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但是很多人对这一疾病并不了解,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认为是普通的牙痛,在发病早期只是吃点消炎药或者误将牙齿拔掉,结果疼痛根本就得不到缓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认为三叉神经痛跟其他的疼痛一样,乱吃一些止疼药,结果把胃吃出了毛病。因此,今天为大家科普一下三叉神经痛都有哪些症状以及出现三叉神经痛之后应该怎么办,帮助大家了解三叉神经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并且在出现疼痛之后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
一、何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及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支配脸部、口腔及鼻腔的感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
三叉神经痛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脸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外科病,一般发生在面部,以一侧面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福发作的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特征。这种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15% ,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大多数在40岁起病,一般多发病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通常以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较少见,右侧较左侧常见,下颌支最多。随着三叉神经痛病程的延长,其发作频率逐渐增加且疼痛增强。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二、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三叉神经痛有以下七个比较典型的症状:
1、疼痛剧烈:三叉神经痛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剧烈,三叉神经痛发作之前没有任何征兆,但发作之后疼痛多为针刺样、撕裂样、电击样、刀割样或烧灼样,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旦疼痛起来常常会感觉难以忍受,甚至是痛不欲生。
2、疼痛时间短暂:三叉神经痛发作属于阵发性剧烈疼痛,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1-2分钟骤然停止,每次疼痛情况类似。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与正常人没有差别。
3、疼痛周期性发作: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有一定的规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没有任何感觉。发病早期疼痛发作次数少,间歇期长,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也逐渐加重,对患者进食及休息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痛不欲生,但自愈者较为少见。夜晚疼痛发作会减少。
4、疼痛位置一般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疼痛是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扩先到三叉神经的某一支或多支的,以三叉神经一侧的第二支与第三支合并的疼痛最为常见,其概率占了三叉神经痛患者的95%以上。另外,单独的第三支也是经常发生疼痛的部位,但疼痛范围都不会超过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也不会超过面部中线。双侧疼痛者较少见,多为一侧轻一侧重。
5、“扳机点”触发疼痛:“扳机点”也叫“触发点”,多位于上唇、鼻翼、齿龈、眉及口腔内等处,多由口、舌的运动或外来刺激引起,触之即痛。说话、洗脸、刷牙、吃饭甚至微风拂面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因次,为避免疼痛发作,病人常常不敢洗脸、刷牙、进食,以至于面部污秽、消瘦、精神萎靡不振,严重者会导致身体虚弱、卧床不起。
6、颜面部发生变化:疼痛发作时,病人疼痛侧的半侧面部呈现痉挛性扭曲,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会出先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等。
7、其它症状: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除了疼痛之外,还会伴有血管-植物神经症,主要表现就是同侧眼睛或双眼流泪、流口水、出汗、瞳孔增大、皮肤肿胀或温度升高等症状。
三、如何与其它疾病区分
三叉神经痛常与以下几种疾病混淆,那么该如何区分呢:
牙痛:三叉神经痛最常被误诊为牙痛,往往会将健康的牙齿拔除,但是
没有任何效果。牙痛引起的疼痛是持续性的疼痛,且疼痛多局限在齿龈部,局部会有龋齿或者其他病变,经牙科及X线检查能够确诊。
2、偏头痛:偏头痛的疼痛部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发作前常有视觉先兆、体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感觉异常等,常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可持续半日至1-2日。
3、副鼻窦炎:比如上颌窦炎等,副鼻窦炎的疼痛为局限性的持续性疼痛,同时伴有发热、鼻塞、脓涕以及局部压痛等症状。
4、三叉神经炎:三叉神经炎多在感冒、副鼻窦炎或牙科疾病之后发作,疼痛为持续性,其特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运动障碍。
5、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容易与三叉神经第1支痛相混,青光眼为
持续性疼痛,且疼痛不放射,可伴球结合膜充血、眼压增高、呕吐等。
舌咽神经痛:常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但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为
软腭、扁桃体、舌根、外耳道等处,疼痛是由吞咽动作引起的。
面神经痛:常见于青年人,疼痛范围超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可延伸至
耳后、颈部、头顶,甚至是肩部,疼痛与动作无关,可持续数小时,双侧性疼痛较常见,夜间疼痛可能加重。
四、出现三叉神经痛该怎么办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如果你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那么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目前应用最广泛、疗效最好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苯妥英钠的疗效不如卡马西平,但卡马西平有嗜睡、眩晕及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如果你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没有效果或者无法耐受藥物的副作用,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一般方法有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微血管减压术等, 目前公认的疗效最好的是微血管减压术。
中医治疗也会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面痛”、“面游风”的范畴,造成该病的病机有风寒外袭、胃热上攻、肝火上炎、痰瘀阻络等,经脉阻遏、血运闭塞使得面部出现疼痛的症状。因此,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为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及穴位注射疗法。针刺采取的手法是泻法,若为寒证引起的疼痛,可以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是将特定穴位或者疼痛部位点刺出血,再在出血点进行负压拔罐,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穴位埋线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有机物的深埋,以刺激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行。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用营养神经、活血化瘀、镇痛的药物进行穴位注射,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能够在有效缓解患者面部疼痛症状的同时促进其三叉神经的修复。
以上就是有关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三叉神经痛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会在发生疾病的时候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一、何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及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支配脸部、口腔及鼻腔的感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
三叉神经痛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脸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外科病,一般发生在面部,以一侧面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福发作的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特征。这种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15% ,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大多数在40岁起病,一般多发病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通常以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较少见,右侧较左侧常见,下颌支最多。随着三叉神经痛病程的延长,其发作频率逐渐增加且疼痛增强。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二、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三叉神经痛有以下七个比较典型的症状:
1、疼痛剧烈:三叉神经痛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剧烈,三叉神经痛发作之前没有任何征兆,但发作之后疼痛多为针刺样、撕裂样、电击样、刀割样或烧灼样,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旦疼痛起来常常会感觉难以忍受,甚至是痛不欲生。
2、疼痛时间短暂:三叉神经痛发作属于阵发性剧烈疼痛,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1-2分钟骤然停止,每次疼痛情况类似。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与正常人没有差别。
3、疼痛周期性发作: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有一定的规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没有任何感觉。发病早期疼痛发作次数少,间歇期长,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也逐渐加重,对患者进食及休息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痛不欲生,但自愈者较为少见。夜晚疼痛发作会减少。
4、疼痛位置一般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疼痛是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扩先到三叉神经的某一支或多支的,以三叉神经一侧的第二支与第三支合并的疼痛最为常见,其概率占了三叉神经痛患者的95%以上。另外,单独的第三支也是经常发生疼痛的部位,但疼痛范围都不会超过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也不会超过面部中线。双侧疼痛者较少见,多为一侧轻一侧重。
5、“扳机点”触发疼痛:“扳机点”也叫“触发点”,多位于上唇、鼻翼、齿龈、眉及口腔内等处,多由口、舌的运动或外来刺激引起,触之即痛。说话、洗脸、刷牙、吃饭甚至微风拂面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因次,为避免疼痛发作,病人常常不敢洗脸、刷牙、进食,以至于面部污秽、消瘦、精神萎靡不振,严重者会导致身体虚弱、卧床不起。
6、颜面部发生变化:疼痛发作时,病人疼痛侧的半侧面部呈现痉挛性扭曲,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会出先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等。
7、其它症状: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除了疼痛之外,还会伴有血管-植物神经症,主要表现就是同侧眼睛或双眼流泪、流口水、出汗、瞳孔增大、皮肤肿胀或温度升高等症状。
三、如何与其它疾病区分
三叉神经痛常与以下几种疾病混淆,那么该如何区分呢:
牙痛:三叉神经痛最常被误诊为牙痛,往往会将健康的牙齿拔除,但是
没有任何效果。牙痛引起的疼痛是持续性的疼痛,且疼痛多局限在齿龈部,局部会有龋齿或者其他病变,经牙科及X线检查能够确诊。
2、偏头痛:偏头痛的疼痛部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发作前常有视觉先兆、体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感觉异常等,常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可持续半日至1-2日。
3、副鼻窦炎:比如上颌窦炎等,副鼻窦炎的疼痛为局限性的持续性疼痛,同时伴有发热、鼻塞、脓涕以及局部压痛等症状。
4、三叉神经炎:三叉神经炎多在感冒、副鼻窦炎或牙科疾病之后发作,疼痛为持续性,其特征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运动障碍。
5、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容易与三叉神经第1支痛相混,青光眼为
持续性疼痛,且疼痛不放射,可伴球结合膜充血、眼压增高、呕吐等。
舌咽神经痛:常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但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为
软腭、扁桃体、舌根、外耳道等处,疼痛是由吞咽动作引起的。
面神经痛:常见于青年人,疼痛范围超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可延伸至
耳后、颈部、头顶,甚至是肩部,疼痛与动作无关,可持续数小时,双侧性疼痛较常见,夜间疼痛可能加重。
四、出现三叉神经痛该怎么办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如果你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那么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目前应用最广泛、疗效最好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苯妥英钠的疗效不如卡马西平,但卡马西平有嗜睡、眩晕及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如果你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没有效果或者无法耐受藥物的副作用,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一般方法有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微血管减压术等, 目前公认的疗效最好的是微血管减压术。
中医治疗也会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面痛”、“面游风”的范畴,造成该病的病机有风寒外袭、胃热上攻、肝火上炎、痰瘀阻络等,经脉阻遏、血运闭塞使得面部出现疼痛的症状。因此,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为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及穴位注射疗法。针刺采取的手法是泻法,若为寒证引起的疼痛,可以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是将特定穴位或者疼痛部位点刺出血,再在出血点进行负压拔罐,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穴位埋线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有机物的深埋,以刺激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行。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用营养神经、活血化瘀、镇痛的药物进行穴位注射,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能够在有效缓解患者面部疼痛症状的同时促进其三叉神经的修复。
以上就是有关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三叉神经痛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会在发生疾病的时候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