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自主研发的冲击岩爆设备,室内再现真三轴条件下含椭圆形洞室的冲击岩爆现象,实验结合应力采集、录像及声发射等实时测试系统分析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的演化过程、破坏应力特征值、碎屑特征、爆坑特征、速度场特征以及声发射特征.结果 表明: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静期,小颗粒弹射,块体剥落以及岩爆;扰动荷载的作用使围岩切向应力值迅速增加超越单轴抗压强度,促使围岩体产生剧烈岩爆现象;岩爆实验碎屑主要以大于5 mm的碎屑为主,碎屑形态主要为薄板状分布,与现场岩爆碎屑分布特征类似;爆坑对称的分布于洞室的左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自主研发的冲击岩爆设备,室内再现真三轴条件下含椭圆形洞室的冲击岩爆现象,实验结合应力采集、录像及声发射等实时测试系统分析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的演化过程、破坏应力特征值、碎屑特征、爆坑特征、速度场特征以及声发射特征.结果 表明: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静期,小颗粒弹射,块体剥落以及岩爆;扰动荷载的作用使围岩切向应力值迅速增加超越单轴抗压强度,促使围岩体产生剧烈岩爆现象;岩爆实验碎屑主要以大于5 mm的碎屑为主,碎屑形态主要为薄板状分布,与现场岩爆碎屑分布特征类似;爆坑对称的分布于洞室的左右两侧壁,位置与扰动方向垂直,爆坑形态表现出V字型;速度场在块体剥落和岩爆阶段呈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特征,在岩爆发生时刻达到峰值;声发射计数率与加载方向个数密切相关,计数率和累计计数在岩爆时刻迅速增加.随着加载方向个数的减少,声发射主频带逐渐变窄,主频带主要分布在100~200 kHz范围,岩爆时刻出现了40~70 kHz低频带的信号,同时也存在高频和超高频信号,证实岩爆破坏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针对横波速度预测问题,在分析经验公式法和岩石物理建模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横波速度预测原理,提出基于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方法(DFNN)进行横波速度的预测.研究从纵、横波速度关系入手,详细阐述了DFNN方法应用于横波速度预测的可行性,并介绍了该深度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选择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泥质含量、孔隙度5个储层参数与横波速度进行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建立可靠的横波速度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不同研究区的横波速度预测,结果表明基于DFNN方法预测横波速度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率,适用范围广,可以为叠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对砂体岩性预测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具有较高纵向分辨率的地质统计学方法,随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井间预测可靠性不足的缺点愈加明显.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和属性特征双优选的砂体岩性预测方法,首先通过井震精细标定,明确砂体在地震数据和属性体上的特征;然后在属性特征优选和确定测井敏感曲线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接下来使用K折交叉验证法,获得最优超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多次迭代获得预测精度和鲁棒性都较高的训练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埕岛东坡馆上段5砂组砂体岩性预测,不仅井点吻合度较高,预测
崩滑型堰塞坝由于坝体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极易产生漫顶溃决形成巨型洪水,曾一度给我国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基于当前室内模型实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地总结溃坝阶段划分依据、溃口及纵剖面演变规律、溃决流量及洪水沿程演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溃口下切及横向扩展中坝体材料侵蚀计算公式及侵蚀机制.相比人工土石坝,堰塞坝溃口及纵向发展受坝体材料空间非均匀分布及漫顶水流饱和含沙量影响严重.此外,相较于其他泥沙侵蚀作用关系,线性及双曲型侵蚀力与抗侵蚀力关系由于计算简单、高效,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更好地反应
从地震数据中识别断层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至关重要,但随着勘探规模的扩大,传统的人工解释断层已满足不了实际生产需要.如何研究出一种能满足断层识别高精度需求并能提升运算速度的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改进的AlexNet模型,把自动识别断层的方法看作图像识别二分类问题.首先将批量归一化代替局部响应归一化,加快模型收敛;其次引入平衡交叉熵损失,解决在地震数据中断层与非断层高度不平衡问题,使模型朝着正确的方向收敛;最后用卷积层代替全连接层,极大缩减了训练参数,加快了训练速度.训练的模型对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预测结
老油田开发井数多、纵向上多套层系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地层对比人工解释工作量大、多解性强.常规大数据研究思路将多条测井曲线和分层样本标签通过选定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一次性建立样本预测模型,该方法预测模型精度低、收敛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和循环滑动时窗的小层智能划分方法,优选对地质分层敏感的测井曲线作为特征参数,为丰富样本库采取“窗口对点”的循环滑动时窗方法多次进行样本数据采集,通过优化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超参数,得到最佳训练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小层智能划分结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滑动时窗长度为2
为研究澜沧江流域某深层倾倒体演化过程及失稳机制,采用底摩擦模型试验及通用离散单元程序数值试验模拟其在河谷演化进程及水库蓄水作用下的变形失稳全过程,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及粒子图像测速法(PIV)获取斜坡不同阶段的速度、位移矢量场及特征点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1)深层倾倒体变形失稳模式为加速变形-减速蠕变-坡脚牵引-整体滑移,滑坡是倾倒变形发展到极致的产物;(2)受河谷演化控制,深层倾倒体主要经历剪切错动、初始弯曲、自稳蠕变、统一剪切面形成和破坏5个演化阶段;(3)水库蓄水加速了涉水深层倾倒体
随着煤炭开采向深部不断发展,岩石所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地下水作用使得围岩强度明显降低,严重影响现场人员及生产安全.为研究巷道开挖后水岩相互作用对围岩性质的影响,以万福煤矿深部巷道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压汞(MIP)及核磁共振实验(NMR),对砂岩样品矿物成分、孔隙尺寸及微观结构进行监测,研究孔隙结构随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关键含水率(0%,0.8%,1.6%,2.4%,3.3%)的室内力学实验结果,探讨砂岩强度软化机制.研究表明:(1)本次砂岩核磁共振T2谱曲线
深埋弱胶结薄基岩厚煤层采场动压显现强烈,顶板动载冲击作用下液压支架压死、损坏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该类采场围岩控制效果,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厚冲积层作用下深埋弱胶结薄基岩顶板动载冲击效应产生机制,探究动载冲击力确定方法.结果 表明:深埋弱胶结薄基岩厚煤层采场覆岩采动裂隙萌生于高位厚冲积层,上行扩展导致冲积层垮落,下行扩展导致基本顶断裂,形成覆岩冒落拱;冒落拱局部失稳,则新生冒落拱呈非对称形态,基本顶发生拉伸破断,支架承受静载作用;冒落拱整体失稳,则新生冒落拱呈对称形态,基本顶发生剪切破
考虑受载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的剪胀扩容特性,基于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一种新型三维损伤本构模型,并推导三轴与常规三轴压缩下模型的解析解.该模型认为岩石由未损伤部分和损伤部分组成,二者共同承担外部荷载;其中,未损伤部分只发生弹性变形;而损伤部分同时发生弹、塑性变形,变形规律受残余强度和剪胀角影响.针对加载过程中不同种类岩石表现出的不同应力-应变曲线峰后形态,将指数函数形式的修正系数R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并基于Mohr-Coulomb准则构建微元强度函数,建立考虑峰后形态的损伤演化方程.模型参数F0,m可由三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越来越成熟、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大规模应用日益临近,样本的分布式存储、高效采集及并行计算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的迫切需求.地震勘探的智能化是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震勘探数据具有的单一文件数据量大、非结构化的特点,在分析地震勘探大数据样本采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大文件分割和合并的解决方案,并对地震勘探数据生成3个不同维度的冗余存储,以提升地震勘探样本的采集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基于HDFS的三倍冗余存储方案在数据量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