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根据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具备以下特征:
  1敢于提问,大胆质疑
  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因素,是获得创见的第一步。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造过程的萌芽。初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知识视野和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对课本、教师绝对服从和信任的心理,形成了对学习的"历来顺受",对课本(内容)和教师(方法)之外的东西不去想、不敢想、和不善想,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传承方法的"机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照搬硬套,表现为对基础知识和熟知题目较容易,对新问题无从下手,对已有知识不能迁移,举一反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某一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时时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现象和已有结论进行"如果不是这样,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有没有其他可能呢?"等思考。这就是质疑,同时也是探索一个领域的叩门石。它使学生脑中有疑,逐步养成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带着疑问学习,提高了极强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2善于诱导,巧妙激励
  学生的潜能能否被激发出来,关键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技巧。我通过实践,下面三种激励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效果较好。
  2.1俯视激励法。让学生与同学中水平偏低的发言或想法、方案相比,教材中的某些方案、研究措施、方法相比,自己的水平更高,方案更好,想法更新。由此使得这类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受到激励。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抽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答疑。
  2.2平视激励法。由于积极思考,不少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与书中的某些结论、方案相差无几,教师及时评价和鼓励。由此使得学生产生等同感,从而受到激励。
  2.3仰视激励法。书中的某些结论、方案、方法新奇巧妙,出类拔萃,学生中成绩较好的,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由此使得这类学生和全体同学产生敬慕感,从而受到激励。
  3设立障碍,发展思维
  人们进行创新思维会遇到主、客观各种障碍,就其主观心理障碍而言,动力性障碍表现为不敢想,认知性障碍表现为不善想。在教学中,适时巧妙设置障碍,使学生在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复习"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可以设置以下障碍:
  3.1有意将元件、线路接错,让学生辨别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指出纠正办法。
  3.2连接完电路后,试触一下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指向没有刻度的那边偏转,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纠正办法。
  3.3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是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怎么回事?
  3.4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发光较暗,可是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未发生改变,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
  4求异创新,提高素质
  求异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对同一问题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思考,从新的角度探讨新的解决途径。具体在教学中,就是以原有问题为发散源,进行开拓变形,发散出多个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获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得之功效。
  例如,在复习测固体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可提供如下问题:
  1、教材中测金属块的的质量是天平,如果没有天平而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怎样间接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2、如果没有量筒,用烧杯、细线、水、弹簧测力计,怎样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3、如果只给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和不规则物体,如何测出其密度?
  4、为减小实验误差,除课本介绍的方法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剩余法)
  初中物理中像这类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内容很多,如电学中计算W=UIt=pt=U2t/R=I2Rt=Q(纯电阻电路)、P=W/t= U2/R=I2R= Q/t(纯电阻电路)的公式及变形就为分析、解决计算电能、电功率、电热、电压、电阻、电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像这样灵活多变的实验题、计算题,既使学生感到充实生动,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的培养。
  5留予空间,提高兴趣
  空间是指在教学中给学生发挥展示才能的时间、机会。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干预、指导往往过多,对学生管得太死,不敢太放权,怕耽搁时间,怕难以控制。很多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很多组材料,都有用武之地,教师就给学生分配探究任务,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探究。这样的教学,教师成了主体,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了自己的探究空间,成了实验操作的机器。因此,教师时时刻刻都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问题开始到得出结论的整过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在自己的空间里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如:在"探究磁极"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为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磁铁、细线、指南针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选材料进行试验。这样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的探究欲望更高,一旦实验成功,就越增加成就感,兴趣就越浓厚。
  6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服务于社会。初中物理知识、物理现象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都能在学生熟知的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找到原型和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创新而得以进步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样离不开实践,所以新教材在"动手电脑学物理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性题目,其目的就是要教师和学生把学习物理与生活实实际、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学习,开拓视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教学"电路"时,让学生参观学校、家庭电路;教学"发电机"时,带领学生参观电站;教学"杠杆"时,让学生调查实践生活、生产中的各种机械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有效的摆脱教学的枯燥,有效地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变到寓学于用,学用结合的科学的学习道路上来,更能让学生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更好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用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创造潜能的大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步提高,智商、情商和创商和谐增长,从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文化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中中是否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取决于教育者所从事的课堂教育活动。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  1 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没有素质高的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朗读技巧;朗读效果;审美教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根据本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
期刊
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正确恰当地选择历史教学法,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提高恰当运用历史教学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学校乃
期刊
创新素质的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是既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又有敏锐的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1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中多识、多练、多思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语文更好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就本人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谈几点出粗浅的看法:  1 指导学生读中感悟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及格言警句,理解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教育学生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和生命。
期刊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类共有的本性,赏识能使人产生愉悦,增强自信心,能激发人的潜能,能开启人的心智。渴望赏识是学生普遍的需求。满足需求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动力因素。教师发自内心的赞扬和赏识,更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的成长。  1 教师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  1.1学会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
期刊
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枯燥。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使得原本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和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地处遂宁市一个偏远的乡镇,该镇农村田间环境优美,农副产品丰富。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如何让农村资源更好地为农村幼儿教育服务,促使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纲要》明确指出幼
期刊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韧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已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的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新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