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数学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减负”这个话题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减负的背景下让学生愉快地来学习数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数学学习成绩,打造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主要围绕数学课堂的几个环节来展开:1、数学课堂的引入要有针对性;2、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3、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趣味性;4、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化繁为简。
  [关键词] 减负 高效 乐 数学教学
  
  当今社会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教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已成为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自此,各级各类学校按上级指示,纷纷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投身减负。
  减负有三个内容: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二、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在减负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出有效高效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很多老师一样,对于“减负增效”的问题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矛盾之想,“要想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而教改势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一个思想上的问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影响下,我渐渐地认识到,要真正实施“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感受学习,享受学习,从而真正地喜欢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在减负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而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也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但是我们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一味地填;对于有些易出错的知识则一味地重复,一味地强调,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了无生趣。这样反而使学生觉得学习负担很重,学业压力很大。还有一些教师一味地强调成绩和升学,更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来,学生很难从数学课堂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如此这般的后果是致使部分学生厌学恶学,更有甚者心理畸形扭曲,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因此,数学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和得到美的熏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也才能真正打造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1.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
  比如在代数合并同类项开头一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物以类聚”这个成语作为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出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再比如:经过一节课的讲解,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不过第二天上课再继续讲这节课时,就有学生问老师:“老师,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老师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明白我昨天举的例子的意思。好,我问你,你早餐吃过大饼和油条吗?”学生点点头,老师就问:“如果你去买大饼和油条时,是否能讲‘我买两块大饼,三条油条;我还要再买三块大饼,三条油条’呢?”学生都笑翻了,说:“不会,会被别人骂的!”所以老师就接着说:“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数学的知识,而这里我们就要运用到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了。”这样就很自然又有趣地过渡到新一课的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2.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思考面临的问题,以满腔的热情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讲解新的科学知识,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在讲“圆幂定理”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早就会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学过切割线定理之后,大家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呢!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不少同学还主动出击,有的说:“老师,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通常3米)所能看到的景距。”还有的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欢快中,学生已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3.趣味点缀,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生发出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教学中,如果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买完火柴后兴冲冲地跑回家对他父亲说:“火柴都是好的,我一根一根试过了!”其父亲哭笑不得。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象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反映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用趣味点缀数学课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并能够在笑一笑中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4.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5.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
  学数学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也越觉困难。怎样使学生降低坡度,使学生化难为易,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例如一个作图问题: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此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他们不但不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也不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反之如果先设一个铺垫:在直线l异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学生则不费吹灰之力。由此启发,能否把异侧的两点搬到同侧呢?启发学生作对称点。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深奥难懂,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钻研进去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而是找出本题理解上的的难点,设计一个相似的铺垫或引例,问题解决起来就自然得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既要明确不同梯级的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可将重点内容设置成几个有梯度的问题,逐一破解,自然完成由易到难的过渡,或者交给学生讨论交流,以求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在减负的背景下,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也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在数学学习中……
  参 考 文 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数学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葛军《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来,实力雄厚的国企、央企大举进军房地产业,接连获得土地大单,房地产行业的“地王”现象更是层出不穷。2009年9月30日,绿地集团以总价72.45亿元,楼面单价2.72万元/平方再次刷新上海地王记录。距离长风地块以70亿元“身价”登上地王宝座,才短短20天。在这大背景下,一浪高过一浪的地王频生、房价狂飙引起了我们对房地产出现这种现象的新一轮思考。  [关键词] 房地产 市场 失衡   
期刊
[摘 要] 作为浙江这个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浙西南地区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概述了浙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在国家提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分别以福州和厦门为海西的中心城市计算出了浙西南地区与海西的经济联系强度,得出结果表明虽然浙西南地区被划入海西,但是与海西的经济联系比较弱,还有待加强。而与海西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温州的经济联系较大。并对浙西南地区该如何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
期刊
[摘 要]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采取施工质量预控,实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严把施工质量验收,才能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作为建筑工程产品的房建工程,由于
期刊
[摘 要] 初中的物理主要都是讲的基础的知识,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对于初中生而言毕竟是全新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觉得很累,所以在中考中物理成为众多学生能否考上高中的关键学科;因此高职的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尴尬的学科。因为对于高职生而言,他们的基础并不是很好,所以高职物理一方面要帮他们巩固旧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灌输给他们新的物理知识,因此做好高职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衔接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在2006至2007年度,央行先后11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的货币供给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是抑制经济过热,对冲流动性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对我国货币供给有反向影响,但是效果较弱。相比之下,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如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以期他们将来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从容地适应社会,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从四个方面:课堂教学、课堂活动、写作教学、课外阅读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探讨了这一问题,以期给人们以借鉴。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健全人格 正确的职业观    当今的社会,是
期刊
[摘 要]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所有成员经过长期的创造、积累、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职业中学文化建设有别于普通中学,应更多的体现职业特色、企业文化、本文从物质文化、专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 职业特色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组成,是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学校的每一个人创造、积累、总
期刊
[摘 要] 现代农业园区是实施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具有特色产业集聚化、功能多元化、附加值高效化、盈利持久化、效益综合化的特征,应当从思想观念、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全方位着手,形成综合优势,获得实际效果。  [关键词] 农业发展方式 现代农业 园区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
期刊
[摘 要]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矛盾,即人类利益的片面性与全面性之间的矛盾、不同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利益与自然界自身性之间的矛盾。联合国历次环境会议和环境问题宣言的宗旨,就是试图超越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这三个矛盾的解决方式,并从这三个方面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 德性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自1972年以来,联合国及其民间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