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及发展,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必须进行全面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制约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各种问题来看,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其实效性,这需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工作机制、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等诸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作者简介:陈燕(1978-),女,江苏泰兴人,南通大学医学院,讲师。(江苏 南通 22601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169-02
加强实效性,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主要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加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研究力度,使之真正发挥政治威力,更好地实现其实效性。[1]
一、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主要体现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治教育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原理和原则基础上的,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这一现实,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了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还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效性,如先进性教育,荣辱观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教育,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教育诸多方面。
2.功能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特性和目的性所决定的。[3]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意识形态功能,二是人文认知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说,应当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因而有着极其确定的政治性,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功能。这一政治功能作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功能,核心是传播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是社会发展功能的集中体现。
3.目标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解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思想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逐步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并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优秀大学生”。其最高目标是培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4]其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制约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思想文化碰撞出现多元化趋势。很多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落后,并在实践中存在着滞后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一是政治理想和信念逐渐淡化。调查显示,仅有8%的高校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定位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和当前阶段的共同理想方面,而超过3/5的高校大学生则把“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自身的定位。二是思想政治理念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在“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的一项的选择中,近1/3的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你读过马列著作”的所有答案中,选择“没看读或不感兴趣读”的学生占1/3;约有2/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1/5的大学生表示对其说不清;还有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持怀疑态度,选择“相信共产主义”的大学生不到1/10。三是社会责任感不强。调查显示,“做有钱、有身份和地位的人”竟然占调查学生数量的五成,在个人和社会理想的选择中,个别学生竟然选择了“率先实现个人目标,再去实现社会理想”……这些现象着实需要大家关注与思考。第四,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明显。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结构的发展及变化,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等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上也有所体现,因此,在认同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其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回答“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这个问题时,仍有近1/5的学生对其说“不”,[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育形式单一
首先是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教师,不是按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时代背景等的需要,灵活高效地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节奏,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是单一的信息传输。“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在高校仍普遍存在并且仍很盛行,而那些倍受学生欢迎的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讨论等形式仍被置于角落,仅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3.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学生思政教材的内容明显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门课程又有着严重的内容重叠或交叉重复,还与中小学相关品德课或思想课程之间有着低水平重复现象,这些落后的陈旧的重复性内容,极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和热情。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5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中的人生观教育“大道理讲得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6]还有许多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仅停留在“不接触实践,多宣传说服教育”的理论层面,更新不及时,也没有说服力,更没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困惑和热点等问题加以引导及解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加大改革。
三、实现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紧扣时代节拍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适应当前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新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就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强调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是高校思政理论和现代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要树立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现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也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跨入新起点,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如何增强其鉴别能力和大力宣扬教育主旋律,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才能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要倡导大学生和谐成才观。培养和谐的大学生,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倡导和谐成才的人才观。具体表现为:让高校学生成为“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人;善于创新、理想远大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觉开阔、胸怀远大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等,[7]这是高校学生成才的总目标,为高校大学生确立了正确、健康、和谐成才观。
2.更新工作机制,切合学生实际
一是构建一元化体制。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政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一方面,高校政工部门要首当其冲,做好份内工作,其他部门相互协助,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凝聚力,逐步达到点线结合、线面相联,层层负责的“一元化”工作格局;再者,思政工作要统一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并与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部门协同配合,最终形成“大政工”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如上好高校思政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凸显时代主旋律的课程,并选择大学生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平等争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后达成共识,共同收获与提高。再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条件,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活动,可以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题网站,聘请高校名师和学者专家等上传思政理论课的讲稿,方便学生阅读讨论,并允许和鼓励大学生用写博客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点,学生的心理互动也不可忽视。由于当前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许多大学生缺乏该方面的心理准备,随时会产生一些焦虑和厌世等情绪,[8]针对此现状,有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教育,并通过多种励志方式方法,激发高校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是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学校内部有效的导向机制是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导向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以评价考核导向机制为例,评价考核的体系要健全,评价机制要立体化,奖惩机制要分明等。如定期或非定期开展高校学生“先进个人、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并严格评选程序,及时公布评选结果。公平公平的导向机制,必定引领学生思政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良好发展。
3.更新组织建设,构建新型模式
学生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党建工作组织有力,学生思政工作的成效就大。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在班级内建立党支部,实现高校学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并创新高校学生的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坚强堡垒。二是坚持高校党建“进宿舍”活动,[9]发挥三方面作用:引领作用,即营造良好的宿舍风气,端正舆论导向;示范作用,即及时督促宿舍内的党员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推荐作用,即在宿舍中发展积极分子,并及时向学校推荐。
4.更新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为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划设计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如打造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研修深造基础,明确专业化培养的基本定位,切实抓住专业化教学培训,确保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投入,最后还要做好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二是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保障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勇于奉献、充满活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这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满了挑战,充满着创新性,任重而道远。必须突出其“实效性”,与时俱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工作理念,并及时采取新措施,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开辟新道路。
参考文献:
[1]袁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13).
[2]梁秀秀.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J].南方论刊,2010,(4).
[3]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安:西北大学,2010.
[4]汤振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24).
[5]张维薇.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齐鲁壮.基于有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成功(教育版),2010,(4).
[7]李慧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0,(22).
[8]杨红.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10.
[9]魏元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工作方法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0,(4).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作者简介:陈燕(1978-),女,江苏泰兴人,南通大学医学院,讲师。(江苏 南通 22601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169-02
加强实效性,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主要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加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研究力度,使之真正发挥政治威力,更好地实现其实效性。[1]
一、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主要体现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治教育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原理和原则基础上的,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这一现实,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了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还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效性,如先进性教育,荣辱观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教育,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教育诸多方面。
2.功能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特性和目的性所决定的。[3]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意识形态功能,二是人文认知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说,应当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因而有着极其确定的政治性,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功能。这一政治功能作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功能,核心是传播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是社会发展功能的集中体现。
3.目标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解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思想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逐步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并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优秀大学生”。其最高目标是培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4]其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制约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思想文化碰撞出现多元化趋势。很多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落后,并在实践中存在着滞后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一是政治理想和信念逐渐淡化。调查显示,仅有8%的高校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定位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和当前阶段的共同理想方面,而超过3/5的高校大学生则把“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自身的定位。二是思想政治理念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在“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的一项的选择中,近1/3的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你读过马列著作”的所有答案中,选择“没看读或不感兴趣读”的学生占1/3;约有2/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1/5的大学生表示对其说不清;还有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持怀疑态度,选择“相信共产主义”的大学生不到1/10。三是社会责任感不强。调查显示,“做有钱、有身份和地位的人”竟然占调查学生数量的五成,在个人和社会理想的选择中,个别学生竟然选择了“率先实现个人目标,再去实现社会理想”……这些现象着实需要大家关注与思考。第四,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明显。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结构的发展及变化,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等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上也有所体现,因此,在认同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其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回答“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这个问题时,仍有近1/5的学生对其说“不”,[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育形式单一
首先是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教师,不是按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时代背景等的需要,灵活高效地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节奏,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是单一的信息传输。“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在高校仍普遍存在并且仍很盛行,而那些倍受学生欢迎的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讨论等形式仍被置于角落,仅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3.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学生思政教材的内容明显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门课程又有着严重的内容重叠或交叉重复,还与中小学相关品德课或思想课程之间有着低水平重复现象,这些落后的陈旧的重复性内容,极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和热情。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5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中的人生观教育“大道理讲得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6]还有许多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仅停留在“不接触实践,多宣传说服教育”的理论层面,更新不及时,也没有说服力,更没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困惑和热点等问题加以引导及解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加大改革。
三、实现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紧扣时代节拍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适应当前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新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就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强调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是高校思政理论和现代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要树立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现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也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跨入新起点,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如何增强其鉴别能力和大力宣扬教育主旋律,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才能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要倡导大学生和谐成才观。培养和谐的大学生,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倡导和谐成才的人才观。具体表现为:让高校学生成为“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人;善于创新、理想远大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觉开阔、胸怀远大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等,[7]这是高校学生成才的总目标,为高校大学生确立了正确、健康、和谐成才观。
2.更新工作机制,切合学生实际
一是构建一元化体制。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政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一方面,高校政工部门要首当其冲,做好份内工作,其他部门相互协助,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凝聚力,逐步达到点线结合、线面相联,层层负责的“一元化”工作格局;再者,思政工作要统一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并与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部门协同配合,最终形成“大政工”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如上好高校思政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凸显时代主旋律的课程,并选择大学生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平等争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后达成共识,共同收获与提高。再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条件,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活动,可以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题网站,聘请高校名师和学者专家等上传思政理论课的讲稿,方便学生阅读讨论,并允许和鼓励大学生用写博客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点,学生的心理互动也不可忽视。由于当前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许多大学生缺乏该方面的心理准备,随时会产生一些焦虑和厌世等情绪,[8]针对此现状,有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教育,并通过多种励志方式方法,激发高校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是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学校内部有效的导向机制是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导向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以评价考核导向机制为例,评价考核的体系要健全,评价机制要立体化,奖惩机制要分明等。如定期或非定期开展高校学生“先进个人、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并严格评选程序,及时公布评选结果。公平公平的导向机制,必定引领学生思政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良好发展。
3.更新组织建设,构建新型模式
学生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党建工作组织有力,学生思政工作的成效就大。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在班级内建立党支部,实现高校学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并创新高校学生的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坚强堡垒。二是坚持高校党建“进宿舍”活动,[9]发挥三方面作用:引领作用,即营造良好的宿舍风气,端正舆论导向;示范作用,即及时督促宿舍内的党员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推荐作用,即在宿舍中发展积极分子,并及时向学校推荐。
4.更新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为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划设计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如打造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研修深造基础,明确专业化培养的基本定位,切实抓住专业化教学培训,确保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投入,最后还要做好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二是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保障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勇于奉献、充满活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这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满了挑战,充满着创新性,任重而道远。必须突出其“实效性”,与时俱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工作理念,并及时采取新措施,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开辟新道路。
参考文献:
[1]袁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13).
[2]梁秀秀.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J].南方论刊,2010,(4).
[3]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安:西北大学,2010.
[4]汤振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24).
[5]张维薇.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齐鲁壮.基于有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成功(教育版),2010,(4).
[7]李慧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0,(22).
[8]杨红.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10.
[9]魏元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工作方法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0,(4).
(责任编辑:刘辉)