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王充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充以其独特另类的思想问题的角度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从古至今,教育一直为世人所重视。时代变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王充《论衡》中的教育思想却与时俱进,对当代社会的教育尤其是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巨大价值。
  关键词:思想来源 教育思想内容 教育改革
  王充身处谶纬神学盛行的年代,儒家的神学观念和思想成为官方哲学,世人大都相信“圣人生而知之”,均不敢与权威对抗。而王充虽受儒学教育却不茫然信从,对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提出批判和质疑,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与看法留存于仅存的著作《论衡》中。
  1 王充教育思想的来源[1]
  一是前人的思想积淀。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为了能广布自己的学说,纷纷广收学徒,开办私学。孔子、孟子、荀子等在教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诸如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二是现实的需要。王充处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东汉时期,儒家的重教思想盛行,统治者的重视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思想家积极开展教育理论的探索王充作为思想大家也加入这一行列中。三是个人的努力。王充自幼聪明好学,常好奇于世间百态,并以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2 王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教育目的
  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明确将人才分为四类: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故夫鸿儒,所谓超而又超者”。由此可见王充最想要培养的人才是鸿儒,鸿儒不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而且通过优秀的表达能力针砭时事,对国家事务建言献策。其次便是“文人”,这类人才可以成为国家称职的行政人才,他们知识渊博,而且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并且提出建议。由此可见,王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文人”和“鸿儒”。
  2.2 教育内容
  《论衡?实知》篇批判汉儒“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2]的言论,认为圣人虽然知识渊博,但绝不会准确地知道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学习。因此王充倡导人才教育应该博通古今,通百家之言,不能仅仅学习孔子等圣人的儒家经典,而应该全面学习,善于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认知。王充虽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但针对儒家经典中的不实言论仍提出批判,在教育人才方面提出不能拘泥于一种学说,而应该广学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成为更加有用的人才。
  2.3 教师的修养
  无论古今教育中教师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王充对于教师的修养也有所涉及。首先教师要博通古今,王充倡导“博”与“通”目的在于,一个学者不仅要博览诸家知识,做到胸中有墨,同时还应该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其次作为教师,必须不间断的学习,因为随着时间的前进,之前的各种知识可能被新的知识所取代,那教师如果仍用旧的错误的知识来教授学生,那么他的罪过就大了。教师要讲求教学方法。王充认为,无论教师的课程讲得如何生动,但如果缺乏事实的根据就难以令人相信。因此王充主张用典型的实例去诱导和感化,用生活真实存在发生的事情来验证自己的言论,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好的事。[3]
  3 王充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3.1 王充批评“圣人生而知之”的言论,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
  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将老师视为权威,对于老师的话语深信不疑,不敢质疑。因此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改革中一方面应该逐渐转变老师与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内心将对方当成良师益友,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学术思想,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更多新的知识。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教育虽然应该因材施教,但对于学生应该平等看待,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因为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后天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3.2 提倡教学内容多样化,鼓励理性批判创新精神。
  王充提倡教学内容应“博古通今,通百家之言”,可以看出那时王充的教育思想就极具创新性。现代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实际中很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大量取消学生的非专业课程,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只会读死书,其他方面得不到正确的发展,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思想有时过于保守,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我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会开发他的创造能力,对于不符合事实依据的事情也敢于批判,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创新精神的形成。
  3.3 学以致用,培养实用性人才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多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带领,无论是理工科的科学实验还是文史科的实地考察项目,这些都需要亲自其体会,仅仅在口头上说是没有用的,只有你真的去实践你才会发现理论的真伪,有可能还会有新奇的发现。
  参考文献:
  [1] 赫建平.王充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兰台世界.2015(39).
  [2] 論衡全译.王充原著 袁华忠、方家常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页.
  [3] 魏平.王充教育思想浅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9).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500)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为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学生党员是党务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展开研究,进而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原因,并对如何纯化大学生入党动机提出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学生党员 入党动机 对策研究  1 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其多元类型  1.1 入党动机概念  入党是个体在认识党、了解党、靠近党、捍卫党中完成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入党动机是指个
摘 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科学传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群体的科学素养现状,以及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有较高的科学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但科学知识方面存在欠缺。研究为了解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学传播 科学素养 大学生  1 引言  公众参与科学,即公共场域内民众作为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进行双向沟通,已经在科学传播届中达
摘要:小学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黄金阶段,对其个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因此,班主任理应对此提高重视度,通过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除了需要完成知识内容传递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其整体水平有所提升。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并对于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策略  1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道德问题一直都是全社会极为重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然而却有留学生发出了不当言论,他们的这种行为正是缺少爱国情怀,缺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体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重任,加强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热爱祖国、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美德;热爱祖国;勇于担当;诚实守信  1引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了全国。随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要求学校在注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育就成了初中学生教育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施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管理;实施对策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过程,既承接了学生从小学转变到更高阶段的学习过程,还要培养学生为更高阶段学习的途径。在此阶段
摘要:教育改革的首要方面就是强化学生对道德修养以及法治法规的理解与运用,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指引学生对当今的日常社会生活进行体验,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式教学也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就是以增强初中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的,而这种目的实现主要是在互动式教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但是在实际教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基本的法律概念,它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题考试,还要求学生要建立完善的人格、思想、道德意识。在课改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探究与分享与法治教学相结合,是当前课改的一个创新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如何利用探究与分享是新课改下,所有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对探究与分享的具体策略进行详述,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是我国教育界中的痛点所在。为此,必须要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文中,从小学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道德品质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已有一段时间,影片所反映的校园欺凌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校园欺凌事件近些年来并不鲜见,从现实到网络,从小学到高中,从言语辱骂到暴力殴打,校园欺凌已然成为我国
摘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而技术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通用技术教学应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摘要: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习题的训练讲解,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健全,仪器设备落后及药品缺乏等问题。本论文主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