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炒作的“最美”
3月25日,一张名为“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的照片走红网络。照片中,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女孩儿,正单膝跪地将手中的盒饭一口一口喂进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嘴里,眼里满是关爱和怜悯。
“看见他,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喂饭女孩名叫文芳,她说她会把老人接回自己的住处,如果仍然无法联系上他的家人,她会将其交给当地民政部门。90后女孩文芳此举感动无数人,她唤起了人们内心的爱与孝。网友大赞正能量,称其为“深圳最美女孩”。一时间,“文芳”之名爆红网络,网友甚至传唱:“深圳有个女孩叫文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对陌生人给予亲人般的关爱,久违的感动似暖流流入了我们心里。感动之余,更让人生出“我不如文芳”的无奈和愧疚。但温暖的故事并没有温暖的结局。这则新闻很快被证实是一条炒作的假新闻。真相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所有善良的人们脸上。
“情感利用”的底线
这个时代其实从来不缺“最美”。在媒体报端,“最美”一词频频出现。在过去的2012年,“最美”甚至成为了十大流行语之一。
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车祸瞬间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从高速路上遭铁块袭击却忍剧痛安全停车的“最美司机”吴斌,三次冲入煤气爆炸险地排险救人的“最美战士”高铁成……层出不穷的“最美”背后,涌动的是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求。
这种渴求让我们不去计较报道中那些被夸大和美化的细节,也习惯了新闻创作者对人性情感弱点的适度利用。就像看电视剧,明知不过是场戏,却依然被情感纠葛感动得不能自已;就像犯错的孩子在生气的父亲面前撒桥耍赖,让后者再狠不下心。
以情动人造就了“最美”,人们将“最美”与向上的人生态度及伟大的牺牲精神紧密相连。但美的情感,必须是真实、无目的的涌动,否则就会踏入情感利用的雷区:你可以利用我们的善良出名,但你本身必须是善良的;如果你利欲熏心,连最打动人的那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都是事先写好的剧本,“最美”就成了“最丑”。
被商品化的情感
我们自然不甘心自己朴实的情感变成网络推手成名的垫脚石,但在文芳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为这样的“情感故事”买过单。
电视综艺节目把这一套玩得最娴熟。只要是人,都有情感经历,而坎坷、苦难、牺牲、冲突,都是提高收视率的最好卖点。《非诚勿扰》设计了相亲过程中的浪漫追求,毒舌讽刺,用冲突博眼球;《中国好声音》以亲情、梦想为歌声之外的补充,好声音配好故事。但同样的套路也最容易引发审美疲劳。参赛选手徐海星的出局便是如此。当一遍遍讲述她与逝去的父亲之间真挚、遗憾的父女情,终于把不可再生的情感共鸣压榨成渣。
还有那些变了味儿的节日,情人节、圣诞节、七夕节……它们俨然是爱的化身,与爱的忠诚度挂钩。钻石象征婚姻,巧克力代表甜蜜,没有鲜花就不是浪漫。当第一个人用消费证明了自己爱的程度,群起效仿,最后成了主流声音。
没有丰沛情感的广告不是好广告。 “you can shine”,潘婷洗发水在全世界投放了系列广告。泰国版里,聋哑小女孩在落魄流浪艺人的鼓励下,坚持为梦想而奋斗,最终实现了闪亮人生。观众在经历四分钟的情感波澜之后,屏幕中的“you can shine”配上潘婷的标志,“情感”作用发挥得淋漓盡致。
消费与情感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亲情,友情,爱情……各类以“爱”为招牌的商业活动已经侵蚀你的生活。
被绑架的情感消费
女作家水木丁在《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中,讲述了被强迫为情感买单的经历。
“把父亲抬下去的时候,和殡仪馆跟着过来的某个人叫我和哥哥对着灵车磕头,我和哥哥都磕了,站起来,他们管我们要两百块钱,说是因为他指点了我们,要收开口费。”“父亲遗体告别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进来一个穿着制服的军乐队,上来就要演奏,哥哥想起来,就突然问他,你这个是另收费的吗?领头的那个女人,含含糊糊的回答,诸如哪家遗体告别不需要哀乐之类的话。哥哥又问,我们是要放磁带,你们是另收费的吗?问了三四遍,才知道,另加2千块钱。”
这些故事,我们也或经历或听说过。中国人迷信,尤其对逝者,带着宁可信其有的惶恐。这正方便了商人们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提醒你“爱”是没有折扣的:你用什么证明你爱你的父母?尤其在他们死后?除了人力的付出,最好的自然是金钱的数字。
与其说这是诱导,不如说这给了我们一条出路。中国人不善表达情感,不愿承认亲情已渐冷漠,与直接掏钱相比,时间和精力太宝贵,不如前者快捷方便。
父母证明对孩子的爱,是购买最好的教育,买最好的衣裳和玩具,吃最好的食物;儿女证明对父母的爱,是买最贵的保健品,雇佣最贵的保姆;如何证明我爱你是真的?有房有车有彩礼……
在抱怨“商家太狡猾,太抓住人心”时,谁又想过推波助澜的,是我们自己。
爱本来是最简单的事
爱其实没有这么复杂,不用你费尽心思去证明。我们的善良和情感之所以被人频频利用尤不知,与我们一面把爱的形式折腾得复杂无比、一面又怀念最单纯本质的爱,不无关系。
简单的爱,是幼儿园的孩子收到的一朵小红花,是童年的你绘给父母的幼稚画像,是无助时他人一句亲切关怀的话语。
发自内心的爱,从来都是最简单、只凭直觉行事的。被衡量和考究过的情感,如同牌桌上的筹码,柜台上的商品,更多是交易和展示属性。
当我们怪罪文芳事件是利用人心向善为自己的成名铺路时,也少不了迁怒的影子:因为我们没有珍惜过爷爷,才会寄希望于别人代替我们做好这件事,希望落空,愤怒不只冲着文芳,更是对自己的责备。
3月25日,一张名为“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的照片走红网络。照片中,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女孩儿,正单膝跪地将手中的盒饭一口一口喂进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嘴里,眼里满是关爱和怜悯。
“看见他,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喂饭女孩名叫文芳,她说她会把老人接回自己的住处,如果仍然无法联系上他的家人,她会将其交给当地民政部门。90后女孩文芳此举感动无数人,她唤起了人们内心的爱与孝。网友大赞正能量,称其为“深圳最美女孩”。一时间,“文芳”之名爆红网络,网友甚至传唱:“深圳有个女孩叫文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对陌生人给予亲人般的关爱,久违的感动似暖流流入了我们心里。感动之余,更让人生出“我不如文芳”的无奈和愧疚。但温暖的故事并没有温暖的结局。这则新闻很快被证实是一条炒作的假新闻。真相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所有善良的人们脸上。
“情感利用”的底线
这个时代其实从来不缺“最美”。在媒体报端,“最美”一词频频出现。在过去的2012年,“最美”甚至成为了十大流行语之一。
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车祸瞬间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从高速路上遭铁块袭击却忍剧痛安全停车的“最美司机”吴斌,三次冲入煤气爆炸险地排险救人的“最美战士”高铁成……层出不穷的“最美”背后,涌动的是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求。
这种渴求让我们不去计较报道中那些被夸大和美化的细节,也习惯了新闻创作者对人性情感弱点的适度利用。就像看电视剧,明知不过是场戏,却依然被情感纠葛感动得不能自已;就像犯错的孩子在生气的父亲面前撒桥耍赖,让后者再狠不下心。
以情动人造就了“最美”,人们将“最美”与向上的人生态度及伟大的牺牲精神紧密相连。但美的情感,必须是真实、无目的的涌动,否则就会踏入情感利用的雷区:你可以利用我们的善良出名,但你本身必须是善良的;如果你利欲熏心,连最打动人的那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都是事先写好的剧本,“最美”就成了“最丑”。
被商品化的情感
我们自然不甘心自己朴实的情感变成网络推手成名的垫脚石,但在文芳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为这样的“情感故事”买过单。
电视综艺节目把这一套玩得最娴熟。只要是人,都有情感经历,而坎坷、苦难、牺牲、冲突,都是提高收视率的最好卖点。《非诚勿扰》设计了相亲过程中的浪漫追求,毒舌讽刺,用冲突博眼球;《中国好声音》以亲情、梦想为歌声之外的补充,好声音配好故事。但同样的套路也最容易引发审美疲劳。参赛选手徐海星的出局便是如此。当一遍遍讲述她与逝去的父亲之间真挚、遗憾的父女情,终于把不可再生的情感共鸣压榨成渣。
还有那些变了味儿的节日,情人节、圣诞节、七夕节……它们俨然是爱的化身,与爱的忠诚度挂钩。钻石象征婚姻,巧克力代表甜蜜,没有鲜花就不是浪漫。当第一个人用消费证明了自己爱的程度,群起效仿,最后成了主流声音。
没有丰沛情感的广告不是好广告。 “you can shine”,潘婷洗发水在全世界投放了系列广告。泰国版里,聋哑小女孩在落魄流浪艺人的鼓励下,坚持为梦想而奋斗,最终实现了闪亮人生。观众在经历四分钟的情感波澜之后,屏幕中的“you can shine”配上潘婷的标志,“情感”作用发挥得淋漓盡致。
消费与情感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亲情,友情,爱情……各类以“爱”为招牌的商业活动已经侵蚀你的生活。
被绑架的情感消费
女作家水木丁在《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中,讲述了被强迫为情感买单的经历。
“把父亲抬下去的时候,和殡仪馆跟着过来的某个人叫我和哥哥对着灵车磕头,我和哥哥都磕了,站起来,他们管我们要两百块钱,说是因为他指点了我们,要收开口费。”“父亲遗体告别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进来一个穿着制服的军乐队,上来就要演奏,哥哥想起来,就突然问他,你这个是另收费的吗?领头的那个女人,含含糊糊的回答,诸如哪家遗体告别不需要哀乐之类的话。哥哥又问,我们是要放磁带,你们是另收费的吗?问了三四遍,才知道,另加2千块钱。”
这些故事,我们也或经历或听说过。中国人迷信,尤其对逝者,带着宁可信其有的惶恐。这正方便了商人们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提醒你“爱”是没有折扣的:你用什么证明你爱你的父母?尤其在他们死后?除了人力的付出,最好的自然是金钱的数字。
与其说这是诱导,不如说这给了我们一条出路。中国人不善表达情感,不愿承认亲情已渐冷漠,与直接掏钱相比,时间和精力太宝贵,不如前者快捷方便。
父母证明对孩子的爱,是购买最好的教育,买最好的衣裳和玩具,吃最好的食物;儿女证明对父母的爱,是买最贵的保健品,雇佣最贵的保姆;如何证明我爱你是真的?有房有车有彩礼……
在抱怨“商家太狡猾,太抓住人心”时,谁又想过推波助澜的,是我们自己。
爱本来是最简单的事
爱其实没有这么复杂,不用你费尽心思去证明。我们的善良和情感之所以被人频频利用尤不知,与我们一面把爱的形式折腾得复杂无比、一面又怀念最单纯本质的爱,不无关系。
简单的爱,是幼儿园的孩子收到的一朵小红花,是童年的你绘给父母的幼稚画像,是无助时他人一句亲切关怀的话语。
发自内心的爱,从来都是最简单、只凭直觉行事的。被衡量和考究过的情感,如同牌桌上的筹码,柜台上的商品,更多是交易和展示属性。
当我们怪罪文芳事件是利用人心向善为自己的成名铺路时,也少不了迁怒的影子:因为我们没有珍惜过爷爷,才会寄希望于别人代替我们做好这件事,希望落空,愤怒不只冲着文芳,更是对自己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