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ndre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毕业后要走向生产、服务和技术第一线工作的他们,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会技术,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尤其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思想性强,知识面广,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具有很强的德育渗透功能,值得教师拓展多种途径进行德育。
  [关键词]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德育
  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处世的思想和方法不成熟,在个人心理品质方面,有些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挖掘,达到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协调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重技能而轻德育的倾向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职业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的技能水平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把学生就业率作为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尽管职业教育搞得风风火火,但对技能的重视远远大于德育,两者间还是有很大距离。因此,在如此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渗透。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往往是处于“缺席”的地位。
  (二)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渗透的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职校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德育培养目标,或者把德育培养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并没有体现其实质性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认为德育即政治教育或过分强调政治化,把德育跟政治色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德育培养政治化、形式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讲一些老套的空话和套话,使德育培养脱离了实际,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这样就使语文知识训练收效不大,也进一步使德育陷入苍白无力的境地,导致教书与育人、文与道的两败俱伤。因此,德育过分强调政治化也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误区。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一些中外名篇名作,这些文章或是作者真挚情感的流露,或有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使其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或心灵受到震憾,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由此可以看出,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备课时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
  语文学科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非常丰富,新编的语文教材有其独特的特点,每篇文章都具有可挖掘的德育渗透内容。例如,在讲授老舍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就可以挖掘文章中感人肺腑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情感;在讲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引导学生看到文章中横眉怒目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高大形象;在《我爱这土地》诗歌中体会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这些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等精神教育的好材料,对学生良好品格修养的形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和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巧妙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物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因此,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激发,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可以从导入、人物形象和语言等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中引入相关思想道德因素
  以《善良》一文為例,文章中论述了人最宝贵的品质——善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以及社会上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等图片等,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善良的美、善良的力量,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进行导入就把无形的论点形象化了,也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2.分析人物形象引入相关思想道德因素
  以《项链》一文为例,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美之心与虚荣心使她丢了项链,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一串项链,带来了十年的辛酸,带走了路瓦栽夫人的美好时光。在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时,可以把买了真项链后路瓦栽夫人的变化作了重点分析。通过走近路瓦栽夫人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负责任和担当,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人感到生命的力量和这力量的价值与意义,坚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教育。
  3.品味文章语言,渗透思想道德
  一篇好的文章、一段名人名言,往往能伴随人的一生、激励人的一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对文章中的语言用心揣摩、理解,在领会语言中的内涵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如《合欢树》中写道:“‘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作者内心的疼痛、悔恨之情在一个“抖”字中倾泻而出,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与痛苦,从而进行亲情的德育渗透。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又一良好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是可以用于学生实践的。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故事性强的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在班会、新年会上表演;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善良》等议论性、逻辑性比较强文章,课下可让学生开展辩论,各抒己见。给学生时间去感悟,给空间去创造,给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去描述,用手去操作,从而学会生活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最终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谢双福.语文课堂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01).
  [2]王品德.针对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语文德育效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1).
  [3]孙进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寻找精神世界的突围之路[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其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比较高。初中很多学生词汇量不足,各种语法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对长难句束手无策。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加入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网络资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英语的学
放学铃声响了,学校门口已经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大家都翘首期盼自己的孩子快点出现。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各位家长请注意!下面出来的是软笔书法班,请您到二年级三班的地方去接您的孩子。”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按照指挥,调整了站位。家长和孩子像是一百年没见过面一样,欢天喜地地挤在一起,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那个洪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那边的家长请赶快带着孩子离开,后面的班级马上要出来。”拥挤的人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重要部分,它能够提高我们的英语运用能力,为我们更好的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英语阅读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在与同学一起预习“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时,我们针对自己的爱好进行了探讨,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唱歌好听,有的同学觉得自己跳舞很帅,还有的同学说自己画画好看。当大家都在说自己有何优势时,一位学生说:“大家
【摘 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家园共育如今已成为维护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与学校共同建立和谐、合作、互补的良好教育环境,培育幼儿优质发展。  【关键词】 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独立生活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从不同的角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这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这样的不谋而合,陶公要领先近百年。在大力推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今天,不得不佩服陶行知先生当年的高瞻远瞩。心动不如行动,对陶公教育理念的有效践行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多种方式,并加以优化组合,进行情境创设,在“身临其境”的探究中手脑并用,在兴趣盎然的实践中解放学生,从而实现综
[摘 要]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问题导学法另辟蹊径,以提问为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思考、学习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逐步进行思考探索,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实现了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实践应用  所谓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即是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主思考、认知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面对小学英语字母学习,及时让小学生改正不正确的拼音读音已成为传承我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问题;策略  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策略以重新焕发课堂教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基本语文文化素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学生
【摘 要】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之小学时期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这个时候学生所能阅读的书籍也极大的丰富起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时候学生打下阅读的基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初中学生现在的阅读数量普遍呈现一种贫瘠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课外阅读  俄国大文豪高尔
[摘 要] 数学新课标注重发展新的教育理念,结合生活实际,以人为本,以创新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的方向。课堂情境创新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现实,扮演某个典型的角色,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得新知识,开发创新潜能,探究数学中的奥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能。  [关键词] 课堂情境;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