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几个误区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历史素质教育就是在必修课外开设选修课,组织兴趣小组
  学校开设历史选修课、开展历史课外活动都属于历史素质教育的范畴,但这些并非历史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必须明确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2.降低学业要求就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这种认识的误导下,往往有这样的做法:随意降低要求,该讲的不讲,该练的取消了,这不仅背离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背离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课业之所以成为负担,主要在于讲课繁琐、练习过量。有鉴于此,可考虑减量,但质不可降。同类知识讲一练二即可,精讲精练,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课业不致成为负担,反而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3.学好历史是文科学生的事
  有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学理科,而历史是文科生的事,因此上历史课时往往不专心听讲,他们中有的伏桌静卧“养精蓄锐”,视历史课堂为休养场所;有的兴之所至听上一段,历史课几乎变成选修课;有的则做数理化练习,历史课成为自修课……凡此种种,可以说明,由于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导致历史课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历史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对此,笔者认为“全程评价”不失为消除上述现象的一种有效途径。“全程评价”即重视每位学生参与历史课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并根据他们的学史表现作出全过程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可包含每节课的总体表现(如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课堂练习是否按时而保质地完成,书写是否清楚规范等)、作业的完成、期中考成绩、期末考成绩等项目,按比例量化打分,使每位学生注重每节课、每单元,以至整个学期的历史学习过程。
  4.上历史课就是听讲故事
  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摆正师生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使他们能发挥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能及时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培养相应的历史学科能力,在德、智、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就必然要求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教学双边活动频繁而有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则是发挥师生应有作用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①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用礼貌的语言、鼓励的言辞,重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教学活动要围绕他们的学习展开,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运用生动的历史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创造为一个个可感知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探究。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节时,笔者提出一个小问题:“光绪帝颁布维新变法诏令,能否断定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话音刚落,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
  新编《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联系现实,适量补充因时间差未及编入课本的重大事件,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历史与现实连成一体,如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时,指出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强调这一时期从197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乃至将来的一段时间,新时期的历史要靠我们来书写,要靠在座的每位同学的实际行动来谱写。又如讲到唐朝繁盛的历史时,可强调社会的安定、政策的正确对国家繁荣昌盛的重大作用,还可适时引导学生回顾近年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重大成就,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中国当代历史学家,如何写好中国当代史,可将哪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写进历史,应如何阐述这段历史,进而如何书写世界当代史。要胜任这一工作,就必须时刻关注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来获取信息。再如学习“邓小平多次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回忆世界近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及其重大影响,还可联系国家领导人关于重视科教兴国的讲话等内容,来说明目前中小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过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考虑,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观察、分析历史,揭示历史本质,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为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打好基础。当然,在选择材料时必须适度,以求实效。
  
  收稿日期:2010-12-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高度概括了物理规律中的重要因素,使其能更好的掌握、理解物理教学中的规律、定理、定律及现象。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  1.课前实验  人类的进步是我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专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中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略谈了它的重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     1.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首
期刊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因此我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
期刊
1.建立学校体育特色  随着改革地不断深入发展,我们步入了创建特色学校的行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我们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艺体特色教育,创建艺体特色学校,促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改变学校体育薄弱面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种创造,要转变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苦劳动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里面出现了“后进生”,但是,后进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作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现代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每个
期刊
【摘要】师德是师魂,是教师素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学校师德教育和师风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师德;教育;师风;建设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and the teaching style and construction  Fu Zhuqing  【Abstract】Soul of ethics at the division, is the mo
期刊
【摘要】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让学生有书读;让学生有兴趣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On Impr
期刊
1.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更突出  政治活动课的开展,并不是使置翼变的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不再唱独角斌基嚣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加强导学如帮湖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解管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引导质疑稗争论;协调关系如培训召集人,使之取为组织者和带头者,处理好小组内和小组
期刊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挥,谈几点看法。   1.以境育情  
期刊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在充满勇气和热情投身于新课改洪流的同时,也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力求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关键词】课改;理性;观念;思考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high school political rational thinking  Wen Z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