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社会流动性 激发奋斗动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网络上一些消极思潮蔓延,不少人特别是本应积极向上的青年群体,选择放弃努力、得过且过。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下降是其中重要一条。不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水平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全球社会流动性报告2020》也显示,我国社会流动性指数61.5分,在82个经济体中排第45位,总体偏低。事实上,近年来舆论反映“寒门再难出贵子”越发少见。当大众感觉到“努力”的回报却越来越低、阶层跃迁越来越难时,努力奋斗的动力也就趋弱。应高度重视这些消极思潮的深远影响,除积极宣传引导外,更应抓住问题本质,围绕个体成长关键环节发力,持续提升社会流动性,激发奋斗动力。
   一、全面推行儿童早期发展计划
   当前,部分不发达地区仍然存在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佳、基本的教育医疗条件较差等突出问题,在大脑发育、认知能力开发等方面明显落后,是拉低社会流动性的起点因素。一些政策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儿童早期发展的支持,贫困儿童成年后的收入显著增加了25%。建议尽快全面推行儿童早期发展计划,为初始人力资本积累提供较好而相对均等的公共条件,削弱由各自家庭条件差异带来的影响。可优先在欠发达地区开展,逐步向发达地区拓展,鼓励发达地区以国家标准为参照自行同步推进。
   一是促进出生健康。加强孕前和孕产期营养健康培训,制定孕产期妇女营养素补充标准,开展孕期保健服务。加强高危孕妇的识别与管理、早产儿的预防与干预。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缺陷疾病筛查和诊断。加大对欠发达区域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保障力度,实现100%住院分娩。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聚焦先天性结构畸形和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开展筛查、诊断、质量和贫困救助全程服务试点。
   二是健全儿童营养、健康体系。进一步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以农村、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为重点实施婴幼儿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提高和优化儿童营养标准。全面推行儿童健康检查、疫苗接种计划,加强新生儿健康和儿童疾病预防服务。优化儿童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儿童营养性疾病预防指导和治疗能力。建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基于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营养干预。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普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孤儿、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辅导。有序推进家庭和社区环境改善,为婴幼儿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强化儿童学前教育。探索将学前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明确国家兜底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早期保教知识,依托幼儿园和社区,为3岁以下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服务。多种形式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标准,逐步提高质量。建立城乡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实施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二、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等化行动
   义务教育阶段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差距对后续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应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等化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治学区狂热怪相。
   一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研究推进统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取消重点、示范等学校和班级名头,通过统一标准配备硬件、优质资源拓展、优秀校长和教师轮岗等多种方式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均衡配置。如,探索实施一位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低于3年、不得超过5年的政策。在推进策略上,以中央推动全国城乡区域间、省级政府推动地级市间标准化配置为重点,同步推进市域内、县区内的标准化配置,推动各地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的时间表、路线图,最终实现城乡间、区域间义务教育水平大体均等。
   二是要让校内教育回归本位。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校内教育的主体定位,调整优化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配置,减弱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带来的教育差距。如,及时总结各地正在探索的“三点半后课后教育”的经验,尽快全面推行课后托管服务,促进放学时间与下班时间衔接,为学生提供以公益性为主的多层次、多样化课后教育选择。
   三是加快采用前沿技术推进学习教育方式变革创新。顺应和预判前沿技术手段对学习教育方式的深刻影响趋势,制定前瞻性规划,推进技术设施和优质学习教育资源建设。精心打造全国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主导推动制作优质教育资源内容,实现全国一体共享。大力支持教育公司和科技公司发展,为教育体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从现实来看,投入重点要放在信息化水平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越是不发达区域越要优先采用前沿技术,尽早共享优质资源。
   三、切实保障就业机会公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机会公平是保障劳动要素获得合理分配收益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快社会流动性的关键。应不断增强重点群体就业能力,畅通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依法消除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一是着力消除就业垄断和歧视。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户籍、学历等就业歧视现象,取消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限制,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打破“圈子文化”“熟人文化”,加强对“萝卜招聘”等现象的监管,保障稀缺的中高端就业资源能够公平公正分配。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渠道,破除级别对等的选任标准限制,大胆探索适岗人才“量才论级”和“来去自由”。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积极施行職业经理人制度。
   二是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功能,减轻由信息不对称和就业渠道缺失带来的就业供需失配。强化技能培训,特别要适应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增强培训的精准性、前瞻性和灵活性,探索建立劳动者终身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就业质量。完善减免税费、加大培训力度、发放技术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促进提升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能力。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制度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四、协同发展居住事业和产业
   应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事业与产业并行”的思路,强化“居住事业”发展,实现住有所居,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居住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推动居住事业发展壮大。对于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快制定住房租赁条例,完善长租房政策,推动“租购同权”扎实落地,公平保护租赁双方权益。健全住房保障对象、准入门槛、退出管理等相关政策,精准筛选、严格监管,建立住房保障信用体系,确保居住保障公开公正透明,多措并举防止居住保障成为变相福利。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力度,持续提升居住质量。
   二是促进居住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开发建设、配套服务等,为居住保障提高市场化服务,促进居住产业与居住事业协同发展。满足中高端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以市场化方式供给自有产权住房、中高品质住房。发展居住延伸服务,满足多层次、现代化居住服务需求。鼓励支持发展城市更新、物业管理等新业务新业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城市综合物业运营商转变。可大力发展住房类信托投资基金(REITs),通过房产证券化等方式来满足住房投资需求。
   三是优化土地供应制度。合理配置土地指标和用途结构。继续改革完善“人地挂钩”政策,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完善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增加人口流入地区的建设用地供应。优化城市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结构,优先向保障性住房供应,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加强城镇常住人口和房地产库存的监管统计,对土地供应进行动态优化。改革土地出让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土地出让年租制或多期限缴纳制,推动土地出让收入平滑化,实现土地收益代际均衡,全面推行土地集中出让,降低土地出让竞争,稳地价、稳预期。
   四是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等财产调节税开征。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开征,坚持中央确定原则方向、地方自主制定差异化方案的基本思路,坚持套数、面积和评估价值相结合,基本住房扣除、改善型住房适用低税率、享受型和投资型住房适用高税率的基本原则,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可在沪渝两地试点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尽快在各线级城市中选择若干进行试点征收。同时,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和技术准备、社会心理准备等多方面考虑,应尽快将遗产赠与税制度研究提上日程,在全社会广泛讨论遗产和赠与税的功能定位、征收对象、税率、扣除等技术性问题,形成改革共识,推动制定出台。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规划》充分体现长三角地区的特点和需求,紧扣“一体化”关键词、突出“大轨道”发展理念,从构建多层次网络布局、打造优衔接枢纽体系、提升一体化融合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对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期刊
一、回顾总结: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rn2020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展.七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从领域看,涉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多领域改革;从对象看,涉及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从目标看,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从结果看,人
期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印发《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就社会各方面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rn问:请介绍一下两个《办法》修订出台背景.rn答:2020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函〔2020〕129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基础,有利于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
期刊
2021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投资数据资源共享持续深化投资审批“一网通办”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为便于各方面准确理解《意见》内容,推动有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rn问:请问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rn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投资审批数据共享工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国务院办公厅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
期刊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任务更加迫切。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
期刊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总体要求,部署了行动内容,对家电行业深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n一、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内在要求rn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是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要求,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
期刊
7月中下旬以来,受到台风“烟花”、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天气,郑州、新乡、焦作等地出现特大暴雨。此次强降雨呈现出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降雨极端性突出的特点,河南省多个中小水库和河流出现超汛限水位和超警洪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等灾害。当前,洪涝灾害对全国物价走势形成一定扰动。尤其是河南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其第一产业占全国的7%左右,预计粮食、蔬菜、猪肉受灾减产
期刊
一、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rn(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加快rn在去年低基数效应逐步消退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延续稳定增长态势.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6%,略高于上月环比增速.1—6月份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与1—5月份持平.分三大门类看,1—6月份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2%;制造业累计增长1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长13.4%.
期刊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2020年,笔者利用在福建省寿宁县挂职服务的机会,对该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围绕山区农业县如何更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期刊
关键核心的育种技术可谓畜牧业的“芯片”.在以往的农业“走出去”案例中,企业在获取稀缺海外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完全掌控核心种业技术的情况并不多见.新西兰绵羊奶产业得益于国外高产奶绵羊基因的引进,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产业,上海布鲁威尔食品有限公司在投资该产业的过程中,不仅攻克了关键畜牧业繁育难题,还将其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完成了绵羊奶生产的规模化、全产业化,是农业高水平“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