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原祁是一位严格的以理性精神来创作的画家,他把现实中写实的物象用抽象性的画面构成表达出来,达到新的肌理绘画笔墨效果。绘画中有一种抽象的空间美。他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终于取得绘画上的集大成并登入大师行列。
关键词:笔墨 色彩 浑厚华滋 技法独到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泰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王原祁既承董其昌及祖父王时敏之学,又受清代统治者之宠。山水画风格引领着整个清代绘画体系的发展,弟子非常多,最终形成娄东画派。与祖父王时敏、王翚、王鉴合称“四王”,加上恽寿平、吴历又称“清六家”。擅画山水,尤师法古人黄公望为师。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是他的惯用技法,用笔沉着,其笔端犹如金刚杵。他的绘画求于不生不熟之间,不受古法约束和限制。熟不甜,淡而厚,枯中有浓,实中有虚。他的传世代表作有《仿大痴山水图轴》、《仿倪黄山水图轴》、《仿梅道人山水图轴》、《仿王蒙山水图轴》、《仿元四大家合轴》、《仿大痴秋山图轴》、《溪山深秀图轴》等作品,笔者通过对以上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来看他的作品中的笔墨、色彩和构图。
从王原祁的《仿大痴山水图轴》和《仿倪黄山水图轴》、《仿元四大家合轴》来看他的作品中,他很善于运用笔墨。墨色是层层的叠加和晕染,一遍碓一遍。先用淡笔勾出轮廓,然后施以墨染。染过之后再用浓笔勾,连皴带染,由淡到浓,由疏到密,不断变化和渐进。王原祁染得非常多,画面里的笔触比较多,本生就是模糊不清。经常运用一些虚的笔法,把线条模糊下去,使它的痕迹不清晰,他就是运用擦笔结合勾、皴、点、染,使笔墨痕迹形成毛的效果,然后再用焦墨加点加线,把山头和树木皴擦几笔,留下富有意味的痕迹,让画面的形式感更为强烈和突出。从上述作品中可看出王原祁在作画时,画的比较快,墨还没有干时,用熨斗把墨烫干,烫干后,再晕一层淡墨,反复多次,出现浑厚的艺术效果。我们看他的画所用的墨和纸都是宫廷专用的,墨色厚重,笔墨繁复,比他祖父的画更苍茫和浑厚华滋。张庚评其画说:“神味萧爽,元气淋漓,冲融骀之致,既奕弈怡人……而光气发越於上。”他的作品当中“淡而厚”就是一层一层的厚重感,用笔很实但不浑浊,润而透气。王原祁的笔墨特色号称“笔底金刚杵”,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用笔特别毛,所谓毛就是指用笔特别蓬松。“金刚杵”就是佛教里的兵器,没有刀锋可是非常锋利,很多佛寺里的护法神手里拿的就是金刚杵。金刚杵所形成的伤痕是不明确的,好像刮痧一样形成的伤痕,模糊不清,但却又是一条条肯定的伤痕。金刚杵划出的痕迹起收笔都不是很明确,线条的边缘也不明确。但是他用笔有厚度和力量,也就是浑沦的艺术效果。他用笔中的锋芒起笔、落笔,运笔,转折,虚实得当,整个创作过程非常明显。勾勒的线条很像各种兵器使出来的招式,有重有轻,缓缓而来。他的画和西方的油画画风是相同的,油画画到一定效果,很清晰,但是艺术性不强,用细的砂皮擦一下,有的地方擦,有的不擦,流露出的艺术效果就非常好了。中国的纸非常薄,不能用砂皮擦,王原祁只能用淡墨一遍一遍擦,水分特别少,来回的擦拭就达到了浑沦、苍秀浑脱、积而能散、举重若轻的艺术效果。
王原祁花了一年时间创作了《仿元四大家合轴》,并写了很长的总结性的题跋:“画家自晋唐以来,代有名家,若其理趣兼到,右丞始发其蕴。至宋有董巨,规矩准绳大备矣……如南宋之刘、李、马、夏,非不惊心眩目,有刻画精巧处,与董巨、老米元气磅礴,则大小不觉径庭矣。元季赵吴兴发藻丽于浑厚之中,高房山亦变化于笔墨之表,舆董巨米家精神为一家眷属。以后黄、王、倪、吴,阐发其旨,各有言外意。吴兴,房山之学,方见祖述不虚,董巨、二米之传,宜信渊源有自矣。”(麓台题画稿·画家总论·题画呈八叔)此段话中最重要的是提到赵孟頫的“浑厚”,然后到高克恭的用笔用色,加以变化和发展。到了王原祁这里发挥到极致,最终在自己绘画中以“浑厚华滋”笔法为审美追求。这幅作品用笔苍劲厚重和虚婉。和早期作品有较大差距,以前作品结实、圆润。现在此画面中山上的线虚虚实实似好几笔组合而成的,树叶更加密集,比较干。皴法多层皴染,画面非常厚重和凝练。绘画风格渐渐向圆厚、苍茫、虚婉的见地和境界靠拢。到了晚年,他的绘画皴法浓淡相叠,一层加一层,更显得苍茫浑厚有视觉冲击力。
从王原祁的《仿大痴秋山图轴》和《仿倪黄山水图轴》来看他的作品中的色彩,在色彩的运用和研究上,他善于用浅绛法,用花青和赭色来皴擦和点染。浅绛山水是元代文人画的一大创举,元四家黄公望尤其用得特别好。以前的青绿山水都是在皇宫里面做墙壁装饰山水画之用,而到了元代文人画家那里加以革新,先用淡墨勾一下,再用赭色在上面附一层,有的赭色里面放一点藤黄,这种颜色淡雅出俗。诸种颜色放在一起使画面显得更丰富,冷暖相宜,非常滋润。王原祁在继承这种浅绛山水技法的同时再加以改造,一遍勾,一边点,一边擦,一遍皴。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与色交相呼应,浑然天成。上一层墨,再上一层色,然后再勾线填墨,待干了再上色。色的层次非常丰富,墨的层次也很丰富自然。有浓淡深浅的层次,苍茫浑厚,用笔很实不浑浊,透气清润。其间把山峦、岩石、树木、泉流、茅屋、山路等穿插起来,使整个山势有开有合,有转折,有虚实,有疏密,有起伏,有轻重,这些关系组合成一种龙脉。何为龙脉?龙脉为画中的气势,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整幅画作的整体效果和画面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意境。王原祁在作画前胸有成竹,立意为先,统领全局,最后画面中的大效果就是气势和龙脉。他很好地运用色彩为自己的绘画服务,为画面营造新的气息和绘画感,超然脱俗,不染人间一点尘埃。色和墨就是为画面中的物象服务的,整个大块面与大块面间色彩的虚实关系,也有开合,其实指每一个小块面之间的色彩虚实。他的绘画妙在虚实配合得恰到好处,是整是虚,是引是现,这才是出色的好画和大画。他用色就是染,而且带擦的染,他用的宣纸和今天的纸不一样,正统派的纸特别好,不渗水,不晕墨。他用的熟纸原料特别好,纤维很紧,很有韧性,在上面反复皴擦染色和上墨都没有关系,肌理和艺术效果特别好。 从王原祁的《山水图轴》和《仿大痴山水图轴》、《溪山深秀图轴》来看他作品中的构图布局。构图讲究整体布局,整体与局部恰到好处,虚实得当。《溪山深秀图轴》中的圆锥形的山头伸出一座尖峰,山石横竖相间,错落有致,形成长方形和圆锥形的几何体组合,像美妙的音符一样跳来跳去,节奏感强,多姿多态。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溪流、屋宇都穿插在整体当中,缺了谁都不行,构图形式感特别强烈和厚重。他的绘画就像西方塞尚的绘画,把各种几何图形都组合在一起,有长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最后营造出新的画面。他的构图布局主要是为整体画面作铺垫的,胸有成竹。他通过这种构图形式来实现超越理想,来追求缠绵悱恻的情感表达,也通过几何装饰构图来建立他的美感世界,进入苍茫世界,驰骋宇宙狂想,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他是用抽象的概念来描绘现实的物象,在继承文人画的传统,重视心境的培养,重视心灵自由的恢复。他重画中之“思”,不是以画表里,而是看重一种“超然以物象”的过程。绘画要有“真”的追求,包括情感、形式、意境,要发现本源的美、真性情的美,也即是元人所论的“物象之源”。他是原初和本然的,只有真的画面呈现在你的面前,才能有美的形式语言留下来,大美不言。王原祁这种布局形式并不是简单地勾摹现实物象,笔笔作天际真人想,用这种几何图形组合的意象创造切入荒天迥地之境。
王原祁是一位严格的以理性精神来创作的画家,他把现实中写实的物象用抽象性的画面构成表达出来,达到新的肌理绘画笔墨效果。绘画中有一种抽象的空间美。他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终于取得绘画上的集大成,并登入大师行列。以淡墨入手,层层点染和皴擦。用了毕生精力创作了浑厚华滋和具有金刚杵般的笔墨特点,呈现新的审美趣味。他的笔墨、色彩、布局对我们今天学习绘画的人来说都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原祁.王原祁精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 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4]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8
[5] 铃木敬.中国绘画史总合目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5
[6] 清初四王画派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7]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余四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当代美术创作于前沿理论探索高级研修班研修员,恩海书画院副院长和书画研究员。
关键词:笔墨 色彩 浑厚华滋 技法独到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泰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王原祁既承董其昌及祖父王时敏之学,又受清代统治者之宠。山水画风格引领着整个清代绘画体系的发展,弟子非常多,最终形成娄东画派。与祖父王时敏、王翚、王鉴合称“四王”,加上恽寿平、吴历又称“清六家”。擅画山水,尤师法古人黄公望为师。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是他的惯用技法,用笔沉着,其笔端犹如金刚杵。他的绘画求于不生不熟之间,不受古法约束和限制。熟不甜,淡而厚,枯中有浓,实中有虚。他的传世代表作有《仿大痴山水图轴》、《仿倪黄山水图轴》、《仿梅道人山水图轴》、《仿王蒙山水图轴》、《仿元四大家合轴》、《仿大痴秋山图轴》、《溪山深秀图轴》等作品,笔者通过对以上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来看他的作品中的笔墨、色彩和构图。
从王原祁的《仿大痴山水图轴》和《仿倪黄山水图轴》、《仿元四大家合轴》来看他的作品中,他很善于运用笔墨。墨色是层层的叠加和晕染,一遍碓一遍。先用淡笔勾出轮廓,然后施以墨染。染过之后再用浓笔勾,连皴带染,由淡到浓,由疏到密,不断变化和渐进。王原祁染得非常多,画面里的笔触比较多,本生就是模糊不清。经常运用一些虚的笔法,把线条模糊下去,使它的痕迹不清晰,他就是运用擦笔结合勾、皴、点、染,使笔墨痕迹形成毛的效果,然后再用焦墨加点加线,把山头和树木皴擦几笔,留下富有意味的痕迹,让画面的形式感更为强烈和突出。从上述作品中可看出王原祁在作画时,画的比较快,墨还没有干时,用熨斗把墨烫干,烫干后,再晕一层淡墨,反复多次,出现浑厚的艺术效果。我们看他的画所用的墨和纸都是宫廷专用的,墨色厚重,笔墨繁复,比他祖父的画更苍茫和浑厚华滋。张庚评其画说:“神味萧爽,元气淋漓,冲融骀之致,既奕弈怡人……而光气发越於上。”他的作品当中“淡而厚”就是一层一层的厚重感,用笔很实但不浑浊,润而透气。王原祁的笔墨特色号称“笔底金刚杵”,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用笔特别毛,所谓毛就是指用笔特别蓬松。“金刚杵”就是佛教里的兵器,没有刀锋可是非常锋利,很多佛寺里的护法神手里拿的就是金刚杵。金刚杵所形成的伤痕是不明确的,好像刮痧一样形成的伤痕,模糊不清,但却又是一条条肯定的伤痕。金刚杵划出的痕迹起收笔都不是很明确,线条的边缘也不明确。但是他用笔有厚度和力量,也就是浑沦的艺术效果。他用笔中的锋芒起笔、落笔,运笔,转折,虚实得当,整个创作过程非常明显。勾勒的线条很像各种兵器使出来的招式,有重有轻,缓缓而来。他的画和西方的油画画风是相同的,油画画到一定效果,很清晰,但是艺术性不强,用细的砂皮擦一下,有的地方擦,有的不擦,流露出的艺术效果就非常好了。中国的纸非常薄,不能用砂皮擦,王原祁只能用淡墨一遍一遍擦,水分特别少,来回的擦拭就达到了浑沦、苍秀浑脱、积而能散、举重若轻的艺术效果。
王原祁花了一年时间创作了《仿元四大家合轴》,并写了很长的总结性的题跋:“画家自晋唐以来,代有名家,若其理趣兼到,右丞始发其蕴。至宋有董巨,规矩准绳大备矣……如南宋之刘、李、马、夏,非不惊心眩目,有刻画精巧处,与董巨、老米元气磅礴,则大小不觉径庭矣。元季赵吴兴发藻丽于浑厚之中,高房山亦变化于笔墨之表,舆董巨米家精神为一家眷属。以后黄、王、倪、吴,阐发其旨,各有言外意。吴兴,房山之学,方见祖述不虚,董巨、二米之传,宜信渊源有自矣。”(麓台题画稿·画家总论·题画呈八叔)此段话中最重要的是提到赵孟頫的“浑厚”,然后到高克恭的用笔用色,加以变化和发展。到了王原祁这里发挥到极致,最终在自己绘画中以“浑厚华滋”笔法为审美追求。这幅作品用笔苍劲厚重和虚婉。和早期作品有较大差距,以前作品结实、圆润。现在此画面中山上的线虚虚实实似好几笔组合而成的,树叶更加密集,比较干。皴法多层皴染,画面非常厚重和凝练。绘画风格渐渐向圆厚、苍茫、虚婉的见地和境界靠拢。到了晚年,他的绘画皴法浓淡相叠,一层加一层,更显得苍茫浑厚有视觉冲击力。
从王原祁的《仿大痴秋山图轴》和《仿倪黄山水图轴》来看他的作品中的色彩,在色彩的运用和研究上,他善于用浅绛法,用花青和赭色来皴擦和点染。浅绛山水是元代文人画的一大创举,元四家黄公望尤其用得特别好。以前的青绿山水都是在皇宫里面做墙壁装饰山水画之用,而到了元代文人画家那里加以革新,先用淡墨勾一下,再用赭色在上面附一层,有的赭色里面放一点藤黄,这种颜色淡雅出俗。诸种颜色放在一起使画面显得更丰富,冷暖相宜,非常滋润。王原祁在继承这种浅绛山水技法的同时再加以改造,一遍勾,一边点,一边擦,一遍皴。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与色交相呼应,浑然天成。上一层墨,再上一层色,然后再勾线填墨,待干了再上色。色的层次非常丰富,墨的层次也很丰富自然。有浓淡深浅的层次,苍茫浑厚,用笔很实不浑浊,透气清润。其间把山峦、岩石、树木、泉流、茅屋、山路等穿插起来,使整个山势有开有合,有转折,有虚实,有疏密,有起伏,有轻重,这些关系组合成一种龙脉。何为龙脉?龙脉为画中的气势,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整幅画作的整体效果和画面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意境。王原祁在作画前胸有成竹,立意为先,统领全局,最后画面中的大效果就是气势和龙脉。他很好地运用色彩为自己的绘画服务,为画面营造新的气息和绘画感,超然脱俗,不染人间一点尘埃。色和墨就是为画面中的物象服务的,整个大块面与大块面间色彩的虚实关系,也有开合,其实指每一个小块面之间的色彩虚实。他的绘画妙在虚实配合得恰到好处,是整是虚,是引是现,这才是出色的好画和大画。他用色就是染,而且带擦的染,他用的宣纸和今天的纸不一样,正统派的纸特别好,不渗水,不晕墨。他用的熟纸原料特别好,纤维很紧,很有韧性,在上面反复皴擦染色和上墨都没有关系,肌理和艺术效果特别好。 从王原祁的《山水图轴》和《仿大痴山水图轴》、《溪山深秀图轴》来看他作品中的构图布局。构图讲究整体布局,整体与局部恰到好处,虚实得当。《溪山深秀图轴》中的圆锥形的山头伸出一座尖峰,山石横竖相间,错落有致,形成长方形和圆锥形的几何体组合,像美妙的音符一样跳来跳去,节奏感强,多姿多态。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溪流、屋宇都穿插在整体当中,缺了谁都不行,构图形式感特别强烈和厚重。他的绘画就像西方塞尚的绘画,把各种几何图形都组合在一起,有长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最后营造出新的画面。他的构图布局主要是为整体画面作铺垫的,胸有成竹。他通过这种构图形式来实现超越理想,来追求缠绵悱恻的情感表达,也通过几何装饰构图来建立他的美感世界,进入苍茫世界,驰骋宇宙狂想,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他是用抽象的概念来描绘现实的物象,在继承文人画的传统,重视心境的培养,重视心灵自由的恢复。他重画中之“思”,不是以画表里,而是看重一种“超然以物象”的过程。绘画要有“真”的追求,包括情感、形式、意境,要发现本源的美、真性情的美,也即是元人所论的“物象之源”。他是原初和本然的,只有真的画面呈现在你的面前,才能有美的形式语言留下来,大美不言。王原祁这种布局形式并不是简单地勾摹现实物象,笔笔作天际真人想,用这种几何图形组合的意象创造切入荒天迥地之境。
王原祁是一位严格的以理性精神来创作的画家,他把现实中写实的物象用抽象性的画面构成表达出来,达到新的肌理绘画笔墨效果。绘画中有一种抽象的空间美。他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终于取得绘画上的集大成,并登入大师行列。以淡墨入手,层层点染和皴擦。用了毕生精力创作了浑厚华滋和具有金刚杵般的笔墨特点,呈现新的审美趣味。他的笔墨、色彩、布局对我们今天学习绘画的人来说都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原祁.王原祁精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 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4]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8
[5] 铃木敬.中国绘画史总合目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5
[6] 清初四王画派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7]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余四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当代美术创作于前沿理论探索高级研修班研修员,恩海书画院副院长和书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