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课程:哲学本能与童年殖民的博弈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哲学课程首创之始,借助于成人为其编写的哲学故事,以此达到儿童哲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今天的儿童哲学实践正逐步超越成人预先设计的哲学文本,以求在教师一文本一儿童之外寻求更大的哲学对话空间.但若以成人的哲学为主导,就会引发“童年殖民”的风险.以“哲学缺乏症”和“天生哲学本能”为理论根基的儿童哲学教育,具有完全不同的哲学观.两种哲学观下的儿童哲学课出现了至少三种理论分歧: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还是倾听儿童的声音、教儿童哲学还是尊重儿童的哲学,以及苏格拉底对话的可能性与有限性.超越以“哲学知识”为第一性的儿童哲学课,需要重新回到以“儿童”为第一性上来,在重思“马修斯儿童哲学”为“李普曼儿童哲学课程”奠基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儿童哲学课程完整而丰富的涵义.
其他文献
基于视频数据的课堂互动研究应从何处开始?以“表征的危机”为背景,本文认为,分析者可以尝试以多样的方式来呈现互动,借由不同的呈现方式来观看和描述互动数据,从而找到有价
一、引言 本杂志“技术展望”栏刊载“电子扫描天线”一文是在1970年8月。当时,美国广泛采用“相控阵天线”(phased arrayantenna)这个术语,而在日本还没有适当的译名,所以
近年,我国在不断强化省、市、区(县)三级教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国家层面的教研指导机构,加强了面向农村的教学指导力量,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一省一市一县一学校(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