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信息化代表着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美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早,信息化设施完善、职能化和个性化服务质量高、组织化程度高。农业信息化,推动了美国精确农业的发展。
仅占全美人口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多美国人,而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重要原因是农业信息化水平世界领先,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严格的组织化与法制化管理制度,为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约15亿美元,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以农业部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所、海外农业局、农业市场服务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以及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覆盖美国的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农业部与44个州的农业部门合作,设立了100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以及相应的市场报告员,每天负责收集、审核和发布全国农产品信息,然后通过卫星系统即时传到全国各地的接收站,再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和报纸传递给公众。农民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美国是高度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加之农业尤其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国内市场供求情况、政府农业政策调整,气候与环境变化,以及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等信息都直接影响着政府、农场主和经营者对粮食生产和销售的决策,也影响着期货市场价格和交易。各方对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美国农业部及相关机构承担了这一公共服务职能,定期通过媒体发布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家调控到市场调节、从产前预测到产后统计、从投入要素到生产成品、从“生产—库存”到“流通—销售”、从内销到外销、从自然气候到防灾减灾等全方位信息。为保证信息共享的公平,以防造成市场波动,美国农业信息的分析和发布有着严格的制度和规定。统计部门除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外,还提供经过深入研究的、对市场投资经营决策有指导意义的个性化有偿信息服务。
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农业一直被认为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产业。但信息革命给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首先,网络化减少了农业生产及经营风险。一方面,众多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通过普遍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另一方面,数字农业的全程化、自动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数字农业将数字地球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从耕地、播种、灌溉、施肥、中耕、田间管理、植物保护、产量预测到收获、保存、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驱动、科学经营、知识管理及合理作业,从而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美国20%耕地、80%大农场都已实现这种模式。如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的4个州内,就有棉花协会、水稻协会、大豆协会等农业组织主办的300多家农业广播电台,每天分几个时间段向农户播报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问题,便于采取对策,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高端的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体现在精确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两个方面。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环境与控制、防灾减灾、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使经验型和分散型的农业技术趋于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这被称为精确农业。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宏观控制和测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存贮、分析和输出地面或田块所需的资料,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地面进行精细测量和定位,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和定时控制系统相结合,产生决策,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和实施最佳播种、施肥、灌溉、用药、收割等多种农事操作。
精确农业不过分追求高产,主要追求效益。在1993年至1994年,精确农业技术在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了试验,使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此后,精确农业得以广泛发展。21世纪后,美国全面进入精确农业时代。
农业电子商务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农业向效益型转变。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涉农企业或商家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覆盖全球的农业营销网,获得全球性商务空间。特别对于中小农场而言,通过农业电子商务了解世界范围的市场需求,寻求合作伙伴,形成更大更有效的经济规模,以提升竞争力。先进的交易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了交易环节和成本,能够捕捉最佳交易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益。
农业信息服务业是新兴产业,其产生与发展扩大了服务范围,产生了新支付方式,增加了贸易性,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互联网技术已成为美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仅占全美人口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多美国人,而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重要原因是农业信息化水平世界领先,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严格的组织化与法制化管理制度,为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约15亿美元,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以农业部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所、海外农业局、农业市场服务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以及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覆盖美国的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农业部与44个州的农业部门合作,设立了100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以及相应的市场报告员,每天负责收集、审核和发布全国农产品信息,然后通过卫星系统即时传到全国各地的接收站,再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和报纸传递给公众。农民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美国是高度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加之农业尤其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国内市场供求情况、政府农业政策调整,气候与环境变化,以及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等信息都直接影响着政府、农场主和经营者对粮食生产和销售的决策,也影响着期货市场价格和交易。各方对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美国农业部及相关机构承担了这一公共服务职能,定期通过媒体发布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家调控到市场调节、从产前预测到产后统计、从投入要素到生产成品、从“生产—库存”到“流通—销售”、从内销到外销、从自然气候到防灾减灾等全方位信息。为保证信息共享的公平,以防造成市场波动,美国农业信息的分析和发布有着严格的制度和规定。统计部门除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外,还提供经过深入研究的、对市场投资经营决策有指导意义的个性化有偿信息服务。
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农业一直被认为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产业。但信息革命给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首先,网络化减少了农业生产及经营风险。一方面,众多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通过普遍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另一方面,数字农业的全程化、自动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数字农业将数字地球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从耕地、播种、灌溉、施肥、中耕、田间管理、植物保护、产量预测到收获、保存、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驱动、科学经营、知识管理及合理作业,从而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美国20%耕地、80%大农场都已实现这种模式。如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的4个州内,就有棉花协会、水稻协会、大豆协会等农业组织主办的300多家农业广播电台,每天分几个时间段向农户播报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问题,便于采取对策,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高端的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体现在精确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两个方面。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环境与控制、防灾减灾、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使经验型和分散型的农业技术趋于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这被称为精确农业。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宏观控制和测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存贮、分析和输出地面或田块所需的资料,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地面进行精细测量和定位,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和定时控制系统相结合,产生决策,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和实施最佳播种、施肥、灌溉、用药、收割等多种农事操作。
精确农业不过分追求高产,主要追求效益。在1993年至1994年,精确农业技术在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了试验,使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此后,精确农业得以广泛发展。21世纪后,美国全面进入精确农业时代。
农业电子商务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农业向效益型转变。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涉农企业或商家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覆盖全球的农业营销网,获得全球性商务空间。特别对于中小农场而言,通过农业电子商务了解世界范围的市场需求,寻求合作伙伴,形成更大更有效的经济规模,以提升竞争力。先进的交易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了交易环节和成本,能够捕捉最佳交易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益。
农业信息服务业是新兴产业,其产生与发展扩大了服务范围,产生了新支付方式,增加了贸易性,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互联网技术已成为美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