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年,我结识了一位实业家,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他同时是一位藏书10万册的藏书家。我经常在他的一排排书架前一待就是半天。这朋友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但他有一天告诉我,他知道这些书在这里,就好像知道有那么多智者在身边,心里就踏实多了。他时常回乡下老屋住住,也是为了去陪陪那些书。朋友的话让我思忖良久,在这个什么都讲实用的时代,与书为邻,实为幸事。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谆谆教导读有用的书,有时候我看看《史记》或其他典籍,也会被人善意地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书上。于是书就被人们分成了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有用的书就如同日常饮食,饿的时候需要它,解决的亦是眼前问题。而所谓无用的书,它的用处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
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在秘鲁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警察脾气暴躁,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给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们在这三天里读三部文学作品。后来,警察们的脾气有了改观,市民们的怨气也小了很多。无法考证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警察们又读了什么书,但我想,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告诉大家,书,尤其是“无用”的书,可以让人先安静下来,然后哪怕只获得一点点熏陶或唤起心底一点点善意,人与人的态度就起了一点点变化。这样的阅读,或许就是阅读的“无用之用”。
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所谓有用的人。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风雨。
交十个所谓有用的人,不如读一本所谓无用的书,因为那十个人只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功利,而一本无用的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这才是立身之本。母亲常常对我说一句话,“我没用了,什么都帮不到你们。”可是母亲就是一本书,就跟藏書家朋友说的那样,知道她在那儿,儿子心里就会踏踏实实。对于我们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有用的人有用的书,而是母亲倚在老屋门框上送我们的目光,还有父亲转身回屋那弯曲的背影。
(选自《视野》2018年第9期)
●点到为止
当今社会,许多人怀揣着功利之心,忙于结交那些“有用”的人,却疏于读书。作者针对这一社会现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这一见解独到、深刻,让人耳目一新。结交“有用”的人,尽管能给自己带来眼前的好处,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读“无用”的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终生受益无穷。作者所说的“无用”的书,不是真的“无用”,而是指那些与功利无关、却能培元固本的书。文章结尾新颖别致,将母亲比喻为一本“无用”的书,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谆谆教导读有用的书,有时候我看看《史记》或其他典籍,也会被人善意地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书上。于是书就被人们分成了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有用的书就如同日常饮食,饿的时候需要它,解决的亦是眼前问题。而所谓无用的书,它的用处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
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在秘鲁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警察脾气暴躁,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给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们在这三天里读三部文学作品。后来,警察们的脾气有了改观,市民们的怨气也小了很多。无法考证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警察们又读了什么书,但我想,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告诉大家,书,尤其是“无用”的书,可以让人先安静下来,然后哪怕只获得一点点熏陶或唤起心底一点点善意,人与人的态度就起了一点点变化。这样的阅读,或许就是阅读的“无用之用”。
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所谓有用的人。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风雨。
交十个所谓有用的人,不如读一本所谓无用的书,因为那十个人只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功利,而一本无用的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这才是立身之本。母亲常常对我说一句话,“我没用了,什么都帮不到你们。”可是母亲就是一本书,就跟藏書家朋友说的那样,知道她在那儿,儿子心里就会踏踏实实。对于我们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有用的人有用的书,而是母亲倚在老屋门框上送我们的目光,还有父亲转身回屋那弯曲的背影。
(选自《视野》2018年第9期)
●点到为止
当今社会,许多人怀揣着功利之心,忙于结交那些“有用”的人,却疏于读书。作者针对这一社会现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这一见解独到、深刻,让人耳目一新。结交“有用”的人,尽管能给自己带来眼前的好处,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读“无用”的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终生受益无穷。作者所说的“无用”的书,不是真的“无用”,而是指那些与功利无关、却能培元固本的书。文章结尾新颖别致,将母亲比喻为一本“无用”的书,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