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为代表的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心流体验是当人们全力投入某项活动时可能获得的一种独特的愉快体验。人类在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之时,最能感受到心流。文章从心流体验的特点和产生的机制出发,探讨如何促使个体产生心流体验,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主观幸福感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心流 挑战 企业管理 主观幸福感
一、心流体验的定义和特点
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是一種积极情绪,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Csikszentmihalyi在研究与创造性有关的活动时发现,投入某项活动或是任务时,有时候人们会达到一种完全融入其中,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直到活动或者是任务完成才发现时间已飞逝。他将这种独特的心理体验称之为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也称作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flow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译法,主要有福乐、沉浸、心流和流畅感等多种译法。本文主要使用较为常见的心流体验译法,暂且简称为“心流”。近年来,对心流的研究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心流产生的机制——挑战和技巧的平衡下的心智模型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定义为,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该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其他目的引起的。归纳起来,心流有九个关键特征:
1.发自内心地喜欢所从事的活动;
2.活动难度与个人技能相匹配;
3.行为自动化;
4.目标清晰;
5.反馈即时;
6.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上;
7.有控制感;
8.有忘我感;
9.时间知觉扭曲。
其中,Csikszentmihalyi认为,心流是人们在内在动机驱使下从事具有挑战性和可控性的需要大量技能的活动时,体验到的一种主观状态(Nakamura & Csikszentmihalyi,2009)。挑战性的操作定义是,活动难度与个人技能要水平相当,且两者都高于一般水平。Massimini和Carli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为八区间的路径模型(参见图1),高难度—高技能会带来的心流;低技能—低难度导致麻木;高难度—低技能导致焦虑,因为高难度—低技能会让人们缺乏控制感;低难度—中等水平技能时,人们会觉得无聊。所以,随着技能越来越娴熟,人们需要越来越难的活动才能获得心流。
三、进一步探讨心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1.心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1.1通过提高工作挑战性,促进心流的产生,进而提升绩效。心流宛如一块学习的磁石,能够帮助个体发展高超技巧,并向高难度任务挑战。在对国外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中,让员工执行有挑战的任务,对于公司内在组织结构和公司员工都大有好处。首先,员工通过提升对有挑战的任务且易于管理活动的兴趣,可以增加其成就感的体验,也是提升个人技能和良好主观经验的有效手段。其次,工作中除了增加对任务的内在兴趣,高技能和高挑战的结合,也能促进积极情绪和心流的产生,此时员工自觉十分专心、深富创造力,因此要挑选具有挑战性但让员工有控制感、需要大量技能但员工觉得自己能够做好、能让员工沉浸其中的工作去从事,工作效率更高。再者,要给予员工明确的工作目标,即时反馈,这样员工可以在不断校正目标方向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此外,工作内容的顺利完成展示了个人的能力、价值和成就感,也能增加积极的体验。还有研究表明,心流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增加团队成员的心流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团队绩效。
1.2挑选内在激励性活动,增强主观幸福感。心流可以提高幸福的程度,具体原因有三。首先,流动状态本质上是愉快的;第二,当人们表现出心流时,会变得更加有魅力和可爱;最后,心流帮助人们朝着掌握前进,而且由于心流使人们融会贯通,它不仅增强了快乐的程度,它还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因为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径是掌握它。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企业应帮助员工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活动去从事:让员工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觉得自己可以做好,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其中,需要首先帮助员工明确自己擅长和熟练的技能或本领,并不断培养这些天赋。可以赋予员工更多责任,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意义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是处在适宜环境中做擅长且喜欢的事。对于难度过大的复杂活动,可以先给员工设置一个中等水平的子目标,实现之后再设定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子目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调高目标直到完成并掌握整个活动,以此达到员工满意、工作高效的双赢局面。
2.心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体验心流最明显的事,就是去拥有一个爱好或者找回一个爱好,这是因为爱好是体验心流的一个极佳方式。培养一个爱好永远不嫌迟,许多爱好可以说没有任何入门门槛,比如在读书和看电影、旅行和领略新的文化、学习一项运动、社交(与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的过程中,人们马上就可以轻松地培养起来。即时目前没有爱好,也可以每周花两到三个小时去培养一个爱好,通过爱好的方式体验到心流,其结果是它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水平。但是重要的是,不论培养什么爱好,都需要在这个爱好上挑战自己,否则是不会体验到心流的,心流只在人们拓展自己时才发生,因此需要确保不是仅仅为了消磨时间而做某事,而是自己真正受到了它的挑战。
3.心流在青少年发展中的应用。在学生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习得伴随着各种体验和感受。有研究发现,心流对于学习者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全方位提升学习绩效。因此,作为孩子的引导和管理者,家长和老师除了通过教授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之外,还可以通过关注伴随学习发生的个体心理体验,从心理层面影响学生,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这其中,需要给孩子设定清晰的目标,为孩子提供正面反馈,不要盲目地批评孩子。尊重他们现在的兴趣,不要只让他们做将来对他们有好处的事情。让他们有机会选择做事方法,还要让他们有机会考虑各种选择可能带来什么结果。鼓励他们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忘我地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给他们提供越来越大的挑战。
四、结语
当人们从事具有挑战性但让人有控制感、需要大量技能但感觉自己能够做好的活动时,人们就会体验到沉浸。不管是在企业管理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挑战与个体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并要求个体高度集中注意力,个体便容易体验到心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俊.(2006).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马芳.(2010). 中学生学习沉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3] 任俊,施静,马甜语 . Flow研究概述 [J] . 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期:210-217.
[4] 陈欣 . 心流体验及其研究现状 [J]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0卷第5期.
[5] 王瑞 . 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心流”体验课堂 [J]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82-283.
[6] (美)Csikszentmihalyi . 生命的心流 [M] . 陈秀娟译 .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3-37.
[7] (爱尔兰)Alan Carr . 积极心理学 [M] . 丁丹等译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享(1984—),男,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中级编辑。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心流 挑战 企业管理 主观幸福感
一、心流体验的定义和特点
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是一種积极情绪,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Csikszentmihalyi在研究与创造性有关的活动时发现,投入某项活动或是任务时,有时候人们会达到一种完全融入其中,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直到活动或者是任务完成才发现时间已飞逝。他将这种独特的心理体验称之为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也称作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flow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译法,主要有福乐、沉浸、心流和流畅感等多种译法。本文主要使用较为常见的心流体验译法,暂且简称为“心流”。近年来,对心流的研究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心流产生的机制——挑战和技巧的平衡下的心智模型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定义为,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该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其他目的引起的。归纳起来,心流有九个关键特征:
1.发自内心地喜欢所从事的活动;
2.活动难度与个人技能相匹配;
3.行为自动化;
4.目标清晰;
5.反馈即时;
6.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上;
7.有控制感;
8.有忘我感;
9.时间知觉扭曲。
其中,Csikszentmihalyi认为,心流是人们在内在动机驱使下从事具有挑战性和可控性的需要大量技能的活动时,体验到的一种主观状态(Nakamura & Csikszentmihalyi,2009)。挑战性的操作定义是,活动难度与个人技能要水平相当,且两者都高于一般水平。Massimini和Carli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为八区间的路径模型(参见图1),高难度—高技能会带来的心流;低技能—低难度导致麻木;高难度—低技能导致焦虑,因为高难度—低技能会让人们缺乏控制感;低难度—中等水平技能时,人们会觉得无聊。所以,随着技能越来越娴熟,人们需要越来越难的活动才能获得心流。
三、进一步探讨心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1.心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1.1通过提高工作挑战性,促进心流的产生,进而提升绩效。心流宛如一块学习的磁石,能够帮助个体发展高超技巧,并向高难度任务挑战。在对国外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中,让员工执行有挑战的任务,对于公司内在组织结构和公司员工都大有好处。首先,员工通过提升对有挑战的任务且易于管理活动的兴趣,可以增加其成就感的体验,也是提升个人技能和良好主观经验的有效手段。其次,工作中除了增加对任务的内在兴趣,高技能和高挑战的结合,也能促进积极情绪和心流的产生,此时员工自觉十分专心、深富创造力,因此要挑选具有挑战性但让员工有控制感、需要大量技能但员工觉得自己能够做好、能让员工沉浸其中的工作去从事,工作效率更高。再者,要给予员工明确的工作目标,即时反馈,这样员工可以在不断校正目标方向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此外,工作内容的顺利完成展示了个人的能力、价值和成就感,也能增加积极的体验。还有研究表明,心流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增加团队成员的心流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团队绩效。
1.2挑选内在激励性活动,增强主观幸福感。心流可以提高幸福的程度,具体原因有三。首先,流动状态本质上是愉快的;第二,当人们表现出心流时,会变得更加有魅力和可爱;最后,心流帮助人们朝着掌握前进,而且由于心流使人们融会贯通,它不仅增强了快乐的程度,它还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因为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径是掌握它。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企业应帮助员工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活动去从事:让员工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觉得自己可以做好,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其中,需要首先帮助员工明确自己擅长和熟练的技能或本领,并不断培养这些天赋。可以赋予员工更多责任,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意义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是处在适宜环境中做擅长且喜欢的事。对于难度过大的复杂活动,可以先给员工设置一个中等水平的子目标,实现之后再设定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子目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调高目标直到完成并掌握整个活动,以此达到员工满意、工作高效的双赢局面。
2.心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体验心流最明显的事,就是去拥有一个爱好或者找回一个爱好,这是因为爱好是体验心流的一个极佳方式。培养一个爱好永远不嫌迟,许多爱好可以说没有任何入门门槛,比如在读书和看电影、旅行和领略新的文化、学习一项运动、社交(与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的过程中,人们马上就可以轻松地培养起来。即时目前没有爱好,也可以每周花两到三个小时去培养一个爱好,通过爱好的方式体验到心流,其结果是它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水平。但是重要的是,不论培养什么爱好,都需要在这个爱好上挑战自己,否则是不会体验到心流的,心流只在人们拓展自己时才发生,因此需要确保不是仅仅为了消磨时间而做某事,而是自己真正受到了它的挑战。
3.心流在青少年发展中的应用。在学生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习得伴随着各种体验和感受。有研究发现,心流对于学习者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全方位提升学习绩效。因此,作为孩子的引导和管理者,家长和老师除了通过教授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之外,还可以通过关注伴随学习发生的个体心理体验,从心理层面影响学生,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这其中,需要给孩子设定清晰的目标,为孩子提供正面反馈,不要盲目地批评孩子。尊重他们现在的兴趣,不要只让他们做将来对他们有好处的事情。让他们有机会选择做事方法,还要让他们有机会考虑各种选择可能带来什么结果。鼓励他们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忘我地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给他们提供越来越大的挑战。
四、结语
当人们从事具有挑战性但让人有控制感、需要大量技能但感觉自己能够做好的活动时,人们就会体验到沉浸。不管是在企业管理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挑战与个体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并要求个体高度集中注意力,个体便容易体验到心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俊.(2006).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马芳.(2010). 中学生学习沉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3] 任俊,施静,马甜语 . Flow研究概述 [J] . 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期:210-217.
[4] 陈欣 . 心流体验及其研究现状 [J]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0卷第5期.
[5] 王瑞 . 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心流”体验课堂 [J]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82-283.
[6] (美)Csikszentmihalyi . 生命的心流 [M] . 陈秀娟译 .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3-37.
[7] (爱尔兰)Alan Carr . 积极心理学 [M] . 丁丹等译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享(1984—),男,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中级编辑。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