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比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人类发展的方向,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推动与限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发展和解放详加陈述,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人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29-02
  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社会指向性的理论依据,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下形成和发展,归结于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两种文化有着各自的体系,也有着共同推进人类发展的指向性作用,我们在以下文章中,分析两种文化各自对于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的推动与限制
  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作息劳作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东西,应该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下的产物。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孕育出的文化素养是天差地别的,所以文化便具有了传统的特点。尤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在西学东进的潮流下,我国传统文化被否认被挤压得很严重,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积累下的,他代表和反映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传统文化是如何指导人们进步的呢?下面主要从推动发展与限制发展两部分谈论。
  首先,在我们几千年的古代文明里,最重要的一种文化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像道家的“自然无为”、汉代王充的“天道自然”都充分表明了这种观点。这些观点都提倡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但也并非是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而是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按照自然本身的结构和特点去构造社会,向自然索取资源。自然告诉人们,人们和自然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自然的规律进行劳作,进行农耕才是正道,相信这也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思想根据。因为农耕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的人才,只要根据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尽量避免一些自然灾害,人们便能不费劲的存活,而一旦有了自然灾害或者战乱,人们往往也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次,我国传统文化里面一种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就是:融会贯通。中华民族自夏商周以来,一直不断地吸收着外来文化,并且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所以中华文化并非是守残抱缺故步自封的,它十分善于学习各个民族文化体系的长处,再加以消化吸收与自身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就像五胡乱华之后的隋唐,崖山之后的蒙元都是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后建立的国家。笔者认为中华文化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贯通精神,便跟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关。儒家思想本身也是融和与吸收了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比如墨家的崇尚节俭,法家的重农抑商。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带来了许多外族的文化思想。例如在汉朝时传入的印度佛教,经过南北朝的洗礼后,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并有玄奘高僧西去取经的故事。不过中国人对于佛教并不是照搬抄袭,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佛经:禅宗,之后更是被宋代的大儒朱熹融会贯通,创造出了“理学”这一思想理论。所以中华文化并非是守旧的文化,而是在不断发展的。由此两点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理由。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并且也证明了可行性,那么为什么在近代却突然落后了?笔者认为这也得从文化的特点中去找寻答案。第一点是“礼治”这个概念的成型,虽然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华民族的繁衍,但是也更多地抑制了文人学士的创新,压抑了民族发展。自周朝以来,“礼”都是中华民族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但毕竟庶人只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还是掌握在贵族与士大夫手里,他们以礼相待,谁也不敢僭越一步,如此这样没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加上又遇到了闭关锁国的清朝,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第二点是中华文化过度的强调统一性,忽视差异,忽视个人,强调群体,对中国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员进行抹杀,让他们总是在统治思想下进行学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很难创造出一些像西方那些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这点尤其在宋元以后尤为明显。进入明朝以来,统治阶级便强行规定只选用八股文作为科举的依据,在各类乡试会试中也只能选用八股文里的思想观念进行作答,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显然是灾难性的。文人士子的思想被禁锢,国家势必停滞不前,尽管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国家统治,却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确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却也限制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二、思想的解放与全面
  人类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教育后,发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将这里的“个人”和“劳动能力”进行细分,他认为个人在社会这个特性下面才能得到认可与认同,社会也需要个人来建造和发展。而劳动能力却也并不是我们泛泛了解的体力,而是指体力与智力的结合。这个思想无疑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将个人置于社会中,将人的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含义也是劳动能力的发展,这种思想将人们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我们论述马克思思想对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表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部分,人在现实世界的各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那么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人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类的完全解放。由于人类自身的自由价值的需要,才会产生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各种解放运动。人类需要丰富多样的生活,这便要求社会综合全面的发展。人类在推动社会综合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需求,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生产力关系上看,这些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所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全离不开人的发展。在新的时期为了丰富人的更多需求,以人的需求程度作为人类社会自由解放的标杆,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马克思提出人的解放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的解放只能靠生产力的发展来完成。由于工业化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在马克思所生活的工业时代,大机器在西方社会大规模的使用,带来了超过以往社会上百倍的生产力效率,他便以此发现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倡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效率,由此可以获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繁荣。马克思也将人与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依赖阶段,人依赖社会提供的资源来进行生活,没有现在的技术,人将无法进行更有效率的劳作。接下来是独立阶段,人将使用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无限提高生产力的效率,渐渐摆脱社会资源的束缚,进入新的社会。最后是全面阶段,意味着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到最终目标,同时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高度,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根据人的需要,将人们从生产关系中解脱出来,形成完全的自由。马克思提出的这套理论,为人类的发展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为人类自由提供了依据,也推动着人往自由解放的道路上前进。   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统一的,首先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的,是共生的,社会的全部活动都是由人构成,人在本质上又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的发展是依靠着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尺。同时人的发展仍然有几个条件,第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要在保证人生活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力发展创造出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构建人类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劳动时间将会大幅降低,这将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极大帮助。第二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里必须说明,将生产劳动只是简单的理解体力劳动是不正确的,生产劳动应该包括整个劳动实践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如果生产劳动和教育没有一起结合进行,都会造成人的片面与畸形,因此他们主张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教育是传授知识,促进思维活动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进步,人类会随着提高自身素质,向前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生产劳动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教育是发展最根本的手段,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人类辉煌。马克思根据列出的发展条件,将人类带进高速发展的轨道,用思想给人们指出光明的方向。
  三、文化与思想的碰撞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古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人类未来先进文化,两者在时间上有着很大差异。18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崛起,科技革命带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动生产力发展,人们从简单的手工劳作,进入到大机器工业阶段,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资本仅仅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造成经济危机爆发,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的个人素养却无法满足社会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孕育而生,主要研究资本主义面对的问题,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工业文明的时代精神,代表着近代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积累下来的,中国社会长期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儒家经典思想为主流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传承下来的文化,只能对应古代的农业文化体系,无法直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也是两种不同地域的异质文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各个方面都带有西方的主流特点,在当时工业大发展的情况下,依据西方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源头属于西方系统,但是又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区别,既肯定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又尖锐批评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属于一种先见性的理论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其发源地是标准的大河所灌溉的东亚大陆,千里平原,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由此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流传下来所形成的经典著作,文献资料都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们生活并进行时代延续。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地域上重大的差异,笔者认为根据现代文明主要处于西方文明社会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推动着人类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在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两种文化深层次上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海纳百川、博彩所长的开放精神,在当代中国两者已经很好的融会贯通,只是或许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前进,笔者相信这也是人们通过发展所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韦政通.中国的智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利用Solid Works软件平台进行推杆的三维建模,然后根据支架在井底的受力情况,利用Simulation Xpress分析向导对液压支架推杆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所得分析结果对推杆结构
研究了Ti-45Al-10Nb(at%)合金在800℃~960℃氧气和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与Ti-50Al(at%)合金作一对比,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其氧化增重速率略优于文献报道的铁基
摘 要:传统的群众工作机制具有主体的不平等性、规范的原则性、保障的自觉性等特性,使群众工作在新时期产生一定的问题。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有着内在契合性,其优势可以弥补群众工作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应立足于制度保障、着眼于社会多元群众主体、落实于面对面的平等协商。  关键词:协商民主;群众工作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
法治反腐有利于推动制度反腐向纵深发展。以法治遏制腐败需要积极改革和创新反腐机制,寻求更有效的制度设计与运行方式,建立"不敢腐"的惩治机制是法治反腐的重点,完善"不能腐"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等有关文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肃财经纪律,近日,江西省樟树市财政局积极开展地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变压器对于电力的供应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变压器看似与我们十分陌生实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文中强调:“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预算编制科学
核酸的主要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所以研究核酸对了解植物的抗盐性有重要意义。综合前人研究结果,不同植物在盐渍化条件下,核酸总量的相对变化不同:无论是 DNA 还是 RN
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召开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地下水质监测项目成果审查与经验交流会议上,由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交的河北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