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马头琴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x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草原是平静的。但蒙古族牧民的内心却有什么在抑制不住地流淌。这使他们迫切希望将内在的激情表达出来,于是,一种受着压抑的激情爆发出来,这种音乐在高音区是嘶哑、苍凉的。仓促得不及防备,我就这样和马头琴相遇。
  马头琴是一种像二胡的乐器,但它是草原人自己制作的,它的琴筒跟二胡差不多,但琴杆顶端有一个像骏马形状的头高昂着,外形和音色都比二胡更粗犷和野性。琴声响起,其中竟含着不尽的缠绵和惆怅,像骏马奔驰在草原上的呼吸,像一个生命急切地奔赴另一个生命的美丽邀约。牧民在帐篷外面拉起马头琴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全都是孤独。所以你有理由相信,草原上的人们为什么既会对一个陌生人显得那么木讷,也会对一个外来的客人表现一种火热的情感。甚至,他们有时不惜在辽阔的草原上奔波大半天,就为了跟一个朋友说一句话,就为了那种相逢的喜悦。
  孤独未必是不好的事情。一个心灵,面对那么大的草原,怎么能不感到孤独?马头琴响起的时候,草原人也是在享受着孤独。蒙古族人用史诗和马头琴说话,这是天性,也是草原精神之根。在他们的史诗和马头琴乐曲中,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谁没有领受过孤独的滋味,谁就不曾真正地生活过。
  草原人是为骏马而生的,连他们的乐器中都有马的形象,他们的音乐里少不了马蹄声、马铃声,他们的长调民歌中多的是对骏马的咏唱。如果说骏马是草原的浪花,那么,马头琴声就是牧人心灵的回响。在那些惆怅无比、百转千回的旋律中,骏马筋疲力尽,骑手的壮志在心灵的跌宕中起伏,这一切均耗尽于岁月的长河,只有无边的草原能够容纳。蒙古族民间音乐不是教出来的,民间的许多东西也是没有办法教会的,像长调,民间哪里知道什么是高音、中音、低音的位置,全是靠自己唱着唱着找到感觉。马头琴,也是靠自己去体会和摸索。最早的马头琴都是独奏,调弦定音,也完全按照个人的条件和乐器的材质自由发挥。所以说蒙古族人的音乐是散漫的。
  牧民们常演奏的曲子是《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蒙古人的民族英雄,也是保护大自然的英雄。我在马头琴音乐中听到了草原人的叹息。那是怎样一种怀念的音乐,有如草原上的风儿吹过。琴声随风而逝,而听的人依稀记起当年草原上丰沛的雨水,草越绿,雨水也越充足,雨水越足,草原也越发美丽。
其他文献
据《山西日报》相关报道:  “看罢南梆看北梆,慷慨激昂不寻常。”42年前郭沫若来晋观摩“四大梆子”留下这样的慨叹。今晚,我省全新编创的“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响彻全国政协礼堂。交响音乐与戏曲音乐相融合,四大剧种名家新秀联袂献艺,“戏曲之乡”的传统艺术通过全新编排与演绎,迸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2006年12月16日晚7时50分,近千座椅的全国政协礼堂座无虚席。大幕开启,一幅巨型山西戏曲陶俑图(
期刊
《创世纪》(Genesis),是青年作曲家常平于近年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乐队作品。灵感来源于《旧约圣经》中第一卷的“创世纪”,所以主题构思深蕴宗教情怀。“创世纪”有上帝创造万物的记载: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着墨不多,但含意深广、诗性丰足的描述,给了作曲家无限想象的空间,其中蕴含的难以言表的动能和势态,更赋予作曲家艺术表达和言说的
期刊
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回荡着缪斯美妙的歌唱。因此,倡导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沉睡的创造潜能,让音乐课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    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    音乐课应该是自由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多年来所沿用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
期刊
本报讯 1月6日晚,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湖北合唱协会和湖北省教育厅高校音乐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田晓宝合唱指挥音乐会》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举行。田晓宝指挥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合唱团、武汉教师合唱团、省歌舞剧院爱乐合唱团和武汉星海合唱团四支合唱团,演唱了包括经文歌、牧歌、安魂曲、黑人灵歌、现代合唱作品以及中国20世纪中国经典合唱曲目20首。  音乐会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为西方
期刊
我和鲍元恺是老朋友,相识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文化大革命当中,我们两个曾被关在同一间屋子里接受审查。当时,他是作曲系学生,我是附中教师。文革后期分别下放到不同部队劳动,多年没来往。  90年代初,我们恢复了联系。那时,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他在天津音乐学院教书。当时,他的《炎黄风情》和其他一些作品在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不断被演出和播出。我发现,鲍元恺在创作上与音乐学院里的一
期刊
她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那双眼就是静谧中存在的一种声音,安静地远眺。她祖籍湖南,生于广东,在家排第三,哥哥和姐姐比她年长很多,他们不跟她玩。他们在楼底下跳格子,而她从楼上俯瞰下面,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她的成名曲《丹顶鹤的故事》,带着苍凉的意味。这首歌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乡养鹤,当一只小鹤深陷泥潭后,她为救它献出了自己22岁的生命。  当她成名后,应当
期刊
首部以三维趣话动画故事形式编创的音乐基础知识动画系列大片——《露露与猪猪(迷失的音乐)》,近日由北京新坐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玉溪聂耳艺术发展中心联合推出。  在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中,音乐家猪猪偶然误入一个神秘城堡,在游荡中发现了一个废弃的歌剧院,并无意间唤醒了被女巫咒语禁锢了的音乐精灵露露公主和各种乐器,从而开始了他们惊险而神奇的音乐魔咒之旅。本片不但三维动画设计生动、有趣,而且用
期刊
25年前我读中专时,正赶上“校园歌曲”热。这些校园歌曲基本上都来自台湾,几乎每首曲子都非常动听,很好记忆,一般听着听着就会哼了;歌词也非常朴实,极易上口,常常哼着哼着就会唱了。我现在还能一字不漏地唱出这么几首校园歌曲:《赤脚走在田埂上》《踏着夕阳归去》《外婆的澎湖湾》……  参加工作后,听流行歌曲的喜好一直没变。现在一提流行歌曲,人们就会想到“卡拉OK”和“MTV”,但在1984年前后,我主要是听
期刊
望着那把我用了多年的红棉木吉他,不禁想起一个人,是我在威海时,教我民谣弹唱吉他老师金月。我不见他已近十年了!  那是在1996年夏天,我远赴威海。在威海买海鲜时,遇到了边卖海鲜边弹吉他的身材瘦小的姬海鹏。我也喜欢吉他,便上前聊了起来。我问他你跟谁学的吉他,姬海鹏用浓重的威海口音,很崇敬地告诉我:“一个干过文工团的弹唱高手,叫金月!”  我学过古典吉他,但对民谣弹唱接触还少。临走时,姬海鹏给了我金月
期刊
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耶尼欧·莫里康尼(EnnioMorricone)终于获得了来自美国官方的奖励,他将于2月25日在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接过终身成就奖的小金人。  提起莫里康尼,大部分影迷都会想起《天堂电影院》,再铁杆一些的“粉丝”会立刻哼上一段《黄金三镖客》或者《美国往事》。这位现年78岁的作曲家,1928年11月出生于罗马。在长达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莫里康尼为多达300部电影做过配乐,其中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