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技术总是催生出新的工作、方法、方式。信息技术的诞生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提供了极好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勃勃的活力,它帮助师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学习的需要,选用合适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和多媒体,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再现情景——让直观性教学原则得到落实
语文教学注重形象思维,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有道是,成功的开讲,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开讲之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值得用心的地方。过去,由于条件所限,激发兴趣的方式,主要是由教师运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表达及借助挂图、幻灯片、录音、录像来实现的。如今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可以让这些形式更丰富,更综合,更适用,过去需要颇费时间使用的东西,现在只有鼠标轻轻点击就可调用。信息技术能够瞬间调动多种媒体,创设近似逼真的虚拟环境。
如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教师开讲的语言是:“同学们,你们可记得以前学过的有关瀑布的诗词?”学生很快就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找到了不少相关的古诗词。这时教师播放了制作好的小学生接触到的有关瀑布的古诗词的课件,课件用悦耳的古筝音乐及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图片作背景,展示了一首又一首的有关瀑布的古诗,顿时,学生兴致盎然,跟着幻灯片的字幕,自然而然地吟诵起诗词来。接着教师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本地最大的瀑布在哪里?中国最大的瀑布在哪呢?世界最大的瀑布又在哪呢?”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热烈进行讨论,将自己平时在书本、在电视上、在生活中所获取的知识贡献出来与同学分享。从课中,明显看出,学生见多识广,知道的知识不少。教师趁热打铁,马上转过话题,让学生通过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样就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调动起来,并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进一步地学习课文之中。
二、引起共鸣——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时,传统教学中讲究诵读,感悟,这是很好的方法,这是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但教学中辅以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往往能够相得益彰。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值得学生反复揣摩的。只有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缩小时空的差距,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在欣赏作品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对课文的欣赏性朗读,专业的广播人员的朗读比教师更到位。这时,播放他们的朗读作品,借助多媒体所创造的氛围,很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
在学习《登鹳雀楼》一诗时,教师播放朗读示范录像,画面以红红的落日、绵绵的群山、弯弯的黄河、构成了一幅优美画卷,而朗诵者苍劲雄浑饱满的声音,像磁石吸铁一样地吸引都会学生,启发了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境界的想象力,给学生带来了自然美的感受和力的震撼。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达到忘我的地步,好像朗读者就是诗人,就是自己一样。学生赏读后,教师将广播员的声音消掉,让学生为画面配音,学生兴致浓厚,朗读能力很容易得到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加深。
又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中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三个特点,但是对这些特点,都局限于生活中对太阳的粗浅的感知,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了利用科学仪器所拍摄的近距离观察太阳的景象的影片,让学生感受那太阳的“火热”与巨大,从而对课文中所描写太阳特点的文字的有了准确的理解。
三、交流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
信息技术包含了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广袤的世界成为了地球村。在教学中,我们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实现校际、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它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工具。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道题去做,要求作业做好后,与同学交流,这份“作业超市”里的题目是:(1)请用环保的眼光看看周围有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写一份建议书。(2)写一篇读后感。(3)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写写自己的对课文的理解。这三道题是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且要求能用“笔”写,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网络教室里,教师教学生首先将自己的作业“写”在了“记事本”或word上,而后发送到自己的共享文件夹内,供同学们阅读。学生上交作业后,就可以自由阅读别的同学完成的作业,并对其进行点评。有不理解的,或有不同看法的,可直接用电子白板写上自己的想法。这种足不移位,就能与班级中的任何一个同学交流的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这种学习形式中较好地达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写作营造了一个相对“静”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学生在查看别的同学的作业时,能及时感知到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异同,有利于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学会互相欣赏,学会合作,从而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的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去追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无缝结合,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一、再现情景——让直观性教学原则得到落实
语文教学注重形象思维,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有道是,成功的开讲,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开讲之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值得用心的地方。过去,由于条件所限,激发兴趣的方式,主要是由教师运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表达及借助挂图、幻灯片、录音、录像来实现的。如今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可以让这些形式更丰富,更综合,更适用,过去需要颇费时间使用的东西,现在只有鼠标轻轻点击就可调用。信息技术能够瞬间调动多种媒体,创设近似逼真的虚拟环境。
如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教师开讲的语言是:“同学们,你们可记得以前学过的有关瀑布的诗词?”学生很快就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找到了不少相关的古诗词。这时教师播放了制作好的小学生接触到的有关瀑布的古诗词的课件,课件用悦耳的古筝音乐及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图片作背景,展示了一首又一首的有关瀑布的古诗,顿时,学生兴致盎然,跟着幻灯片的字幕,自然而然地吟诵起诗词来。接着教师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本地最大的瀑布在哪里?中国最大的瀑布在哪呢?世界最大的瀑布又在哪呢?”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热烈进行讨论,将自己平时在书本、在电视上、在生活中所获取的知识贡献出来与同学分享。从课中,明显看出,学生见多识广,知道的知识不少。教师趁热打铁,马上转过话题,让学生通过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样就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调动起来,并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进一步地学习课文之中。
二、引起共鸣——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时,传统教学中讲究诵读,感悟,这是很好的方法,这是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但教学中辅以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往往能够相得益彰。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值得学生反复揣摩的。只有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缩小时空的差距,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在欣赏作品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对课文的欣赏性朗读,专业的广播人员的朗读比教师更到位。这时,播放他们的朗读作品,借助多媒体所创造的氛围,很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
在学习《登鹳雀楼》一诗时,教师播放朗读示范录像,画面以红红的落日、绵绵的群山、弯弯的黄河、构成了一幅优美画卷,而朗诵者苍劲雄浑饱满的声音,像磁石吸铁一样地吸引都会学生,启发了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境界的想象力,给学生带来了自然美的感受和力的震撼。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达到忘我的地步,好像朗读者就是诗人,就是自己一样。学生赏读后,教师将广播员的声音消掉,让学生为画面配音,学生兴致浓厚,朗读能力很容易得到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加深。
又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中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三个特点,但是对这些特点,都局限于生活中对太阳的粗浅的感知,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了利用科学仪器所拍摄的近距离观察太阳的景象的影片,让学生感受那太阳的“火热”与巨大,从而对课文中所描写太阳特点的文字的有了准确的理解。
三、交流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
信息技术包含了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广袤的世界成为了地球村。在教学中,我们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实现校际、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它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工具。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道题去做,要求作业做好后,与同学交流,这份“作业超市”里的题目是:(1)请用环保的眼光看看周围有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写一份建议书。(2)写一篇读后感。(3)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写写自己的对课文的理解。这三道题是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且要求能用“笔”写,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网络教室里,教师教学生首先将自己的作业“写”在了“记事本”或word上,而后发送到自己的共享文件夹内,供同学们阅读。学生上交作业后,就可以自由阅读别的同学完成的作业,并对其进行点评。有不理解的,或有不同看法的,可直接用电子白板写上自己的想法。这种足不移位,就能与班级中的任何一个同学交流的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这种学习形式中较好地达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写作营造了一个相对“静”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学生在查看别的同学的作业时,能及时感知到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异同,有利于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学会互相欣赏,学会合作,从而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的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去追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无缝结合,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