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此许多教师觉得教得吃力,学生却觉得学得无味。笔者就自己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感受谈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1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关键要进行语言训练
文言的阅读,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文言是用汉字写的,随着语言的发展,汉字的读音产生了变化,形声字的表音作用越来越小了。但现代人读文言,用现代的字音,并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如“阿房宫”的“房”读fáng还是páng,《敕勒歌》中“野”读yě还是yǎ,都不影响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读音问题上,只有四声别义和通假字异读涉及意义。四声别义也叫“破读”,是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种造词手段,用变读字的四声来分别词性和词义。如“欲王关中”的“王”,读本音wáng为名词,破读为wàng为动词;这应读wàng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原来是同音或音近的,由于古今音的变化变得不相同了,为了保持通假上音同义通的关系,通假字改读被通假字的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说”要读“悦”的音。教师也可以列出一些常见的让学生记住。
语法上的障碍稍多一些,也比较重要。不过,语法比较稳定,古今差别不太大,可以分类掌握。如知道“不急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已知”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就能解释“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勇力弗敢我杀”等类似的一大批现象。古今语法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虚词的用法,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实词的活用。掌握了这三大类,语法问题基本解决。
词汇最重要,也最难。一是数量多,二是古今词义变化大。有些词,古代有,现代没有了。“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卮”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为寿”指的是古代给尊长献上酒并祝健康长寿的礼节,今天叫“敬酒”。像“卮”“为寿”一类的词,在现代汉语里见不到。有些词,虽然也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但古今意义有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如“携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中“妻子”指现在的妻子和儿女。“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之间也。”这里面的“恨”不当今天的“仇恨”讲,而是“抱怨”“遗憾”的意思,“痛恨”是“痛心和感到遗憾”的意思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的词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2 文言文阅读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在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词语和句式归纳对比练习;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2.1 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来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诵读时要全神贯注才能培养文言的语感,需要注意的是,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现代文是用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我们都能理解,只要认真诵读就能明白意思。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既会读又能明白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这可在教师的讲解、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完成。
2.2 通过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体味意思相近的词语、句式,因对象或场合的不同而产生的细微变化。加深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特点的理解。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自己动脑、动手整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一些规律。使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
2.3 要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课外阅读。但是,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而课外不去阅读文言作品,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我们可规定中学生的文言文课外阅读量占整个课外阅读量的10%至20%,然后用这个数量标准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把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1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关键要进行语言训练
文言的阅读,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文言是用汉字写的,随着语言的发展,汉字的读音产生了变化,形声字的表音作用越来越小了。但现代人读文言,用现代的字音,并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如“阿房宫”的“房”读fáng还是páng,《敕勒歌》中“野”读yě还是yǎ,都不影响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读音问题上,只有四声别义和通假字异读涉及意义。四声别义也叫“破读”,是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种造词手段,用变读字的四声来分别词性和词义。如“欲王关中”的“王”,读本音wáng为名词,破读为wàng为动词;这应读wàng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原来是同音或音近的,由于古今音的变化变得不相同了,为了保持通假上音同义通的关系,通假字改读被通假字的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说”要读“悦”的音。教师也可以列出一些常见的让学生记住。
语法上的障碍稍多一些,也比较重要。不过,语法比较稳定,古今差别不太大,可以分类掌握。如知道“不急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已知”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就能解释“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勇力弗敢我杀”等类似的一大批现象。古今语法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虚词的用法,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实词的活用。掌握了这三大类,语法问题基本解决。
词汇最重要,也最难。一是数量多,二是古今词义变化大。有些词,古代有,现代没有了。“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卮”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为寿”指的是古代给尊长献上酒并祝健康长寿的礼节,今天叫“敬酒”。像“卮”“为寿”一类的词,在现代汉语里见不到。有些词,虽然也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但古今意义有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如“携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中“妻子”指现在的妻子和儿女。“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之间也。”这里面的“恨”不当今天的“仇恨”讲,而是“抱怨”“遗憾”的意思,“痛恨”是“痛心和感到遗憾”的意思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的词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2 文言文阅读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在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词语和句式归纳对比练习;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2.1 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来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诵读时要全神贯注才能培养文言的语感,需要注意的是,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现代文是用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我们都能理解,只要认真诵读就能明白意思。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既会读又能明白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这可在教师的讲解、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完成。
2.2 通过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体味意思相近的词语、句式,因对象或场合的不同而产生的细微变化。加深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特点的理解。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自己动脑、动手整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一些规律。使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
2.3 要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课外阅读。但是,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而课外不去阅读文言作品,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我们可规定中学生的文言文课外阅读量占整个课外阅读量的10%至20%,然后用这个数量标准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把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