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促使校长培训驶上快车道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校长培训体系逐步形成的30年。展示其形成过程、梳理日渐清晰的校长培训体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应该说,我国校长培训体系的形成是与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重新起步相伴前行的。新中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新起步是从1978年开始的,而且是从总结建国后前17年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开始的。“文革”结束后,学校在拨乱反正中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一些老校长复职,大批年轻教师被提拔为校长。当时,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办学,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学校,是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管理实践呼唤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并成为滋养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沃土。当时的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室接受任务,编写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学校管理教材。由于历史的原因,参与编写的教师本身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管理理论。当时国家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他们很难找到国外有关的参考书,唯一的办法,就是总结老校长的经验。1977年,教研室组织了北京市最有经验的36名老校长,举办研究班,采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合的方法,对已有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研讨。经过近3年的努力,《学校管理》一书正式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学校管理学教程。尽管用今天的观点看,这本教程的内容显得有些陈旧、稚嫩,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依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特别是其编写过程和基本思路都给教育管理研究以久远的启示。
  同时,教育管理实践也推动着校长培训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动力。学校管理实践需要正确的管理理论的指导,教育管理理论需要学校管理实践的支撑与检验,而校长培训则是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现形式。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校长队伍的建设得益于校长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得益于校长培训,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学术繁荣也得益于校长培训。这就是为什么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学术繁荣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有影响的教材的编写、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教育管理学术团体的创建与发展等,总是和校长培训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
  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可以进入教育管理专业,甚至也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教师都可以进入教育管理群体或成为校长的。进入这个群体或从事校长工作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并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胜任。
  在我国,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古代曾经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教育者和政府管理者不分。后来有“学者为师”,即有学问的人才能当教师,当学校负责人。进入近现代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当教师、做校长必须经过师范专业教育,进行专业训练。20世纪初,新学思潮兴起;至20世纪中,教育行政、教育管理等理论才被社会认可,并成为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和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内容。在校长的职责、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那时的学者曾经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可惜后来,我们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失误,错误地认为教育管理不是专业,将高校教育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中的教育管理专业课一律取消,教育管理类教师被迫转业。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基本上不承认教育管理专业,不开设相关课程,不组织教育管理研究队伍,不出版教育管理类的学术著作,致使校长专业化的进程停滞不前。同时,极“左”思想对校长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冲击。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选拔、任用和培训校长,都要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校长培训只开设政治类课程,基本上不开设专业类课程,致使校长专业化的过程逐步变成了政治化的过程,校长的管理也与行政官员的管理并轨。校长专业化走了一条畸形之路。
  改革开放,给校长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人们逐步认识到:校长是从事教育管理的专业人员,校长在学校的职业特性得到认可。校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关于校长的调查研究和培训。比如: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承担了国家教育科研“七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与管理”,课题组曾组织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04位研究人员,对全国11244位现职校长和128位获得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校长进行调查走访,就校长素质、成长规律、校长培训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当时的国家教委组织和领导,通过试点,在全国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了校长培训。这些都大大推进了校长专业化的进程。  ☆1980年~1985年,在全国中小学校长中普及哲学、学校心理学、普通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基础理论。
  ☆1986年~1990年,在全国试行和推广持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上岗的制度,在百万校长中实行全员任职资格培训。
  ☆1991年~1995年,在全国校长中试行并推广任职资格培训后的提高培训,校长全员接受每5年240课时的继续教育。
  ☆1996年至今,针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不同水平,分别进行不同的培训,将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成熟校长的研修结合起来,初步形成我国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校长专业发展的进程。
  这30年的培训,在我国百万校长的专业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此深刻的变革在国内外的教育史上也是少有的。它为今后加快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进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渐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相对完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它包括:
  
  1.领导体制
  国家层面由教育部统一领导,教育部人事司负责实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校长培训领导小组,由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教委和培训机构的领导人组成,领导本省(市、自治区)的校长培训工作;地(市)和县(市)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规划与实施本地区的校长培训。
  
  2.办学体制
  中学(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的培训,一般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学院或师范大学负责实施;小学校长的培训由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负责协调本省(市、自治区)普教干部的培训工作。
  除发挥专门培训机构的作用外,干部培训还充分发挥本地区高等院校的优势和各系统培训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多渠道办学的体制。
  
  3.培训体制
  在总结近30年校长培训经验 的基础上,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这一体制包括:
  (1)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校长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而进行的一种专业资格培训,其目的是提高即将上岗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在任职资格培训的基础上,我国实行校长持证上岗的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1979年起,凡未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干部,都不得任命为校长。
  (2)提高培训。属学历和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后的继续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学习理论和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校长适应时代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关政策规定:中小学校长每5年轮训一次,形成校长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
  (3)学历培训。是为校长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而进行的培训。其中教育管理专业的学历培训要达到双重目的:其一是要使学历未达标校长,通过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其二是对学历已达标的校长,通过第二学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历培训是特定时期内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补偿性培训。
  (4)成熟校长的研修。是促使成熟期校长向专家型校长发展的培训。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修,总结校长的办学经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促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比如: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建立校长工作室和导师制的方式组织成熟校长的研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培训者的培训制度等。
  以上4个主要层次的培训,是互相联系和衔接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培训机构总结已往经验,通过学分制将4个主要层次的培训互相连接,避免了课程重复设置,提高了培训的整体效益。
  
  4.教学体制
  (1)教学原则。校长培训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原则: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并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培训进度与培训效益尽量统一。
  (2)教学内容。校长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指教学内容要反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育实践的最先进经验)、针对性(指教学内容能解答校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性(指教学要围绕学校管理实践展开,使校长从各个侧面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性(指教学内容能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在体系上要突出实践环节)和启发性(指培训内容要有利于校长思考和研究问题)。
  (3)教学方式。校长的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以业余学习、自学和短期脱产培训为主,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建国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校长培训成功的经验证明,在考虑培训形式时,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的关系。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让校长参加短期脱产培训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使校长暂时摆脱繁杂的行政事务,集中精力读书、研究问题和总结经验。但是,不能搞过多的脱产培训,特别不能搞过多长期的脱产培训。这是因为,校长若长期离岗,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校长培训的经常性方式是业余培训,即忙时少学,闲时多学,学习和学校管理的节律紧密结合,以缓解工学矛盾。
  ▲面授与远程教学的关系。在校长培训中,面授是不可缺少的,即使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也要使面授达到一定的比例。但是,远距离进行教学能节省校长往返路途的时间和办学经费。这种教学形式,特别有利于边远山区的校长就近接受培训。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针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人数众多且分布极为分散的特点,校长培训一般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采用集中的方式。即使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培训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适当分散,尽可能让校长就近入学。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提倡各培训机构的教师下到基层,就近培训校长。这种送教上门的培训方式,由于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而深受广大校长的欢迎。
  ▲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的关系。校长的学历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5年,属于长期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时间,一股为3个月~6个月,属短期培训。校长培训最经常的方式是短期培训。即使是学历培训,由于大多采取的是半脱产或业余培训的方式,所以实际上也是分成若干个培训小阶段完成的。
  
  5.法律法规保障体制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保障体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规定》等专门的法律法规等。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已步入法制化轨道。
  总之,校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校长培训要符合校长成长的规律。为了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的质量与效益,应该继续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教学体制,使校长培训更加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这也是30年来,我国校长培训获得的宝贵经验。
  
  (编辑 张 葳)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由诸多的环节组成,只有各个环节优化了,各个细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以下列举一些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大家参考。    课前准备仓促    片段1:上课铃响后,教师缓缓走进教室。随后,一些学生气喘吁吁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从书包里取出课本、练习册及其他学具;一些学生难以抑制兴奋之情,与同学谈论着课间的游戏活动。教师大声喊道:“安静!安静!开始上课了
在编辑陶西平同志《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的过程中,我一直被感动着,被振奋着,被激励着。  陶西平同志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一位老领导、老教育工作者,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他早年做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后又担任过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北京市市长助理(分管教育)、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总督学顾问、北京市社科联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
“城在海中,山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大自然给了威海过多的宠爱,让它的美因内敛而厚重,因平实而持久,而在它的中心地带——威海市环翠区,人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的是与这种自然生态相映相宜的教育生态的独特魅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大略地描绘一下这个教育生态系统,一是借用老祖宗的话来形容,即“和而不同”、“和合而生”“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它所包含的和谐、协调、平衡、秩序、协同的意蕴体现了
八方声音    “教师的劳动是天底下最复杂、最难以定量的脑力劳动。如果以简单方式进行末位淘汰,有可能劣币驱除良币。”    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不久前宣布,今年该区将正式试行教师末位待岗培训制度。针对此事,《中国青年报》发文指出,实施末位待岗培训制度,会让更多的教师看到,教得再好,也有下岗的可能,这样的制度能让教师安心教学吗?在法国、德国等国,中小学教师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在这些国家里,中小学教师非因
因工作关系,我们常要和国内一些名校校长打交道,感到一些校长的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的习气,这引起了我们对校长修养的思考。    1. 千呼万唤不应人,妨碍正常沟通    目前,许多校长想要规避杂务的干扰和外界的压力,不愿或者很少接陌生来电,多少也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但是,少数名校校长在此问题上的一些极端做法,已给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工作中,在与国内一些名校校长联系时,打
“以人为本”管理要求校长转变观念,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眼中有事,心中有人。下面是我在襄川中心小学工作时,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三个例子,愿与大家共勉。    一、干群“亲密接触”    目前,教职工与校长的关系不十分融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校长缺乏平等的理念。如果校长能够平等地对待教职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肯定会改变双方不融洽的关系。我在布置学校会议室、选定阅览室的位置时就注意了这一点,
关于石头的说法很多,比如海枯石烂,石破天惊......而我,是石头家族中低调又有内涵的特殊一员,叫“结石”。医学给我的定义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我可寄居在人体很多部位  我为人高傲,很难和人和平相处。我的存在让人不安,我发脾气时会带来惊天动地的麻烦,让你们痛得生不如死。我可以寄居在人体的很多部位,如胆、胰、肾、膀胱、输尿管、胃,甚至牙齿、眼睛、皮肤!  我是
[摘要]以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拉斯弗瑞斯诺斯学区为例,说明美国多元的教师评价制度。该学区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分为三部分:学区专家听课、自我评价、校长对教师的评价。  [关键词]美国;教师评价;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9-0053-03    虽然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分权制,各州的教育政策都有所不同,但他们在教师评价方面的一些基本
拍摄地点:北京二中  拍摄主题:教师博物馆    目前,許多学校都建起了荣誉室。北京二中人认为,体现荣誉的奖杯、奖状、奖旗固然可贵,但呈现荣誉背后的故事更为可贵。为了反映教师职业生涯的点点滴滴、体现对每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尊重,2005年,北京二中设立了教师博物馆。在这里,除了收藏北京二中各个历史时期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外,还重点收藏了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具有纪念意义的教案、讲义、备课本、听课本、挂图
2007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浙江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关于课堂观察的相关内容后,北京、宁夏、浙江等地多所学校的教师相继前往观摩、研讨,并积极倡导组建课堂观察联合体。然而,在深入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遇到了种种问题与困惑,比如:进入课堂后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得来的资料又如何分析,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观察点的确定    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