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当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都予以不同程度的界定,但多数研究者更倾向于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概念,并从中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即: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本研究即基于此视角之上,以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为出发点,在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同时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并就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160-03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当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都予以了不同程度的界定,但多数研究者更倾向于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概念,并从中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即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本研究即基于此视角之上,以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为出发点,来谈一谈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基本要素构建起自身的内容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全方位健康发展和和谐共进是学校整体文化形象的重要体现。
  首先,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便利健全的公共设施,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以及由物质环境所彰显的文化氛围,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同时它所承载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甚至是信念、价值观等都在悄无声息中得到了体现,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无需奢华,而重在人性化且富有文化内涵,既要使师生感受到“家”的亲切感与安全感,同时还应感受到工作的使命感与学习的快乐感,即:使学校成为求知、求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的重要阵营,这是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物质保证。
  其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制学兴教的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中校風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影响着教风、班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的形成,同时也是上述四种风气和关系的集大成者。换言之,一个学校的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正是这个学校整体校风的全面体现。良好的校风不仅可以激发师生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催人奋进,还能很好地巩固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以及教师与家长间的和谐与互动关系,同时还能在无形中阻碍不良风气的滋生和传播,为营造优质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再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系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如果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做事流程,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就会产生混乱;另一方面,如果有章不循,有令不行,唯个人意愿为工作行为的准则,不仅会造成无序的浪费,更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这都将阻碍学校的顺利发展,并对其生存造成威胁。作为校园文化内在机制的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保护和传承校园已有的良好传统,构建完整的传承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和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庄重严肃的仪式和严谨全面的规章制度来形成规范,并真正做到落实和执行到位。学校应在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予以双重保障,保证其有序严格实施,并形成一种自然的规范,使每位师生都能在规、矩中行事,真正做到为学校的生存发展保驾护航。
  二、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刻不容缓,而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物质和精神阵地——校园文化则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基础教育上不断给予扶持,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重要领域,仍面临着严重的缺失。
  首先,物质文化建设的缺失。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和经济的不发达,家长们对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孩子只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能够早日参与劳动,为家庭减轻并分担经济负担才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女孩,更是被家长们“读书无用”的思想所操纵,早早的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在此大观念、大环境的影响下,地方政府也并不重视教育投资,且受到财政的限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只限于维持基本的上课需求,教学用具、多媒体的应用、文体娱乐设施及场地等硬件设施严重短缺,教学资料、阅读资料、课辅资料等极度匮乏,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如前所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体体现在校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工作环境的欠舒适,以及工资待遇的局限,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师范专业毕业生不会选择来这里任教,即便有来的,也很少能够踏实工作,把这里的工作作为毕生事业而奋斗的。这就使得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先进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和学习管理办法和方式无法在农村中小学中得以传播,因此不能形成校园良好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精神面貌,阻碍了形成良好校风的途径,可谓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悲哀。   再次,制度文化建设的缺失。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也日趋现代化。与此同时,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制度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向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向发展。而目前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当中,学校制度建设在已形成的传统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方面变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规章制度缺失的现象,同时受学生的学习动机消极化和功利化严重分化,以及学生学习发展动力不足倾向的影响使得一些学校发展目标不明确,学校发展动力不够强劲,这都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向着更高的水平转化。
  三、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经济使得教育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遇当中,要么在艰难地维持和保障孩子们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忽视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么就是连孩子们的基本受教育权利都难以保障,还何谈校园文化建设。然而笔者却认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吸引和保障孩子们受教育权利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受教育和受到更好的教育的必要条件。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就其学科性质来说,无论从学习资源物质形式的储备,还是从师生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积淀方面,都能够很好地满足服务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不仅具有可行性,更能切实将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首先,音乐物质资源的共享可以弥补物质文化建设的缺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為音乐教育的高等学府,拥有音乐教育专业所必备的学习工具、多媒体设施、学习资料及影音资料等,这些物质资源能够为农村中小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物资保障。高校可以利用闲置和淘汰的乐器、多媒体设施及音乐家图片简介等物资为农村中小学打造专门的、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音乐教室,这里可以没有书桌,只有数量相当、摆放灵活的小凳,以留给学生们更多的音乐活动空间。这里可以听、可以唱,可以认识不同的乐器,了解它们的构造,感受它们的声音,可以认识古今中外的音乐家并感受他们的作品。在这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想象、思绪飞扬、勇敢地创造。同时,在课余时间,这里亦可成为教师们的音乐活动室,通过音乐活动,教师们可以自娱自乐、放松身心,既怡情悦性,又增加了教师间的互动合作,密切了教师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音乐人力资源的共享能够填补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高校音乐教育资源除包括音乐物质资源以外,还包括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音乐专业不仅拥有完备的师资队伍,还拥有大量具备不同音乐专长的优秀学生。作曲专业的师生可以将有关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谱上简洁上口的旋律,并教授农村中小学的师生进行演唱,使其能够在师生间传唱。同时,音乐制作专业的师生还可以将其制作成音乐光碟,便于农村中小学校随时播放和使用。另外,我们还鼓励高校师生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学校和不同班集体创作特色的校歌、班歌,以音乐的形式感染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影响农村中小学校师生,使其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转变。此外,高校师生还可以协助农村中小学开展相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音乐活动、支教活动,以及网络直播活动,用音乐课程和音乐活动的方式教化人,持之以恒地帮助农村中小学逐步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再次,智慧资源的共享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制度建设的缺失。高校作为成熟的教育机构具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完备健全的规章制度,其管理者可以帮助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者提供一定的管理经验,并为规章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效应。
  我们知道,生动活泼的音乐形式和干枯死板的规章制度相比较,在接受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高校音乐专业的师生还可以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为规章制度谱曲或将其制作成背景音乐,并在课余时间使其回荡于校园,因为生动的演唱远比较枯燥的说教更加能够吸引人、打动人,更容易让师生将这些规范铭记于心,同时,聆听音乐也比聆听领导的讲话更容易使人接受。此时,音乐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制度渗透于师生的内心,时刻警醒并规范师生们的行为、行动。另外,高校还可以协助农村中小学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宣传活动,如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来进一步强化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使其更加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每一个校园人的行为准则。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从另一个高度来讲,高校在与农村中小学实现音乐物质资源共享、音乐人力资源共享,以及音乐智慧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学生们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对于强化专业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唐丽芳.课程改革中单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秦 岭.学校环境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耶魯达
期刊
陳丹
期刊
牛世生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管建华教授《后现代音乐教育学》一书的阅读,笔者欲融会该书中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音乐身体”等问题的观点及相关阐述,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试图对上述两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认知。  [关键词]比较音乐学;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音乐身体;空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046-03  管建华教授在该书的前
期刊
肖晗
期刊
刘开潛
期刊
[摘 要]孝义碗碗腔是流传在山西省孝义市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地方剧种。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梳理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沿革,简述其唱腔中念白、板式、特色声腔及润腔,来探析孝义碗碗腔的唱腔特征。  [关键词]孝义碗碗腔;发展沿革;唱腔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073-03  孝义碗碗腔,是流传在
期刊
[摘 要]毛泽东诗词歌曲作为我国经典艺术歌曲的一部分,形成我国声乐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演唱风格。本文梳理出毛泽东诗词歌曲中戏曲元素运用情况,探究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以声乐作品《七律·长征》为例,具体分析其戏曲音乐元素运用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歌曲;戏曲元素;演唱分析;七律·长征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
期刊
羅贤慧
期刊
《音乐生活》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协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2-792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044/J。本刊为月刊,全年12期。  本刊设有人物、艺苑、音乐评论、舞台精粹、北国乡音、生活、乐人名典、学林探索、琴林广记、学术探赜、作品等栏目。  欢迎踊跃订阅。  本刊邮局代号:8-10。 全年12期,共144元。  关于订阅事宜,亦可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