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悠长的音乐史上,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年)大概是最有争议的音乐天才之一:他一生创作了《漂泊的荷兰人》(1843年)、《汤豪舍》(1845年)、《罗恩格林》(1850年)《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5年)、《纽伦堡的名歌手》(1868年)等多部著名歌剧,其作曲及指挥风格对后世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但他的政治见解和反犹太主张又给其瑰丽的音乐蒙上了黑暗的阴影。每年夏季,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家,德国的拜罗伊特市会举行瓦格纳音乐节(2012年会期为7月25日-8月28日)。英国著名演员斯蒂芬·弗雷在音乐节前夕追溯瓦格纳当年的足迹,走访欧洲各地,带我们一同寻找真正的瓦格纳——
我正身处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拜罗伊特。人们把这里称为“绿丘”,山顶上坐落着一座传奇的剧院。
弗雷:喔,对于任何像我这样热爱瓦格纳的人来说,此地简直就像雅芳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麦加,以及优雅园的综合体。拜罗伊特是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所在地,我平生第一次来到这里。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噢,瞧,售票处!
拜罗伊特音乐节专为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而设办。在其大起大落的音乐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13部歌剧。和往年一样,今年音乐节的重点还是灵感源自德国神话的四部史诗级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指环》全剧总长将近18小时,要整整四个晚上才能演完。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作曲家能写出如此雄心壮志的作品来,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后我会再走访节日剧院的其他地方,但要想搞明白此地为何对我们这些瓦格纳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瓦格纳的人生轨迹——他在其多彩事业的巅峰时期来到拜罗伊特。拜罗伊特剧院与他事业起步时的歌剧院相去甚远。当时的剧院更像这座18世纪建筑(的感觉),当时的歌剧也比今天人们想象的还要特权化。
三十出头的瓦格纳曾在许多这样的地方担任音乐指挥。他当时已经完成了六部歌剧,包括最初点燃我的音乐热情的《汤豪舍》。但他激进的想法并不局限于舞台。1848年,他在德累斯顿的宫廷歌剧院担任音乐指挥。正是这一年,多场政治革
命席卷欧洲,瓦格纳迅速投身其中。他站在左派民族主义者一边,他们想推翻皇家德国联邦,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取而代之。起义失败后,瓦格纳成了被人悬赏缉拿的通缉犯。
他逃到瑞士,在苏黎世安家。受到寓所附近的风景启发,他策划了一场戏剧界的革命,为古老的传统带来新生。弗雷: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就是希腊悲剧,因为希腊悲剧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领域——表演、诗歌、音乐、舞蹈、服装、舞台场面、合唱等。不仅如此,它还融合了整个社会,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它不是趋炎附势、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一种……仪式,一场……庆典。不仅如此,它还是一场宗教仪式。更重要的是,它以神话为主题。瓦格纳热忱地相信神话的最终本质是共通的,因为它是独立于时间之外的
存在。神话讲述的并不是资产阶级或者贵族阶层,也不是历史上的风流韵事。它是……它超越了时间,你可以把它看做科幻小说,只不过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在过去罢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神话中找到共鸣。因此,“歌剧”这个词已经毫无意义。他讨厌大型歌剧的……那些荷叶边,以及荒谬的颤音和装饰音。显然,他对最优秀的歌剧——比如莫扎特等人还是充满崇敬的。但他希望净化剧院,祛除所有的废话,回归根本,创建一个属于普罗大众的剧院,其中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等一切。他会成为剧院的创建者,并且负责这个剧院的方方面面。
为了将空想变成现实,瓦格纳构思了一部关于神话里的屠龙英雄——齐格弗里德的歌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计划越发雄心勃勃了。不止是一部,他打算写四
部,也就是《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史诗探讨了我们对权力的欲望以及对爱情的渴求之间的激烈冲突。这部戏剧围绕着一枚魔戒的所有权展开争斗——这枚戒指能赋予其主人无比强大的力量,但他必须舍弃爱情。瓦格纳花了二十多年才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1876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首演。
1860年,瓦格纳在瑞士的流放生活终于结束了。他当时47岁,虽然音乐让他蜚声国际,但他那四处安家的生活方式和远近闻名的奢侈铺张依然让他债台高筑。为了筹钱,他在欧洲各处给乐队当指挥。1863年,他的旅程到达圣彼得堡。
马林斯基剧院一直是俄罗斯文化的地标性建筑,以歌剧和芭蕾舞著称。你可能对它在前苏联时期的名字更为熟悉——基洛夫剧院。
我来这里看看《指环》新演出的准备工作,(这场演出)由马林斯基剧院
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瓦列里·捷吉耶夫担任策划。这个舞台世界与人们对瓦格纳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差别——没有带角的头盔,也没有雅利安极地少女。这次改编的灵感源自捷吉耶夫的家乡——北奥赛梯的神话传说。这正能说明瓦格纳的作品经得起无数次诠释演绎,而这也是“经典”其中一个定义。
弗雷:我……我想知道的是,把瓦格纳作品里的德国元素去掉对你来说重要吗?因为对我来说,他是国际性的作曲家,并不专属于任何国家,正如莎士比亚或者贝多芬并不局限在自己的国家那样。我想知道你觉得这要紧吗?
捷吉耶夫: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尤其是当我们讨论《指环》的时候。作品里没有一次,没有一个地方提到德国或者德意志。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瓦格纳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指环》讲的是贪婪、仇恨、爱情、自然、力量与主宰,而不是德国、德国、德国。我们不应该把它和纳粹联系在一起……弗雷:是的,这点很重要。
捷吉耶夫:如果我们经历了二战还能演奏他的作品,在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演奏瓦格纳,你知道,也就是说任何国家都能演奏他的作品。
圣彼得堡真是不虚此行,我能从另
希特勒在青年时代就爱上了
瓦格纳的音乐,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
名艺术家。而到了1923年他第一次来
到拜罗伊特时,希特勒已经开始为其政
治目的贩卖画作了。他与英国籍作家
休斯敦·斯图尔特·张伯伦会面。
张伯伦娶了瓦格纳其中一个女儿。他是
一名种族主义者,拥护雅利安至上说,
贬低犹太人。而这只是希特勒和一部分
瓦格纳家族成员,以及拜罗伊特之间建
立联系的开端。这种关系永久地损害了
节日剧院和瓦格纳音乐的名声。
约阿希姆·克勒(作家):希特勒认为他能
教会德国人用辩证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
就像瓦格纳歌剧里那样,有正面角色和反
面角色;有善良,也有邪恶;有伊阿古,
也有苔丝狄蒙娜——在瓦格纳的剧中就是
齐格弗里德与巨龙。如果这只是歌剧的思
想,那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歌剧正需要这
种善恶斗争的张力……
弗雷:没错。
克勒:……可是一旦你把这种想法变成
现实,它就成了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政治
幻想和意识形态。
我第一次迷上瓦格纳的音乐时,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如今已不再单纯了。当然,(拜罗伊特)这块了不起的土地永远不会走中庸之道。对一些人来说,这里是怀念旷世奇才的圣地。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永远记住德国那段黑暗历史的污点。但瓦格纳并不是第一个被暴君利用的艺术家。伟大艺术的情感力量——让我们从一开始就不由自主爱上它的要素——让艺术容易被残暴之人所利用。但瓦格纳的音乐远比希特勒的想象更宏大、更精彩。拜罗伊特这座瓦格纳一直渴望建成的歌剧院也因此获得了救赎。正因如此,我不会为了“那个人”放弃瓦格纳与拜罗伊特。弗雷:如果你从未听过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从未见识过他的戏剧,我强烈推荐你——因为我们只能在这个星球上呆一回——尝试一次。我一直坚信,正如我坚信的其他事情一样,他的作品举足轻重,而且永远站在天使的这一边。说到底,这就是好音乐。
我正身处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拜罗伊特。人们把这里称为“绿丘”,山顶上坐落着一座传奇的剧院。
弗雷:喔,对于任何像我这样热爱瓦格纳的人来说,此地简直就像雅芳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麦加,以及优雅园的综合体。拜罗伊特是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所在地,我平生第一次来到这里。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噢,瞧,售票处!
拜罗伊特音乐节专为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而设办。在其大起大落的音乐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13部歌剧。和往年一样,今年音乐节的重点还是灵感源自德国神话的四部史诗级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指环》全剧总长将近18小时,要整整四个晚上才能演完。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作曲家能写出如此雄心壮志的作品来,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后我会再走访节日剧院的其他地方,但要想搞明白此地为何对我们这些瓦格纳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瓦格纳的人生轨迹——他在其多彩事业的巅峰时期来到拜罗伊特。拜罗伊特剧院与他事业起步时的歌剧院相去甚远。当时的剧院更像这座18世纪建筑(的感觉),当时的歌剧也比今天人们想象的还要特权化。
三十出头的瓦格纳曾在许多这样的地方担任音乐指挥。他当时已经完成了六部歌剧,包括最初点燃我的音乐热情的《汤豪舍》。但他激进的想法并不局限于舞台。1848年,他在德累斯顿的宫廷歌剧院担任音乐指挥。正是这一年,多场政治革
命席卷欧洲,瓦格纳迅速投身其中。他站在左派民族主义者一边,他们想推翻皇家德国联邦,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取而代之。起义失败后,瓦格纳成了被人悬赏缉拿的通缉犯。
他逃到瑞士,在苏黎世安家。受到寓所附近的风景启发,他策划了一场戏剧界的革命,为古老的传统带来新生。弗雷: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就是希腊悲剧,因为希腊悲剧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领域——表演、诗歌、音乐、舞蹈、服装、舞台场面、合唱等。不仅如此,它还融合了整个社会,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它不是趋炎附势、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一种……仪式,一场……庆典。不仅如此,它还是一场宗教仪式。更重要的是,它以神话为主题。瓦格纳热忱地相信神话的最终本质是共通的,因为它是独立于时间之外的
存在。神话讲述的并不是资产阶级或者贵族阶层,也不是历史上的风流韵事。它是……它超越了时间,你可以把它看做科幻小说,只不过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在过去罢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神话中找到共鸣。因此,“歌剧”这个词已经毫无意义。他讨厌大型歌剧的……那些荷叶边,以及荒谬的颤音和装饰音。显然,他对最优秀的歌剧——比如莫扎特等人还是充满崇敬的。但他希望净化剧院,祛除所有的废话,回归根本,创建一个属于普罗大众的剧院,其中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等等一切。他会成为剧院的创建者,并且负责这个剧院的方方面面。
为了将空想变成现实,瓦格纳构思了一部关于神话里的屠龙英雄——齐格弗里德的歌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计划越发雄心勃勃了。不止是一部,他打算写四
部,也就是《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史诗探讨了我们对权力的欲望以及对爱情的渴求之间的激烈冲突。这部戏剧围绕着一枚魔戒的所有权展开争斗——这枚戒指能赋予其主人无比强大的力量,但他必须舍弃爱情。瓦格纳花了二十多年才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1876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首演。
1860年,瓦格纳在瑞士的流放生活终于结束了。他当时47岁,虽然音乐让他蜚声国际,但他那四处安家的生活方式和远近闻名的奢侈铺张依然让他债台高筑。为了筹钱,他在欧洲各处给乐队当指挥。1863年,他的旅程到达圣彼得堡。
马林斯基剧院一直是俄罗斯文化的地标性建筑,以歌剧和芭蕾舞著称。你可能对它在前苏联时期的名字更为熟悉——基洛夫剧院。
我来这里看看《指环》新演出的准备工作,(这场演出)由马林斯基剧院
的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瓦列里·捷吉耶夫担任策划。这个舞台世界与人们对瓦格纳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差别——没有带角的头盔,也没有雅利安极地少女。这次改编的灵感源自捷吉耶夫的家乡——北奥赛梯的神话传说。这正能说明瓦格纳的作品经得起无数次诠释演绎,而这也是“经典”其中一个定义。
弗雷:我……我想知道的是,把瓦格纳作品里的德国元素去掉对你来说重要吗?因为对我来说,他是国际性的作曲家,并不专属于任何国家,正如莎士比亚或者贝多芬并不局限在自己的国家那样。我想知道你觉得这要紧吗?
捷吉耶夫: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尤其是当我们讨论《指环》的时候。作品里没有一次,没有一个地方提到德国或者德意志。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瓦格纳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指环》讲的是贪婪、仇恨、爱情、自然、力量与主宰,而不是德国、德国、德国。我们不应该把它和纳粹联系在一起……弗雷:是的,这点很重要。
捷吉耶夫:如果我们经历了二战还能演奏他的作品,在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演奏瓦格纳,你知道,也就是说任何国家都能演奏他的作品。
圣彼得堡真是不虚此行,我能从另
希特勒在青年时代就爱上了
瓦格纳的音乐,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
名艺术家。而到了1923年他第一次来
到拜罗伊特时,希特勒已经开始为其政
治目的贩卖画作了。他与英国籍作家
休斯敦·斯图尔特·张伯伦会面。
张伯伦娶了瓦格纳其中一个女儿。他是
一名种族主义者,拥护雅利安至上说,
贬低犹太人。而这只是希特勒和一部分
瓦格纳家族成员,以及拜罗伊特之间建
立联系的开端。这种关系永久地损害了
节日剧院和瓦格纳音乐的名声。
约阿希姆·克勒(作家):希特勒认为他能
教会德国人用辩证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
就像瓦格纳歌剧里那样,有正面角色和反
面角色;有善良,也有邪恶;有伊阿古,
也有苔丝狄蒙娜——在瓦格纳的剧中就是
齐格弗里德与巨龙。如果这只是歌剧的思
想,那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歌剧正需要这
种善恶斗争的张力……
弗雷:没错。
克勒:……可是一旦你把这种想法变成
现实,它就成了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政治
幻想和意识形态。
我第一次迷上瓦格纳的音乐时,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如今已不再单纯了。当然,(拜罗伊特)这块了不起的土地永远不会走中庸之道。对一些人来说,这里是怀念旷世奇才的圣地。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永远记住德国那段黑暗历史的污点。但瓦格纳并不是第一个被暴君利用的艺术家。伟大艺术的情感力量——让我们从一开始就不由自主爱上它的要素——让艺术容易被残暴之人所利用。但瓦格纳的音乐远比希特勒的想象更宏大、更精彩。拜罗伊特这座瓦格纳一直渴望建成的歌剧院也因此获得了救赎。正因如此,我不会为了“那个人”放弃瓦格纳与拜罗伊特。弗雷:如果你从未听过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从未见识过他的戏剧,我强烈推荐你——因为我们只能在这个星球上呆一回——尝试一次。我一直坚信,正如我坚信的其他事情一样,他的作品举足轻重,而且永远站在天使的这一边。说到底,这就是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