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很快就要上70岁了。
  为拉扯我们五兄妹,父亲从未做过生。如今在老家,婴儿足月满岁都要大操大办,父母逢十不做生,为儿为女的是要被人笑话的。
  等您上60时,一定大热大闹一场!我们五兄妹曾经对父亲说。在老家,讲究“男做进,女做满”,男人满十必须提前一年祝寿,否则,会不吉利。
  到时,我一定买几瓶好酒!我誓言旦旦地说。当时,我刚大学毕业,一穷二白,但却血气方刚,坚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熟料从那以后,工资不涨物价涨。由于结婚、添子和工作调动,我虽一分钱瓣成几分钱用,还是扎扎实实欠了一屁股债。到父亲上60的时候,根本就买不起什么好酒。
  等您上70了,一定买!我说,依然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买啥,你们有那个心就够啦!父亲说。
  再之后的日子,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工资大幅上调,本以为水涨船高。我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了,但不断飙升的房价,却让我在贫穷的沼泽中越陷越深。
  父亲患有肺气肿,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要是再不兑现承诺,我担心机会越来越少。为此,我为买酒的事愁得焦头烂额。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出差到市里,无意间见市工商局在大街上处理查获的假五粮液,20元一瓶。我毫不犹豫就买了几瓶。
  妻见了先是高兴,接着是遗憾,说,可惜是假的。
  酒假心不假嘛!再说现在喝过五粮液的又有几人?我说,一半是自我安慰。
  唉!总觉得有点不好。妻说。
  父亲不是外人,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计较的。等今后有钱了多孝敬孝敬他就行了。我说。
  父亲上70那天,远亲近戚,左邻右舍,挤满了院坝,场面颇为壮现。
  父亲格外精神,见我拿出两瓶五粮液,更是喜出望外。客人们都夸父亲好福气,有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孝顺的儿子。我啥也没说,只是一味地傻笑。
  午饭后,我和妻都要赶回县城。走时,父亲拿出那两瓶酒,低声说,拿回去吧,留着求人办事时用。
  专为您买的,辛苦了大半辈子,尝尝是啥味儿嘛!要办事另外去买。我打肿脸充胖子。
  这么贵的酒我想喝也喝不下,我呀,天天有点散酒就满足了。再说,几元钱一斤的散酒喝惯了,喝好的还不顺口哩!父亲乐呵呵的。
  你们有这片孝心就够了,何必大手大脚的呢!母亲笑着责备。
  拿去吧!父亲说。
  我坚持不拿。
  这酒是假的!这时儿子在一边说,一副等得不耐烦的样子。
  我又恼又怒,啪啪就给了儿子两耳光。才想起和妻子说酒的时候,儿子在场。
  父亲一怔,握着瓶子摇晃了几下,再把瓶子底朝天看了一会儿,大声说,胡说!这酒稳得住细泡,是真的!
  既然你不拿,我就留下喝吧!父亲又说,依然很高兴的样子。
  我和妻总算松了口气。
  回城后,我借了点钱汇给父亲,并写信道明了一切。
  不久,我收到了一張汇款单,是父亲汇来的,还有一封信,是父亲写的。信中说,那酒是假的,当兵时我学会了五粮液的鉴别方法,但当时有那么多人在场,不能说。不过,那酒的味儿还不错。城里喝水都要钱,今后就不要再给家里寄钱了。在哪个坡唱哪个歌,要活得像个城里人,不要被城里人笑话!我穷惯了,有钱无钱一样活。还有,孩子还小,不懂事,下手不要那么狠,有空就多回来看看你娘。
  看完信,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其他文献
我搬到这个小区不久,便总结了一条规律,那就是,每到周一至周四晚上十点钟,会有一双高跟鞋敲击楼梯的声音传来,由下到上,接着对面邻居的房门就会从里面打开,没有招呼和寒暄,高跟鞋的聲音走进屋里,房门轻轻关闭,第二天清晨六点,高跟鞋的声音准时离去,整整八个小时。  高跟鞋的声音,起初我听起来还有些陌生,慢慢地,仔细辨别,我又感觉有些熟悉。我好想透过我家门上的猫眼看看她的样子,可是对一个双腿受伤的患者来说,
期刊
一个女孩二十来岁,花开叶茂,是一个盲人。  一天,她去公交车站等车,她听到一个人在说话。她一下子迷上这个嗓音。她请教说话的小伙子,手指上有一个戒指,想脱下來,太紧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  小伙子把她的手指含在嘴里,吮吸几下,把戒指脱下来。盲女孩用手帕把戒指包起来,送给小伙子。小伙子怎么会收呢?说了很多拒绝的理由。盲女孩一直笑。  一个说得很有神,一个笑得很有神。  公交车耽误了很多趟,再没车来了。
期刊
1934年9月28日黄昏。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司令部。  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戎装在身,一脸疲惫。勤务兵送来水,请他洗漱,然后参加司令部为他举行的洗尘晚宴。他挥挥手,长久地站在一棵兰竹前发呆。竹枝高直,竹叶青翠,生机无限。刚刚从庐山会议回来的莫雄,知道自己正面临重大抉择。他侧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领袖像,几步跨到办公桌前,拨通了机要秘书项与年的电话。  莫雄相信,只有这个人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莫雄爱惜
期刊
听说队里正在分菜地,母亲颠颠地跑到队部。  你来干啥?队长瞥了母亲一眼:地本来就不多,你家成分不好,没你家的份。  母亲的讪笑僵在脸上,转身便往回走,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回到家,母亲在院里闷坐了半晌,怔怔地看着几只寻食的鸡。快中午时,队长突然来了。母亲忙站起来,捋了捋头发,问:有事儿?  菜地的事儿,队长说。  母亲的眼睛亮了一下,不解地看着队长。  队长说,我本想给你家分菜地,可上头有规定
期刊
母亲和老幺一起生活在乡下。老幺乔迁新居,随礼的人络绎不绝。我和老二赶到的时候,礼桌前已经围满了人。二弟家境宽裕没有负担随了两千,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我身上。  刚刚买了新房,既有一屁股账等着我还,还有两个学生等着钱花,我摸了摸兜里的一千块,顿时不知所措。按照老家的风俗,我和二弟随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老幺的脸面和兄弟之间的感情,我说什么都不能低于二弟的水平,何况我还是老大呢!  这个时候,母亲过来了
期刊
米芾素有洁癖。在世俗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怪病。因为这种病,米芾得罪过许多人。  杨皓是黄庭坚的朋友,与米芾也多有交往。他们常在一起饮酒,吟诗填词,切磋书艺。有一天,他们来到樊楼小酌。杨皓是个很洒脱的人,席间,他叫来了三个歌伎,一边喝酒,一边听歌,很有些当今某些官员的做派了。  喝着喝着,杨皓就喝得高兴了。他离开座位,走到一个歌伎跟前,一弯腰,撩起歌伎的长裙,把她的绣花鞋给脱了下来。他把绣鞋搁在鼻子前
期刊
开学第一天,夫子问我,愿意跟谁坐在一起?我想也没想,说曾参吧。其时,我刚刚拜夫子为师,他的许多高徒,我都不认识,这其中也包括曾参。可我听过曾参的故事,关于那个杀人的故事,嘿嘿,想必你也听说过吧。  好玩,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一个有故事的人,一定是好玩的。我跟曾参住得不远,隔着四条街的距离,每天上学,我都跑到他家的街口等他,然后跟在他后边,像个尾巴。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人也一样,近朱者赤,我就不信成
期刊
男孩生在穷苦人家。他小时候,跟着父母每天干三件事:砍柴、挑水、做饭。起初,只是瞎跟: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父母常调教他:做事要動脑筋,要有计划,砍柴时要计划好挑水的事情,挑水时要计划好做饭的事情,而做饭的时候要观察这柴好不好烧,以后砍柴时要改进。  于是,他记得父母的话,砍柴时便盘算着挑水,以致常走神砍到手;挑水的时候常想到做饭,以致常摔跤;做饭时常看着柴好不好烧,以致常烧锅。
期刊
也许他一辈子也没有對她说过“我爱你”,甚至,那可能是他第一次当着很多人的面抱她。  那天是沈阳入冬后最冷的一天,天刚黑下来,沈阳的气温已经骤降至零下24摄氏度。一个倔强的老头抱着刚刚离世的妻子在冰冷的地上坐了两个小时不愿撒手。“我不冷,我就想最后再抱她一会儿,要不然以后都没有机会了!”  我就想最后再抱她一会儿。  如果不看图片说明,会以为他怀中的女人只是睡着了,实际上她已经离世多时。记者在传回报
期刊
人老了,脑子里莫名其妙就爱往外冒老话儿。那会儿他在院子里晒太阳,天很蓝,没有风,四周静得很,脑子里忽然就冒出来一句:“蚂蛉蚂蛉飞,地上有人追。”这可是他好多年前追蚂蛉时经常念叨的一句嗑儿。事情就这么神奇,蚂蛉好像懂他念头一样,刚才一只没有,他脑子里一冒出这句嗑儿,翩翩然就来了好几只,在他头顶飞来舞去。小时候他们追蚂蛉玩,尤其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蚂蛉满天飞,刚追跑了一群,马上又有一群“忽”过来,前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