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快速发展将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深层次地剖析农业产业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影响和相伴随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供更好地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信贷;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題”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经济的一大助力。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一大变革。事实上,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有层次地,组织、改造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作。简言之,改造农村经济,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并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
二、农业产业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产业化组织己经逐步由单个的经营主体转变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层次,一个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上万个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群已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自最初的统计调查的3万多个,到现在发展到了数十万多个,不仅数量增加,其经营形式逐渐趋向于多样化,经营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不少小型企业经过发展已成长当地的龙头企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次,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质量提升:企业已经不再仅局限于从事于一些初级加工的活动,通过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将其应用于自身企业的发展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的质量。再次,中介服务组织力量壮大:中介组织快速发育,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户密切联系共享发展的好处。
这些农业产业化特有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该区域内的经济要素得到重新分配和最大化的利用,挖掘农村的潜在需求,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
第二,农业产业化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化使小农经济和市场化的需求得到协调,通过各种企业,与各个区域间的市场建立联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农业产业化使得各种产业组织形式迅猛发展,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生产的重要载体,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立研发机构,自主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四,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改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创新,引发农民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深刻转变,促进农村民主管理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步入质量提升,龙头企业集群带动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主导产业不鲜明,形不成产业优势主导的区域化布局以及专业化生产不突出。一些地区在实行区域化生产和选择主导产业时,对市场、自然条件等方面了解不够,盲目仿效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二)缺乏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质量水平明显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农业产业链短。一方面,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增值率低。
(三)农业科技进步不大,技术创新不够。尽管当前全国各地有了一些农产品产业化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发展规模并不大、深加工水平和技术与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不高、不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四)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政策支持还有很大差距,表现为财政支持不足,税收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在产业化过程中,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型企业的参与以及产业化经营的各利益主体的摩擦都需要政府调解。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一)积极倡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领导,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有效调控,对推进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政府引导和协调,尤其是县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实行区域化布局,确定有资源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当地的农业生产要结合其独特的生产特点和基本情况,以需求为依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确立主导产业,主要是要瞄准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或者根据各地特色,开发潜在产业,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项目进行重点培养,形成支柱产业。
(三)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头作用,打造高效益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构建完整产业链,组建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阳.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以威海市为例[D]山东大学.2008-10
[2]秦廷伟.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12-30
[3]胡雪梅.国外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04-02
[4]张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推进_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2)[C]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2-0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信贷;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題”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经济的一大助力。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一大变革。事实上,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有层次地,组织、改造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作。简言之,改造农村经济,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并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
二、农业产业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产业化组织己经逐步由单个的经营主体转变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层次,一个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上万个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群已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自最初的统计调查的3万多个,到现在发展到了数十万多个,不仅数量增加,其经营形式逐渐趋向于多样化,经营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不少小型企业经过发展已成长当地的龙头企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次,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质量提升:企业已经不再仅局限于从事于一些初级加工的活动,通过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将其应用于自身企业的发展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的质量。再次,中介服务组织力量壮大:中介组织快速发育,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户密切联系共享发展的好处。
这些农业产业化特有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该区域内的经济要素得到重新分配和最大化的利用,挖掘农村的潜在需求,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
第二,农业产业化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化使小农经济和市场化的需求得到协调,通过各种企业,与各个区域间的市场建立联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农业产业化使得各种产业组织形式迅猛发展,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生产的重要载体,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立研发机构,自主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四,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改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创新,引发农民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深刻转变,促进农村民主管理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步入质量提升,龙头企业集群带动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主导产业不鲜明,形不成产业优势主导的区域化布局以及专业化生产不突出。一些地区在实行区域化生产和选择主导产业时,对市场、自然条件等方面了解不够,盲目仿效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二)缺乏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质量水平明显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农业产业链短。一方面,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增值率低。
(三)农业科技进步不大,技术创新不够。尽管当前全国各地有了一些农产品产业化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发展规模并不大、深加工水平和技术与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不高、不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四)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政策支持还有很大差距,表现为财政支持不足,税收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在产业化过程中,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型企业的参与以及产业化经营的各利益主体的摩擦都需要政府调解。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一)积极倡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领导,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有效调控,对推进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政府引导和协调,尤其是县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实行区域化布局,确定有资源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当地的农业生产要结合其独特的生产特点和基本情况,以需求为依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确立主导产业,主要是要瞄准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或者根据各地特色,开发潜在产业,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项目进行重点培养,形成支柱产业。
(三)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头作用,打造高效益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构建完整产业链,组建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阳.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以威海市为例[D]山东大学.2008-10
[2]秦廷伟.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12-30
[3]胡雪梅.国外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04-02
[4]张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推进_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2)[C]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