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美育功能的文博主题出版物的设计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社会美育功能为切口,研究文博主题出版物的价值与设计策略。分析社会美育的重要性与特点,发掘文博主题出版物中社会美育的文化与审美价值,提出阶段性的美育目标、拓展装帧媒介形式和加强阅读参与感三个创新设计策略。全面提升文博主题出版物装帧的整体美感,重塑阅读体验,实现传统文化到现代的转译任务,促进文博主题出版物的美育发展。为文博主题出版物的社会美育功能实现提供了创新研究与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社会美育功能文博主题出版物书籍装帧设计阅读体验互动式装帧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8-0046-04
  Abstract: Taking the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as a cut, research thevalue and design strategy of cultural and expo theme publicationsAnalyze the 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explore the culturaland aesthetic value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ultural and expo-themedpublications, and propose three innovative design strategies: staged aestheticeducation goals, expansion of media formats for binding and enhancement ofreading participation.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overall beauty of the bindingof cultural and cultural theme publications, reshape the reading experience, realizethe translation task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to moder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ultural and cultural theme books.lt provides innovatIveresearch and feasibility method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function of cuItural and expo theme publications
  Keywords: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Cultural and expo themepublications Binding design
  引言
  文博主题出版物包含两类,一类是从图书销售市场出发,作者与出版社策划为博物馆本身的主题出版物。另一类是为了配合博物馆的文博活动而出版的图书,此类图书由于是为博物馆的文教活动或展览而使用的主题图书,在受众、市场、定价的影响下,其书籍装帧的设计上有着很多差别。
  在新时代环境下,由于公众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特征都与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对“快”的追求通过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方式广泛充填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并逐渐形成一种“快”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博主题出版物反映着当前的时代文化精神发展的方向,其图书与装帧设计也从最初的功能化单一化的设计转变为具有美学性质的装帧设计,实现出版物主题与读者之间精神层面上的碰撞,所以当前的文博主题出版物也根据公众的阅读习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并且其具有美学性质的装帧设计也引导并反映着当前公众的审美水平与美育程度,也反映着公众对美的追求。
  一、社会美育的功能
  (一)社会美育的重要性
  社会美育指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普遍的审美教育活动,是为了提高全民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法。是为了引导和教化社会全体成员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拥有积极健康向上心态,面对社会的必要措施。但是在人追求进步的过程中,随着人对美的体验和对审美标准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美有了精神追求,这个追求的过程叫作美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美育的理论和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明确了新时代美术教育具有承担美育使命,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属性。美育在我国分为校园的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是蔡元培在1925年的《美育的实施方法》中提出的,他认为“学生不是一直在学校里的,同时也有很多离开了学校的人,必须要给予他们一个美育的机关。”[1]我们从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到美育一方面是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域协作展开的;另一方,美育教育活动是一个终生性的,不由人在人生中的某一阶段的结束而停止,美育伴随人的一生。[2]在社会美育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美育与其他专业领域相融合,整合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形成符合当下新时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定位,更能培养出既有创新意识又具备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二)文博建设中社会美育的特点
  当代社会对美育的概念普遍认为是将人的培养以高尚、自由、完整、全面来作为塑造目标,是通过美育引导人的审美感知,以文化知识来引导人们发展的方向。在人们的艺术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其健康、积极、符合当前时代精神的审美规律来创作。在这样的目标下,学校、社会、家庭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指导艺术活动。[3]在高校里避免知识技能的训练代替审美文化的教育,注重对人的持续培养,加强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尝试以美学教育为基础的,整合其他學科,构建跨学科的研学体系,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美育人才。   在对大众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教机构之一,美育也是博物馆社教功能的一部分。在《美育书简》-文中,美育的概念被席勒认为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在《试论博物馆群教工作的新发展与美育的拓展》-文中,陶正雷将博物馆的教育分为两个部分,核心部分是美育,博物馆将培养大众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作为博物馆教育的实质。另一部分是将博物馆作为实施空间,大众在博物馆中可以成为美育的受教育者,接受美育的熏陶,并净化内心。[4]
  二、文博主题出版物中的社会美育意义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教机构,其美育功能是为了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文博主题出版物能将博物馆内的珍贵馆藏资源通过精致的美学加工与互动性的阅读方式将其文化内容“活”起来,挖掘时代审美的需求,发挥视觉美学与装帧设计的双重赋能,打造时代阅读特点与美学特点的文博主题美书,助力博物馆将美育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
  (一)深挖馆藏资源,跨时空与古人对话 博物馆深挖其馆藏资源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传统文化之美,其古建、遗址等则是博物馆展开美育的最佳场所。然而其场域空间以及器物实物都具有不可以动的限定条件。而图书则可以跨空间地将其文化内涵通过阅读的形式进行传播,博物馆馆藏资源与书籍类出版物跨界结合的文博类主题出版物则使得博物馆馆藏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结合其高质量的内容挖掘与富有美学的装帧设计能够基于读者深度阅读的条件与体验式的交流价值,同时这种书籍还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能够极大程度扩大博物馆美育的影响范围,也是美学教育的一种必要方式。
  将历经千年演变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挖、提炼与再设计,让古人的智慧能在当下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讲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汉字文化、绘画艺术等传统人文艺术,这些都是重要的设计资源。文博主题出版物根据不同的角度将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表达方式与现代的审美观念进行融合,提取出博物馆馆藏内的文化元素,并将其分类与整理,找出识别度较高的元素与现代的互动体验的方式结合,最大程度地让读者通过书籍为媒介让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人之间进行沟通,引导读者去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解读文化,还原传统文化的艺术高度,让美育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受众的审美水平。
  (二)更新馆藏资源整体审美,加入视觉设计手段
  美是一种情感体验,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其馆藏资源的价值与“美”的赏析密不可分,这种美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根据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来反映审美水平,而当下大众的审美水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其审美习惯、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等都在发生变化。而文博主题出版物则是对博物馆馆藏美学的一种集中展示。为了能发挥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中美育的职能,文博主题出版物的设计能否与当前大众的审美水平相匹配,甚至能否能引导大众的审美导向,是否与当前时代精神向契合。如果差距过大,则在大众的眼里显得这些文博出版物过于死板和陈旧,无法将博物馆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导致大众对博物馆的精神需求和视觉审美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减少对博物馆的热情,使博物馆很难发挥其美育场所的社会职能。
  通过加入视觉设计的手段,加入对文博出版物的视觉设计手段,首先基于受众一个愉悦的视觉享受过程。通过对色彩、文字、图形、造型等要素的塑造,向受众传达作者的思绪并形成一种思维路线,引导读者产生特有的视觉情感印象。在书籍的材质表现上通过对不同材质肌理的呈现,利用触觉给予读者反馈,延续对之前视觉体验下的触觉作用,印证之前的体验,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最后结合书籍的造型层面,力图用层次感、空间感将阅读方式拓展与视觉空间延展。
  三、社会美育功能核心的装帧设计策略
  (一)阶段性的美育目标装帧设计策略
  文博主题出版物所面向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但是从人的审美发展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其审美喜好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所以在每一个系列主题的文博主题出版物的美育目标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1.不同年龄层的文博主题出版物设计
  大众在阅读文博主题出版物的时候与专业人士的阅读习惯往往很难达到一致,分别着重体现在图片选择、写作方式、文本框架等方面,大众读者往往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图片、色彩、装帧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针对性阅读而不是阅读大量的文字解析。但是对文博主题出版物来说又必须根据针对的不同人群,需要在满足其视觉需求的同时,又能兼顾其学术研究的维度与深度。在对儿童主题的文博主题出版物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把握对儿童教育的互动体验设计的不同阶段,在阅读的过程中分为接触、成就、反思、拓展四个阶段,从接触阶段中了解书本信息并产生兴趣,再进入成就阶段中完成相应目标来获得成就感与自信,接着在反思阶段通过不断地反思将获取的知识与他人分享,最后在拓展阶段从被教导到向周围的人进行讨论,作为教导者与他人交流,从而获得一个完整且良好的体验互动。‘51比如在为儿童设计的文博主题出版物的封面设计上需要根据儿童成长过程中对色彩的偏好特征上进行选择。有相关研究人表明,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呈现一种由暖色逐渐向冷色转移的审美特征。因此在主题图书的封面底色上区别于以往的整套色调为一致的设色方式,改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暖色黄、橙、红逐渐转向紫、蓝、青的过渡。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将封面的由易至难进行转变,将低年级的主题图书中减少波浪线、折现、曲线之类的组合图案,采用简单的波点形式。在高年级的主题图书中可以在波浪线、折现等组合的基础上根据主题内容加入一些相关的主题性元素,文博主题的图书则加入提炼后的文博资源元素,使得封面更能贴合主题。同时能够在其审美水平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又能在其审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导向。[5]通过对书籍装帧的设计,用视觉的手段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视觉带来的美。
  2.匹配閱读习惯的文博主题出版物设计   文博主题出版物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清楚的是,对于低龄的儿童来说,什么样的设计才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以及需要加入对少儿对读物的接受程度以及设计形式。文博主题出版物需要主动匹配少儿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认知方式。在2019年博物馆主题优选童书中,《lOO%等比例动物:不可思议的动物尺寸大揭秘>绘本如图l,没有用传统的讲解方式去讲解动物知识,而是根据儿童对知识需求层面寻找到一种更能勾起儿童兴趣的角度来讲述动物知识。绘本中将动物部位的真实数据,通过8种独特的视角用手绘的形式等比例还原,再科普其奇闻异事,巧妙地把原本枯燥的动物照片变成儿童喜爱的手绘插画,指导了儿童对于动物的认知与美感的建立。考虑到该书定位在7-10岁的少儿,该年龄段的儿童需要逐渐培养自己独立阅读的习惯,需要注重启蒙、学习,以及艺术方向的培养。该书将以引导式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探索式阅读,将不同动物的尺寸等比还原,结合儿童喜爱的画风,帮助儿童启蒙学习。
  3.结合生活习惯的文博主题出版物设计
  在2019年获选中国最美的书《汉字日历》中如图2,将一年的365天对应成366个汉字与甲骨文,通过精心的设计,对366个汉字精心设计,每一个字形而对应的甲骨文则赋予其辨识度极高的色彩,枯燥的日历本摇身一变成为了识字启蒙绘本,同时日历撕下之后会成为一个精美的收纳盒,撕下的日历也能成为识字卡片继续使用,使甲骨文这种古老的中国美学文化在今天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指导当下儿童对汉字文化美的认知。该书将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元素与甲骨文元素相结合,提炼再设计之后融合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当中,将大众日常的生活习惯赋予了一种文化意义,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千年来文字的追本溯源,将古老的甲骨文字如何演变成今天的简体字的过程,通过书籍装帧设计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汉字文化的美。
  (二)拓展书籍装帧新形式,激发受众审美感知。
  文博资源大多都是以冰冷的史料形式出现在博物馆中,但是这些冰冷的史料却能反映出该博物馆所代表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文、政治、经济、历史、审美水平、审美偏好等。而博物馆出版物恰恰是能够将这些信息集中展示在读者面前的重要渠道。
  1.体验式的文博主题出版物装帧设计形式
  为了能够让这些“冰冷”的知识逐渐“升温”就必须从书籍装帧的形式方面入手,以互动创意类的书籍为例,通过对书籍的材质、版式形式进行改变丰富读者在阅读时的阅读方式,激发读者对探索书籍内容的热情去将“冰冷”的史料“热”起来。与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相比,博物馆独立出版的出版物能够集合该博物馆的馆藏资源,系统地、条理地、趣味地将文博资源整合受众眼前,相比于受众通过展览所接受的碎片信息,博物馆出版物更能满足受众对知识的探索。如故宫出版社出版的《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如图3,就是将书籍、图纸出版物、线上APP游戏解谜融合在一起的多元化互动书籍。该书籍以闯关的形式去引导读者在书本中探索解谜的乐趣,同时书籍中的互动内容如解谜、注释、绘画等交互性阅读行为的内容都是以真实的人物、事件、建筑、地名、器物名等命名并保证都有史可依。将生硬的历史知识用解谜者角色代入的形式强化图书与读者之间的个性化联系,并在读者的记忆结构当中穿插真实的历史史实,让读者在解读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受众对其审美的感知方向。
  2.融入插画元素的文博主题出版物装帧设计形式
  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拓展其书籍内容的表现形式,采用插画形式的表现手法,从视觉上加强对历史形象的还原,通过插画视觉上的图形、色彩、材料等元素,将文博资源内容变成符号化的视觉语言作为象征,打破大众对于文博资源浅显的认知,将历史真实的一面在书籍上进行呈现。[6]以此来达到对传统文化广泛认知的作用。
  3.立体互动式的文博主题出版物装帧设计
  在《故宫的秘密》立体图书当中(如图4),采用可动性的机关设计,在视觉上从平面变化的方向拓展到立体变化的方向,该手法为装帧设计拓展出了一个新的维度,结合精美的插画设计将故宫的场景用立体的形式展现在书中,将读者从二维平面的阅读中拉伸至了三维的立体空间当中,尽管在图书的版面设计与图片、字体的配置上需要严密把控,但是却能将平面空间中阅读的图片、文字等信息通过叠加的方式让读者在三维的空间中体验,拓宽了文博资源走向大众的渠道。同时书中对故宫建筑的原比例缩放,在细节上通过机关的形式完整地保留下来,结合书中游戏任务的主线与支线,使得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记住了历史知识,将本身冰冷的文化知识用趣味性的方式走到了大众身边。立体的书籍装帧设计更是能够以新的形式刺激读者对书籍的认知,结合故宫强IP的形象,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了对故宫文化的理解,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故宫中皇家因素影响下的衣食住行文化结合,体验故宫美学的独特魅力。将过去人们的审美观念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形式传递在当代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当代人的整体审美素养,再现传统文化之美。
  (三)增強读者的参与感,共同完成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博主题图书的内容丰富且紧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这使得文博主题图书对读者强调的更多是说教性而非体验性。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得读者很难产生除了阅读以外其他的参与感,使得读书这项行为变得非常生硬,很难吸引读者去进行这项生硬的阅读行为。
  1.激励式的阅读体验,加强人书互动
  博物馆出版物在满足到馆内参观的受众之外,还需要根据馆外社会人去的需求去设计其书籍内容与书籍装帧策略,注重馆外与无法到馆参观人群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博物馆出版物,开拓其更旷阔的读者市场。文博主题图书的互动式装帧设计是将一种游戏性的互动体验融入到书籍装帧的过程中。这种互动式的文博主题图书需要大众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产品的创造,从而获得体验与价值。通过复合、互动的游戏形式,引导大众在书籍中组装、制作、探索等行为,令整个过程变成激励式的阅读过程,将动手操作融入到视觉阅读当中,激发文博主题文化与阅读过程的融合。[7]   2.“留白”的共同创造模式,激发人书互动
  文博主题图书在书籍装帧的过程中可以留出一部分给予读者参与书本制作的合作部分。在互动体验的前提下,出版物进一步创新读者体验,将文博出版物中的文博元素转化整理为可创作的部分,变成可以填图、折叠、手工、绘画等留白空间,充分让读者参与到书籍的共同制作当中。比如在图谱性的图书当中加入以该图书的图谱体系系列贴纸衍生设计,这些贴纸对应书中所缺的空白部分,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后将贴纸贴在对应的区域当中,从而完成对整本图书的整体版式设计。读者在寻找对应贴纸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在以体验式的阅读方式去阅读图书的内容,另一方面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这些经过提炼后的贴纸浓缩了传统文化符号,并结合了现代的设计方式,不但激发了读者主动学习的动力还帮助读者深度学习文博资源中那些晦涩难懂史料知识,将传统文化通过设计的形式在现代进行传承。在《欢乐中国年》绘本中如图5,作者将中国“过年”的元素进行提取与重组,将过去书本对年的描述用动态的3D立体工艺进行展示,儿童在使用书中的机关如换新衣、放烟花、守岁、打年糕等如图6机关加强与书本之间的互动性提高整体的参与感,能够学习到关于中国“过年”的相关知识,了解“年”的来源、习俗。博物馆出版物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不断涌现的社会实时热点,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出版大众喜闻乐见的如教育、美食、法制、文化、美育、节日相关的专题性出版物,将其解构重组,以趣味书籍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眼前,既能满足受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又能提供向先人学习、向历史借鉴的机会,更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传承下去。总结
  文博主题出版物,不仅是具有中国古代悠久历史文化传承还具备了高度的学术性。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些具有高度学术性的内容往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但是在当今社会人中的审美素养的培育方面却发挥甚少。[8]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长河中,一个标准的书籍装帧设计很难满足不同背景下的需求,然而书籍装帧却又是传递书籍文化到读者之间的桥梁,以最美的形式传递出书籍的传统与未来、内涵与意境是将图书出版与强大的文博资源结合的重要表现,是优秀文博资源想公众输出的重要方式,更是希望读者通过阅读的方式让知识与文化回到人的本源当中的契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文化传承与创新视阈下的博物馆馆藏资源转化与开发路径研究”(18YJC760155)。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 5-6
  [2]尹少淳,盂勐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互仿与渐融[J]美术,2021 (02):6-9+14
  [3]田雅萌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渗透司题研究[D].大理大学,2017
  [4]杨秋莎尊物馆美育的思考[J].四川文物,2002(04):90-94
  [5]邓郁馨,陈香博物馆儿童情境互動体验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11):92-96
  [6]林宁儿童书籍设计美育功能的整体性呈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5
  [6]聂淑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插画语言[J].设计. 2021,34 (04):146-148
  [7]王颖,陈峰博物馆互动游戏型文创探析——以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贤”同历设计为例[J].设计,2019,32(19):22-24
  [8]周雅琴,刘宇博物馆主题图书装帧设计创新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20 (12):85-9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化革命,带来了渠道最深的变革。近年来,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当中。在文化传播方面,随着场所形式,展览方式,展出内容的转型升级,也推动着博物馆等场馆的数字化数据形态的构建。为此,通过研究二者结合下的虚拟校史馆的基本形态与应用场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方法和技术进行探索。基于数字孪生的概念,使用三维数据扫描、3ds Max建模及Unity交互设计等技
摘要:探讨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汽车内饰设计开拓新思路。解析新中式室内设计的概念及基本风格:探讨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应用于内饰设计的意义与价值;从内饰布局、色彩材质搭配、内饰部件设计三个角度提出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得到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运用设计策略进行汽车内饰设计实践。基于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提出的汽车内饰设计策略应具有一
摘要:为了让公路导视系统设计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导视功能服务。文章从公路导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网格系统的设计原则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我国公路导视系统进行精细的实地调查,得到我国公路导视系统设计的现状和现存问题。通过结合相关领域的优秀设计案例,探索网格系统在公路导视系统中的设计方法,为我国构建功能与体验统一发展的公路导视系统提供可借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公路导视系统
探究社交平台中的食物传播现象对食物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所提供的启示。从传播现象的社会动因入手,结合食物设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于社交、传播、文化的多维度分析进行深入研究。食物设计在未来发展道路中,要重视建立符号品牌加强信息传达,且引导线下活动重视身体感受,才能在社交平台中构建食物传播的良性生态,便于用户通过食物传播在线上社交活动中进行印象管理。
摘要:非典、鼠疫、埃博拉等疫情放大了公共度假空间“未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设计的问题。在“健康度假空间设计”的积极健康效应的基础上,增加防疫属性,形成双倍的健康效应。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云南昆明西山洲际度假酒店的入口、大堂、自助餐厅、客房、健身房、SPA等主要空间存在的健康隐患进行“双效健康”的空间设计探索,利用AutoCAD和3DMAX对度假酒店的空间进行重构表现。基于昆明西山洲际酒店空
摘要:鉴赏探析比亚迪汉“中国化”设计语言亮点及背后隐藏的趋势,为中国汽车品牌与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发展获得合理借鉴。分析比亚迪汉在外观内饰设计上所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从人类工业化发展阶段、设计在产品中的重要性及民族文化的内涵作用三个角度探析背后所隐藏的汽车发展趋势。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设计应用于汽车产品的外观内饰上,强化文化自信并建立起消费者对于“华系车”品牌文化的认同,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趋
摘要:探讨运用文创设计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方法,以促进国内旅游产品设计的发展。通过对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现状调研分析,剖析了现今旅游产品所存在的问题,运用文创设计从独特性、收藏性、趣味性、实用性、生动性、品牌化六个方面对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进行探讨。将各地域旅游产品与文创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为国内旅游产品文创设计提供有效的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吸引力生命力
摘要:以明清广府传统村落祠堂装饰载体及视觉符号为主要对象,探析萁多元文化属性和设计应用创新方法及途径,借此促进广府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活化和可持续发展。运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设计应用与案例探析,并借鉴跨学科的理论成果来进行综合研究。明清广府传统村落祠堂装饰符号是探究广府聚落多元文化属性和设计创新的载体资源,再设计应用则是提升广府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附加值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对其他地
摘要:让教学充满游戏性,改变艺术设计教掌中的刻板现象,重塑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分析了艺术设计教学既有模式的问题,挖掘了广义游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价值内涵,厘清了该模式的理性建构。得到艺术教育中广义游戏模式的实现策略。该方法可以改善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刻板现象,实现教育模式成效最大化。  关键词:广义游戏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TG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