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技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开始转变。在社会医学的教学中,如果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新要求。社会医学在医学教育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社会医学教学效果,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首先对传统社会医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接着对基于现代医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和探索,旨在促进病理学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 键 词] 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96-02
所谓医学模式,其主要是在哲学层面针对人类健康、疾病特征实施的概述,指的是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阶段、医学科学发展时期,针对医学、健康所进行的研究、探索。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开始探寻新的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在1977年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他认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针对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有效满足医学人才方面的培养要求,需要针对医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实施全面改革创新。从社会医学课程来看,其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卫生事业提供医学相关的理论、技能以及素质要求。此外,在医学模式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成为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医学模式下进行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探索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方向是现代医学模式兴起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促进了现代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医学教育事业进行不断的改革。在医学理念、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医学教育自然也需要做出针对性改变,全面优化调整医学教育对应的模式、内容,才能够有效满足医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当中的重要课程,其是帮助广大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岗位的关键阶段。社会医学教育的改革必将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兴起和发展需要的优质医院管理人才。
(二)探索《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方向是现代医学模式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解决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途径
“生物—心理—社会”是当代医学中所大力倡导的理念,医学教育自然需要积极适应上述理念,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到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踏实的态度、良好的医德。对于医学教育工作来说,广大医务工作者本身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素质对其今后各项工作的影响巨大。所以,对于医学教育事业来说,在高度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元化途径强化人文精神方面的干预,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医护人员应具备的使命感、责任感,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对社会、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将人文关怀落实到自身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传统社会医学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社会医学的教学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习题、实验、实习等。“满堂灌”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很少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引导探究法、纲要信号图表法、范例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没有得到推广运用。尽管选择讨论式来开展教学,然而因为受到学时方面的制约,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将学生的兴趣、能动性完全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所欠缺,最终导致他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同时闭卷考试以知识考核、结果考核为主,考试方法单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基本上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主要途径,再加上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質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选择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单纯的PPT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薄弱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作为有效巩固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社会医学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完全分开的环节,实践教学的设置非常少甚至没有。我国现行的课程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相对轻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这种完全分割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受到制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实习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师队伍培养缺乏以及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并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重视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教材设置较为滞后
作为学习的一种基础性工具,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内容,处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医学理念的发展对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医学教材已改编了4版,诸多内容均进行了大幅删改。但因为这个过程本身极为漫长,往往在教材改编还没完成,就涌现出新的医学知识。现阶段,大多数社会医学教材仍旧是依照本科医学教材进行设置,也没有相关的英文教材出现,没有形成梯度式教学。较之国外医学教育,相关知识较为滞后,没有及时更新,无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需求。 三、现代医学模式下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引入双语教学或者研讨式教学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教研室可以积极引进外文教材,如Medical Sociology,Community Health and Wellness等。与此同时,为有效配合外文教材,还需要针对课件实施双语方面的优化设计。为充分促进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布置英文的作业和英文文献阅读任务。通过多种途径的双语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更新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作为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建,然后师生之间共同开展研究。具体来说,其主要涉及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中设置专门的教学环节用于课程中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收集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实际案例对应的因素实施全面研究,最终提出社会成因、社会医学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医学的核心内容。基于上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引入视频案例,教学手段多样化
所谓视频案例教学,指的是综合利用超媒体途径,根据某一个问题设计对应的典型事件,以此来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针对性的视频案例,针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刺激,进一步保障教学成效。理论联系实际,选择现实问题作为案例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既可以选择讨论型案例,也可以选择单纯型案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先进,通过这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说,其需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充分整合,进一步挖掘信息化教学对应的使用价值。社会医学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用到多媒体授课和远程网络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微课和速课教学。可以尝试将形成性评价教学引入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获得连续反馈,为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三)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改革要突出三个转变。包括考核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能力考核朝着综合化的途径转变,成绩评价朝着科学化的趋势转变。对于具体考核模式而言,在进行终结式考核的同时,还需要引入过程考核方式,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提升过程考核的比重。此外,还需要全面改革传统考核中过于单调的卷面模式,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课堂报告、案例讨论以及小组学习方面的考核占比。对于考核方式来说,需要综合利用闭卷、开卷、答辩、口试、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项目(方案)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课程实践、技能测试、实习报告等,能够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更为系统、细致的考核。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对任何一门课程,尤其是像社会医学这样一门涉及卫生改革且政策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跟上形勢。改变传统社会医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教材设置较为滞后等问题,改革必然需要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更为和谐、开放、积极的环境,充分围绕学生兴趣、医学热点,致力于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建立更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榜静,鲍中义.现代医学模式下加强实习护生带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5(32):627-630.
[2]程莉.现代医学模式下病理学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智慧健康,2019,3(5):25-30.
[3]宁宁,吴群红,郝艳华,等.社会医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5(20):958-960.
[4]张美丽,马洪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5(33):161-163.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96-02
所谓医学模式,其主要是在哲学层面针对人类健康、疾病特征实施的概述,指的是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阶段、医学科学发展时期,针对医学、健康所进行的研究、探索。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开始探寻新的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在1977年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他认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针对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有效满足医学人才方面的培养要求,需要针对医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实施全面改革创新。从社会医学课程来看,其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卫生事业提供医学相关的理论、技能以及素质要求。此外,在医学模式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成为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医学模式下进行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探索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方向是现代医学模式兴起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促进了现代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医学教育事业进行不断的改革。在医学理念、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医学教育自然也需要做出针对性改变,全面优化调整医学教育对应的模式、内容,才能够有效满足医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当中的重要课程,其是帮助广大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岗位的关键阶段。社会医学教育的改革必将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兴起和发展需要的优质医院管理人才。
(二)探索《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方向是现代医学模式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解决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途径
“生物—心理—社会”是当代医学中所大力倡导的理念,医学教育自然需要积极适应上述理念,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到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踏实的态度、良好的医德。对于医学教育工作来说,广大医务工作者本身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素质对其今后各项工作的影响巨大。所以,对于医学教育事业来说,在高度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元化途径强化人文精神方面的干预,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医护人员应具备的使命感、责任感,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对社会、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将人文关怀落实到自身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传统社会医学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社会医学的教学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习题、实验、实习等。“满堂灌”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很少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引导探究法、纲要信号图表法、范例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没有得到推广运用。尽管选择讨论式来开展教学,然而因为受到学时方面的制约,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将学生的兴趣、能动性完全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所欠缺,最终导致他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同时闭卷考试以知识考核、结果考核为主,考试方法单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基本上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主要途径,再加上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質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选择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单纯的PPT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薄弱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作为有效巩固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社会医学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完全分开的环节,实践教学的设置非常少甚至没有。我国现行的课程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相对轻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这种完全分割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受到制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实习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师队伍培养缺乏以及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并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重视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教材设置较为滞后
作为学习的一种基础性工具,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内容,处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医学理念的发展对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医学教材已改编了4版,诸多内容均进行了大幅删改。但因为这个过程本身极为漫长,往往在教材改编还没完成,就涌现出新的医学知识。现阶段,大多数社会医学教材仍旧是依照本科医学教材进行设置,也没有相关的英文教材出现,没有形成梯度式教学。较之国外医学教育,相关知识较为滞后,没有及时更新,无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需求。 三、现代医学模式下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引入双语教学或者研讨式教学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教研室可以积极引进外文教材,如Medical Sociology,Community Health and Wellness等。与此同时,为有效配合外文教材,还需要针对课件实施双语方面的优化设计。为充分促进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布置英文的作业和英文文献阅读任务。通过多种途径的双语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体系更新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作为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建,然后师生之间共同开展研究。具体来说,其主要涉及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中设置专门的教学环节用于课程中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收集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实际案例对应的因素实施全面研究,最终提出社会成因、社会医学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医学的核心内容。基于上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引入视频案例,教学手段多样化
所谓视频案例教学,指的是综合利用超媒体途径,根据某一个问题设计对应的典型事件,以此来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针对性的视频案例,针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刺激,进一步保障教学成效。理论联系实际,选择现实问题作为案例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既可以选择讨论型案例,也可以选择单纯型案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先进,通过这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说,其需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充分整合,进一步挖掘信息化教学对应的使用价值。社会医学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用到多媒体授课和远程网络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微课和速课教学。可以尝试将形成性评价教学引入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获得连续反馈,为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三)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改革要突出三个转变。包括考核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能力考核朝着综合化的途径转变,成绩评价朝着科学化的趋势转变。对于具体考核模式而言,在进行终结式考核的同时,还需要引入过程考核方式,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提升过程考核的比重。此外,还需要全面改革传统考核中过于单调的卷面模式,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课堂报告、案例讨论以及小组学习方面的考核占比。对于考核方式来说,需要综合利用闭卷、开卷、答辩、口试、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项目(方案)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课程实践、技能测试、实习报告等,能够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更为系统、细致的考核。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对任何一门课程,尤其是像社会医学这样一门涉及卫生改革且政策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跟上形勢。改变传统社会医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教材设置较为滞后等问题,改革必然需要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更为和谐、开放、积极的环境,充分围绕学生兴趣、医学热点,致力于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建立更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榜静,鲍中义.现代医学模式下加强实习护生带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5(32):627-630.
[2]程莉.现代医学模式下病理学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智慧健康,2019,3(5):25-30.
[3]宁宁,吴群红,郝艳华,等.社会医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5(20):958-960.
[4]张美丽,马洪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5(33):161-163.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