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乱七八糟”,是一句很流行、用途很广的俗语。但同学们知道吗,这句话的来头可不小呢!
“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汉高祖刘邦分封的许多刘氏同宗的诸侯王,时间一长,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自封官吏,自征赋税,所属封地也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王朝的统治地位,他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许多权力收到了朝廷,并对部分重要地方实行直接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十分不满。由吴王刘濞出面,串通了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淄川王等六王,于公元前154年,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发起了这场“七国之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景帝不得不将晁错杀掉,换得了七国退兵。随后,景帝重振朝纲,派出大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了这七个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由此产生。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臣会夺去他的政权,便将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规定他们可以享受许多特权。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继位的皇帝为晋惠帝,是一个“白痴”,大权实际掌握在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司马炎的妻子贾后,很不满这一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请了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司马亮上台后,搞起了专权,很多大事不同贾后商量就下旨。贾后也觉得这个人不可靠,便密诏楚王司马玮将司马亮干掉了,由司马玮出来辅政,但司马玮对贾后也不是言听计从,贾后不满,又设计杀了司马玮。
这样一来,朝廷和各诸侯国之间更不得安宁。当时负责朝廷安全工作的赵王司马伦,乘混乱之机,发动政变,把诡计多端的贾后杀了,把白痴皇帝惠帝也废了,自立为帝。
这个时候,各诸侯认为司马伦野心太大,齐王司马冏(jiǒnɡ)、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ɡ)等联合起兵,杀掉了司马伦,重将白痴惠帝复位。没过多久,河间王司马颙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杀掉了齐王司马冏。
东海王司马越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恼火,发兵逼宫,一举把司马颖、司马颙都杀了,并毒死了白痴皇帝,另立新帝,由自己掌握朝中大权。
这次历史上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更深重,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八糟”。此后,“八糟”成了“八王之乱”的代名词。
“乱七”和“八糟”,人们将这两个历史事件联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成语,形容混乱、情况很糟糕。
“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汉高祖刘邦分封的许多刘氏同宗的诸侯王,时间一长,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自封官吏,自征赋税,所属封地也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王朝的统治地位,他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许多权力收到了朝廷,并对部分重要地方实行直接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十分不满。由吴王刘濞出面,串通了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淄川王等六王,于公元前154年,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发起了这场“七国之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景帝不得不将晁错杀掉,换得了七国退兵。随后,景帝重振朝纲,派出大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了这七个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由此产生。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臣会夺去他的政权,便将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规定他们可以享受许多特权。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继位的皇帝为晋惠帝,是一个“白痴”,大权实际掌握在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司马炎的妻子贾后,很不满这一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请了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司马亮上台后,搞起了专权,很多大事不同贾后商量就下旨。贾后也觉得这个人不可靠,便密诏楚王司马玮将司马亮干掉了,由司马玮出来辅政,但司马玮对贾后也不是言听计从,贾后不满,又设计杀了司马玮。
这样一来,朝廷和各诸侯国之间更不得安宁。当时负责朝廷安全工作的赵王司马伦,乘混乱之机,发动政变,把诡计多端的贾后杀了,把白痴皇帝惠帝也废了,自立为帝。
这个时候,各诸侯认为司马伦野心太大,齐王司马冏(jiǒnɡ)、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ɡ)等联合起兵,杀掉了司马伦,重将白痴惠帝复位。没过多久,河间王司马颙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杀掉了齐王司马冏。
东海王司马越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恼火,发兵逼宫,一举把司马颖、司马颙都杀了,并毒死了白痴皇帝,另立新帝,由自己掌握朝中大权。
这次历史上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更深重,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八糟”。此后,“八糟”成了“八王之乱”的代名词。
“乱七”和“八糟”,人们将这两个历史事件联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成语,形容混乱、情况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