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实现个别化教学,能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生物教学;运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随着教师的一步步操作,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维逐步递进,使教学的层次性,逻辑性增强,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充课件的容量。生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把这些问题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联系讲清楚,导致学生存在理解和记忆的困难。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对图形、文字、符号、声音等要素的组合,产生多种动态效果,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或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长期的记忆。我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促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生物课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如“遗传规律”这部分内容涉及抽象的概念、实验和微观领域的理论较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接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困难,缺乏此方面的感性认识。我在上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放映豌豆植株、豌豆花结构的彩色照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以重叠渐进方式出现,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准确而丰富的表象,并以此作为思维的起点,在接受闭花授粉、异花授粉、杂交、自交等概念时学生便容易理解,进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又如在初中教材中讲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时: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肺循环的途径比较单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如血液在经过肾脏时,肾小球有滤过功能,能够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到肾小囊中,这些废物通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中,此时还要与它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的交换,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肾脏中的血液通过出球小动脉进入肾静脉最后回到心脏,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些内容需要安排好几个课时才能学生能够理解每节课的内容,但是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内心的疑问就会越积越多,慢慢他们就会觉得生物太过深奥,随之他们就会放弃这门学科。我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动画,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我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如果只凭课文的文字描述和插图,学生很难理解。我认为,讲授这部份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基于这一点,在讲课时,我用多媒体动画软件将《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80页的图4—3,4—4两幅插图设计成了两个动画。使用第一个动画说明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植物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我接着问大家:胚芽鞘的尖端是否真的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呢? 紧接着我展示第二幅动画,说明不放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不会使胚芽弯曲,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使胚芽发生弯曲,且弯向放置琼脂的相对方向。我通过对照实验,有力地证实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及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我借助几张生动的幻灯片和动画,不仅把课讲活了,而且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验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技术、个别化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出题,通过练习,计算机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我了解教学情况,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做题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的情境,强化刺激认知手段(如表扬、鼓励、竞争),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多媒体的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现个别化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在遗传规律课件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下拉菜单方式,可以按照菜单顺序播放,也可以点选任意选项播放,具有调控性和重复性,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看一遍即可;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最后共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为了使复习课不致单纯重复,防止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高考前的复习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复习植物的新陈代谢时,这部份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覆盖面大。我把这些内容设计成幻灯片,再提出十多个问题展开讨论,既复习了植物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细胞器的关系,又不致单纯地重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近年来,由于在复习教学中重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从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采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生物教学中的许多实验操作指导就不再麻烦。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训练学生在载玻片上放盖玻片而不产生气泡,我先把载玻片放置在展台上,滴一滴有色液体,用正确的方法和不正确的方法各操作一次,使之显示在屏幕上,其效果比以往教师把载玻片拿在手上演示要好得多。又如,在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有的实验在教学时曾做过,但因时间太久,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易遗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演示实验播放,激发学生思维,再现当初的实验情形,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此外,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裂和质壁分裂复原实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各种图像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使学生能满意地看到。
总之,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键青,魏应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曾婧,陈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误区[J].四川师范学校.
[3]现代教育技术,2003,13(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生物教学;运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随着教师的一步步操作,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维逐步递进,使教学的层次性,逻辑性增强,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充课件的容量。生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把这些问题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联系讲清楚,导致学生存在理解和记忆的困难。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对图形、文字、符号、声音等要素的组合,产生多种动态效果,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或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长期的记忆。我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促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生物课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如“遗传规律”这部分内容涉及抽象的概念、实验和微观领域的理论较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接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困难,缺乏此方面的感性认识。我在上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放映豌豆植株、豌豆花结构的彩色照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以重叠渐进方式出现,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准确而丰富的表象,并以此作为思维的起点,在接受闭花授粉、异花授粉、杂交、自交等概念时学生便容易理解,进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又如在初中教材中讲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时: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肺循环的途径比较单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如血液在经过肾脏时,肾小球有滤过功能,能够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到肾小囊中,这些废物通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中,此时还要与它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的交换,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肾脏中的血液通过出球小动脉进入肾静脉最后回到心脏,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些内容需要安排好几个课时才能学生能够理解每节课的内容,但是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内心的疑问就会越积越多,慢慢他们就会觉得生物太过深奥,随之他们就会放弃这门学科。我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动画,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我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如果只凭课文的文字描述和插图,学生很难理解。我认为,讲授这部份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基于这一点,在讲课时,我用多媒体动画软件将《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80页的图4—3,4—4两幅插图设计成了两个动画。使用第一个动画说明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植物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我接着问大家:胚芽鞘的尖端是否真的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呢? 紧接着我展示第二幅动画,说明不放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不会使胚芽弯曲,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使胚芽发生弯曲,且弯向放置琼脂的相对方向。我通过对照实验,有力地证实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及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我借助几张生动的幻灯片和动画,不仅把课讲活了,而且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验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技术、个别化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出题,通过练习,计算机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我了解教学情况,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做题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的情境,强化刺激认知手段(如表扬、鼓励、竞争),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多媒体的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现个别化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在遗传规律课件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下拉菜单方式,可以按照菜单顺序播放,也可以点选任意选项播放,具有调控性和重复性,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看一遍即可;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最后共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为了使复习课不致单纯重复,防止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高考前的复习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复习植物的新陈代谢时,这部份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覆盖面大。我把这些内容设计成幻灯片,再提出十多个问题展开讨论,既复习了植物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细胞器的关系,又不致单纯地重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近年来,由于在复习教学中重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从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采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生物教学中的许多实验操作指导就不再麻烦。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训练学生在载玻片上放盖玻片而不产生气泡,我先把载玻片放置在展台上,滴一滴有色液体,用正确的方法和不正确的方法各操作一次,使之显示在屏幕上,其效果比以往教师把载玻片拿在手上演示要好得多。又如,在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有的实验在教学时曾做过,但因时间太久,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易遗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演示实验播放,激发学生思维,再现当初的实验情形,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此外,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裂和质壁分裂复原实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各种图像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使学生能满意地看到。
总之,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键青,魏应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曾婧,陈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误区[J].四川师范学校.
[3]现代教育技术,20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