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宗元的《渔翁》是一首享誉诗坛的佳作。该诗有着闲适恬静的意境美,然而,苏东坡等古代文人学者及当代诗歌评论家李元洛都认为诗的后两话:“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是诗的“蛇足”,但历来的诗选本都保持了原诗,也有人维护着原诗的整体性。这到底是“蛇足”,还是构成《渔翁》这首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从《渔翁》所描述的生活景象与寓于诗中情理的内在联系是否和谐合理为依据,和谐合理就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反之便是“蛇足”。
我始终认为《渔翁》后两句是“蛇足”,苏东坡等人的见解异议是一言中的。现将诗中景象与融入诗中情理的内在联系是否合理作一分析。
《渔翁》一诗,由两种景象即两幅画面构成,第一幅画面由前四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组成,展现了一幅明丽而引人入胜的生活画图,讲的是“永州的渔翁在晚上靠在潇水西岸的岩石上露宿,清早提来清清的潇水,燃着竹子做饭,太阳出来,炊烟消失,渔翁也不见了,原来,唱着‘欸乃’声声的渔翁早已将船划进碧绿的潇水中去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渔翁这种闲适和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又多么令人羡慕,你看,傍晚了,他就露宿在岩石上,一大早就烧火做饭,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同步一致,与大自然融入一体,和谐恬淡,没有浮躁与不安。那唱着“欵乃”声声的渔歌,正是渔翁这种生活情态的自然流露,其实,也正是诗人柳宗元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柳宗元对渔翁这种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的表现。
为什么一位二十四岁就考中博学宏词科的满腹经纶的柳宗元,竟羡慕起村夫野老的渔翁生活了呢?很显然,这就是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名为谪贬,实为囚徒。当露宿潇水西岸岩石上的渔翁生活图景,当然,这是一种意合化了的生活图景,映入诗人柳宗元眼帘时,渔翁美好而无拘无束的生活,怎不激起诗人柳宗元心中的感慨呢?于是,柳宗元用明丽轻快的笔调写下了《渔翁》,表达了对渔翁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此,《渔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与融注在景象中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一致的,即《渔翁》中渔翁生活的闲适自在与作者想摆脱宦海羁旅,羡慕樵夫渔翁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和谐的。
在这里,一幅景情如水乳交融的美丽画图已经绘成,如果诗在“欵乃一声山水绿”结束,实在是满蕴情韵,余味无穷。
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是一幅渔翁划船到潇水中回头再看自己食宿西岸的图景,写的是:渔翁回头,往天边望去,渔船已划进江中,西岸上自由随意的云彩在天空相互追逐。这一幅画面同样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态,并有着作者极强的主观情感的投入,即“无心”二字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之句,让读者很自然地联想起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弃官隐遁过田园生活的思想情感。这虽然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羡慕的思想,但给了诗的内涵一种沉重的理性色彩,削弱了前四句组成一幅美丽画图的神韵。读唐(盛唐)诗宋诗,拿二者一比较,就知道,唐诗之所以构筑了我国古代诗歌文学的辉煌,就因为唐诗满蕴着代表时代心声的诗人的情志。诗中满溢着诗人的情韵,充满了诗人昂扬的恢宏气度,让我们见证了那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盛唐特有的精神状态。读宋诗,宋诗中哲理成分多,却情韵少,而情韵少的诗是比不上情韵丰满的诗的。
就《渔翁》叙述的主客体来说,后二句与前四句没有和谐一致,前四句构成一幅画面的景象,描写叙述的主体是作者,被描述的客体是渔翁,而到了最后两句构成的图景,描述的主体转移到渔翁了,粗读,我觉得是诗人柳宗元与渔翁一起在江心的小舟上,细读才知不对,因前面有“烟销日出不见人”一句。“岩上无心云相逐”是渔翁眼里的景情,这叙述的主体与客观的变幻构成两幅图画,画面与画面,让人有种断裂之感,不是合二为一的整体感。
因此,《渔翁》一诗,如果到“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戛然而止,则景情水乳交融,余味无穷。诗的后两句,与前四句构成的意境也缺乏内在联系。诗的前四句已经把渔翁闲适自在的生活描写得形神毕肖了,然而,在描绘完了渔翁生活图景后却加上渔翁眼中的景象描写,实在是多余的。综上分析,《渔翁》后两句就是“蛇足”。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第七中学)
我始终认为《渔翁》后两句是“蛇足”,苏东坡等人的见解异议是一言中的。现将诗中景象与融入诗中情理的内在联系是否合理作一分析。
《渔翁》一诗,由两种景象即两幅画面构成,第一幅画面由前四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组成,展现了一幅明丽而引人入胜的生活画图,讲的是“永州的渔翁在晚上靠在潇水西岸的岩石上露宿,清早提来清清的潇水,燃着竹子做饭,太阳出来,炊烟消失,渔翁也不见了,原来,唱着‘欸乃’声声的渔翁早已将船划进碧绿的潇水中去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渔翁这种闲适和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又多么令人羡慕,你看,傍晚了,他就露宿在岩石上,一大早就烧火做饭,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同步一致,与大自然融入一体,和谐恬淡,没有浮躁与不安。那唱着“欵乃”声声的渔歌,正是渔翁这种生活情态的自然流露,其实,也正是诗人柳宗元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柳宗元对渔翁这种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的表现。
为什么一位二十四岁就考中博学宏词科的满腹经纶的柳宗元,竟羡慕起村夫野老的渔翁生活了呢?很显然,这就是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名为谪贬,实为囚徒。当露宿潇水西岸岩石上的渔翁生活图景,当然,这是一种意合化了的生活图景,映入诗人柳宗元眼帘时,渔翁美好而无拘无束的生活,怎不激起诗人柳宗元心中的感慨呢?于是,柳宗元用明丽轻快的笔调写下了《渔翁》,表达了对渔翁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此,《渔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与融注在景象中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一致的,即《渔翁》中渔翁生活的闲适自在与作者想摆脱宦海羁旅,羡慕樵夫渔翁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和谐的。
在这里,一幅景情如水乳交融的美丽画图已经绘成,如果诗在“欵乃一声山水绿”结束,实在是满蕴情韵,余味无穷。
最后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是一幅渔翁划船到潇水中回头再看自己食宿西岸的图景,写的是:渔翁回头,往天边望去,渔船已划进江中,西岸上自由随意的云彩在天空相互追逐。这一幅画面同样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态,并有着作者极强的主观情感的投入,即“无心”二字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之句,让读者很自然地联想起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弃官隐遁过田园生活的思想情感。这虽然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羡慕的思想,但给了诗的内涵一种沉重的理性色彩,削弱了前四句组成一幅美丽画图的神韵。读唐(盛唐)诗宋诗,拿二者一比较,就知道,唐诗之所以构筑了我国古代诗歌文学的辉煌,就因为唐诗满蕴着代表时代心声的诗人的情志。诗中满溢着诗人的情韵,充满了诗人昂扬的恢宏气度,让我们见证了那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盛唐特有的精神状态。读宋诗,宋诗中哲理成分多,却情韵少,而情韵少的诗是比不上情韵丰满的诗的。
就《渔翁》叙述的主客体来说,后二句与前四句没有和谐一致,前四句构成一幅画面的景象,描写叙述的主体是作者,被描述的客体是渔翁,而到了最后两句构成的图景,描述的主体转移到渔翁了,粗读,我觉得是诗人柳宗元与渔翁一起在江心的小舟上,细读才知不对,因前面有“烟销日出不见人”一句。“岩上无心云相逐”是渔翁眼里的景情,这叙述的主体与客观的变幻构成两幅图画,画面与画面,让人有种断裂之感,不是合二为一的整体感。
因此,《渔翁》一诗,如果到“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戛然而止,则景情水乳交融,余味无穷。诗的后两句,与前四句构成的意境也缺乏内在联系。诗的前四句已经把渔翁闲适自在的生活描写得形神毕肖了,然而,在描绘完了渔翁生活图景后却加上渔翁眼中的景象描写,实在是多余的。综上分析,《渔翁》后两句就是“蛇足”。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