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5月29日,对于常年担负国防施工任务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工兵营官兵来说,是一个扼腕揪心的日子。这天晚上11时20分,正与战友在地下坑道搬运钢筋的工兵连民族班班长张菲突发心脏病,猝死在工地上!
消息传来,谁都不愿相信,这个身高一米七八、一个人能同时抱着两部风钻与坚硬岩石较量、曾经带领全班先后3破全营纪录、创下日掘进6米、日出渣170立方米纪录的汉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这个年仅22岁、牺牲时入伍还不到18个月的大学生士兵,留给战友们的是一串用鲜血放大的惊叹号!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交响曲!
“人生在世不单单是为了饭碗!”
张菲1983年1月出生在四川省双流县一个工人家庭。200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成都航空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应聘在首都南苑机场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是,年底他作出了一个让同学和亲人都感到惊诧的举动:报名参军,光荣地成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新兵。
战友们说,张菲是个有思想的人,也是个有理想的人。新兵训练还未结束,他就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新兵下连分配时,他坚决要求到全基地最艰苦的工兵营去工作,分到工兵营后,他又坚决要求到全营最艰苦、最危险的风钻排去当一名风钻手!
有人间张菲为啥这样做。张菲的回答是:“最艰苦的地方才是离党最近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才是生长英雄好汉的地方……”
新兵下连第三个月,张菲当上了代理班长,并被连里评为“施工标兵”,连创同年度兵的5个“第一”。
“吃得了大苦的人才能干得了大事”
工兵营是个“开门山连山,头顶一线天,人烟稀又少,险情随身绕”的地方,也是个承担着急难重任务的钢铁集体。面对异常艰险的工作环境和异常紧迫的施工任务,与张菲一起分配到工兵营的几名新战士下连不到一个月就通过各种关系调出了大山。张菲的父母听说施工很苦很累,也曾多次动员张菲调回四川老家的部队工作,并且托人办好了调令,可他还是谢绝了。
2004年8月份一次断面被覆,由于拱顶模板与岩石之间只有40厘米可活动的空间,机械装备用不上,只能靠人工作业。当时作业面的温度高达50℃以上,混凝土和速凝剂散发出来的气味和热浪,熏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题面前,张菲主动请缨。他爬进拱顶模板与岩石形成的夹层,一捧一捧地把混凝土浆送进了被覆层,再用弯曲的钢筋棒艰难地将混凝土震捣严实……当他完成任务被战友从拱顶拉出来时,浑身还在冒烟,皮肤烧伤后渗出的血水和衣服已经完全粘连在了一起……
有战友问张菲为什么总是自找苦吃?张菲的回答是:“吃得了大苦的人才能干得了大事。我来当兵正是为了吃苦受累、为了磨练意志。”
“大学生参军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就是浪费资源!”
张菲文化程度高、头脑比较活。他到工兵营仅1年时间,就围绕科学施工搞出了8种小革新,改进了6项传统施工方法。他说:“大学生参军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就是浪费资源!”
去年年底,连队安排他到钢筋加工排工作。刚到半天,他就发现先运钢筋、用时再断筋的作业方法效率太低,便当场对班长高苑翔说:“这种方法太不科学了,应该随运随断,流水作业。”采用张菲的工作方法,原来要用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兵力也比原来少用了2人。
连队干部考虑到张菲是全连唯一的大学生士兵,又有严重的胃病,所以先后3次调整他离开风钻排到比较轻松的岗位工作。但是,每一次他都是去了又回来,最长的一次只有3天。
指导员殷坤找他谈心,问他为啥不愿意接受组织照顾。张菲说:“我不是不愿意接受组织照顾,而是觉得在这些岗位找不到当兵的感觉。要是真的找不到当兵的感觉,我这身军装就算白穿啦!”
张菲所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
连长蔡国伟说,张菲从走进工兵营的第一天起,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挖掘机,日夜奋战在掘进、放炮、排渣第一线,经常一千就是几天几夜。一年多来,他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就连距离工地只有8公里的小镇都没有去过……
张菲牺牲的那天,正是营里组织的又一次攻坚战。已经连续奋战了36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的张菲和战友马懿、陈三江抬了4根合计重量达180公斤的钢筋刚到作业面上就倒下了……
2005年7月15日,某基地党委向所属部队发出通令:追认张菲为共产党员,并为他追记一等功1次!
消息传来,谁都不愿相信,这个身高一米七八、一个人能同时抱着两部风钻与坚硬岩石较量、曾经带领全班先后3破全营纪录、创下日掘进6米、日出渣170立方米纪录的汉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这个年仅22岁、牺牲时入伍还不到18个月的大学生士兵,留给战友们的是一串用鲜血放大的惊叹号!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交响曲!
“人生在世不单单是为了饭碗!”
张菲1983年1月出生在四川省双流县一个工人家庭。200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成都航空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应聘在首都南苑机场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是,年底他作出了一个让同学和亲人都感到惊诧的举动:报名参军,光荣地成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新兵。
战友们说,张菲是个有思想的人,也是个有理想的人。新兵训练还未结束,他就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新兵下连分配时,他坚决要求到全基地最艰苦的工兵营去工作,分到工兵营后,他又坚决要求到全营最艰苦、最危险的风钻排去当一名风钻手!
有人间张菲为啥这样做。张菲的回答是:“最艰苦的地方才是离党最近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才是生长英雄好汉的地方……”
新兵下连第三个月,张菲当上了代理班长,并被连里评为“施工标兵”,连创同年度兵的5个“第一”。
“吃得了大苦的人才能干得了大事”
工兵营是个“开门山连山,头顶一线天,人烟稀又少,险情随身绕”的地方,也是个承担着急难重任务的钢铁集体。面对异常艰险的工作环境和异常紧迫的施工任务,与张菲一起分配到工兵营的几名新战士下连不到一个月就通过各种关系调出了大山。张菲的父母听说施工很苦很累,也曾多次动员张菲调回四川老家的部队工作,并且托人办好了调令,可他还是谢绝了。
2004年8月份一次断面被覆,由于拱顶模板与岩石之间只有40厘米可活动的空间,机械装备用不上,只能靠人工作业。当时作业面的温度高达50℃以上,混凝土和速凝剂散发出来的气味和热浪,熏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题面前,张菲主动请缨。他爬进拱顶模板与岩石形成的夹层,一捧一捧地把混凝土浆送进了被覆层,再用弯曲的钢筋棒艰难地将混凝土震捣严实……当他完成任务被战友从拱顶拉出来时,浑身还在冒烟,皮肤烧伤后渗出的血水和衣服已经完全粘连在了一起……
有战友问张菲为什么总是自找苦吃?张菲的回答是:“吃得了大苦的人才能干得了大事。我来当兵正是为了吃苦受累、为了磨练意志。”
“大学生参军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就是浪费资源!”
张菲文化程度高、头脑比较活。他到工兵营仅1年时间,就围绕科学施工搞出了8种小革新,改进了6项传统施工方法。他说:“大学生参军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就是浪费资源!”
去年年底,连队安排他到钢筋加工排工作。刚到半天,他就发现先运钢筋、用时再断筋的作业方法效率太低,便当场对班长高苑翔说:“这种方法太不科学了,应该随运随断,流水作业。”采用张菲的工作方法,原来要用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兵力也比原来少用了2人。
连队干部考虑到张菲是全连唯一的大学生士兵,又有严重的胃病,所以先后3次调整他离开风钻排到比较轻松的岗位工作。但是,每一次他都是去了又回来,最长的一次只有3天。
指导员殷坤找他谈心,问他为啥不愿意接受组织照顾。张菲说:“我不是不愿意接受组织照顾,而是觉得在这些岗位找不到当兵的感觉。要是真的找不到当兵的感觉,我这身军装就算白穿啦!”
张菲所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
连长蔡国伟说,张菲从走进工兵营的第一天起,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挖掘机,日夜奋战在掘进、放炮、排渣第一线,经常一千就是几天几夜。一年多来,他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就连距离工地只有8公里的小镇都没有去过……
张菲牺牲的那天,正是营里组织的又一次攻坚战。已经连续奋战了36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的张菲和战友马懿、陈三江抬了4根合计重量达180公斤的钢筋刚到作业面上就倒下了……
2005年7月15日,某基地党委向所属部队发出通令:追认张菲为共产党员,并为他追记一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