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驾车应注意哪些问题?等6篇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
  
  我自备了血糖仪监测血糖,但有时血会滴到橙色试区外,请问是否要更换新试纸?在测血糖时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湖南/刘某)
  
  答:如果您用的是电子感应式的血糖检测仪,血滴大于橙色试区,应该是不影响结果的,也就是无需更换试纸。反之,如果血滴不够,不能覆盖橙色区域,则所测得的结果会小于实际值,应该更换试纸重新测定。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血糖仪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读数快(30秒左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但有的患者因没有掌握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而影响了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延误了治疗。怎样才能保证测得结果的准确性呢?正确的方法是:
  1.操作时须认真检查血糖仪显示的密码与血糖试纸包装上的密码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测试。
  2.试纸接触空气和水分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从瓶中取出试纸后要立即使用,并随即拧紧瓶盖。
  3.测血糖允许的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太冷、太热或过高的温度均可影响其测定值的准确性。
  4.用消毒剂消毒采血点,待其完全干燥再用采血笔紧贴皮肤刺破,轻轻挤压指尖,得到足够大的血滴,使血液自然滴到测试吸收垫上。
  使用血糖仪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对于血糖仪平时不摔打、不沾水、不放在大型家电附近。正常室温下存放即可。
  2.必须使用正确的试纸盒中的校正片,并确认有效期,请勿使用受潮、弯曲、有划痕、过期的试纸,每张试纸只能使用一次,用完即应丢弃。
  3.采血前用温水及肥皂清洗双手并彻底擦干。请勿过度挤压采血部位。采到的血应立刻使用。
  4,错误的高或低的血糖结果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您测得的血糖值异常高(高于16.7mmol/L)或者异常低(低于2.8mmol/L),请按正确方法重测一次。在改变您的治疗方案以前,请向医生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董颖越)
  
  可以在哪些部位注射胰岛素?
  
  我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注射部位全都选在肚脐以下(因为听说其他部位有吸收快慢问题)。但腹部注射一天两次,一个月60次,位置不可重复:又要间隔3cm2,为此实在伤透脑筋,请问是否可以在其他部位注射胰岛素?
  (江苏/盛某)
  
  答: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
  注射时以2cm2为一个注射区,而每一个注射部位可分为若干个注射区。所谓注射区是指每次注射应在一个区域。每次注射区域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几次注射。注射部位的轮换可按照以下原则:
  1.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待轮换完,换另外左右对称的部位。如选左右上臂,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等轮换完,换左右腹部,这样可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的血糖波动。
  2.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
  3.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Ek'r央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4.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可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进餐时间推迟,则选臀部注射。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董颖越)
  
  老年病友体检时应做哪些检查?
  
  我是一位老年病友,得糖尿病十多年,现已退休。最近我想做一次全面检查,但不知该检查哪些项目,请专家指导。
  (山东/赵某)
  
  答:根据患病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是老年人自我健康保护的有效措施,而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老年人体检时应重点检查以下项目:1.体重;2.血压;3.小便(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4血常规;5.心电图;6.眼底;7.胸部X线透视;8,血脂及肝肾功能;9.大便隐血试验;10.肛门指检;11.老年妇女应进行乳房及妇科检查。对于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来说,体检时还需要检查双足。
  老年人在家中应经常测体重和血压。如每周测量一次体重,以观察体重的变化。在标准体重的状态下,体重若增加,则应注意采取减肥措施;迅速消瘦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恶性疾病。血压最好1~3天测量1次,以便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可每周测1次。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建议老年人在体检时还应注意检查餐后血糖。因为在糖尿病早期,尽管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已经受到了轻度损害,然而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尚能控制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因此空腹血糖还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当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并出现尿糖时,胰岛B细胞的功能已经丧失50%以上,此时患者的糖尿病大多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心、脑、肾、眼等器官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治疗起来比较麻烦。
  所以,老年人如果体重明显超重、血压偏高、经常胸闷不适、有糖尿病家族史,最好在体检时增加检查餐后血糖一项,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病友,尤其是病程10年以上者,往往合并足的问题,如足的缺血性表现、足的感觉减退、皮肤干燥或开裂,有的可以出现足底的胼胝(过度的角化组织,俗称老茧)或溃疡。对于存在足部病变的病友,应该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及时处理足的问题,以免足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国喜)
  
  降低总胆固醇是否仅需少吃肉?
  
  我的总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请问是否少吃肉就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值?总胆固醇在体内的含量仅决定于吃的多少吗?体内可否产生胆固醇?还有哪些因素容易使胆固升高?
  (甘肃/董某)
  
  答:人体血浆中有许多脂溶性成分,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以及游离脂肪酸等。其中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游离脂肪酸等含量的异常升高。
  许多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脂肪吸收是在胃和小肠中进行,饮食结构不正常与血浆胆固醇升高有关。所以,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首要办法是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特殊食物的摄入量。动物性脂肪、奶油、黄油、奶酪以及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可以引起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所以,控制这些食物的进食量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另外,体内也可以产生内源性的胆固醇,肝脏是其合成的重要场所。
  引起胆固醇升高的原因有多种,除饮食因素外,还包括体重增加、年龄增长、吸烟以及女性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等等。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周迎生)
  
  病友驾车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的丈夫刚30多岁就查出得了糖尿病,平时他一直自驾车出行,自从查出糖尿病后,我总担心他在驾车途中发生低血糖反应,因此,不敢让他开车,但 有时不开车又不方便,请问糖尿病病友驾车应注意哪些问题?
  (北京/郭某)
  
  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车。患糖尿病的司机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低血糖和视力障碍。
  低血糖多发生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司机身上。发生低血糖时,许多人并没有典型的饥饿感,常表现为把握方向盘不稳,出汗、头晕,道路判断不准确,车开得慢下来。严重低血糖常引发危险的事故。
  驾驶过程中预防低血糖的主要措施是:避免在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时期开车;对于需要长途驾驶的司机血糖控制适当放宽,如餐后血糖不低于10.0mmol/L,保证按时进餐。在驾驶时需要准备糖果、饼干等。即使不是长途驾驶,也要有备无患。因为交通阻塞随时可能发生。同时,要准备足够的水。
  糖尿病司机的视力障碍是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眼底出血及由于全视网膜激光治疗、青光眼造成的视野变小;白内障是逐渐发生的,很少引起突然的问题。但是,当血糖比较高时,晶状体变得膨胀,会使患者看不清东西。糖尿病引起黄斑水肿也会影响视力。患者会觉得看什么都不清楚,更换眼镜也不行。
  视力差比较危险。快速行驶的汽车要求驾驶员有迅速的判断能力,这首先是准确地判断前方的人、物体的距离。视力不好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具有合格的视力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条件。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强调定期的视力、眼底的检查。尤其是血糖控制不满意、血压持续增高时。查眼底一定要散瞳。在刚刚散瞳后,不能自己开车。因为在阳光下眼睛不舒服,瞳孔不能自由开放、缩小,开车容易出事故。在血糖高于20.0mmol/L时,不要开车。出现眼底出血、黄斑水肿、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不要开车。
  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如严重的下肢麻木、无知觉、脚上出现溃疡时,会影响踩离合器和刹车,应该在治疗好转后再开车。
  (解放军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王玉珍)
  
  什么情况可用纯蛋白餐?
  
  我读了2004年10月刊《健康饮食》栏目中的《纯蛋、白餐降血糖》一文,有些不解,请问对于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是否适用?血脂紊乱的患者如何应用纯蛋白餐?
  (江苏/杜某)
  
  答:本刊2004年10月所刊《纯蛋白餐降血糖》一文仅是作者个人意见。一般讲糖尿病饮食疗法应该平衡饮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都应有合理比例,糖尿病治疗也不仅仅是降血糖,还应考虑保护重要脏器和防治代谢综合征问题。对于有糖尿病肾病和血脂紊乱的患者,首先应考虑全天总蛋白和总脂肪的摄入量,并且合理地分配到各餐之中,不能由于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整体治疗。
  (北京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刘国荣)
其他文献
感冒,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感冒多发的冬春季节,糖尿病病友更需要积极防范,合理治疗。  感冒多因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咽痛、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感冒在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多发于气候突变,寒热失常之时,在机体抵抗力低的情况下较易发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地区,但由
期刊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行性变为特征。    骨质疏松症危害极大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其危害性很大。  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可以引起骨折,这些患者的骨质疏松已经存在很长时间,骨折难于康复,致残致死率高。其中,髋部骨折发生后,即使经手术治疗,6个个月内的死亡率仍达到10%~20%。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140万例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股骨
期刊
糖尿病是一个现代“文明病”,并发症多,累及系统、脏器多。其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由于知识不足,病友们接触糖尿病治疗中往往在认识上出现一些误区,应引起重视。    误区1: 怀疑诊断的正确性    有些症状轻微的病友可能怀疑诊断的正确性,觉得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不接受自己患病的现实。  这种情况在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父母表现得尤为突出。1型糖尿病的诊断,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
期刊
7. 近半数病友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8. 多数病友对检测指标"唯血糖中心论"  9. 80%病友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报刊杂志  本次调查显示,被访者在患病后最苦恼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和经济负担;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被访者最看中餐后两小时和空腹的血糖指标,而尿酮体、尿糖等则很少有人给予关注;对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80.2%的人是通过报刊杂志获得的,其次是医生
期刊
病例    05号病床属我所管,得知有新患者住进来,我赶紧去看。刚走到病房门口,一阵臭味扑面而来。“哦,是一位糖尿病足患者!”我心里想。在我工作的10多年中,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这样的病例进出医院了。目前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亦越来越高。  这位刘妈妈,是一位有4年糖尿病病史的老年患者。在向她和她的家人详细询问病史后,我了解到这次发病的经过。两个月前,刘妈妈小脚趾被蚊子叮伤,由于抓
期刊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有时会伴有严重的感染。据国外统计,约1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当中会发生糖尿病足。因糖尿病足而截肢不但大大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糖尿病足的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感染这三大因素有关,三
期刊
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发现患了糖尿病,那时可说是个“糖盲”,感觉什么都无所谓。当时也正是司法工作重新组建的时候,我被调进司法部门工作,身强力壮的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后来慢慢瘦下去了,才去医院看病。中医叫我吃消渴丸和六味地黄丸,此外就没其他治疗了。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了十多年。后来,发现眼睛出了毛病,总好像有根粗大的头发丝在眼前飘来飘去,我才赶快去看眼科,并住进了中医院,花了一笔昴贵的费用。  200
期刊
五年前我住院治疗糖尿病时,医生就叫买一部血糖仪,我总是心疼钱而没有买。今年在推销商的一再劝说下,终于买了一台。可是当我去买试纸、采血针时,又反悔了。一张试纸和一个采血针就是两元钱,我到糖尿病食品专营店测血糖才1.5元,就是到医院测也不过是5元、8元、10元的,这几百元钱不是白花了吗?于是我认为买血糖仪是永远的占用资金,是永远的消费。学习了《糖尿病之友》刊登的文章后,我才明白拥有一台血糖仪的好处和必
期刊
这一期我们接着介绍豆类和蔬菜类食物的营养成分。    豆类    1.大豆,又称毛豆、黄豆。既是主要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大量富含大豆球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蛋白含量在40%~50%,有植物肉之誉。如进一步合理加工(如制成豆腐),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可达90%~100%。脂肪含量18%~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利于调节血脂。碳水化合物含量25%~30%。血糖指数低,对餐后血糖影响很
期刊
老唐: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病友——娄阿姨,今天请她来谈谈体会。  娄阿姨:我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我的一位邻居、同事——英子大姐,也是我的病友,10年前病逝了,当时她58岁。  1991年夏天,英子姐突然消瘦得特别厉害,口干,最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外阴瘙痒,每天洗几次都无济于事,不得不去医院检查。她去了几家医院妇科却都没查出什么来。后来英子姐的牙齿又出现了问题,满口的牙分不清哪颗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