评估和学生行为层面的评估。满意度评估可以采取传统的问卷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线上线下皆可。学生行为层面的评估主要关注学生利用抽象形成的理念来指导新实践的应用能力,可以采取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远期阶段的评估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数据作为评估要素,比如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报名人数占比、大赛获奖比例、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创业成功率等。
4.实施条件和注意事项
(1)授课教师要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利用体验式教学培训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授课教师转变观念,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体验式教学,否则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或者沦为博取眼球的一种手段。
(2)要具备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所以,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场地因素带来的影响。
(3)教师需要具备相应资质。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理论的讲授,它的实施过程是开放的,过程也往往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授课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社会学以及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经验,如果实践活动需要借助器械或者高空道具时,更需要教师具备正规培训机构认可的相关资质,以确保活动的安全。
(4)建立激励机制,畅通培训渠道。体验式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一堂高质量的体验教育课往往需要花费几倍乃至数倍于课堂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所以学校或者教学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既要满足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畅通培训渠道,也要尊重教师的辛苦付出,保护好教師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翼翔,王学渊.大学生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
[2]汪 洋,王玉荣.体验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
[3]杨彩霞,张 靖,吴 峻,等.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教育的“利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
[4]邓 炼.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刊),2016(6).
[5]宋逸成,孙 芳.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6]付立平.浅析高职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黑河学刊,2015(7).
[7]韩美贵,刘智元.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8]陆 英.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内江科技,2017(8).
[9]王仲杰,卢晓华.浅论体验式教育的功能[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4).
关键词:高校;体验式教育;创新创业教育;EESA-S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2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号召下,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政策和资金项目扶持,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高校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并给有创业意向和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关服务,直接参与社会创新创业活动。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立足不够长远
雖然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很多高校还将其列为必修课并提高学分以彰显其重要性,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目标定位为创新创业大赛拿名次、夺第一、出成绩,而不是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长期性、实用性、协同化的项目来抓。课题项目、创新创业比赛作为创新创业的终极目标并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能抓住学生的价值倾向和内生动力。
2.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出现错位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经验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激发和培养,但遗憾的是,很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量的理论灌输直接导致了实践应用环节的严重缺失,“教学”仅仅停留在“教”与“学”的浅层位面,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方式对学生毫无吸引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滞后,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
很多高校的“双创”课程的授课教师都由专职教师担任,这类教师很少有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体系不熟悉,缺乏创新创业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经验,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更不能提供有价值的针对性服务。
4.大赛模式较普遍,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中,很多高校采取“以赛促学”和“学以致赛”的模式。从比赛的结果上来看,效果明显,但这种模式有精英化教育的倾向,广大普通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不能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效果。
二、体验式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体验式教育概况
体验式教育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培训和教育形式,它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科学合理地创造实际的或者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体验式教育包含“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五个环节。它以约翰·杜威的经验学习思想和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为理论基础。
(二)体验式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注重“实践参与”和“经验领悟”,其培训及教育模式对于改善高校目前重灌输轻感悟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就业创业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1.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增强了趣味性,提升了吸引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从“做中领悟真理”,因此,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范围、知识储备情况将相关内容层层分解,化整为零,然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授课形式淡化了传统的讲授方式,主要以互动式情景体验、交流分享为主,同时辅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理念。授课地点可以在室内,必要时也可以选在室外,甚至可以选在专业的素质拓展基地授课。学生在趣味性极强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消化、领悟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必定会极大地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效果
将体验式教育引入课堂后,教育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本。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教师作为“导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深入实践,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真心分享。充分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多样性、差异化得到充分展示,潜能被最大化激发,个体的积极主动性也会由此提高。最终,教师和学生之间由单纯的“授—受”关系转变为“我—你—他—我们”的关系。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经验技巧、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面对挫折、失败的意志品质。由于高校在社会性方面存在的局限,后者在传统的课堂上很难实现,而体验式教育的引入则可以有力地弥补这方面的短板。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等若干模块,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可以是典型工作场景、典型案例分析,也可以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意志品质而设计的纯粹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景体验中全方位打造自身的综合素质,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三、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EESA-S模型
(一)EESA-S模型概述
将体验式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出EESA-S模型(见图1),实现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EESA-S模型包括5个核心要素:实践(Experimentation)、经验(Experience)、交流分享(Share)、抽象化(Abstract)、螺旋式运动(Spiral)。教学运行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度参与教师创设的实践(E)活动,获得直观经验(E),作为知识和感官层面的积累。不同于一般教育模式,EESA-S模式下,教育并不止步于此,通过教师引导,团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分享(S),通过思维碰撞,不断修正完善个体思路和知识架构,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总结分析,形成抽象的概念或理念(A),至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某个知识点,学生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另外,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点交叉融合,通过不断循环指导新的实践活动,实现循环式体验学习和知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S)。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由原来的“知识源”的角色,转变为“离心力”的角色,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升华性点播,使学生的能力圈逐渐扩大,能力层次水平不断提升。
在课堂的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按照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变化和各自扮演的角色及任务分工,EESA-S模型可以进一步分解,转变成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应用模式框图(见图2)。在图中,教师向学生说明实践活动的规则要求是信息单向传输过程,师生间的对应框图用单箭头连接。在学生参与实践、自我感悟获得直接经验、学习团队之间交流分享三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视学生活动情况在适当的节点进行必要的辅助引导,以确保整个实践体验流程朝着最初设计的方向发展,师生间的对应框图用双向箭头连接。小组成员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将自身获得的直观经验进一步凝练、抽象并达成团队共识的这个环节,传统的体验式培训主张由学员自己完成,但笔者认为,限于我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确保知识抽象、凝练的高度、深度和准确度,教师在此环节的引导应该占主要比重,因此,师生间的对应框图用单箭头来连接。
(二)EESA-S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1.课前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体验式教育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提前科学合理地创设身临其境的体验情景。这是体验式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后续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体验情景创设的科学性,影响着学生对体验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和体验过程的投入程度,也就进一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创设体验情景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教学设计的理念应该以满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为起点,以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创设的体验情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要吻合相关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场景,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同时还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情况。可以说,本环节是对授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第三,尊重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也是活动之后的分享者,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和主角,因此,教师在创设体验活动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戏份”。
2.课堂实施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实施步骤及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它是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实施过程的质量高低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及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严格执行角色范围内的相关任务,不得越俎代庖。
教师角色及任务: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即从演员变成导演。教师大部分时间只需要对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在某些关键节点上顺势引导。如果学生的实践体验基本向着设计的路径和方向顺畅推进的话,则教师尽量不要中途打断。
学生角色及任务: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即从观众变成演员,根据教师的要求全心投入。分享交流要真实,反思感悟要深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教师制定的规则和要求,不允许超越规则和边界,更不能私自更改规则,因为实践活动或体验情景都来自于相关岗位典型工作场景,或者由职场中的若干真实案例加工而成,只有严格遵守,才能收获预期效果。
3.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可以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时间阶段来进行。
近期阶段主要包括满意度评估和学生行为层面的评估。满意度评估可以采取传统的问卷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线上线下皆可。学生行为层面的评估主要关注学生利用抽象形成的理念来指导新实践的应用能力,可以采取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远期阶段的评估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数据作为评估要素,比如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报名人数占比、大赛获奖比例、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创业成功率等。
4.实施条件和注意事项
(1)授课教师要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利用体验式教学培训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授课教师转变观念,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体验式教学,否则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或者沦为博取眼球的一种手段。
(2)要具备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所以,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场地因素带来的影响。
(3)教师需要具备相应资质。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理论的讲授,它的实施过程是开放的,过程也往往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授课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社会学以及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经验,如果实践活动需要借助器械或者高空道具时,更需要教师具备正规培训机构认可的相关资质,以确保活动的安全。
(4)建立激励机制,畅通培训渠道。体验式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一堂高质量的体验教育课往往需要花费几倍乃至数倍于课堂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所以学校或者教学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既要满足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畅通培训渠道,也要尊重教师的辛苦付出,保护好教師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翼翔,王学渊.大学生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
[2]汪 洋,王玉荣.体验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
[3]杨彩霞,张 靖,吴 峻,等.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教育的“利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
[4]邓 炼.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刊),2016(6).
[5]宋逸成,孙 芳.基于实践育人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6]付立平.浅析高职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黑河学刊,2015(7).
[7]韩美贵,刘智元.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8]陆 英.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内江科技,2017(8).
[9]王仲杰,卢晓华.浅论体验式教育的功能[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