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有了虚假记忆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头脑中的一些记忆其实并不真实,而是某个“邪恶”的科学家编造并植入大脑中的,你会不会感到不寒而栗?
  这一幕正在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在小鼠的大脑中植入了虚假记忆。他们首先将小鼠放入第一个环境中,记录下与此环境有关的脑细胞;然后把小鼠放入第二个环境中,并通过激光激活与第一个环境有关的脑细胞,让小鼠以为自己置身于第一个环境中。这时,科学家对小鼠进行轻微电击,于是小鼠错误地认为自己在第一个环境中遭到了电击,产生虚假记忆。然后当小鼠再次被放回第一个环境中时,它们会因为虚假记忆而对此时的环境充满了恐惧。其实它们并没有在第一个环境中遭到电击。
  这个实验证明虚假记忆是可以植入小鼠大脑的,未来这个技术应该也可以用于人脑。不过为了社会的安全,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个技术的应用进行限制呢?
其他文献
日本人会让风悄然加速  对于煤和石油比较缺乏的日本来说,风力发电占较大的比重。风力发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科学家们都知道,风速越大,发出的电能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发电量与风速的3次方成正比。即风速增加2倍,发电量会增加8倍。因此,如何为风力发电机寻找多风的地方很重要。  然而,现在,日本科学家还能让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时候,速度再加快一些,办法就在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那一瞬间,让风速能够加快到原
期刊
你也许见过动物们死亡的场景,它们几乎会无一例外地翻倒在地。如果你看到一群庞然大物站立着死去,会不会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个可怕而怪诞的梦?古生物学家还真的发现了一群站立而死的恐龙。  十几只恐龙站立而死  一谈到恐龙,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体型庞大的史前动物形象。其实恐龙在地球上刚刚出现的时候,体型并不大,大概只有野猪般大小。到了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种叫做板龙的恐龙出现在地球上,这是第一类体型巨大
期刊
凡事皆有例外,有正常就有反常。我们知道,正常的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可是后来科学家发现,有些DNA竟然是由三条、 四条链组成的;还有一种DNA则只有一条链。  即使在双链结构的DNA中也有例外。正常的双链DNA是右旋的,可有一种双链DNA竟然是左旋的。  就算DNA是双链结构,且已经右旋,但在双螺旋的胖瘦、每一螺旋的长度等细节问题上还是会出现某些异常的情况,从而造出另类的DNA。  单
期刊
大约200年前,拿破仑为了称霸,在欧洲频繁用兵。因为士兵经常要长途行军,所以急需解决肉制品的保存问题。这让头脑机灵的食品商阿贝尔发现了商机。他找到一个贮存肉制品的好办法:把肉装入玻璃瓶,放入蒸锅加热,再用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这就是最早的肉罐头。  阿贝尔没有想到,这种受到欢迎的方便食物,如果没经过严格的消毒环节,很有可能成为肉毒杆菌的“逍遥之地”,而这种细菌在诸如罐头这类缺氧的环境中产生的毒素,
期刊
“磁铁”  是怎么造出来的?  “磁铁”,科学的称呼叫永磁体,以有别于通电就有磁性的电磁铁。它是现代许多技术的核心,手机、耳机等小巧设备中的扬声器,需要永磁体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因为有了超强的永磁体,它们现在才可以做得这么小巧。此外,电动汽车、涡轮、电脑、卫星等等,都需要永磁体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  那么永磁体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要制造一块永磁体并不难。中学电磁学就告诉我们,电荷的运动
期刊
DNA是生物体上承载遗传密码的物质,而暗物质则是组成宇宙物质总质量近85%以上、至今身份未明的一种物质。它们一个藏在细胞核内,一个处在辽阔的宇宙空间,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谁承想,最近一群富有想像力的科学家硬生生把它们扯在了一起。具体地说,他们准备建造一个以DNA为材料的探测器,来寻找组成暗物质的粒子。  如何寻找暗物质粒子  暗物质之为“暗”,是因为这种物质不与普通物质发生电磁作用,我们根本不能通过
期刊
腔棘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而且被认为是生物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中间环节,它们一度消失不见,直到几十年前才在非洲东海岸重新被发现,是典型的活化石。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非洲海域和东南亚共捕获了5条腔棘鱼,并对它们进行了染色体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从3000万年前到现在,腔棘鱼的染色体差异只有0.18%,换句话说,它的演化速度只是人类演化的四十分之一。今天的腔棘鱼与几亿年前的祖先化石相比,身体形状上没有明显
期刊
据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由此可見,经脉乃是人体之根本,不可不通。  源于光绪年间的“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是将经络学说与武术技法相结合,用30多味中药经过特殊工艺炮制成药沙装入沙袋,利用沙袋沿人体经络运行路线,进行多批次、多人次、循环拍打使经络得到疏通的中医物理自然疗法。  时至今日,“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已经传至第五代
期刊
在科幻电影中,科学家用蚊子吸取的恐龙血液克隆出了恐龙。注意,现在这一幕可不是科幻了,虽然恐龙复活还为时尚早,但是科学家真的用一滴血克隆出了小鼠。  日本科学家从一只老鼠的尾巴里提取了血液,从中分离出了白细胞,然后用白细胞的细胞核进行了克隆实验,把细胞核转移到一个已经除去细胞核的卵细胞的里面,然后让卵子开始细胞分裂的发育过程。结果他们真的克隆出了一只小的雌鼠,雌鼠的寿命和普通老鼠的寿命是相同的,而且
期刊
蝙蝠几乎是个瞎子,它如何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对象啊?会不会出现有的“青年小伙子”蝙蝠向一位“老奶奶”蝙蝠表达爱慕之情的情况?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蝙蝠用超声波来探路,来捕食,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人类也因此模仿出了相应的声纳探测。如今科学家还告诉我们:我们用眼睛看世界,而蝙蝠用超声看世界,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那就是,蝙蝠的超声探测器异常精准,不仅能知道前方有什么物体,还能知道那个物体什么样子,在干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