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人类发展的方向,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推动与限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发展和解放详加陈述,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人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29-02
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社会指向性的理论依据,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下形成和发展,归结于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两种文化有着各自的体系,也有着共同推进人类发展的指向性作用,我们在以下文章中,分析两种文化各自对于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的推动与限制
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作息劳作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东西,应该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下的产物。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孕育出的文化素养是天差地别的,所以文化便具有了传统的特点。尤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在西学东进的潮流下,我国传统文化被否认被挤压得很严重,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积累下的,他代表和反映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传统文化是如何指导人们进步的呢?下面主要从推动发展与限制发展两部分谈论。
首先,在我们几千年的古代文明里,最重要的一种文化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像道家的“自然无为”、汉代王充的“天道自然”都充分表明了这种观点。这些观点都提倡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但也并非是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而是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按照自然本身的结构和特点去构造社会,向自然索取资源。自然告诉人们,人们和自然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自然的规律进行劳作,进行农耕才是正道,相信这也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思想根据。因为农耕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的人才,只要根据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尽量避免一些自然灾害,人们便能不费劲的存活,而一旦有了自然灾害或者战乱,人们往往也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次,我国传统文化里面一种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就是:融会贯通。中华民族自夏商周以来,一直不断地吸收着外来文化,并且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所以中华文化并非是守残抱缺故步自封的,它十分善于学习各个民族文化体系的长处,再加以消化吸收与自身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就像五胡乱华之后的隋唐,崖山之后的蒙元都是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后建立的国家。笔者认为中华文化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贯通精神,便跟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关。儒家思想本身也是融和与吸收了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比如墨家的崇尚节俭,法家的重农抑商。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带来了许多外族的文化思想。例如在汉朝时传入的印度佛教,经过南北朝的洗礼后,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并有玄奘高僧西去取经的故事。不过中国人对于佛教并不是照搬抄袭,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佛经:禅宗,之后更是被宋代的大儒朱熹融会贯通,创造出了“理学”这一思想理论。所以中华文化并非是守旧的文化,而是在不断发展的。由此两点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理由。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并且也证明了可行性,那么为什么在近代却突然落后了?笔者认为这也得从文化的特点中去找寻答案。第一点是“礼治”这个概念的成型,虽然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华民族的繁衍,但是也更多地抑制了文人学士的创新,压抑了民族发展。自周朝以来,“礼”都是中华民族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但毕竟庶人只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还是掌握在贵族与士大夫手里,他们以礼相待,谁也不敢僭越一步,如此这样没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加上又遇到了闭关锁国的清朝,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第二点是中华文化过度的强调统一性,忽视差异,忽视个人,强调群体,对中国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员进行抹杀,让他们总是在统治思想下进行学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很难创造出一些像西方那些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这点尤其在宋元以后尤为明显。进入明朝以来,统治阶级便强行规定只选用八股文作为科举的依据,在各类乡试会试中也只能选用八股文里的思想观念进行作答,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显然是灾难性的。文人士子的思想被禁锢,国家势必停滞不前,尽管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国家统治,却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确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却也限制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二、思想的解放与全面
人类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教育后,发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将这里的“个人”和“劳动能力”进行细分,他认为个人在社会这个特性下面才能得到认可与认同,社会也需要个人来建造和发展。而劳动能力却也并不是我们泛泛了解的体力,而是指体力与智力的结合。这个思想无疑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将个人置于社会中,将人的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含义也是劳动能力的发展,这种思想将人们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我们论述马克思思想对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表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部分,人在现实世界的各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那么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人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类的完全解放。由于人类自身的自由价值的需要,才会产生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各种解放运动。人类需要丰富多样的生活,这便要求社会综合全面的发展。人类在推动社会综合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需求,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生产力关系上看,这些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所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全离不开人的发展。在新的时期为了丰富人的更多需求,以人的需求程度作为人类社会自由解放的标杆,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马克思提出人的解放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的解放只能靠生产力的发展来完成。由于工业化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在马克思所生活的工业时代,大机器在西方社会大规模的使用,带来了超过以往社会上百倍的生产力效率,他便以此发现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倡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效率,由此可以获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繁荣。马克思也将人与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依赖阶段,人依赖社会提供的资源来进行生活,没有现在的技术,人将无法进行更有效率的劳作。接下来是独立阶段,人将使用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无限提高生产力的效率,渐渐摆脱社会资源的束缚,进入新的社会。最后是全面阶段,意味着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到最终目标,同时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高度,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根据人的需要,将人们从生产关系中解脱出来,形成完全的自由。马克思提出的这套理论,为人类的发展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为人类自由提供了依据,也推动着人往自由解放的道路上前进。 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统一的,首先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的,是共生的,社会的全部活动都是由人构成,人在本质上又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的发展是依靠着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尺。同时人的发展仍然有几个条件,第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要在保证人生活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力发展创造出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构建人类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劳动时间将会大幅降低,这将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极大帮助。第二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里必须说明,将生产劳动只是简单的理解体力劳动是不正确的,生产劳动应该包括整个劳动实践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如果生产劳动和教育没有一起结合进行,都会造成人的片面与畸形,因此他们主张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教育是传授知识,促进思维活动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进步,人类会随着提高自身素质,向前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生产劳动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教育是发展最根本的手段,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人类辉煌。马克思根据列出的发展条件,将人类带进高速发展的轨道,用思想给人们指出光明的方向。
三、文化与思想的碰撞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古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人类未来先进文化,两者在时间上有着很大差异。18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崛起,科技革命带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动生产力发展,人们从简单的手工劳作,进入到大机器工业阶段,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资本仅仅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造成经济危机爆发,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的个人素养却无法满足社会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孕育而生,主要研究资本主义面对的问题,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工业文明的时代精神,代表着近代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积累下来的,中国社会长期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儒家经典思想为主流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传承下来的文化,只能对应古代的农业文化体系,无法直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也是两种不同地域的异质文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各个方面都带有西方的主流特点,在当时工业大发展的情况下,依据西方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源头属于西方系统,但是又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区别,既肯定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又尖锐批评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属于一种先见性的理论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其发源地是标准的大河所灌溉的东亚大陆,千里平原,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由此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流传下来所形成的经典著作,文献资料都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们生活并进行时代延续。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地域上重大的差异,笔者认为根据现代文明主要处于西方文明社会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推动着人类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在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两种文化深层次上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海纳百川、博彩所长的开放精神,在当代中国两者已经很好的融会贯通,只是或许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前进,笔者相信这也是人们通过发展所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韦政通.中国的智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人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29-02
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社会指向性的理论依据,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下形成和发展,归结于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两种文化有着各自的体系,也有着共同推进人类发展的指向性作用,我们在以下文章中,分析两种文化各自对于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的推动与限制
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作息劳作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东西,应该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下的产物。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孕育出的文化素养是天差地别的,所以文化便具有了传统的特点。尤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在西学东进的潮流下,我国传统文化被否认被挤压得很严重,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积累下的,他代表和反映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传统文化是如何指导人们进步的呢?下面主要从推动发展与限制发展两部分谈论。
首先,在我们几千年的古代文明里,最重要的一种文化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像道家的“自然无为”、汉代王充的“天道自然”都充分表明了这种观点。这些观点都提倡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但也并非是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而是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按照自然本身的结构和特点去构造社会,向自然索取资源。自然告诉人们,人们和自然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自然的规律进行劳作,进行农耕才是正道,相信这也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思想根据。因为农耕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的人才,只要根据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尽量避免一些自然灾害,人们便能不费劲的存活,而一旦有了自然灾害或者战乱,人们往往也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次,我国传统文化里面一种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就是:融会贯通。中华民族自夏商周以来,一直不断地吸收着外来文化,并且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所以中华文化并非是守残抱缺故步自封的,它十分善于学习各个民族文化体系的长处,再加以消化吸收与自身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就像五胡乱华之后的隋唐,崖山之后的蒙元都是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后建立的国家。笔者认为中华文化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贯通精神,便跟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关。儒家思想本身也是融和与吸收了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比如墨家的崇尚节俭,法家的重农抑商。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带来了许多外族的文化思想。例如在汉朝时传入的印度佛教,经过南北朝的洗礼后,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并有玄奘高僧西去取经的故事。不过中国人对于佛教并不是照搬抄袭,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佛经:禅宗,之后更是被宋代的大儒朱熹融会贯通,创造出了“理学”这一思想理论。所以中华文化并非是守旧的文化,而是在不断发展的。由此两点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理由。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并且也证明了可行性,那么为什么在近代却突然落后了?笔者认为这也得从文化的特点中去找寻答案。第一点是“礼治”这个概念的成型,虽然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华民族的繁衍,但是也更多地抑制了文人学士的创新,压抑了民族发展。自周朝以来,“礼”都是中华民族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但毕竟庶人只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还是掌握在贵族与士大夫手里,他们以礼相待,谁也不敢僭越一步,如此这样没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加上又遇到了闭关锁国的清朝,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第二点是中华文化过度的强调统一性,忽视差异,忽视个人,强调群体,对中国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员进行抹杀,让他们总是在统治思想下进行学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很难创造出一些像西方那些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这点尤其在宋元以后尤为明显。进入明朝以来,统治阶级便强行规定只选用八股文作为科举的依据,在各类乡试会试中也只能选用八股文里的思想观念进行作答,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显然是灾难性的。文人士子的思想被禁锢,国家势必停滞不前,尽管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国家统治,却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确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却也限制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二、思想的解放与全面
人类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教育后,发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将这里的“个人”和“劳动能力”进行细分,他认为个人在社会这个特性下面才能得到认可与认同,社会也需要个人来建造和发展。而劳动能力却也并不是我们泛泛了解的体力,而是指体力与智力的结合。这个思想无疑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将个人置于社会中,将人的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含义也是劳动能力的发展,这种思想将人们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我们论述马克思思想对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表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部分,人在现实世界的各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那么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人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类的完全解放。由于人类自身的自由价值的需要,才会产生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各种解放运动。人类需要丰富多样的生活,这便要求社会综合全面的发展。人类在推动社会综合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需求,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生产力关系上看,这些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所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全离不开人的发展。在新的时期为了丰富人的更多需求,以人的需求程度作为人类社会自由解放的标杆,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马克思提出人的解放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的解放只能靠生产力的发展来完成。由于工业化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在马克思所生活的工业时代,大机器在西方社会大规模的使用,带来了超过以往社会上百倍的生产力效率,他便以此发现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倡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效率,由此可以获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繁荣。马克思也将人与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依赖阶段,人依赖社会提供的资源来进行生活,没有现在的技术,人将无法进行更有效率的劳作。接下来是独立阶段,人将使用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无限提高生产力的效率,渐渐摆脱社会资源的束缚,进入新的社会。最后是全面阶段,意味着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到最终目标,同时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高度,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根据人的需要,将人们从生产关系中解脱出来,形成完全的自由。马克思提出的这套理论,为人类的发展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为人类自由提供了依据,也推动着人往自由解放的道路上前进。 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统一的,首先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的,是共生的,社会的全部活动都是由人构成,人在本质上又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的发展是依靠着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尺。同时人的发展仍然有几个条件,第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要在保证人生活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力发展创造出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构建人类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劳动时间将会大幅降低,这将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极大帮助。第二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里必须说明,将生产劳动只是简单的理解体力劳动是不正确的,生产劳动应该包括整个劳动实践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如果生产劳动和教育没有一起结合进行,都会造成人的片面与畸形,因此他们主张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教育是传授知识,促进思维活动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进步,人类会随着提高自身素质,向前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生产劳动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教育是发展最根本的手段,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人类辉煌。马克思根据列出的发展条件,将人类带进高速发展的轨道,用思想给人们指出光明的方向。
三、文化与思想的碰撞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古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人类未来先进文化,两者在时间上有着很大差异。18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崛起,科技革命带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动生产力发展,人们从简单的手工劳作,进入到大机器工业阶段,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资本仅仅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造成经济危机爆发,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的个人素养却无法满足社会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孕育而生,主要研究资本主义面对的问题,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工业文明的时代精神,代表着近代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积累下来的,中国社会长期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儒家经典思想为主流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传承下来的文化,只能对应古代的农业文化体系,无法直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也是两种不同地域的异质文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各个方面都带有西方的主流特点,在当时工业大发展的情况下,依据西方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论源头属于西方系统,但是又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区别,既肯定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又尖锐批评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属于一种先见性的理论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其发源地是标准的大河所灌溉的东亚大陆,千里平原,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由此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流传下来所形成的经典著作,文献资料都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们生活并进行时代延续。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地域上重大的差异,笔者认为根据现代文明主要处于西方文明社会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推动着人类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在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两种文化深层次上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海纳百川、博彩所长的开放精神,在当代中国两者已经很好的融会贯通,只是或许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前进,笔者相信这也是人们通过发展所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韦政通.中国的智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