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50—01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往往会走入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刺激学生的发现欲,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备课时教师就要设计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案,做到熟悉大纲,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彻底摒弃“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要善于营造情境、利用情境,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机制。此外,教师还应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的交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赏识、肯定学生,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提升,建立平等的课堂对话机制。
三、促进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要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教师要在策划、组织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已理解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对要学习的内容则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积极改变备课、授课方式,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改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授课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织网”、“捕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会运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这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能问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50—01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往往会走入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刺激学生的发现欲,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备课时教师就要设计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案,做到熟悉大纲,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彻底摒弃“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要善于营造情境、利用情境,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机制。此外,教师还应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的交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赏识、肯定学生,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提升,建立平等的课堂对话机制。
三、促进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要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教师要在策划、组织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已理解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对要学习的内容则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积极改变备课、授课方式,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改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授课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织网”、“捕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会运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这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能问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