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快乐出发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每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如何权衡两者的关系,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效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到:面面俱到且重点突出。展开来说即: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兴趣生根发芽,结果开花;既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又要稳重求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能力,又要倡导合作交流精神;既要有高度精准的知识把控能力,又要突出扎实知识应用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根据以上的认识和体会,具体做法如下。
  一、为学生播下一粒兴趣的种子,学生将还你一片绿海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例一:在上课伊始,我都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时、分》时,我会让同学通过背诵语文课本上的《花钟》的第一自然段来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导入,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巩固了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复习了数学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课例二:二年级上学期的表内乘法总复习,我通过展示一封来自花果山小猴子的来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孩子们好强争胜心理,开始本模块的复习。
  二、游戏出真知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游戏是学生们的最爱,因此将游戏贯穿于整堂课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例一: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我组织了一个“说一不二”的游戏。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课例二:无论是练习一年级上册的《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还是练习二年级的《乘法口诀表》,有趣的数字游戏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环节的设置我会提前让同学们准备带有数字的头套,并且会提前示范好,以免课堂中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三、充分挖掘学生课堂“主角”潜能,教师配合演好课堂教学活动这场“大戏”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美国学者,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不难看出“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因此我在课堂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讓孩子通过课前预习进行充足的准备,来担当小老师,让孩子把自己获得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在预习中,学生有充分的责任意识,更能主动地去学,学的更扎实,理解的更透彻。
  课例: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窗一时,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不仅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而且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再通过预习可以很快找出一些具体的物体它们的周长是什么?及测量方法是怎样的。需要老师做的是明确周长的准确定义,并指导测量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夯实“学生思,思而作,作有疑,疑求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指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例一: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利用点子图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尝试计算,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小结;然后全班交流,老师评价、总结并板书。
  课例二:在结束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周长》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特殊图形的周长。学生可以在小组通过量、算、比等不同方法来求得周长。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希望每一个学生乐知其所知,乐学其所学。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以前我认为一节40分钟的课中,老师讲的知识越丰富,学生懂得越多,学习起来越容易,自信心越强。但我发现恰好相反,特别是高三复习课,老师讲得多,学生学习越依赖,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态度越懒惰,自信心越缺乏。所以课堂改革迫在眉睫,高效课堂的践行很有必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常规教学的优秀方法,被新的教学模式冲淡了。下面就自己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浅谈如下:  一、传统的范读课文不能丢  范读课文可以给学生起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正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范读课文特别适应于情感丰富的美文,也适应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试想:教师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在范读(不一定是全文)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抑扬顿挫,再带上感情色彩,会给学
期刊
各位整装待发的战士,亲爱的同学们:  公元2018年6月,在这摇曳心旌的夏季,苍翠欲滴,耀眼的绿,正热情而自由的释放着无限的生机和魅力,融融的暖风里夹着花草的香,让人禁不住闭上眼睛深深吮吸。最美丽的日子啊,毕业的笙歌已悄然响起。  六年前的那个时候,你们由父母牵着,像撒欢的小鹿,满怀希望和憧憬,欢蹦乱跳的来到陌生而新奇的大坞镇刘庄小学,想起那稚气未脱的懵懂模样,想起那初见老师的腼腆笑意,想起你们上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等理念得到了重视,满堂灌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式教学。但是在观评课中不难发现,在理念变成行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做法缺乏有效性。期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做到有效的倾听学生的发言或者倾听后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师生的互动流于形式,导致教学缺乏实效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有效的“倾听——应对”技巧,才能使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期刊
后进生都是思想品德、各科成绩、生活习惯等比较落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这些同学不是生来如此,多因社会、家庭、环境或一时之差等而形成。但到头来,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进步,如久旱的苗儿盼望雨水的到来,能茁壮成长!十多年来,我用“三心一忌”的方法去转化后进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爱心  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自卑感和比较薄弱的意志,但他们也有学好的愿望,只是难于通过自身努力而摆脱困境,比较起优秀生更需要老师
期刊
【摘要】只有多鼓励学生多留心周围的生活,平时多思考,多观察,多给学生动嘴说、动笔练笔的机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模仿作文,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观察、兴趣、积累、方法  小学习作是小学语文的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小学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棘手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还是怕上作
期刊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自身幼儿教师角度谈一谈关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体会。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方面作用的结果,需要多主体参与配合,多场合示范引导。具体要从以下方面抓起:  一、重视家庭亲子阅读  (一)家长带头阅读  在教育的角色,特别是早期教育阶段,家庭的作用的重要性无疑高于幼儿园和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就使我国的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扎实,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比较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国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教学方式的不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既弘扬传统教学的长处,摒弃其不足,又着力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体现如下
期刊
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根本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优良的道德品格是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然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还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例如当前重智轻德、重成绩轻育人的现象还比
期刊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教师激情的笑容是师生沟通心灵的纽带,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树立美好形象的法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