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音乐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音乐教学应以聆听为主,提倡审美教育。我们的老师在公开课教学中却走入了误区。
【关键词】高中音乐公开课;误区
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整个公开课的参与过程中,执教者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才艺,而且提供了教研的样本,让同行们切磋,进一步提高了教研能力,并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教研气氛。
近期,高中音乐教学公开课在我县举行。认真听了这几节课,感触颇深:总感觉这几节课太重于形式而忽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规律,有的课严重脱离了课堂的真实性,失去了公开课的教研性。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那么流利,教师的表演那么娴熟,这样的公开课能反映出真实的课堂效果和问题吗?通过仔细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这几节看似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公开课,其实只是给音乐教学披上了美丽的外衣而已,致使高中音乐教学走入了部分老师所谓的创新与新理念的误区。只有我们走出这些误区,音乐公开课教学才会更真实、更有效,真正起到其展示和导向的作用。
我县使用的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鉴于我县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我觉得高中音乐教学应以聆听为主,提倡审美教育。我们的老师在公开课教学中却走入了这样的误区:
一、过重强调音乐审美表现,忽视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
为使一节公开课展示的有声有色,往往追求听、唱、动、奏样样俱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学习的考虑。一位教师这样授《非洲歌舞》一课:在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非洲音乐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让学生敲击非洲鼓;非洲鼓节奏还没敲击几下,又忙着让学生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就匆匆的进行表演唱;在表演唱还没有表演结束时,又让学生在歌唱中加进非洲舞蹈。一节课下来,就像在饭桌上不停地上菜,一盘接一盘,盘盘都没怎么让人品出味道来。“欢声笑语撒满了每个角落,五彩多姿的多媒体课件也横穿在整个教学流程,唱、跳、演,奏,学生的个性好像得到了最充分的张扬……”这样看似形式多样化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暗流——盲目追“审美”风,人云亦云。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如果离开自身的知识体系,便会失去独立存在的价值。音乐中的节奏、速度、力度、体裁、形式等要素,或演唱、视谱、演奏等技能,才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美的手段,是我们体验和领会音乐丰富的审美情感内涵的依据。
表1
幻灯片展示 教师问题 学生回答
1、大象奔跑的场景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非洲
②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大象,沙漠区
2、一黑人摘香蕉的画面 ③你知道非洲盛产哪些植物或水果吗? 香蕉、甘蔗、芒果
④画面上描绘的什么场景? 劳动、收获
3、一黑人歌手打鼓演唱的视频 ⑤你知道画面上的人吗? 知道,郝歌
⑥你看过他的表演吗? 见过
⑦在哪媒体上? 星光大道
⑧你喜欢欣赏他的声音吗? 喜欢
⑨他表演的好看吗? 好看
⑩你想试一下他打击的那个鼓吗? 想
二、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严重消弱了音乐的艺术功能
多媒体课件、教具的利用给公开课带来了方便,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能使课堂锦上添花。若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就会将自己变成电脑“操作员”。因此公开课教学更要慎重把握课件和教具的运用,要从服务于教学,辅助于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滥用多媒体和教具会使课堂画蛇添足。以一位老师的《非洲歌舞音乐》的导入为例(见表1)。
然后老师拿着一个非洲鼓从前到后让学生摸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非洲歌舞音乐的天地吧”……
这一幅幅精心设计的画面无形之中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入冗长的导入中,严重地削弱了音乐的艺术功能,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逼真。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和音乐教学规律,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音乐素养等因素,适当、灵活地加以运用,切忌滥用。对那些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要点、有助于深化理解的地方、需要拓展的背景知识及新颖的导入等,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对那些只需要讲解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用了。
三、盲目拓展知识领域,改变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现行课标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倡加入人文素养的渗透,但有些公开课上却盲目地将不同的艺术形式都综合起来,把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综合课,严重改变了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一位教师授《多彩的民歌》为例,在欣赏民歌《孟姜女》环节,教材有江苏民歌和河北民歌两个版本的赏析。
其课设计:教师拿出一张美人画像,让学生观看是否漂亮,然后找一学生说说对这位美人的赞美之词,再让学生说一下课前查阅的孟姜女的资料,然后老师又深情讲解她和万喜良之间的感人爱情,最后又讲到暴君秦始皇如何贪恋美色、逼孟姜女做他的妃子,孟姜女悲痛至极哭倒长城八百里等情节。同学们都被传奇的孟姜女吸引住了,有些学生还问道:长城真倒了吗?那个带路的乌鸦是神仙变的吗?啥时候也给我们播放一遍电影……
绕了一大圈,从历史传说、历史画面、电影剪辑、电视剧等不同侧面来了解孟姜女,却叫人忘了这是一节音乐课,忘了教学目标是欣赏不同旋律的民歌《孟姜女》。试问这样的音乐课能激发学生多少音乐情感呢?虽然现行课标大力提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音乐课的性质和特点是不容改变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科特点,围绕教学目的来实施。不管音乐课上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应用哪些手段,其前提都应该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上例可以简单的这样设计: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搜集不同的民歌《孟姜女》的演唱版本。教学重点是比较江苏和河北两种不同版本的音乐表现风格及表现形式,再通过欣赏、比较二胡与小提琴演奏《孟姜女》主题旋律,来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最后拓展到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汉语向全世界演绎的孟姜女形象。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同一首歌在不同场合、不同语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体验到民歌的多样化特征。整节课学生始终在感受音乐,并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来学习民歌的多彩性,从而升华到为我们的国家拥有这样优秀的民歌而骄傲,拥有一流的歌唱家而自豪。我想如果这样处理教学,始终围绕着“音乐”在拓展,综合有度,不仅符合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美,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滥用小组合作模式,降低音乐课堂效果
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合作,现行课标尤其强调相互合作,因此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公开课教学中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但在许多的公开课中,并没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带来的实效。如:合作过程过短,两三分钟草草收场;有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一旁等待学生,放任学生自主合作;即使到学生中间去,也是向学生传递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结论。对于合作学习,在设计其学习方式时,应考虑到它的实效性,从分配小组入手,依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来合理搭配,教师要正确组织、指导和帮助,多提示、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并对各组表现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同时要关心各小组的心理状态,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习小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去,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形成合作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作为高中的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走出前面提到的几点误区,不能让百花齐放的音乐教学仅披上“美丽”的“外衣”,华而不实,致使音乐公开课教学走入歧途。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现行课程的音乐教学创新,要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应深挖教材,研究课标,努力使音乐公开课返璞归真,再现其创新理念,使它真正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
【关键词】高中音乐公开课;误区
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整个公开课的参与过程中,执教者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才艺,而且提供了教研的样本,让同行们切磋,进一步提高了教研能力,并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教研气氛。
近期,高中音乐教学公开课在我县举行。认真听了这几节课,感触颇深:总感觉这几节课太重于形式而忽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规律,有的课严重脱离了课堂的真实性,失去了公开课的教研性。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那么流利,教师的表演那么娴熟,这样的公开课能反映出真实的课堂效果和问题吗?通过仔细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这几节看似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公开课,其实只是给音乐教学披上了美丽的外衣而已,致使高中音乐教学走入了部分老师所谓的创新与新理念的误区。只有我们走出这些误区,音乐公开课教学才会更真实、更有效,真正起到其展示和导向的作用。
我县使用的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鉴于我县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我觉得高中音乐教学应以聆听为主,提倡审美教育。我们的老师在公开课教学中却走入了这样的误区:
一、过重强调音乐审美表现,忽视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
为使一节公开课展示的有声有色,往往追求听、唱、动、奏样样俱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学习的考虑。一位教师这样授《非洲歌舞》一课:在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非洲音乐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让学生敲击非洲鼓;非洲鼓节奏还没敲击几下,又忙着让学生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就匆匆的进行表演唱;在表演唱还没有表演结束时,又让学生在歌唱中加进非洲舞蹈。一节课下来,就像在饭桌上不停地上菜,一盘接一盘,盘盘都没怎么让人品出味道来。“欢声笑语撒满了每个角落,五彩多姿的多媒体课件也横穿在整个教学流程,唱、跳、演,奏,学生的个性好像得到了最充分的张扬……”这样看似形式多样化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暗流——盲目追“审美”风,人云亦云。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如果离开自身的知识体系,便会失去独立存在的价值。音乐中的节奏、速度、力度、体裁、形式等要素,或演唱、视谱、演奏等技能,才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美的手段,是我们体验和领会音乐丰富的审美情感内涵的依据。
表1
幻灯片展示 教师问题 学生回答
1、大象奔跑的场景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非洲
②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大象,沙漠区
2、一黑人摘香蕉的画面 ③你知道非洲盛产哪些植物或水果吗? 香蕉、甘蔗、芒果
④画面上描绘的什么场景? 劳动、收获
3、一黑人歌手打鼓演唱的视频 ⑤你知道画面上的人吗? 知道,郝歌
⑥你看过他的表演吗? 见过
⑦在哪媒体上? 星光大道
⑧你喜欢欣赏他的声音吗? 喜欢
⑨他表演的好看吗? 好看
⑩你想试一下他打击的那个鼓吗? 想
二、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严重消弱了音乐的艺术功能
多媒体课件、教具的利用给公开课带来了方便,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能使课堂锦上添花。若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就会将自己变成电脑“操作员”。因此公开课教学更要慎重把握课件和教具的运用,要从服务于教学,辅助于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滥用多媒体和教具会使课堂画蛇添足。以一位老师的《非洲歌舞音乐》的导入为例(见表1)。
然后老师拿着一个非洲鼓从前到后让学生摸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非洲歌舞音乐的天地吧”……
这一幅幅精心设计的画面无形之中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入冗长的导入中,严重地削弱了音乐的艺术功能,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逼真。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和音乐教学规律,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音乐素养等因素,适当、灵活地加以运用,切忌滥用。对那些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要点、有助于深化理解的地方、需要拓展的背景知识及新颖的导入等,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对那些只需要讲解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用了。
三、盲目拓展知识领域,改变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现行课标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倡加入人文素养的渗透,但有些公开课上却盲目地将不同的艺术形式都综合起来,把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综合课,严重改变了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一位教师授《多彩的民歌》为例,在欣赏民歌《孟姜女》环节,教材有江苏民歌和河北民歌两个版本的赏析。
其课设计:教师拿出一张美人画像,让学生观看是否漂亮,然后找一学生说说对这位美人的赞美之词,再让学生说一下课前查阅的孟姜女的资料,然后老师又深情讲解她和万喜良之间的感人爱情,最后又讲到暴君秦始皇如何贪恋美色、逼孟姜女做他的妃子,孟姜女悲痛至极哭倒长城八百里等情节。同学们都被传奇的孟姜女吸引住了,有些学生还问道:长城真倒了吗?那个带路的乌鸦是神仙变的吗?啥时候也给我们播放一遍电影……
绕了一大圈,从历史传说、历史画面、电影剪辑、电视剧等不同侧面来了解孟姜女,却叫人忘了这是一节音乐课,忘了教学目标是欣赏不同旋律的民歌《孟姜女》。试问这样的音乐课能激发学生多少音乐情感呢?虽然现行课标大力提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音乐课的性质和特点是不容改变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科特点,围绕教学目的来实施。不管音乐课上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应用哪些手段,其前提都应该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上例可以简单的这样设计: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搜集不同的民歌《孟姜女》的演唱版本。教学重点是比较江苏和河北两种不同版本的音乐表现风格及表现形式,再通过欣赏、比较二胡与小提琴演奏《孟姜女》主题旋律,来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最后拓展到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汉语向全世界演绎的孟姜女形象。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同一首歌在不同场合、不同语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体验到民歌的多样化特征。整节课学生始终在感受音乐,并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来学习民歌的多彩性,从而升华到为我们的国家拥有这样优秀的民歌而骄傲,拥有一流的歌唱家而自豪。我想如果这样处理教学,始终围绕着“音乐”在拓展,综合有度,不仅符合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美,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滥用小组合作模式,降低音乐课堂效果
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合作,现行课标尤其强调相互合作,因此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公开课教学中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但在许多的公开课中,并没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带来的实效。如:合作过程过短,两三分钟草草收场;有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一旁等待学生,放任学生自主合作;即使到学生中间去,也是向学生传递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结论。对于合作学习,在设计其学习方式时,应考虑到它的实效性,从分配小组入手,依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来合理搭配,教师要正确组织、指导和帮助,多提示、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并对各组表现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同时要关心各小组的心理状态,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习小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去,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形成合作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作为高中的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走出前面提到的几点误区,不能让百花齐放的音乐教学仅披上“美丽”的“外衣”,华而不实,致使音乐公开课教学走入歧途。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现行课程的音乐教学创新,要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应深挖教材,研究课标,努力使音乐公开课返璞归真,再现其创新理念,使它真正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