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影《孔子》的热播,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积极传播,现在国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老的学术、传统成为如今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当代人的为人处事,以至管理经营都可从源远流长的国学中寻找智慧。从学龄前的孩子,到高端的企业管理者都能通过国学课堂感受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所有国粹范畴内的内容,都可称为国学,包括中医、戏曲、国画、武术、茶道、花道等。这种定位相对宽泛,其实国学是中国学术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所认同的一种学说。发扬和继承国学精髓,首先要做好经典诵读,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孩子启蒙教育抓起,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经典诗文,做好国学启蒙
国学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国魂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脊梁。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彰显出她那无穷的魅力和光彩,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等等被许多国家广泛推崇。儿童国学启蒙,是指选取国学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对儿童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知识能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通读经典,无疑是初探国学的敲门砖。
通读经典不只是机械地记背典籍,而是一种整体文化气氛的熏陶,给予孩子一种美好的语境与语感。通读古诗文经典时,学生只要耳朵听,嘴里跟着念就行了。教师要告别注重对诗词音韵的把握,这是把握诗词内在情愫的关键,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真正把教师从枯燥的诗词讲解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觉诗词的生命之音。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能让大脑的压力得到舒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提高。学生反复通读一篇诗词文章,能训练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二、小学阶段开展特色活动指导古诗文经典通读
1.背诵小英雄榜
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应不少于160篇,所以必须保证一定量的背诵积累。在诵读之初,调动学生诵读背诵的兴趣,开展比一比活动,看谁背诵背得多,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大家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十分钟时间背诵,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并用表格进行记载,评选背诵小英雄。
2.诵读、游戏结合运用提高学习兴趣
对古诗文通读的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通读热情,如用打拍子、快板形式背诗。将原来跳皮筋、丢沙包时唱的歌谣改为边跳边诵、边跑边诵等,寓教于乐,能够避免一些小学生对经典诗歌产生消极情绪。这也就是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强制性地教一些距他们生活很远的、无用的东西,要让孩子手舞足蹈,全身心地参与进来,要尽可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的来学习。
3.结合经典演绎课本剧
引导学生依照故事性强的诗词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进行配乐朗诵、故事表演、歌唱、舞蹈,或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对诗作的理解,再现古诗文的意境。这样既积累了诗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给经典配图
在经典诗词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开解性。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教师学生反复吟诵,再给学生讲述绘画故事,引发学生给古诗文配图的兴致。学生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情,既充实内容,又提高思辨才能。
5.把经典通读融入生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诗词课堂教学的“渔”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将古典诗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以此“外化”,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为“化用”。如何“化用”方法有很多,不少教师已有许多成功的探索。而对小学生而言,任何诗词的“化用”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践。
经典诵读本身是一种基础和积淀,为学生的人格培养注入了一股潜在的活力。“品诵千古美文,学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不只是收获了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习惯,收获了品质。学生整天生活在诗情画意中,获得精神满足和思想提升。天天诵读也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经典诵读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用国学的精粹感化教育孩子,相信我们的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中华民族将更加繁荣。
一、通读经典诗文,做好国学启蒙
国学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国魂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脊梁。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彰显出她那无穷的魅力和光彩,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等等被许多国家广泛推崇。儿童国学启蒙,是指选取国学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对儿童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知识能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通读经典,无疑是初探国学的敲门砖。
通读经典不只是机械地记背典籍,而是一种整体文化气氛的熏陶,给予孩子一种美好的语境与语感。通读古诗文经典时,学生只要耳朵听,嘴里跟着念就行了。教师要告别注重对诗词音韵的把握,这是把握诗词内在情愫的关键,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真正把教师从枯燥的诗词讲解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觉诗词的生命之音。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能让大脑的压力得到舒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提高。学生反复通读一篇诗词文章,能训练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二、小学阶段开展特色活动指导古诗文经典通读
1.背诵小英雄榜
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应不少于160篇,所以必须保证一定量的背诵积累。在诵读之初,调动学生诵读背诵的兴趣,开展比一比活动,看谁背诵背得多,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大家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十分钟时间背诵,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并用表格进行记载,评选背诵小英雄。
2.诵读、游戏结合运用提高学习兴趣
对古诗文通读的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通读热情,如用打拍子、快板形式背诗。将原来跳皮筋、丢沙包时唱的歌谣改为边跳边诵、边跑边诵等,寓教于乐,能够避免一些小学生对经典诗歌产生消极情绪。这也就是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强制性地教一些距他们生活很远的、无用的东西,要让孩子手舞足蹈,全身心地参与进来,要尽可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的来学习。
3.结合经典演绎课本剧
引导学生依照故事性强的诗词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进行配乐朗诵、故事表演、歌唱、舞蹈,或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对诗作的理解,再现古诗文的意境。这样既积累了诗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给经典配图
在经典诗词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开解性。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教师学生反复吟诵,再给学生讲述绘画故事,引发学生给古诗文配图的兴致。学生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情,既充实内容,又提高思辨才能。
5.把经典通读融入生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诗词课堂教学的“渔”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将古典诗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以此“外化”,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为“化用”。如何“化用”方法有很多,不少教师已有许多成功的探索。而对小学生而言,任何诗词的“化用”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践。
经典诵读本身是一种基础和积淀,为学生的人格培养注入了一股潜在的活力。“品诵千古美文,学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不只是收获了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习惯,收获了品质。学生整天生活在诗情画意中,获得精神满足和思想提升。天天诵读也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经典诵读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用国学的精粹感化教育孩子,相信我们的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中华民族将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