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指出,阅读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会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而得到深化。德国著名的阅读学家维利阿姆·贝克尔曾表示,人们所拥有的知识里面,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可以说谁拥有阅读的能力,谁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可见,阅读能力对人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从小学生就要开始的。
一、当前我国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如下:
1.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我国,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常态,且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也没有很明确的认知。笔者针对XX市的某一所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了调查,全校学生一共658人,平时以读科普读物为主的学生大概占到3.5%,以读历史读物为主的占的比例为6.5%,以读文学作品为主的占到77.2%,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读名著占的比例却不到10%,大多数读的都是一些品位不高且知识含量较低的通俗读物。当问到读课外读物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55.2%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打发时间,只有32.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增长学识。至于一天大概读多少页的课外读物,情况更为堪忧,平均每天能够读课外书达到15页的只有12%,每天能够达到十页的有18.8%,每天能够达到五页的为22.2%,平均每天不到一页的有35.6%,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2.缺乏阅读兴趣和时间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表示,大多数课外阅读要么是老师,要么是家长的要求,很少是自愿的。一般来说如果是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他们大多能够长期坚持阅读。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能够用于读课外读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课业负担加重。与此同时,学生的主要兴趣点一般都集中在电影、电视和文体活动等娱乐方式上。
3.阅读主要以完成任务为主
按学生的阅读倾向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欣赏型、学习型以及应用型。欣赏型的特点在于阅读的时候没有特定目的,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学习型的阅读则不同,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主要以“获取知识”为主,这样的阅读对象一般会比较宽泛;应用型阅读的目的性最强,且这部分阅读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一般都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一般都是以学习参考辅导材料为主要阅读对象。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兴趣的策略
阅读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培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策略主要有:
1.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设阅读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要传授书本知识,重点应该在于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有价值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阅读课的设计可以与别的课设计形式有所不同,课前导入,可以由故事或趣事开始,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悬念,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可以了解相互间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感表达,还可以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活跃其思维以及想象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一直提倡减负,但是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中小学生很难形成固定阅读习惯的重要原因——没有时间,也就是学生很难保证每天有阅读的时间,因为完成课业已经占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的时间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保证阅读成为中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阅读行为成为一种常态。此外,应该教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正确使用工具书,因为中小学生的识字量毕竟比较有限,很多時候,可能会有很多的字都不认识,因此会使用工具书,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己很难理解的字词的含义,真正在阅读中学到知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提升阅读能力对于人们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重要意义,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中小学生开始,从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当前我国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如下:
1.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我国,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常态,且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也没有很明确的认知。笔者针对XX市的某一所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了调查,全校学生一共658人,平时以读科普读物为主的学生大概占到3.5%,以读历史读物为主的占的比例为6.5%,以读文学作品为主的占到77.2%,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读名著占的比例却不到10%,大多数读的都是一些品位不高且知识含量较低的通俗读物。当问到读课外读物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55.2%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打发时间,只有32.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增长学识。至于一天大概读多少页的课外读物,情况更为堪忧,平均每天能够读课外书达到15页的只有12%,每天能够达到十页的有18.8%,每天能够达到五页的为22.2%,平均每天不到一页的有35.6%,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2.缺乏阅读兴趣和时间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表示,大多数课外阅读要么是老师,要么是家长的要求,很少是自愿的。一般来说如果是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他们大多能够长期坚持阅读。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能够用于读课外读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课业负担加重。与此同时,学生的主要兴趣点一般都集中在电影、电视和文体活动等娱乐方式上。
3.阅读主要以完成任务为主
按学生的阅读倾向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欣赏型、学习型以及应用型。欣赏型的特点在于阅读的时候没有特定目的,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学习型的阅读则不同,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主要以“获取知识”为主,这样的阅读对象一般会比较宽泛;应用型阅读的目的性最强,且这部分阅读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一般都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一般都是以学习参考辅导材料为主要阅读对象。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兴趣的策略
阅读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培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策略主要有:
1.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设阅读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要传授书本知识,重点应该在于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有价值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阅读课的设计可以与别的课设计形式有所不同,课前导入,可以由故事或趣事开始,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悬念,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可以了解相互间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感表达,还可以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活跃其思维以及想象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一直提倡减负,但是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中小学生很难形成固定阅读习惯的重要原因——没有时间,也就是学生很难保证每天有阅读的时间,因为完成课业已经占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的时间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保证阅读成为中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阅读行为成为一种常态。此外,应该教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正确使用工具书,因为中小学生的识字量毕竟比较有限,很多時候,可能会有很多的字都不认识,因此会使用工具书,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己很难理解的字词的含义,真正在阅读中学到知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提升阅读能力对于人们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重要意义,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中小学生开始,从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