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食品化学课程教与学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近年来食品化学课程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与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课堂魅力的提高、教与学目标的构建、思维导图的运用、应用型习题的巩固与反馈和层次性实验的构建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食品化学;应用型本科;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1-0228-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 food chemistry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own ability,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char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goals,the application of thinking map,the consolidation and feedback of applicationoriented exercise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ayered experiments,so a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Food chemistry; Applied undergraduate;Teaching and learning
  食品化学是食品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习食品各专业课的基础和桥梁,在食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不仅与学生毕业后相关工作产生关联,而且是诸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及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食品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而分散、化学理论性较强[1],给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往往导致授课知识空洞乏味,既不如基础课程系统和成熟,也不如专业课那样紧密联系实际生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枯燥而乏味,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容易出现课堂互动不佳的现象,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食品化学课程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近些年,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被提出并应用在实践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既有适合学术研究型重点高校的食品化学教学研究[2-6],也有适用于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型食品化学教学模式[7-9]。但是,以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却相对较少[10-12]。笔者结合多年应用型本科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与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以期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教师自身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前提
  要提高应用型本科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是首要问题。除了要吃透教材外,还要收集食品化学课程的多套相关教科书,包括食品工艺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此外还需要涉猎其他渠道的学习(如精品课程、微课和慕课等),更需要深入食品生产实践收集食品化学的相关应用案例。在拓宽自身知识面的同时,研究其中包含的重要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研究食品化学课程中知识点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探索更适合的授课方式。
  2 课堂魅力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保障
  课堂魅力不仅包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引人入胜的教学模式以及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各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将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并尝试将一些食品的具体生产案例贯穿其中,探索出一种案例探索—集中讨论—解决实际生产困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改善了学习氛围和效果。同时,上课前后各抛给学生一个小问题,充分调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讲授过程也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而是以实际应用为主线,引入较多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思路,提高学生对一些理论的应用能力与问题的综合分析解决能力。此外,课堂上还可以灵活运用一些时下关注的热点话题,如《舌尖上的中国》《食品工厂的秘密》《食品技术和食品公司》等纪录片。这种多样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的魅力值。
  3 确立的目标是教与学的导向与动力
  教与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的导向,也是教与学的动力与归宿。每一门课程都有以学校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而此培养目标是教师的自我定位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期望目标。开课之初,首先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一份教学目标。上完绪论后也让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份学习目标,包括自身能力的提升目标和应用目标。其中,还要針对各章制定章节目标,每章学习结束还需要自我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查缺补漏,将教与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并落实到课堂内外。
  师生同时拥有一个开放而创新的思想十分重要,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最新的形势制定教学目标,而学生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就业倾向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近期课程目标。目标制定过程中,让师生同时认识到自身工作对教与学的重要性,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首要前提。拥有高度责任心后,教师才能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学生也才能更积极地学习。   4 课前课后的思维导图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有效工具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有利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 食品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而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机械的传授和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且教完和学完后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后续的关联学习与应用中效果较差。结合多年来应用型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课前课后思维导图法。通过课前的思维导图引入本章的重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食品营养成分的变化对食品所产生的影响,强化了各章主题及其在食品研究与加工中的应用。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理解的各章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和反馈学习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5 应用型习题的巩固是教与学的鉴定与反馈
  做习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鉴定与反馈,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应用型教学必须有较高应用性的习题。 在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设计了一套习题集,供学生课间课后巩固。习题集一般都是经过课题小组认真商讨、反复推敲、紧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生产实践与考研辅导精选而得到的,具有典型性、层次性、案例性和应用性。习题集既包括基础知识的整理回顾,又包含素材广泛的案例分析以及不同学校的考研真题,强化生活性、多样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的习题集体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与魅力课堂相呼应,可充分发挥激励功能性,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6 层次性实验是教與学的重要载体
  在“强基础,重实践,求应用”的教学宗旨下,探索一种更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极其重要。这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提高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具体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拥有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可持续的学习潜力,为后续食品专业相关课程及职业应用与发展奠定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
  调整和增设了食品化学课程实验教材内容,由现有验证性实验改为递进式实验层次,即基础性质实验、探索性实验和创新应用型实验3个层次。内容涵盖水、糖、脂、蛋白、维生素、色素和风味7个部分,即每一个专题分别设计带有一定验证性、探索趣味性、实际生产案例性和创新应用性的实验,每个实验的设计均以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为原则,具体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在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操作然后完成实验报告。结合这几年实践教学的经验,此次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除了实验内容改革外,实验的实施与落实是重中之重。在实验开展之前,要先告知学生实验内容,让学生结合实验教材内容先预习实验原理及相关仪器的操作,小组代表去实验室提前准备实验所需配制的试剂。同时,还需要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实验课开始前10 min,即随机挑选1~2个实验小组代表将该实验项目相关的所有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进行介绍和交流。然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次实验方法并进行比较。实验过程中,以学生提问为主的方式进行指导,实验课结束前给出实验结果,并集中讨论。实验报告的撰写,除了常规的原理分析及数据处理与比较外,增设实验体会一项,心得体会可包含对该次实验的自我评价、该实验的改进建议或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实验设计方案等。另外,可以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为依托,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研究性实验,学生通过一定方式报名参加并在业余时间自行安排。此外,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去省内相关企业(如康师傅、中粮和银鹭等)的生产线上进行参观学习。以这些多样化的实验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应用能力。
  7 结语
  根据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使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的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了其专业桥梁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强化了该课程的应用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散思维,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继续以实际生产案例和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从根本上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易翠平,程云辉,李向红,等.高等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4(17):82-83.
  [3] 陶宁萍,黄轶群,包斌,等.食品化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339-340,351.
  [4] 周爱梅,刘欣,刘晓娟,等.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4(21): 86-88.
  [5] 邵秀芝,王存芳,孙华.食品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252-253,255.
  [6] 成纪予.PBL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41(21):199-200.
  [7] 曹凤云.食品应用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8] 周雅琳.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3):96-98.
  [9] 王大红.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72-75.
  [10] 白青云,赵希荣,赵立,等.基于生产实践的食品化学创新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9):311-312,314.
  [11] 刘小文,齐成媚,王宗成,等.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2):34-35.
  [12] 张汆,贾小丽,蔡华珍,等.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8):116-11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高中政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对高中政治教学做出合理的调整变得十分重要。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对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做了一些浅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应主要以寒冷地区特有的果树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黑龙江省特有的果树资源.黑龙江省虽气候寒冷,但果树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一大批以野生浆果为代表
抗战前期,李广田的文学思想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他通过对30年代自我文学道路的反省,从干预现实的要求出发,建立了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功利性为核心的文学观念;其创作也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