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合理布局的思考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u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布局是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策略,本文把区县产业布局和城镇村布局结合在一起,从多个层面对博山区的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城镇村发展与布局、经济发展与城镇村的变动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布局的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县产业 城镇村 布局
  
  一 博山区城乡产业现状分析
  
  (一)城乡产业概况
  1.工业产业现状。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工业迅速发展,机电泵业、新材料、陶琉成为我区主导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3家,其中机电泵业206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7.5%。
  2.农业、服务业产业现状。博山是个山地城市,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23亩,盛产板栗、核桃、花椒、猕猴桃等干鲜林果,是桔梗等中药材和黄烟、越夏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近年来,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向专业化、区域化、基地化和“高产、优质、低耗”方向发展,粮经比例调整到4:6。服务业稳定发展,旅游、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不断壮大,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通信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较快,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城乡产业优势
  1.工业基础雄厚,特色明显。博山作为一个老工业区,工业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不断抓改革、抓投入、抓发展、抓稳定,制约老工业区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逐步培植形成了机电泵业、新材料、陶琉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机电泵业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是“中国泵业名城”、“国家火炬计划淄博泵类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山东微电机产业园”。
  拥有博山牌水泵、双山牌真空泵等7个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47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山东名牌产品。
  2.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博山地处鲁中腹地,西邻济南,东接青岛,辐射范围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3.自然资源多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耐火粘土、石灰岩等资源丰富,是发展陶瓷、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更是一大优势,是山东省首批风景区之一,
  是一个集山、水、林、泉、洞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旅游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有大小溶洞几十处,众多的古建筑,民俗文化独特有趣。
  
  (三)城乡产业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布局散乱现象突出。从全区整体空间形态看,工业用地与城区生活用地在主导风向上交错布局,大大小小的工业区将城区包围,工业围城格局已经形成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2.区域分工不明晰,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存在。各产业园区和镇产业小区过多过密,且缺少产业发展规划,或不按照规划实施,招商引资过程中,有关部门或企业急于促成项目落地,放松了对项目选址的要求,企业分布随意性较强,园区发展盲目性大,致使全区各地的产业结构有雷同现象,尤其是机电、陶琉产业在全区遍地开花。
  3.产业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发展历史悠久,博山的很多产业分布在城区内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受到限制,而且与城区的功能分区越来越不协调,亟待调整,为今后不断发展的商贸、金融办公、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4.农业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布局分散、外向度低。我区的一些优势农产品规模偏小,形不成市场优势和规模效益,如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等,与相邻区县相比,规模还有一定差距,加上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致使产业效益不高。
  
  二、城镇村现状分析
  
  (一)城镇村概况
  我区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682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11个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55个行政村(居)。其中,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镇有1个,人口在2—3万人的乡镇有7个;人口在3-5万人的乡镇有3个。平均每乡镇人口在2.9万人左右。总体来说,南部乡镇人口密度小,500人以下小村庄也比较多,北部乡镇人口密度较大,村庄规模也较大。
  
  (二)城镇村布局优势
  1.乡镇布局和规模相对合理。1984年国家开始实行乡镇建制时,博山辖4个街道、8个镇政府、12个乡政府、280个行政村,经过20多年来的乡镇合并,现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55个行政村(居),乡镇布局和规模日趋合理。
  2.城镇体系框架初现雏形。2006年新版的博山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方向是向西和向北拓展,提出了“西延北扩”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战略,确定了博山城区三大功能组团:博山北部片区、中心综合服务区和特色工业片区。各个层次的城乡规划完善了城区、镇、村庄三级城乡结构体系,为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博山坚持以交通优势形成经济优势的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加强完善配套道路、供排水、通信、电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镇交通、能源、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区交通发达,省道基本上贯穿了所有的乡镇,“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已经实现,便利的道路网系统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城乡发展需要。
  
  (三)城镇村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南部地区独立乡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人口集聚能力尚不明显。现有的11个镇中,白塔、山头、八陡、夏家庄等镇,邻近城区,经济发展大幅度提升,乡镇凝聚力逐步增强;南部地区的石马、北博山、南博山、源泉、池上等镇人口规模偏小,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乡镇吸引力较小;区域分工不明确,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
  2.村庄区域分布分散,建设水平普遍较低。村庄在区域内的分布相对不均衡,城区周边村庄分布较密,且单个村庄人口规模较大,博山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村庄分布较疏,且单个村庄人口规模较小。这些小而散的村庄分布现状,不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施严重落后,致使村庄经济发展乏力,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村庄空壳现象比较普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大部分村庄的青壮年因种种原因到城市、乡镇谋生,尤其是一些山区的小村庄,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经济发展潜力,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差,大量村民纷纷进城打工、经商或定居城镇,世居老屋逐渐弃居,村庄空壳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城乡产业和城镇村布局的思考
  
  (一)城乡产业布局思考
  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规划,贯彻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初步提出“一核、二区、三片”的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思路。
  1、“一核”
  ——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该中心主要是原先博山老城区,实施“退二进三”,逐步搬迁现有的工业企业,发展居住、商业、金融办公、文化教育医疗等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对全区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该中心综合服务区,规划建设特色专业街、专业市场。在旅游业方面,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为依托,将我区的山水、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江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2、“两区”
  ——新区工业区
  该区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镇等部分组成,规划以工业用地为主。依托滨博高速公路、张博路、张博复线、张八铁路等交通优势,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增强博山产业的特色优势。
  ——老城工业区
  该区主要是指八陡矿区、山头矿区,规划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陶琉产业园。规划到20l 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长3 0%以上,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160亿元、新材料产业160亿元、陶琉产业60亿元、其他产业20亿元。
  3、“三片”
  ——现代农业片
  该片包括石马镇、崮山镇、北博山镇、源泉镇和南博山镇北部等部分组成。规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大力发展“三个10万亩”,即有机蔬菜基地10万亩,有机干鲜果基地10O万亩,有机特色杂品基地10万亩。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
  ——西部生态片
  该片是指滨博高速路以西地域。以生态林建设为主,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娱乐业,逐步形成以生态文化、饮食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东南部生态片
  该片包括南博山镇南部和池上镇东南部地域。以经济林建设为主,通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周边旅游市场,逐步形成以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4、调整产业布局的基本策略
  (1)今后新建工业项目一律人工业区,区外已有项目限制供地,鼓励搬迁入片区。尽快编制全区产业布局调整指导规划,进一步科学确定工业区发展分类指导原则和产业分工,确定新上工业项目的选址布局的分类导则,制定部门联动的产业布局监督、调控机制。
  (2)注重园区的形象定位,包括对产业特色、技术层次、服务功能、建设风格、引资对象的选择以及营造独特的园区文化等,避免园区的同质化和低层次恶性竞争。
  (3)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传统农业向规模效益型发展。
  (4)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市场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做好优势农产品认证工作,实现区域性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二)城镇村布局思考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在原先提出41个中心村、50个基层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20个左右农村社区的思路,构建“一城六镇二十个农村社区”的城镇村空间布局。
  1、“一城”
  “一城”是指博山城市规划区,依托现有城市中心城区,将开发区、白塔镇、夏家庄镇、山头镇、八陡镇同时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逐步对开发区和4个镇在行政建制上由镇改为街道,与城区一同建设。
  2、“六镇”
  “六镇”是指南部相对独立的源泉镇、北博山镇、石马镇、崮山镇、南博山镇、池上镇。对于该6个镇,根据乡镇在城市中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人口规模,按照乡镇等级结构的确定原则,确定源泉镇、北博山镇为中心镇,石马镇、崮山镇、南博山镇、池上镇为一般镇,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特色突出的现代城镇体系。
  3、“二十个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区“三个集中”推进的关键问题,在充分考虑村庄位置、人口聚居、交通状况和历史渊源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生产、便于服务的原则,在经济发展水平高、村庄聚集的居民点设立大型社区,在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中心村设立中等社区,适应合村并点、村庄优化组合的需要设立小型社区。
  4、调整城镇村布局的基本策略
  (1)继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继续完善《博山区村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城镇村布局的调查研究,从区域生产和总体布局出发,统筹优化农村社区的总体布局,并制订出农村社区建设的标准,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形成城区、镇、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
  (2)进行“村改居”试点工作。选择几个经济条件较好、条件成熟的片区。农村社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编制高标准、高质量的社区规划,并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改善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增强社区对周边村民的吸引力。
  (3)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注重农村社区特色风貌构建,根据各社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传承历史文脉,体现各自特色风貌,注重实效,分类开展社区建设,防止社区建设模式千篇一律。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集中社会力量、加快农村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4)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构筑有利于城镇村布局调整的体制机制。一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我区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二是加强农村社区的组织领导。打破行政村建制,将整合的农村社区成立一个党组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工作,增强村民支持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出台鼓励引导村庄到农村社区集中的政策意见,促进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三是健全农村社区建设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的各项限制。四是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折股量化,股随人转,割断农村户口与村集体资产权益分配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农民离土离乡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民向城镇、农村社区集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鳊制技术导则》,2006年6月
  3、《博山“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2006年12月
  4、《博山区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4月
其他文献
摘要: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原因众多,既包括制度性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文化、农民工自身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应多措并举,关键是建立规范的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收入;支付  长期以来,农民工劳动付出与收入所得之间存在极大反差,农民工工资经常被克扣拖欠、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且无人负责、农民工工作及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等现象严重存在,农民工成
摘要:19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从美国引入了分层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即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班级,经过在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影响分层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因素。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游泳教学;影响因素  21世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为了培养全能型的尖端人才,我国对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分层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联盟中公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机理研究的回顾,发现现有研究中联盟公平的概念体系还不完善,关于公平形成的研究还很欠缺,公平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并提出了
本文以CSSCI中1998~2007年度的引文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哲学类学术期刊的h指数,并从h指数排名、与被引篇次的对比、与影响因子的对比、Hirsch核心等方面对计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